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60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docx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叶月翠王晓琳

2013-3-2810:

11:

06  来源:

《经济论坛》2012年第11期

  摘要:

自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红色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学术研究也广泛开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策和建议以及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和市场开发、区域合作等。

本文结合现有的学术研究,就上述方面展开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评述。

  关键词:

红色旅游,发展,中国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七省市签订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开始与日俱增,相关学术研究也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目前,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应用研究也日渐丰富,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有关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学术研究分为全国范围红色旅游研究和地方红色旅游研究,尤以后者较为丰富,侧重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研究范围涵盖中国若干重要的红色旅游省份和城市,如湖南、山东、江西、陕西、临沂、韶山、南昌、长株潭、泛珠三角、“红三角”等省市和地区。

  全国范围研究方面,随着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深入开展,红色旅游市场需求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何烈孝等,2011)。

红色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开发、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张颢(2007)认为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欠缺、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发展不稳定等问题。

此外,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资源开发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行政区划壁垒阻碍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多数红色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欠佳,可进入性差;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综合功能不强,客源市场狭窄等也是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余凤龙、陆林,2005)。

  地方红色旅游研究以红色旅游重点省份湖南、山东、江西居多。

湖南是全国红色旅游之源,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但良好发展态势中依然存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不深、旅游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唐闪光,2008;杨洪等,2010)。

长株潭开展发展红色旅游的区位优势明显,要持续发展还应解决基础设施欠缺、投入资金不足、开发层次不高等问题(陈雄根,2007)。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红色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但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文化内涵缺失、景区功能不全、未与绿色生态和特色民俗有机结合等问题(左兴俊、张永胜,2009;贾开美,2009)。

江西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但因忽视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开发简单化、过度商业化,导致产品开发、景区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出现旅游企业规模小、市场管理水平落后、旅行社推荐红色旅游不积极等问题(林巧、戴维奇,2007;潘占辉,2008)。

秦美玉(2002)认为井冈山、延安、遵义、邓小平故居等旅游景区存在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教化功能过分突出、旅游基础功能重视不足、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

  二、关于红色旅游的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客源市场研究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马波,1988),因此,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持续发展应当重视对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

李曼(2011)认为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应坚持保持历史真实性、全面重点开发、可持续性、尊重市场需求等开发原则。

陆军(2006)认为除广告宣传、形象传播、价格促销、媒体网络、展览会等常规性营销策略外,还应综合运用整体联合推进、旅游产品动态营销、主题特色化营销等独特性、创意性旅游营销策略。

  部分学者运用TOPSIS法、双因素价值评价系统、市场竞争态图、气候舒适度测算模型分析了井冈山、延安、遵义、韶山、广安、瑞金、邓小平故居等旅游景点的品牌树立、旅游绩效、客源市场和旅游发展态势(秦美玉,2002;张河清、陈宁英,2008;王忠、阎友兵,2009;戴欣欣,2010;龙兴茂等,2011)。

王发中(2006)认为湘粤赣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应采用政府引领、企业包装、专家策划、行业联合促销等策略。

山东红色旅游发展应实施组合和精品化战略,开发以缅怀学习、参观游览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以军事体验为直观感受教育方式的综合性产品,采用捆绑式、“点—线—面”滚动式开发方式,打造临沂“一心三线七区”格局和祖徕山“一心两翼三结合”模式,形成网状多样化红色旅游产品格局,塑造“抗日烽火地、华东小延安和支前大文化”为主体的山东红色旅游形象(党红星,2006;左兴俊、张永胜,2009;肖杉,2011)。

张君(2007)用GIS技术分析后认为陕西红色旅游发展应以西安、咸阳和杨凌为中心实现规模化开发。

  三、关于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研究

  Gunn、Inkeep、Steven等学者对旅游区域合作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区之间的组织行为方式上,Selin首先就旅游区域内部组织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Tazim和Donald探讨了旅游区域内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AlbertoSessa的计量研究为建立旅游区协作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SheelaAgarwal研究英国海滨旅游地生命周期时提出避免旅游地走向衰落的应对措施,即产品重组、产品转化、劳动力转化和空间迁移(张万华,2008)。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的道路(戴欣欣,2010)。

然而,目前各红色旅游地区独自建设、竞相开发,加之行政区域分割明显,行政壁垒阻碍了各地区之间的联合协调和互动发展。

因此,有关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方面的研究大都属于理论方面的探讨,实践发展相对滞后。

  郭信艳、钟滨(2006)认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包括旅游产品合作、旅游品牌合作、旅游客源合作、旅游资本合作、旅游管理合作、旅游人才合作等内容。

孙海燕、董明辉(2006)以泛珠三角红色旅游资源的区位接近性、资源组合合理性、经济互补性、客源充足性等区域合作开发条件为基础,探讨了该区纵向深度结合、横向广度组合、综合适度整合的合作开发方向。

位于湘粤赣三角地区的郴州、韶关和赣州,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摇篮,其山水相连、地域相通、人缘相近,使该区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具有区位相似性、资源底蕴深厚、交通兼容并举、政府扶持政策等区域环境特征(王发中,2006)。

  四、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体而言,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提升旅游地品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红色旅游服务;综合宣传推广、树立红色旅游地形象;开创多种融资渠道;建立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加强区域联合开发;适度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尹晓颖等,2005;余凤龙、陆林,2005;杨安宁等,2006;邵秀英、王向东,2006;张颢,2007;涂水香,2007;王忠、阎友兵,2009;戴欣欣,2010;李曼,2011)。

  在坚持总的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前提下,地方红色旅游景区应根据本区资源特色和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湖南提出坚持品牌化、产业化、精品化、差异化战略方针,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市场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系、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提高极化功能、构建红色旅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升级红色旅游(黎明辉等,2007;陈小春、陈志辉,2009;杨洪等,2010;何烈孝等,2011),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以及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唐闪光,2008;杨洪等,2011)。

川黔渝红色旅游开发应积极建设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打造旅游精品,树立区域红色旅游形象品牌(邓志强等,2010)。

临沂红色旅游的提升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内涵,以市场需求实现“红绿古俗”结合,发展多色彩旅游,完善产品体系,并实行“红红”联手,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大沂蒙山红色旅游区(贾开美,2009;左兴俊、张永胜,2009;左兴俊,2010)。

陈建(2006)认为江西红色旅游要重视打造核心竞争力,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积极促销和品牌营销,强化市场管理,促进区域联动(潘占辉,2008)。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多角度探讨,以地方个案研究为主,侧重对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现状、问题和对策方面的探讨,区域特色明显,尤以对井冈山、延安、瑞金等著名红色旅游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为主。

这些地区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广泛、地区特色迥异。

同时,现有理论研究属于定性描述的规范研究,个案研究偏多,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一般理论模式、模型和定量的论证,相应的对策大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此外,从红色旅游基础、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地核心竞争力、区域协作联合开发模式等理论角度探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少,这些都将是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

  作者简介:

叶月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王晓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黄细嘉,龚志强,宋丽娟.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

青岛出版社,1988:

33.

  [3]左兴俊,张永胜.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4]陈建.论江西红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6,(9).

  [5]党红星.山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张君.基于GIS的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研究[J].旅游学刊,2007,(4).

  [7]王忠,阎友兵.基于TOPSIS方法的红色旅游绩效评价——以领袖故里红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