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82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__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分析田纳西河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流域概况: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一大河,田纳西河是其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2.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降水多

河流

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资源

水能、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

3.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由于长时间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

思考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对流域开发有何影响?

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发展条件优越;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洪水灾害,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变化。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角度,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 地理位置:

地处美国东南部的内陆;地形:

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大,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

河水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水力资源丰富。

2.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与当地洪水有什么关系?

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所以该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多雨期与洪水期一致。

3.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滥是否有加剧作用?

答案 有。

原因:

中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地区,河流汇水速度快;下游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地形加剧了田纳西河流域的洪水灾害。

归纳总结 田纳西河的自然条件及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及资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与开发方向,其具体分析如下:

拓展提升

1.河流不同河段开发的侧重点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的侧重点不同。

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流域开发的分析思路

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对其进行总体分析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破坏。

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修建水库B.扩大耕地面积

C.矿山开采D.获取炼铜的木炭

2.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A.固体废弃物污染B.光化学烟雾

C.酸雨D.噪声污染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造成田纳西河流域植被破坏的因素很多,如乱伐森林、烧炭、开矿、扩大耕地面积等,但修建水库对植被影响不大。

第2题,炼铜属有色金属冶炼,易排放SO2,在气候湿润的条件下多产生酸雨危害。

方法技巧 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田纳西河流域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二、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流域的综合治理

(1)核心:

水资源综合开发。

(2)方案:

综合开发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

(3)梯级开发的意义:

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田纳西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2.产业发展

(1)工业方面

(2)农业方面: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

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林业

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畜牧业

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

渔业

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

3.环境保护工作

(1)最初:

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方面的工作。

(2)后来:

在××区进行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

(3)1947年起:

制定发展旅游业的规划,山区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湖滨建立风景区。

思考 河流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河流梯级开发有何优势?

答案 河流流程较长,径流量大,落差大。

 根据河流地势逐级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并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1.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什么?

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坚持“薄利取胜”的方针和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同时考虑流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该流域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

2.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在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水电在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发展火电或核电可对其进行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维护时,又需要水电代替供电。

三类电厂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知识归纳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应从流域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流域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

开发项目

治理措施

结果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

梯级开发,修建大坝

防洪、航运,促进了经济发展

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

开发水电、火电、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

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流域成为“工业走廊”

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农作物栽培,提高森林覆盖率,利用水体发展渔业,发展畜牧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把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

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园等旅游资源和设施

环境质量提高,旅游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方法技巧 正确区分河流的水运和水能条件

(1)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技巧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

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分析思路如下:

(2)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技巧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B.防洪

C.养殖D.梯级开发

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 1.D 2.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梯级开发”是其开发的核心环节,由此才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并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分布众多的高耗能工业。

反思归纳 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思路

 

教材P47~48 活动思考

提示 1.见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合作探究1。

2.见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合作探究2。

3.见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合作探究3。

教材P48~49 活动探究

提示 1.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级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实现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

梯级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洪水,调节水坝下游的径流量。

2.

(1)见二、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合作探究1。

(2)可依据自己家乡的情况,参考第

(1)题回答。

3.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种植业方面:

做到因地制宜,地尽其力,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变废为宝,发展农业生产。

林业方面:

将林业当作产业来进行发展,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收到了其他环境效益,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

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时,将林业建设同畜牧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

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西南部

B.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上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

C.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北坡

D.注入俄亥俄河

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

第2题,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丰富,水系发达,支流众多,航运是其早期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同时所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3.读“墨累—达令河流域重要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水库和灌溉区的位置关系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

分析这样做,对下游产生的不利影响。

(3)针对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答案 

(1)水库位于灌溉区的上游位置 

(2)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水质。

 (3)①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②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③防治水污染;④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⑤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⑥种植耐旱作物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中可看出,水库位于灌溉区的上游。

(2)题,上、中游取水多,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水质变差。

第(3)题,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水源少引起的。

治理措施应针对解决水源问题提出。

40分钟课时作业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

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适合梯级开发的河段,显著特征是(  )

A.落差大B.水量大

C.含沙量小D.汛期长

2.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

A.含沙量减小B.高峡出平湖

C.河流径流量增加D.需要通过船闸

3.我国已建河流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的是(  )

A.黄河上游B.淮河下游

C.长江上游D.珠江下游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梯级开发,必须要在具有较大落差的河段。

第2题,水库的修建,水位上升,高峡出平湖,通航条件大大改善。

第3题,目前我国已在黄河等河流上游进行了梯级开发,与田纳西河相似。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第4题。

4.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状荒漠化

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

答案 A

解析 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

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5~7题。

5.关于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未来开发方向

B.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

C.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不大

D.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

6.图中D、E、F、G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D地B.E地

C.F地D.G地

7.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B.盐碱化

C.地面沉降D.海水倒灌

答案 5.D 6.A 7.B

解析 第5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A、B叙述不全面。

第6题,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特征可判断D地降水最多。

第7题,图中阴影区域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为承压水,灌溉不合理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9.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 8.C 9.C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fc、eb都是直接注入干流的,因此都属于一级支流;bc河段多水利枢纽,说明该段落差大,但海拔不一定高;bc段的梯级开发与fc段灌溉农业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该流域东部铝矿资源丰富,而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如果进行西电东送,将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第9题,该河下游地区的流域范围狭小,这最可能是因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被带到下游沉积导致的,故在该流域内植树造林,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读“澳大利亚某流域及开发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有关图示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河流结冰期长

D.下游流量逐渐增大

11.下列对图示流域的开发或治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实施东水西调,缓解流域缺水

B.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土地

C.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

D.实行梯级开发,大力发展航运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图中河流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其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大分水岭的大气降水,该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该河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由于降水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且有农田分布,导致河流水量逐渐减少。

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流域的降水量除上游山地降水较多外,其他区域降水稀少,不足250mm,河流水量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中下游地区尽管地形平坦,水流平稳,但水量太小,不适合发展航运。

12.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表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说明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13.世界上有许多大河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

如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尼罗河上游的阿斯旺大坝始建于1960年等。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两河流流域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

(2)两河流在区域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3)伏尔加河开发与治理中,河水污染始终难以解决,分析原因。

(4)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尼罗河三角洲土地盐渍化加重,三角洲面积缩小,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伏尔加河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

(2)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水源;发展航运;提供水能发电;发展水产养殖等。

(3)伏尔加河流域工业多,排污多;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河流自净能力低。

(4)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土地盐渍化加重;三角洲地区流水的沉积作用减弱,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遭侵蚀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