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930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docx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

三一文库(XX)/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三篇】〕

【篇一】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讲的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章第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本节课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认识……、掌握……

  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通过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思想,培养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从而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

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对的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做游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从而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自主探究、得出新知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1)……

  

(2)……

  (3)……

  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总结,得出本节课的重点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再讨论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指正,引起学生警觉。

  

(2)结合课本内容,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能真正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问题。

  例:

……

  (四)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若学生总结的不够完善,教师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的认知。

  (五)布置作业

  在使全体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训练和进步,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掌握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

  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

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

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

  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

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

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

  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

  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篇三】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一课时。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别的知识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1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由于吨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往往只是眼见,却未必有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学重点是建立1吨的概念,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分4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水果贸易市场的画面。

  "一个苹果重450————,一箱苹果重1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中这一车苹果的质量为3————。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从实物中认识吨。

(幻灯片展示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两幅画)教师引导学生:

图上的吨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吨"的概念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数量上初步感知吨的重量,并反馈有多少同学已经知道"吨".并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随时发现数学。

  2、实物体验,联系生活

  本环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思维,以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是非常重的,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1)、出示实物:

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个5千克的铅球教师请学生抬大米,掂铅球。

引导学生:

1吨的重量要几袋这样的大米啊?

20袋这样的大米你们还抬得动吗?

铅球同上过程

  

(2)、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引导:

1吨的重量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同学?

  (3)、联系生活举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把吨这个重量单位用于生活,强化吨的概念的构建。

  3,单位化聚,练习巩固

  

(1)、出示例题:

5吨=()千克5吨680千克=()千克2000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

(2)、开放题: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主要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