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842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docx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提纲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

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

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

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

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

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

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

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

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观察日记

写作源于生活,在平时引导学生对所遇见的事,哪怕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要仔细观察,练习写作,除了写出事物的变化特点外,还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不一定要多深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3、读书笔记

学完一篇课文,读完一篇文章,都让学生谈谈体会,并把其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且要求把所摘抄的词句熟读背诵。

日积月累,丰富词汇,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生活中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了自己的见闻,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文章也变得真实了。

三、改革评价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

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而且要“精批细改”。

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

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

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

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

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当面交流

  学生的作文教上来后,有的教师往往搁置几天,才有空看。

这样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好时机。

我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交随着看,即时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有时当面对话,还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现的错误。

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爷爷家门前种了一棵芙蓉树。

我以为他写错了,芙蓉乃是荷花的别名,怎么能种在地上呢?

我就问他,他告诉我,这是木芙蓉,和荷花不一样。

并把介绍木芙蓉的书给我看。

我很庆幸,和他当面交流看法,不然,白纸黑字的评语写上去,把对的批成错的,岂不是既丢面子,又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所以,教师不能老是自以为是,板着面孔批改学生的文章,要注意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2、文字交流

  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气凌人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章的探讨,和教师的建议。

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情感,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如在写春游的建议时,有学生建议到校园外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到绿树野花、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到小河里钓鱼、自己烧饭、野炊。

我在作文后写道:

“看了你的建议,老师被你笔下的乡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个春游的好地方,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踏青赏花钓鱼呢。

”并给了他五颗星。

学生看到后,高兴的笑了。

  3、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

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

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

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而不是编造故事,迎合教师。

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

有学生这样写:

“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多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站在讲台边听课。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

于是我给他写了我的感想:

“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应该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

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

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

同时,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引导他们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

作文教学七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

“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

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七个环节:

乐读——积累——畅说——言真——悟理——怡情——评价。

一、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

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

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每个星期我都会安排两节课来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外读物。

阅读完后,我会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然后,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一起把问题解决,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与情感表达出来,从而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道理。

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吸取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对人对事的道理。

二、积累——予一片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积小成多

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集”,无论是在课本上,还是课外书上看到好词,佳句,就把它们收集到本子上。

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很好地把这些词句用在恰当的地方。

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

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

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比如:

每次组织学生搞完一次活动,或者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记得,我刚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事。

我先让他们说一下父母是怎样对自己好的?

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去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

这样,一直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条理性整理好,让他们尽情地说出父母与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很能感动人,也充满了渲染力。

四、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

“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

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

同学们要把内心的真实感受大胆地说出来,将感受化为文字尽情地抒发,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

五、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

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六、怡情——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

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

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强。

他们通过自己的了解与实地考察,把环境被污染的原因和程度很详细地写了下来。

最后,他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行动,知道以后要怎样去保护环境。

通过这一次的作文,很多的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也从自身做起,把班里还能回收的垃圾都重新利用起来。

这次的写作能让学生的情操得到提高,让他们有了真确的价值观。

七、评价——给一句鼓励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希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

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

(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

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得益。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摘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一直是大家所探究的,近几年,我也反复进行了思考,想总结出几条实用的写作方法。

可是当我把两套提纲列出来之后,发现它们之间竟然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再凝炼一下,写作方法概括出来竟然只是六个字:

兴趣,积累,练笔。

在写作中,有的要素虽然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又非常重要。

我们要让孩子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它们。

比如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清楚。

写作同样也要激发孩子的兴趣。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现在小学生一般生活环境比较稳定。

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休息、外加一些娱乐游戏,这样的生活比较单调,所以在每次活动课时,我都充分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开展故事演讲会等活动,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而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讲完后在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写作的素材,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我们家长平时也要有意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

比如,小学作文经常会有这么一个命题:

《第一次。

》家长平时就多让孩子去体验,给他创造第一次的机会。

孩子生活中遇到一些大悲大喜的事,有趣难忘或其它值得纪念的事,都可以建议孩子:

这么重大的事,是不是需要记录下来?

平时孩子写了一些好句,好段,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有时候我们会无意中到孩子写的这种题目的作文:

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

看了之后,我们很多家长因为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流露成年人的感情,所以装得面无表情,或只简单指出文章写作上的一些问题就离开了。

其实这个时候,大可以借机鼓励孩子:

孩子,写得真好,这是你写出来的文章吗?

我儿子真棒,会描写爸爸了!

爸爸要努力做得更好,你也要加油哦,把爸爸写得更生动些!

行吗?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

作为家长,千万别硬性规定写作任务。

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当时的情绪来引导,愿意写,家长就表现出兴致勃勃,非常期待的样子,不愿意写,可以让孩子作一个简单的记事。

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其次是积累素材。

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

从哪里积累,一是从阅读中。

阅读是写好作文的法宝。

很多人没有体会到阅读的好处时不以为然,认为读和写是两个概念。

甚至认为根本不沾边,其实是这样的吗?

恰恰相反。

个人认为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方法。

阅读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比如可以增强语感。

一句话怎么写,语句如何组织,读的多了,自然能够把握句子的基本结构。

主谓宾各在什么位置,一句话写之前,在心里默念的时候,句子就已经准确成型了。

还比如,可以学到文章的结构安排及写作方法。

有句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道理是一样的,天天读名家文章,读的多了,即使不刻意归类总结,对常见的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写作方法更是如此,那么多精美的比喻、拟人,排比句,当你在心里暗自为它的生动叫好时,它就已经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储存在记忆库里,等你用的时候,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调用出来。

同时,书本中的材料也是生活实际的反映,在阅读中积累,是非常快捷的渠道。

古人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

历数中外历史上的那些大文豪,没有一位是不喜欢阅读的,没有一位是不经过大量阅读而能写出长篇巨著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今天开始做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约好,每天读一篇或几篇,做一个专门的读书记录本,打出规范的表格,里面可以设以下几格,一是时间,二是文章题目或书名,三是读书效果,四是家长签字。

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来完成。

这种方法经过我们许多老师使用,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

2、是从生活中积累。

深入生活,获得体验,积累素材。

我们常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前我们的孩子们普遍害怕写作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没有东西可写。

小学的孩子们从记事起,最多有不超过五六年的成长记忆。

在这五六年当中,又有多少课外时间是被我们家长剥夺了的呢?

现在想想,我们孩子的生活是不是有些过于苍白单调?

我们常见一些大作家在写文章时,会到乡下或基层去体验生活。

我们的孩子同样要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

“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

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心理学表明:

儿童天性好玩、好动。

家长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春游、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唱歌、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同时,要特别注重让孩子深入大自然,在阳光的沐浴下,感受外部世界,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体会美。

孩子每次完成一项活动,家长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愿意,不妨鼓励孩子写日记,把生活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不但积累语言、还要适当积累一些科学知识,这样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写作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

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坐在桌前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景,其实到了小学高段,孩子已经掌握了作文的基本写法,是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写出一篇文章来的,那为什么写不出来呢?

关键是孩子没有体验。

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多给他一些自由与人交往的机会,多给他设置一些活动,让他增加生活经验,有了经历,经历中有了切身感受,还愁写不出一篇作文来吗?

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孩子作文成功的基石。

3、就是要让孩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我们刚才提到的大量阅读,不限制孩子读什么作品,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他喜欢读的都可以拿来读。

从课外书中积累,无论是学习写作方法,还是培养语感,或者从书中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出来,都是积累。

除此之外,也要让孩子重视课本中的积累。

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是国家经过精心设计编攥而成的。

比如说前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后一个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就都是关于热爱家乡的。

再后面一个单元就是描写军事体裁的。

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这几部分内容。

里面是本单元所过的好词和需要拓展的课外知识。

家长可以翻看一下孩子的课本,每一课的好词,单元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里面的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

可以让孩子把它专门写在积累本上,并且可以让孩子发挥一下,比如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话,或选择其中的几个词写成一篇短文。

孩子如果不愿意额外再写,能说出来也行。

说话训练同样重要。

三、勤动笔写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

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

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

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

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

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

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下面是各年级的作文写作侧重:

一二年级:

重在说话练习。

能够独立地写一些句子。

能够长短句子变换,在一句话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至一段。

我们家长平时在家里要做的是:

和孩子交流。

利用一切机会煅炼他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不仅是在煅炼孩子的口才,同时也是在为写作打基础。

会说,就意味着能写出来。

如果连说也说不好,那写出来的可能性很小。

同时,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进行写话练习。

一句话,比如:

我有一只小猫。

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添加内容。

什么样的小猫?

孩子会说:

可爱。

家长可以再问,还可以是什么样的?

孩子想了一会儿,可能会说:

淘气。

试着让孩子变换词语形容同一样事物,这为他今后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打下了基础。

这是一,词语变换练习。

二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入,围绕猫来思考,进行写话训练。

你口气很轻松地追问:

小猫哪里可爱?

孩子就会歪着小脑袋想想以后说:

“它会捉老鼠。

”“它的眼晴还会变呢!

”这时候你可以指导孩子把它写出来。

那么原本的一句话就慢慢地在孩子笔下成为一段了。

家长引导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写作思路就形成了,以后再写就知道怎么下笔了。

三四年级:

这个学段,孩子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阅读了。

写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