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724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第4单元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本课话题 ——保护文化遗产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

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

这一幅城墙之上的画卷,时时提醒我们要善待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让历史文物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跨入21世纪的北京城,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前进。

在为北京城所取得的巨大变化赞叹的同时,人们也不得不为那失去的老北京城垣风采而抱憾。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三部分组成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政府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在全世界得到了肯定。

“土司”是13~20世纪中国国家职官体系中,由中央政权委任西南多族群聚居地区族群首领世袭管理其辖区的职官制度。

土司遗址是这种制度的珍贵物证。

既真实保存了土司制度废毁后的遗存信息;而且翔实地记载了各土司家族在13~20世纪的世系和发展历程,为土司制度在当地的兴衰和土司城的营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毛泽东

2.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梭罗

3.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吴晗

4.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

5.从城市保护的角度看,文物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冯骥才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防御(  )  弊害(  )  狭隘(  )

嘈杂(  )  胸襟(  )  气魄(  )

壮硕(  )  轩昂(  )  嵯峨(  )

砖窑(  )  焚毁(  )  颐和园(  )

【答案】 yù bì ài cáo jīn pò shuò xuān cuó yáo fén yí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蔓

(2)拓

(3)刹

(4)铺

2.语境辨析法

(5)邻居家养的狗突然发狂,一口咬住主人的脖颈(  ),伤口逼近颈(  )部动静脉,差点要了主人的命。

(6)对于冰城市民来说,以后去美国游玩选择更多更方便(  ),价格也会更便(  )宜。

【答案】 1.

(1)màn wàn 

(2)tuò tà (3)chà shā

(4)pù pū 2.(5)ɡěnɡ jǐnɡ (6)biàn pián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拆 折 

(2)砌 沏 (3)蔷 樯 啬 (4)梗 哽 埂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慎重·庄重

两者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慎重”指谨慎认真,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态度,常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跟“随便、轻浮”相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庄严、端正、持重,常跟“举止、神情、装束”等词语搭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选购服装时,闻一下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甲醛含量较高,选购时须________(慎重/庄重)。

(2)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________(慎重/庄重)而富有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

宣塔、穹隆、开孔、纹样等特色让伊斯兰建筑更具有独特的韵味。

【答案】 

(1)慎重 

(2)庄重

2.蔓延·曼延

两者都有“向前延伸”的意思。

从意义上看: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

从适用对象上看:

“蔓延”可用来形容杂草、火势、疾病等;“曼延”可用来形容山脉、水流、道路等。

从感情色彩上看:

“蔓延”多用于贬义,“曼延”是中性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小石路在山间________(蔓延/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2)教育焦虑在社会各个阶层____________(蔓延∕曼延),拥有着较多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往下掉”,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父母,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上一层楼”。

【答案】 

(1)曼延 

(2)蔓延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他认为,智能离开人类都无法定义,人类被机器取代纯粹是庸人自扰。

(  )

理由:

                                    

                                       

【答案】 ×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此处强调的是担忧人类被机器取代,所以应该用“杞人忧天”。

(2)全面推进营改增,企业可购置商业不动产抵扣税款。

商铺一方面可作为不动产增值,另一方面又可省租金收益,还可抵扣税费,一举两得,相信在预期内将引爆投资市场。

(  )

理由:

                                    

                                       

【答案】 × “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此处有三种收获,应该用“一举三得”。

(3)不少中国知识分子不了解问题背后牵涉到的诸多事实,对于现代民主国家的理论与发展进程更无认识基础。

这种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空洞的民主理想,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阻力。

(  )

理由:

                                    

                                       

【答案】 √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事物的另一方面。

符合语境。

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

1928年回国后,先后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

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30年代组织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大规模抢救中国古建筑的普查工作,在研究和保护中国古建筑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参与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建筑的设计工作。

1972年于北京逝世。

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

当时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梁思成不得不为之一搏。

他抱病写下了本文,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

历史选择了前者,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这篇文章首先说明北京城墙的存废是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慎重讨论,然后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认为拆除派的观点“是有偏见的,片面的,狭隘的,也缺乏实际的计算的”,“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作者认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丰富人民大众的生活,久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他的辩驳有理有据、有节有情,显示出高瞻远瞩的气度与风范。

【答案】 ①人民智慧结晶 ②阻碍交通

一、阅读课文第1~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2段的论证思路怎样?

这样写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首先正面强调讨论的意义与价值,说明城墙的存废“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慎重地研讨”,并指出只有“得到正确的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然后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

“失去功能”“封建遗迹”“阻碍交通”“有利可图”。

(2)这样写在行文上的作用是:

既明确辩论的必要性,又确立了一个良好的辩风——“应该慎重地研讨”,还为下文的驳论树起了靶子。

2.第5段作者为什么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这一内容?

                                    

                                    

                                    

【答案】 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城市居住人群越来越密集,且市区的嘈杂、拥挤、路程遥远等不适于居住和工作,为下面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以外国的失误为论据,表现出思想观点的先进性。

二、阅读课文第6~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10段主要是针对拆除派的什么观点进行驳论的?

驳论又是如何展开的?

                                    

                                    

                                    

                                    

【答案】 

(1)该段主要是针对拆除派“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的论点展开驳论。

(2)先以“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几个城门,便可解决”辩驳,化解了“阻碍”的疑问;进而从现代道路设计的原则上辩驳,指出适当地多开城门还可以完成控制车流的任务。

从根本上驳倒了“阻碍交通”的理由。

三、阅读课文第18~2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从第21段来看,拆除派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第22段作者又是怎样进行驳论的?

和第10段相比在表现手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答案】 

(1)拆除城墙“有利可图”。

(2)作者从建筑专业的角度,解说墙土的质地,计算运土的代价,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说明拆除城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

(3)与第10段相比,本段在辩驳中使用了不少问句,以和缓的语气启发人们思考。

无逼人的气势,却有说服人的力量。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主张拆除者”提出了哪些理由?

“主张保存者”认为城墙有什么实际用途?

                                    

                                    

                                    

【答案】

①城墙是古代防御的工事,现在已失去了功用,它已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

②城墙是封建帝王的遗迹

③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

④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

实际

用途

①有现代作用,便于用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②有游览休息的功能

③能增加我们对北京的喜爱,有利于我们民族精神的饱满

6.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看,梁思成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的特点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答案】 

特 点

好 处

内容上

运用大量的历史事实,细致地讲述了城墙的历史变迁

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同时给人以历史凝重感和艺术美感的双重享受,使读者能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全面把握这一历史性讨论

形式上

采用了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主张保存的理由

运用问答句,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回答中紧扣问题,论证中大量运用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形象有力地阐明了北京城墙应该保存的观点

话题:

你对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有何看法?

学生甲:

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要尊重客观规律。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

对于人类的文化遗产不能破坏!

历史在演变过程中并非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古老的建筑是我们与古老文明之间的一个纽带。

时光流逝着,建筑并没有消失,它以人的智慧记录着时间。

建筑是蚌中的珍珠,是人类对古老文化的吟咏以及人类永恒的视觉盛宴。

在岁月中渐渐古旧的建筑会在人类的思考中被唤起超越时空的新的生命。

如果说历史是整个人类的遗产,那么破坏历史遗迹就是破坏整个人类的遗产。

观点二:

改造、改善是好事!

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是旧城改造更新的模式。

实施旧城改造,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这都是好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写作特色

破立结合

在《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作者梁思成在论述“古城墙不应废”这一观点时,始终将“废”和“留”两种对立说法并列进行,在否定前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

这种破立结合的方法,使论述更为全面,无懈可击。

2.写法指导

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四要”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就是先摆出错误的论点加以驳斥,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正确的论点,予以充分的论证,以达到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

这种模式比单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的内容要丰富深厚,行文笔调更富于变化,从而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破”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

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

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作认真的分析。

(2)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观点。

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

(3)要以理服人。

反驳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驳,不能搞压服;而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道理为武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这样才能驳得有力,令人信服。

(4)要有对象感,区别对待。

对不同人的不同错误观点,反驳时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3.迁移应用

请运用破立结合的手法,以“追求时尚”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段。

                                    

                                    

【参考答案】

有人问:

“现在最流行的是啥?

”有人回答“酷!

爽!

”你看那大街上涌动的“新新人类”便是最明确的答案了。

鲜艳夺目的彩色发型,别具特色的“乞丐装”,便足以让那些不懂其意的瞠目者领会个七八分。

但我却想凭自己的理解给“美”下一个形象的注脚:

“学识渊博,心智灵慧,那叫‘酷’!

胸怀坦荡,爱心无限,那叫‘爽’!

追求流行的时尚,应该看它是否体现生活的本质面貌,因为只有体现生活本质的流行时尚,那才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追求流行的时尚,还应该看它是否体现了人本理念,因为只有展示人本理念的流行时尚,那才会永远有魅力;追求流行的时尚,更应该看它是否有历史价值,因为只有具有历史价值的流行时尚,那才会推动辉煌的历史车轮!

时尚是善变的,让我们一起追求吧!

1.课内素材

梁思成的古都情结

没有谁能否认梁思成对古都的情感,在《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中,他充满深情地说:

“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

”梁思成认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着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而且有利。

”然而,梁思成的呼声未能阻止城墙被拆除的命运,当时又有谁真正在乎他对古都的感情?

很快,一座座楼牌被拆除,一座座城门消失,一段段城墙被夷平……留给后人的仅是文字、照片和老者的回忆!

【应用角度】 “传统文化”“审美”“民族情感”等。

2.精彩应用

梁思成说: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北京古城墙,经受了数百年腥风血雨的洗礼,它太厚重了,厚重的不是那一片片石、一块块砖,而是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它曾是北京这座千年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

正像有人曾说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文明的载体,是时代的缩影,是社会的印痕,是历史的轨迹,是文化的代表。

没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就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文化。

保住了包括古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传统和个性,保住了我们的根。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绝不能以毁弃历史文化遗迹,毁弃我们的传统和个性为代价。

抚不平的心痛

①老舍写《想北平》,一提古城墙便微笑了: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②不错,那时,每一个北京人,每一个到北京的人,留给他深刻印象的、给其心理以强烈崇高感冲击的,便是这绵长雄浑的古城墙。

当你渐渐熟悉这座大城之后,就会觉得城墙是最动人心魄的古迹,它广大辽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

③……

④梁思成是为古建筑而存在的,当年他与妻子林徽因一起,奔走各地,为祖国的古建筑建档,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古建筑是他们的生命。

五十年代,他曾勘察过的宝坻的辽代古庙被地方政府拆除了,那是中国唯一的辽代古庙,拆的原因只是用它的木头修桥。

梁思成十分痛惜,那时,他已经没有说话的资格了,他无奈地长叹一声: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⑤是的,他是辽代的一块木,他是明代的一块砖,他是清代的一片石,他不属于今天,只属于古建筑。

⑥如何利用旧北京,当时有两种意见,苏联专家和华南圭、赵冬日等中国专家提出利用改造旧城,其理由,一是可以利用原有设备,省钱;二是把名扬世界的旧城作为行政中心,可以增强首都的重要性。

而梁思成目光更高远,思想更精深,他重提“旧城唯上”的理论,他坚决主张在北京西区另建新城。

长安街像一条扁担,把它们挑在大地的肩上,一头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心脏,另一头是古老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新旧两立,古今兼顾”“平衡发展”。

⑦他与陈占祥等建筑学家提出这个“梁陈方案”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一是旧城布局合理完美,很难再插入庞大的行政部门。

“北京城之所以为艺术文物而著名,就是因为它原是有计划建设起来的壮丽城市。

而现在仍然很完整地保存着,除却历史价值外,北京建筑形体,因客观存在的街道区划的秩序都有极大的艺术价值,非常完美。

所以北京旧城区是保留中国古代规制,具有都市计划传统的完整艺术实物,这个特征在世界上是罕见无比的,今后我们应有自觉责任,有原则地来保护它,永远为人民保护好这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环境。

”二是用地不允许。

城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21400人,行政部门的插入,势必要大量拆迁,破坏原有环境不说,反增加了投资。

历史上,辽、金、元都曾因生活发展另辟新址,明朝则是南移。

⑧如果采纳了“梁陈方案”,我们会拥有一个完整的老北京和北京文化。

单从旅游价值上论,也是取之不尽的大资源!

但此方案被否定了。

新政府缺钱并不是最主要的。

⑨于是,一座座精美的牌楼、一幢幢巍峨的城楼被拆除了,梁思成、林徽因痛心疾首。

一次,在得知拆除天安门广场、长安街的明清建筑时,夫妻俩一个人一个人地做工作,但是一举手表决,还是全票通过:

拆。

⑩梁思成泣血陈词:

“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一层皮!

”没人理他,北京城楼、城墙的血色黄昏到来了。

⑪我体味着梁思成的抚不平的痛苦,我终于明白这古城就是他的生命,甚至超过生命。

⑫我们正走近梁思成,我们越来越明白他为什么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这古老的大墙:

“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

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人复杂的情感的。

⑬此城何城?

今夕何夕?

⑭我祈祷着日益泛滥的流行文化中的糟粕能放过这些历史的创造和足印。

此时这个年代我们要常诵一篇拿来主义的经典文章。

取精去糟的原则应该始终停留在我们的视角。

1.学标题

标题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心痛”之极,并引起读者兴趣——因何而心痛。

2.学开头

以老舍的《想北平》入文,不由让人想起那动人心魄的城墙,这雄浑的古城墙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从而点出古城墙不能拆。

3.学比喻

第⑤段画线处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梁思成是“砖”,是“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他和古建筑相融为一体了。

4.学用词

第⑨段叠词的运用“一座座”说明这里的牌楼太多了,“一幢幢”修饰城楼,说明城楼的雄伟,高大。

5.学结尾

第⑬段的设问,意味深长,历尽沧桑的城墙,见证了历史,同北京人民共甘苦。

最后一段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呼吁后人,不要让遗憾再次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