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873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5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docx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总18页)

余热锅炉运行操作指南

前言

从事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应按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G6001-2009《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试大纲》的规定进行培训、考核,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才可操作相应类别的锅炉。

一、概述

1、工程简介

本项目是利用XXX公司2#焦炉烟道废气的余热,将废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饱和蒸汽用于其它工段生产使用。

余热锅炉主要由蒸汽发生器、高低温水预热器等换热设备组成。

将烟气从285℃降至约150℃后由烟囱排出;水汽路系统:

水从20℃进入后,余热锅炉产生饱和蒸汽进入分汽缸后供用户使用。

2、余热回收系统基本组成

本余热锅炉系统(见附图:

《热力系统示意图》)包括废气系统、汽水系统、排污系统、取样系统、放空和加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系统设备包括主体设备、附属设备等。

系统

系统是指为保证余热锅炉正常运行的废气系统、汽水系统、排污系统、取样系统、放空和加药系统、清灰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2.1.1废气系统

来自焦炉废气(285℃)→蒸汽发生器→高温水预热器→低温水预热器(约150℃)→烟气出口管道→引风机→烟囱。

2.1.2汽水系统

2.1.2.1除盐水系统

自界区外来的普通自来水→软化→除盐→除盐水箱→软水泵→低温水预热器(80℃)→除氧器(除氧水)→给水泵→高温水预热器(130℃)→汽包→蒸汽发生器(产生饱和蒸汽)→汽包→分汽缸→用汽部门。

同时考虑系统使用情况,在高低温水预热器增加旁路可将除盐水直接送至汽包、蒸汽发生器。

高低温水预热器可串联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2.1.3排污系统

蒸汽发生器锅筒设有定期排污口、连续排污口,定期排污管接至定期排污扩容器,降温后先供水箱内软水预热再排至地沟,连续排污管接至连续排污扩容器,再经定期排污扩容器降温后先供水箱内软水预热再排至地沟。

用户可根据运行中炉水取样分析情况确定是否需增加连排扩容器,如果增加连排连排扩容器,则连排管接至连续排污扩容器,再经定期排污扩容器降温后就近排入地沟。

蒸汽发生器上锅筒设置事故紧急放水,当锅筒水位高于紧急水位时,打开事故电动放水阀,防止锅筒满水。

电动事故放水阀的位置便于运行操作,排至定期排污扩容器或就近排入地沟。

高、低温水预热器均设有排污出水口,可定期清除内部残留污物及水垢。

2.1.4取样系统

本余热回收系统设给水、饱和蒸汽、锅筒炉水取样。

水质标准(采用锅外水处理)见表1;

表1水质标准(采用锅外水处理)

给水

锅水

补给水类型

除盐水

浊度/FTU

硬度/(mmol/L)

pH值(25℃)

溶解氧/(mg/L)

油/(mg/L)

全铁/(mg/L)

电导率(25℃)/(μS/cm)

-

全碱度/(mmol/L)

无过热器

酚酞碱度/(mmol/L)

无过热器

溶解固形物/(mmol/L)

无过热器

≤×103

磷酸根/(mg/L)

-

亚硫酸根/(mg/L)

-

相对碱度

<

2.1.5放空和加药系统

在系统的最高点,设置放气点,当上水和启动时,排去锅炉内空气和不凝结气体。

放气阀位置设于便于运行操作处。

高低温水预热器集箱上设置的排气阀在运行时应保持微常开状态,及时排出聚集在集管内的气体,防止集箱管及弯头的氧腐蚀。

为保证系统安全,蒸汽发生器设有安全阀,供事故状态泄压。

本系统中余热锅炉设置加药装置,用户可根据锅炉水质监测情况,定期向锅筒内加药(磷酸盐溶液),以保证炉水符合锅炉炉水水质要求。

水质标准(采用锅外水处理)见表1。

2.1.6控制系统

详见附图:

《热力系统图》

主体设备

2#焦炉余热锅炉主要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和高低温水预热器各一台等,余热锅炉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各设备之间通过中间过度连成一个系统,实现余热回收功能。

图1余热锅炉设备安装示意图

 

附属设备

附属设备包括分汽缸一台、水处理器二台、软水箱一个、热力除氧器一台、软水泵两台(一台备用)、锅炉给水泵两台(一台备用)、定期排污扩容器一台、连续排污扩容器一台、取样器三台、加药装置一台、风机一台、阀门管件若干。

3、余热锅炉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

(1)蒸汽发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蒸汽发生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上部是锅筒,下部是蒸汽发生器本体,余热烟气进入蒸汽发生器本体,横掠流过管束将烟气的热量传给管程内的饱和水,使其汽化,经内部循环,生产成所需饱和蒸汽(汽、水混合),达到将高温烟气的热量转化为蒸汽的目的。

(2)高低温水预热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高温水预热器壳体内装有若干支翅片管,低温水预热器壳体内装有若干支径向热管,烟气在翅片管管外流动,除盐水在径向热管内和翅片管管内流动,达到将水加热的目的。

(3)锅炉安全附件和仪表

①安全阀:

每台锅炉至少应当装设两个安全阀。

安全阀应当铅直安装,并且应当安装在锅筒、集箱的最高位置。

②压力表:

压力表必须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周期的校验。

③水位表:

水位表应当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明显标志。

二、余热锅炉设计说明

1、余热锅炉技术参数见表2

表2余热锅炉技术参数表

热侧

冷侧

介质名称

烟气

介质名称

水—水蒸汽

流量

90000Nm3/h

蒸汽流量

6485kg/h

进口温度

285℃

进水温度

20℃

出口温度

150℃

蒸汽温度

阻力损失

787Pa

蒸汽压力

MPa

回收热量

3710kW

2、主要设备外形尺寸

蒸汽发生器本体:

长(2780)×宽(~5105)×高(~3390)毫米;

锅筒:

长(~5100)×宽(3840)×高(30750)毫米;

高低温水预热器:

长(1970)×宽(~3630)×高(~2820)毫米;

3、用户配套设计项目

(1)余热系统主体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土建基础设计施工;

(2)除我方供应主体设备之间的汽水、烟气管道外所有管路设计施工;

(3)负责系统设备停运保养的相关设计、设置。

三、余热锅炉的安装

1余热锅炉的安装须有相应的安装资质。

2各设备在工艺及土建设计的预定位置吊装就位。

吊装时按图纸所示位置或经有关技术人员同意的位置起吊,起吊时不应有附加荷载或冲击载荷。

对于大型设备,为提高其刚度,可设置临时支承,以保证其在吊装及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变形。

3设备就位后,设备支座与基础支撑应该接触均匀,不应出现翘曲与不稳定现象。

4蒸汽发生器分蒸汽发生器本体、锅筒、上升管道、下降管道和烟气进出口六部分现场安装,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图纸和GB50273-2009《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5上升、下降管路的焊接除按节点放大图外,还应符合相应标准。

分离式热管外连管路安装完成后,应逐片作气(氮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并用肥皂水逐条焊缝进行检漏[注:

外管路焊接时,排气阀暂不焊接,待全部管路焊接完,试压合格,最后焊阀门(注意阀门不得用于试压)]。

压力试验合格后,现场制作分离式热管。

6高低温水预热器的集箱须固定在支架(或设备壳体)上,防止运行时集箱振动。

7余热锅炉系统的管路安装按热力系统图和各设备图纸的管口方位。

8系统管路安装完毕,水路系统须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压力为。

9水压试验合格后,所有设备及管路须外保温,保温材料为硅酸铝棉绝热制品,其材质应符合GB/T16400-2003标准要求,设备保温厚度120mm,管子100mm。

外包镀锌薄钢板防淋。

四、余热回收系统使用说明

1、煮炉

煮炉的目的

煮炉是对新安装设备在投入运行前清除在制造、安装以及其他原因产生的锅筒、集箱、管子内部等处的铁锈、油脂污垢等,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其沉淀于锅筒下部和集箱中去,最后经排污管排出,以避免恶化蒸汽品质或使受热面管壁温度过高而烧坏。

煮炉的用药及数量

煮炉是在锅水中加入碱水,使与锅内油垢发生皂化作用生成沉渣,其所用化学药品及剂量见下表3:

加入药品的数量kg/m3

表3

药品名称

铁锈不多的蒸汽发生器

腐蚀较多的蒸汽发生器

迁装炉

氢氧化钠(NaOH)

2-3

3-4

5-6

磷酸三钠

(Na3PO4·12H2O)

2-3

2-3

5-6

本蒸汽发生器锅筒最高液位下容积为约。

煮炉的方法

煮炉的步骤为:

(1)将药液注入锅水使其成浓度适当的碱水,并使锅水保持适当的水位(保持锅筒内最高水位)

(2)加热升温升压,至汽压为时冲洗水位计,升至时排污一次,使蒸汽发生器所有排污阀开启半分钟左右,与此同时注意适当浓度的碱水补充,以保持锅水水位。

(3)汽压升至时,紧所有阀门,有螺栓连接处,紧螺栓,并在压力上煮炉12小时。

以上为煮炉的第一阶段

(4)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检测锅筒内炉水的碱度,如果锅筒内炉水碱度低于40,应给锅筒内补充碱液,使锅筒内炉水的碱度保持在50左右。

并升至左右煮炉8-10小时,然后排污至锅筒最低水位,再进水,如此反复4-5次,通过上水、放水,直到锅筒中炉水检测符合锅炉水质标准,即可结束煮炉工作。

煮炉时注意事项

(1)煮炉期间应当从锅筒中取样,对锅内水碱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及监视。

(2)一般取样时间为锅炉升压后每二小时进行一次,排污前后各一次,换水后期每小时一次。

(3)在煮炉过程中,应按要求制作好煮炉汽压温升曲线,参照执行,并作好记录。

(4)煮炉后应打开人孔、手孔等以检查锅筒内壁,集箱管子外壁,如呈黑褐色说明煮炉合格。

2、余热锅炉启动(开炉)

余热锅炉启动前的准备

余热锅炉启动前的准备

(1)要对炉内、炉外和烟道等进行检查,确保各部设备完好,通畅,各处无人停留、无工具遗留。

(2)要对所有承压部件进行检查,凡属有疑问或须补焊之后,都要按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3)要检查系统内所有汽水管道,阀门及人孔门,检查孔是否处在启动前的关闭或开启位置。

(4)要检查顶部密封及人孔,其密封性应良好。

(5)对系统内所有密封的热工仪表及电气仪表都要检查并确认其精确性及灵敏度。

(6)要检查系统内所有泵及其电机,应处于启动前状态,备用的处于备用状态。

(7)对主要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等都要进行检查,如有不符合要求项,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安全阀不参加水压试验。

(8)向蒸汽发生器上水,并到最低水位,上水时水温不得超过90℃,夏季上水时间不少于1-2小时,冬季上水温度为50-60℃,其上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9)上水结束后注意观察锅筒水位一段时间,静观水位是否维持不变,若有下降,应查明原因,如给水管路、锅筒及各阀门是否泄漏并予以清除。

如果水位增高,表明给水阀门关闭不严,漏流量太大,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10)检查汽水管路上的阀门,

余热锅炉启动

当所有启动前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可以启动余热锅炉,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前,机械通风5分钟,排除烟气通道内可能残留的各种可燃气体或尘埃。

(2)关闭旁通阀门,开启风机,打开原地下烟道手动闸板阀门至全开状态,风机风门及蒸发器进口阀门、风机后烟气出口阀门全开。

(3)将锅筒、高低温水预热器、除氧器的排污打开,开度大约为一半;

(4)开风机,并逐渐加大风机风量(每半个小时开50转),同时逐渐关闭烟道手动闸板阀,并保证焦炉正常运行时地下烟道的负压。

如负压过大可通过调整风机频率来修正。

(5)使通过烟道的烟气量及温度逐步增大和增高,其速度应使炉温缓慢上升的同时,保证锅筒内水温升每分钟不超过1℃,避免炉温变化过猛使锅筒及受热面等受到影响。

(6)启动后必须严密监视锅筒水位,当锅筒水膨胀,水位表水位逐渐升高时,应连续适当地放水、上水,并同时进行连续排污,在保证正常水位的同时,应使汽压汽温均衡地上升,汽压上升速度不大于h,并使余热锅炉各部分的温度均匀。

(7)锅筒汽压升到时,应冲洗水位计,并与相邻的另一水位计及低读水位计进行核对,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8)当锅筒汽压升高到时,应冲洗压力表,并与低读水位计进行核对。

(9)当锅筒压力升高到时,检查余热锅炉各管道各连接处有无渗漏现象,并且应热紧一次人孔,手孔,及法兰连接螺栓,操作时操作者应位于被紧螺栓的侧面而且用力不宜过猛,过快。

(10)当锅筒升至时,可缓慢地进行锅筒、高低温水预热器下集箱、除氧器的排污的同时注入补给水,注意保持锅筒正常压力和水位。

(11)待蒸发器锅筒顶部产汽稳定后关闭放空阀,蒸汽压力升至工作压力;即可开启主汽阀送汽,此时应关闭汽包、高低温水预器、除氧器上的排污阀,至此开车完毕。

(12)开车完毕,系统投入自动运行,自动运行过程中如发现锅筒水位波动较大时,可将给水调节阀门开度调小,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余热锅炉启动

当所有启动前准备工作结束后,就可以启动余热锅炉。

启动之后,必须注意要缓慢升温,使炉温逐渐升高,锅炉各部受热均匀。

启动期间要注意锅炉各部分和炉墙的膨胀情况,不应有异常的变形和裂纹。

从冷炉启动到工作压力,一般控制在3~4小时。

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前,机械通风5分钟,排除烟气通道内可能残留的各种可燃气体或尘埃。

(2)当锅筒压力升到时,应冲洗水位计,并与相邻的另一水位计进行核对,以保持其正常工作。

(3)当锅筒压力升高到时,关闭排空阀,并检查安全阀是否漏泄,如有漏泄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4)当锅筒压力升高到时,应冲洗压力表的存水弯管,冲洗后注意压力指示情况。

(5)锅筒压力升高到时,应顺次缓慢地对锅筒及高低温水预热器集箱排污口的排水,目的是检查排水阀是否良好,放出沉积物及使下部受热均匀。

放水时,注意锅筒水位不得低于最低水位线。

同时注入补给水,注意保持锅筒正常压力和水位

(6)锅筒压力升高到时,应对停炉时动用的人孔盖、手孔盖、法兰结合面等进行热拧紧工作。

在进行这一工作过程中,压力不得升高,操作要谨慎缓慢,用力不得过大,以免损坏部件。

(7)当需校验安全阀时,则在锅炉压力升到工作压力时,减少烟气势,进行校验调整。

(8)送汽前,应微开锅炉主汽阀,进行蒸汽管道的暖管工作。

暖管时间视管道直径大小、长度、冷却程度及气候而定。

(9)暖管工作完毕后,全开母管联接阀,当锅炉汽压低于母管汽压~时,缓慢打开锅炉主汽阀并汽。

并汽完毕后,关闭主汽管和过热器出口疏水阀。

安全阀的定压

2.3.1安全阀的定压准则

(1)蒸汽发生器在正式启动试运之前,必须按国家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规定的安全阀开启压力进行调整和校验。

(2)本系统中蒸汽发生器锅筒安全阀开启压力分别为及。

2.3.2定压方法

(1)先调整锅筒上的安全阀,其次调整安全阀。

(2)安全阀全部为杠杆式安全阀,安全阀在规定压力下自动排汽时把杠杆重锤调节螺帽锁好。

(3)定压工作完成后,应在工作压力下,再做一次校验,如果所有安全阀全部开启时不能控制压力上升,表明安全阀排放能力不够,必须紧急停炉,采取有效措施。

(4)定压后的安全阀,必须将每个安全装置固定牢固,加封加锁。

(5)定压工作完成后,应将每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回座压力,提升高度,调整日期,责任者等情况载入技术档案,日后备查。

2.3.3定压时注意事项

a调整安全阀时应注意锅筒正常水位。

b安全阀定压时均以锅筒的压力表为准。

3、余热锅炉运行监视与调整

运行人员应对余热锅炉的参数变化,运行工况进行严密监控,并加以分析,随时调整。

余热锅炉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1)蒸汽发生器运行后,应注意监视锅筒压力、蒸汽温度、锅筒水位、锅筒给水(即高温水预热器出口水)温度、给水压力、蒸汽发生器入口烟气温度及负压。

(2)巡视检查,为保证安全运行,每班至少4次全面巡视检查,检查的项目是蒸汽发生器房内全部设备,如保温浇注料是否完好无损,水位计、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是否正常工作,蒸汽发生器排烟温度等。

(3)记录抄表应成年累月地进行,日常进行是每一个小时(或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记录的目的在于分析运行工况及综合分析系统负荷变化规律,合理改进操作,用以分析判断事故的隐患并予以排除,作为制定蒸汽发生器检修计划的依据,发生事故时,作为分析事故的参考。

(4)定期冲洗水位计,便于观察水位,冲洗水位计应按水位计说明书,并注意安全。

(5)对蒸汽发生器的给水、锅筒水、和饱和蒸汽定期取样,分析化验,用以改进运行操作,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6)根据锅筒内水质情况调整和确定连续排污量,使蒸汽发生器在经济条件下,保证安全运行和蒸汽品质良好。

(7)为了排出锅筒内沉积物,根据水质分析情况和热化学分析结果,每班须对各台设备排污一次,蒸汽发生器定期排污时应将锅筒内水保持在最高水位,排污时间1~3分钟;水预热器排污时间10~30秒。

放水量应根据化验结果而定。

(8)水预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有连续的水进入(即水流量是连续的)。

(9)低温水预热器烟气出口温度不应低于150℃,以防热管管壁的露点腐蚀。

(10)在设备运行时,水预热器的集箱上的排气阀应保持微常开状态,及时排出聚集在集箱管内的汽体,防止集箱管及弯头的氧腐蚀。

(11)定期检查水质对蒸汽品质的影响,及时对锅筒内水加药处理。

(12)严格履行交接班的制度手续,并在日常抄表中记录明确。

(13)当余热锅炉的产汽量降低,热流体阻力增加时,应用压缩空气对余热锅炉进行吹扫,以保证余热锅炉的传热效果。

余热锅炉的正常运行

蒸汽发生器是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持一定的排烟温度来保证引风机的安全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还要向用户提供参数稳定的蒸汽,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所以,对蒸汽发生器本身应进行正常的运行调节。

(1)汽压的调节:

应保持运行的稳定,如果运行汽压过高,则会引起安全阀的频繁动作;如果运行汽压过低,则会引起上下锅筒间连接管道处得流速太大,阻力增大,危险时会引起上下汽包液体回流不畅,液位控制不准,无法进行运行调节;如果汽压波动太大,则不能满足用户用汽要求。

因此需采取措施,调节汽压。

(2)蒸汽品质和锅筒水位的调节,蒸汽品质和锅筒水位的调节需根据取样化验结果进行相应操作。

(3)余热锅炉运行时应注意监视出口烟道后部的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过高,要检查排烟温度过高的原因,如果余热锅炉进口烟温过高,此时可进行配风,直至进口烟气温度达到额定值;如余热锅炉出口温度过高,很可能是烟气侧积灰太多,导致受热面换热性能下降,此时脉冲吹灰器除定期吹扫外,应及时加大对余热锅炉的吹扫时间和吹扫次数,以保证余热锅炉的传热效果;同时当排烟温度过高时,还应监视余热锅炉进口烟温,并及时进行运行调节。

如果排烟温度过低,可能说明保温浇注料有严重漏风,人孔关闭不严,或余热锅炉进口烟温过低等,这样会降低余热锅炉的热效率,使余热锅炉出力降低。

(4)余热锅炉系统蒸发量和过热蒸汽温度是很重要的参数,蒸发量过低可能是严重的锅炉缺水事故,运行过程中要严密监控。

蒸汽发生器其它设备的调节应根据设备情况而定,原则上应该围绕整个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运行,情况严重时要及时上报。

4、供汽

本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汇入分汽缸供用户使用,供汽时按用户需要进行操作。

5、停炉

余热锅炉的正常停炉

由于生产工艺上的正常检修或其他原因需要有计划的停炉时,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对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系统各部件损伤情况,拟定检修项目。

(2)根据拟定检修项目,提出检修周期,及时与工艺部门协调,并通知用汽单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锅内水应保持正常水位,主汽温度按每分钟不大于℃的速度降温,汽压按每分钟不大于速度下降,并降至时,时间应保持3-4小时,降至时,应保持2小时。

(4)烟道温度降至室温后,打开人孔门,检修孔及防爆门进行自然通风冷却,同时每隔一段时间(时间间隔为2小时),上放水数次,使余热锅炉各部分均匀冷却,至水温70℃左右就可将水全部放出。

余热锅炉的紧急停炉

遇有下列情况,应紧急停炉:

(1)蒸汽发生器严重缺水,见不到水位。

(2)蒸汽发生器严重满水,水位升到最高水位以上,经放水仍见不到水位。

(3)受热面爆管渗漏,影响运行人员安全和不能保持正常水位。

(4)给水系统全部失效。

(5)水位计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6)保温浇注料倒塌,开裂,严重威胁蒸汽发生器安全运行。

(7)高低温水预热器出口水温超温严重,经调整而无法恢复时。

(8)蒸汽发生器汽水品质严重低于标准,经努力调整无法恢复时。

紧急停炉时炉温变化较快,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防止事故的扩大或出现新的事故,紧急停炉时应及时地将送入余热锅炉的烟气量减少,降低蒸汽发生器的负荷,同时除“缺水”、“满水”事故以外,注意调整给水以维持正常水位,同时还必须注意不要让汽压升高引起安全阀动作。

紧急停炉的冷却过程与停炉相同,但时间按正常停炉减半。

余热锅炉停炉备用期间的保养

余热锅炉停炉以后,如果不注意停炉期间的保养,对设备的腐蚀损毁是很严重的,其原因是:

空气进入设备内造成氧腐蚀,金属表面有水膜,从大气中吸氧,引起电化学腐蚀,设备内表面有溶于水的盐垢也会引起腐蚀,有时含有SO2烟气进入生成H2SO3和H2SO4,使金属表面产生严重的酸腐蚀。

为了避免腐蚀的发生,停炉备用期间内应采取下列方法进行保养:

(1)过热器停车时,须启用反冲洗装置,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将过热器管内附有的灰尘、氧化膜或其他杂物,及管壁内的积盐冲掉排出管外,保持过热器清洁及蒸汽品质。

(2)当停车五天以上时,须对设备烟气侧进行吹灰,以保证换热管(内或翅片上)无结灰。

(3)干保养法:

将锅内水垢及锈蚀物清除干净,用微火烘干后,将无水氯化钙、生石灰、硅胶等干燥剂放置在锅筒内,其用量:

无水氯化钙m3,硅胶1-2kg/m3。

干燥剂盛入敞口槽内,入后应封闭蒸汽发生器所有孔门,使与外界大气隔绝,并定期检查干燥剂是否失效,失效时应立即更换。

(4)湿保养法:

用无杂质的水灌满蒸汽发生器锅筒,将水煮沸排出空气后,将蒸汽发生器所有孔门关严,或用碱度较高的软化水注满锅筒,利用碱液与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腐蚀。

通常软化水中加药剂有NaOH(2kg/m3)或Na3PO4(5kg/m3),往锅筒水注入的药剂有NaOH(5kg/m3)或Na3PO4(15-20kg/m3),此法用于短期停炉保养。

(5)压力保养:

蒸汽发生器除垢后,关闭所有阀门,加入保护液至最低水位为止,加热产生压力,并在该压力下保持2-3小时,降压后再利用保护液灌满整个蒸汽发生器锅筒,然后再用液压方法使蒸汽发生器保持压力,保护液的成分和浓度为:

苛性钠100毫克/升,五氧化二磷100毫克/升。

在保养期间要周期性的检查保护液的浓度,当硫酸钠的浓度降低至50毫克/升以下时应给予补充。

(6)充氮保养法:

当蒸汽发生器需要长期停炉时,可采用充氮保养法。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采取防护(通暖风或电伴热)措施,以防热管元件管内工作介质冻结而使管壳破裂。

事故处理

5.4.1停电处理

停电使水泵被迫停车,造成设备无冷流体,此时应迅速关闭热流体(烟气)阀门,打开热流体旁通阀。

5.4.2锅筒事故处理

(1)缺水处理:

当发现汽包缺水(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应加大进水阀门的开启度,关闭其余放水阀门,观察水位变动情况;如继续下降,则判为严重缺水,在严重缺水持续时,应考虑停车。

(2)满水处理:

当汽包水位超过最高水位,但液位计仍能见到水位时,称轻微满水,若水位不但超过最高水位,而且超过液位计可见部位时,称严重满水。

当轻微满水时,应停止进水,并打开排污阀放水,当水位降至正常水位后,冲洗液位计,检查水位指示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