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294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docx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

关于推进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农民城市化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是由农民工或农民的进城务工为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这一方式实现的。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地域经济的壮大,农民城市化率越来越高。

城市化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和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也反应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宏观区域经济政策,即长吉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为农民进城(镇)发展提供了就业市场和机会;企业和城区建设为城市边缘的大规模土地城市化和小部分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契机;特区的建设,如长东北先导区、莲花山旅游区等也促进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

但这些都是大规模的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发展却不合理和发展缓慢,因此,特别是农民城市化得发展应该具体的从实际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城镇聚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方向来把握机会,促进城市化发展。

【关键词】长吉经济区域一体化农民城市化

 

【序言】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率在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春中部地区的长春、吉林两市地区发展变化很快。

但是本区域(长春、吉林区域)的城市化,又以农民城市化尤为突出,城市化也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为此我们以长春市、和吉林市的地区区域为为研究地域范围,展开本文研究。

 

第一章研究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农民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目前,长春市的城市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城市化进城的畸形发展,即以土地城市化发展为主,而导致城市化水平较我国发达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征对一般的和长春具体实际特点,我总结了长春市和吉林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农民城市化的现实意义:

1.1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根据郑州大学吴宏亮教授的三位一体公式,我们知道,现代化得发展离不开一下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这就有了一些学者们的公式: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

因此要想推动城市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城市化得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我们长吉两市的城市化有主要有农民工进城推动的城市化发展(除“土地城市化”要素以外),因此我们研究的城市化主要从农民城市化角度出发。

图1农民城市化产生的途径

其次,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

从外表形态上来看,现代化建筑物、运输工具、学校工厂、商店、宾馆、医院都源于城市。

他们都是通过城市化得发展逐步出现的,并通过城市化发展逐步向乡村扩散,从目前来看乡村的这些公用基础设施都远于城市。

从现代化标志的本质来看,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得本质和核心。

因此,在城市市民已具有城市现代化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民都市现代化有着必要的意义。

1.2农民城市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市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所能容纳的人口和经济承载量就逐渐扩大,着将使城市具有外部经济效益、聚集效益和市场需求扩张等功能。

1.1.1外部经济效应

人口众多将会减少劳动力的极大需求,增加对对技术工作人员需求,因此,大量工厂和企业布局大城市形成外部的经济效应,即减少企业的各种成本。

偏僻地区尤其是农村,成本很高。

1.1.2聚集效应

聚集效益是指人口和企业的集中所产生的集中的或称为集体的经济力,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的力量之和。

地理上的集中,产生的市场、劳动力、科技教育的集中,这样带来了大量积聚成本。

1.1.3市场需求扩张效应

城市化对市场的需求扩张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城市的发展快慢,决定着需求扩张的快慢。

当前情况下,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1.3农民城市化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效途径

长春市今年还有48%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

这一方面使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依靠城市非农产业,增加收入,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又通过农民城市化大幅度减少农民,相对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这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让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挤在有限的农业生产上,分享有限的自然资源,长春市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长春城区常住人口为395.1万人,长春城区城镇人口为399.4万人,长春市流动人口4.3万人。

2010年长春总人口760.8万人,农村人口365.184万人,已有100.8万常年在外务工,还有还有将近260万人长期待在农村。

由于现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需要的劳动力远远低于这个数据,因此,农村还有一大部分的劳动力需要转移。

因此,提高农民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地理范围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即以长春、吉林为核心,充分发挥长吉都市圈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打造长吉北线新型工业带、长吉南线绿色休闲和现代农业带、长吉南部生态旅游带,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

通过探索建立“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机制,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产业错位发展和建立区域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积极地与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区对接,吉林市的北部工业新区也在积极地向长春靠拢。

2.1长吉区域一体化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以及其下辖的九台市和永吉县以及公主岭市的范家屯镇,区域面积145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7%,建成区面积927平方公里,下辖5个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开发区和69个乡镇、1104个行政村。

2010年末总人口6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4%,城镇人口42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500亿元。

长吉一体化区域直接辐射包括吉林中部城镇群和延边朝鲜自治州。

长吉区域长春部分

 

长吉区域地形图

图2长吉区域范围

 

第三章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农民城市化提供的有利因素

3.1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市场

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长春部分的主要工程有“三城两区”的建设、“南优”、“东扩”、长春主城区和双阳九台的“一加二”的城市发展框架以及长吉北线、中线和南线工业带、生态旅游带等。

“三带”工程:

①长吉北线的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和九台新城建设。

②长吉中线的重点开发莲花山度假区。

③长吉南线的净月生态新城、奢岭欧洲风情小镇双阳城区建设。

表1

长吉一体化计划投资工程项目表(部分)

重点工程

20个

重大项目

100个

长东北基础设施

54个

长东北道路建设

45条

新规划莲花山度假区

412平方公里

数据来源于长春市发改委

以上的众多项目,为农民或农民工的就业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

其中道路生态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像农民工这样的劳动力,要求低,大多为体力活。

预计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劳动力为2万人/年,新老城区建设大概为9000人/年,在长吉一体化发展的整个过程(5—10年)中可以解决至少25万人的就业问题。

3.2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快了城区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长吉一体化的区域发展预计新规划建设面积达1644平方公里,加上新老城区的改建和扩建,城镇化的面积又将继续扩大。

其中:

 

表2

长吉一体化新规划占用面积或城区规模(部分)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预计新规划)

1323平方公里

莲花山旅游区(新规划)

412平方公里

双阳高级住宅区

216万平方米

新打造双阳城区规模

由11万人到30万人

新打造九台城区规模

由20.5万人到50万人

数据来源于长春市发改委

2011年长吉区域(长春部分)城镇新增人口为10.2万人,长吉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69.6%到2011年的71.8%,城市化速度快。

长春市每年计划规划用地3800公顷,今年来,3800公顷基本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长吉一体化的发展,将会覆盖更多的城市周边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

双阳、九台预计增加49万的城市人,长东北地区覆盖农村人口约为40万。

随着长吉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长春的城镇规模和城市化率将达到一个新高。

 

第四章在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推进农民城市化发展

4.1农民城市化过程与长吉区域经济区域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相统一

农民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

农民城市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

农民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工业化要以农民城市化为前提条件(非正式市民,即农民进城)。

农民城市化的“化”为化农民为市民的过程,是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

关于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工业化发展,就是要利用工业化促进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为长吉区域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对于长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需要通过工业积累带动生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同时,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把长吉区域的现代化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长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如发展二道莲花山和净月生态旅游,立足长东北和区域资源优势,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产品转化、农民增收。

把农民城市化过程与长吉区域工业化过程统一起来,一方面,要鼓励城镇工业企业把自身发展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长吉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升级。

另一方面,要在推动土地流转化、服务专业化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的新机制。

要以城市大工业集群化为契机,使城市工业向长吉周围农村扩散和渗透,推动农村的工业化进程。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中,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变使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其他产业的劳动者。

土地要素已逐渐具备了由多数农民向少数农民集中的条件。

从长远看,随着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离开土地是历史的进步,从现实看,正是有了这种变化,才能以工业的生产方式来改变农业生产,将农业的劳动力逐步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服务,来推动城市化发展和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

从农业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农业工业化,必须首先实现土地的规模集中,为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提供条件。

大批农民向城市转移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股田制”或农场,一些仍然滞留在农村的农民大部分变成农场里的工人,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的结合。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现代流通的方式和运用协作、分工来完成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从而实现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

 

4.2农民城市化过程与产业向长吉区域的城镇集聚过程相统一

农民市民化过程就是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但是,农民向城镇转移,必须以在城镇就业为前提,否则,就无法融入城市文明。

在长春市城镇居民存在巨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必然要求与产业向城镇集聚的过程相统一。

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农民直接带入城镇中实现就业,另一方面又可以延长产业链,从而产生对相关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只有把产业向城镇集聚和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起来,才能打通农民城市化的通道。

当然,农民市民化和产业向城镇集聚相统一,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理想过程。

现实中往往是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先于产业的集聚而进入城镇,这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处于自发、无序、零散状态,组织化程度底,风险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政府应建立平等就业制度,赋予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权。

另一方面企业应抓住当前宏观政策历史性机遇,在长吉一体化战略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替代即将衰落的土地密集型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

农民城市化过程是城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也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种产业市场化、协作化的发展过程。

因此要积极引导区域政府部门应积极重视乡镇企业和都市外迁企业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改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块状经济”,既立足原有的产业基础,引导当地城镇小企业聚集,又加大力度,吸引长春周边及九台、双阳、榆树等县域外相同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带、经济区,壮大产业支撑以寻求经济效益、规模效应。

4.3农民市民化过程与县级城市化过程相统一

城市化的实质,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和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一方面,一定数量的由不同规模城镇构成的合理城镇体系是农民城市化的必要空间条件,如:

已形成的城区双阳、九台、南部新城。

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即长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又促进了县域城市化。

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在此基础上,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带来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观,对服务业的需求也随之产生,这为实现大规模城市(镇)化创造了条件。

城镇化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进入城镇的途径之一,并能通过要素聚集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农民对于进什么样的城市或城镇,都会根据自身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

因此,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引农进城,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构建具有更多就业容量的中国多元化城镇的发展模式。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实施长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把区域性中心城市构筑成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对外竞争的主要载体、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龙头。

同时,要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向二、三产业。

在农村就地消化与向大、中、小城镇转移的前提下,通过乡镇工业与城市大工业的合理对接,在长吉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第三次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民变市民。

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农村实现了城镇化,农业收入与城镇收入、务工经商收入与务农收入、农村工业与城镇工业收入基本均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能够最终转换。

4.4农民城市化过程与宏观政策一体化过程相统一

从政府视野分析,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城市化。

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对农民城市化还存在不少疑虑,不少人思想深处怕农民进城影响社会治安,怕农民抢了城里人的饭碗,一些地方对农民实行歧视性政策,千方百计抬高农民进城的门槛,满足于农民的就地转移、就地消化,或只允许进入小城镇。

可以说,思想和体制上的偏差,是造成农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国民经济发展已告别短缺,形成了初步的买方市场。

物质财富相对丰富,人口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具备了加快推进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条件。

当前,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改变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城市化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转型和农民转变。

在“十二五”加快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上和长吉一体化战略政策上,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政策一体化,在城乡之间实行统一的财政、货币、收入政策。

要统筹人力资源开发,统筹解决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在市民和农民之间建立平等制度,保证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要统筹城乡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城乡各种力量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扩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统筹公共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乡村道路、能源建设、市场体系的投入。

要统筹城乡改革政策,尽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

在物质基础方面,要增强政府财力,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和投入的力度。

总之,只有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多元化城镇发展为依托,以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劳动力大容量转移载体,才能积极、稳妥、有序地实现农民城市化。

 

【参考文献】

[1]吴宏亮、刘殿敏.诌议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2001

(1)

[2]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键、张淑华等.吉林省农民工进城问题分析[j].长白学刊.2003

(2)

对聋哑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老师问卷)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关于聋哑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查,请根据您的理解和认识依次认真作答,注意避免漏答。

谢谢合作!

您的性别:

①男②女 您的年龄:

①20岁以下②20~35岁③35~45岁④45岁以上

您的学历:

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中专及高中④大专、大学及以上 

您来自:

①农村②城镇您的婚姻状况:

①在婚②未婚③离婚

1.您认为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状况怎么样?

()

A.很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2.您觉得您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怎么样?

() 

A.很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3.您认为现有的聋哑儿童教育需要哪方面的改进?

()(可多选)

A.需要增设专业B.扩大招生

C.提高教学质量D.改善学校办学条件E.其他

4.您认为孩子的将来取决于:

()(可多选)

A.命中注定B.教育   C.生活环境  

D.父母影响  E.自身奋斗F.其他

5.您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聋哑儿童教育中最重要的是?

()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一样重要E.都不重要

6.您认为学校教育对聋哑儿童的哪些方面意义更大?

()(可多选)

A.性格的形成B.学习习惯的培养C.知识的获得

D.道德的形成E.其他

7.您觉得聋哑学生将来的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

A.老师B.车间工人C.绘画家或书法家D.运动员

E.手工艺F.按摩师G.做生意I.其他

8.当您的聋哑学生遇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您是怎么解决的?

()(可多选)

A.耐心为其做心理辅导B.通过同学帮忙C.直接通知其父母

D.让学生自己解决E.其他

9.您教的聋哑学生中有厌学情绪的吗?

()

A.基本上都有B.一半学生有C.极少数学生有D.没有

10.您觉得聋哑学校的生活条件,生活设施怎样?

()

A.很好B.较好C.一般D.不好

11.您觉得特殊教育学校的饭堂伙食质量怎样?

需要改善吗?

()

A.很好,不需要改善B.较好,希望能改善

C.一般,需要加大力度改善D.不好,急需改善E.不清楚

12.饭堂每个月或每星期都有额外的营养餐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13.您对聋哑儿童教育有什么建议吗?

 

14.你觉得学校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