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420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docx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剖析

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

德江县潮砥镇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概况

潮砥镇初级中学创办于民国28年(1939年),座落在乌江河与发源于梵净山流经潮砥小溪河交汇处的三角洲上,位于潮砥镇政府所在地。

学校原名“潮砥简易学校”。

1967年正式更名为“潮砥中学”,并定为县级农村完全中学。

先后历经了小学、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初级中学的学制办学。

现校于2012年3月修建,2014年9月异地整体搬迁,占地面积25346㎡,建筑面积10227㎡,绿化面积536㎡。

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23名(其中女生:

162名;寄宿生298人;留守儿童:

106人;单亲24人;孤儿4人)。

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22,特岗教师15人(含免费师范生1人)、保卫3人,食堂工人4人;教师交流4人:

流出3人,流进1人)。

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师生比约1:

10;教师合格率达百分之百,是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拼搏,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教育教学科研团队。

学校座落在乌江沿岸,依山傍水,环境幽雅,风格别致。

有标准教室16间,教师办公室14间,实验楼一栋,图书阅览室一间,微机室一间,学生宿舍两栋,学生食堂一栋,专用保卫室,宽阔的田径场地。

崭新而别具风格的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能完全保障潮砥镇每一位适龄孩子的正常入学。

清新优美的育人环境,为潮砥镇教育的持久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潮砥镇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理想的育人胜地。

潮砥镇初级中学继承和发展了古老的乌江文化,在德江教育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现在,更具魅力,是乌江河畔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我们坚信,她将为潮砥山区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潮砥镇人民子弟即学校莘莘学子的神圣殿堂!

继往开来,我校将以全新的理念引领起航,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安全稳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以“依靠全体教师,服务全体学生,培养个性特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激励全体教职员工以团结拼搏、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实现潮砥镇初级中学“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开创学校美好的明天。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确立办学理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办学理念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决定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也决定着学校对社会的贡献。

我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创建幸福校园,实现和谐发展”。

“幸福校园”是优质教育的基石,创建幸福校园,我们将完成“三步曲”,第一步是“美丽校园”,第二步是“快乐课堂”,第三步是“理想学园”;从而最终达到“塑造和谐校园文化和提升师生幸福品质”的目标。

“和谐发展”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所学内容相和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相和谐、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相和谐。

我校开展的“三个一”兴趣活动德育,就是师生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依据我校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了“把学校打造成为和谐、美丽校园,分步实施,软硬并举,全面推进”的原则,“三年发展规划”和“十年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潮砥镇初级中学”完美品牌。

我校提出的十年办学目标是:

三年打基础,五年树品牌。

三年打基础(2015-2018年),成为县级示范性中学,办学成绩德江前列。

五年树品牌(2015年-2020年),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在德江领先。

十年成名校(2015年-2025年),办学成绩居全县前列。

我校提出的三年办学目标是:

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数学特色初步显现,学生和谐发展特色鲜明;高考与竞赛成绩居于惠州前列;管理机制、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等工程高效实施,学校迅速成为惠州知名品牌学校。

二、夯实办学基础,努力完善办学条件

高中新校区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

有办公楼、教学大楼、科学楼、教学实验综合大楼、艺术楼各一座。

各种功能室及常规教学仪器按省定标准配齐,并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能满足高中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学校教学楼设有含多媒体设备的普通教室108间,专用多媒体课室12间,多功能阶梯教室3间;艺术楼设有音乐美术功能室共18间。

学术报告厅1间,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6间,软件制作室2间,目前共有电脑总数800台,其中教师办公电脑150台,有1000兆主干校园网,教育信息资源、电子读物、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的数量和种类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校园网络与惠州市教育数码网、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

图书馆建筑面积2640平方米,目前藏书10万册,可容1000名师生同时阅读。

有理、化、生实验室共33间,仪器室、准备室及标本室共21间,常规教学仪器按省定标准配齐。

有体育馆1座,游泳池1个,400米标准运动场1个,有篮球场11个,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等其他体育卫生器材,备配齐全,能满足日常教学与体育锻炼的需要。

有学生公寓4栋,有公寓式学生宿舍816间,师生食堂3个,教工宿舍1栋,教师公寓式宿舍329间。

此外,还有生物园、地理园、卫生室、心理辅导室、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等。

学校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34%。

三、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凸显亲情管理特色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主为基础,以法制为准绳,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评价为核心构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服务为宗旨构建学校行政、后勤与安全管理制度,努力构建科学、规范、民主、高效,又富有人性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一)构建“三全”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过程民主科学

我校实施目标管理,以质量为核心,以评价为导向,构建学校“三全(全面、全程、全员)”管理体系。

1.建立全面目标管理体系

坚持目标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实行岗位责任制。

学校的工作全面计划,制定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目标制定部门工作计划,逐层制定,分层管理。

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目标管理体系,并围绕目标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建立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我们根据教育行业和学校管理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我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程质量管理。

对教育、教学、教研、行政、后勤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紧扣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将凡是影响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的范畴,抓好过程管理。

我校制订了《教师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细则》,对教师上课和班主任的工作程序作了规范的要求,通过学生填写《惠州第八中学课堂教学日志》、开展学生评教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服务质量,制订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标准》《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3.建立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以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在教师评价上,建立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校实施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方案,通过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师的发展提高过程,建立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学校综合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多方面因素对教师的工作过程进行追踪评价,制订了《惠州第八中学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检查表》、《备课、作业情况评估表》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向性和激励性功能。

在学生评价上,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我校采用纸笔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档案资料评价三种方式,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彰显学生的优秀品质,突出个性教育。

我校制定《惠州市第八中学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惠州市第八中学学分认定办法》《惠州市第八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并用《学生成长手册》和《学分认定手册》呈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共建亲情校园

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和教育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师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

我校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倡导“八(华)中是我家”“做光荣的八(华)中人”的精神,由制度管理走向亲情管理。

学校领导充分尊重师生的人格,尊重师生的工作、学习,尊重师生的合理需要,使师生们工作尽心、学习开心、生活舒心。

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师生的成长进步与生活需求,让大家处处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营造家庭氛围,让学生住得舒心;发挥食堂特色,让学生吃得称心;丰富课余活动,让学生玩得开心;落实安全措施,让学生来去放心。

另一方面,给予师生充分的信任,赋予师生更多的责任,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开诚布公,让师生直接参与对话,给师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长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利用教代会、工会、学生会、家长会及学生校长助理等形式,让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并利用各种会议和校长信箱、校长接访等形式,让师生表达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让师生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规范的制度管理,真诚的人文关怀,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德才兼备,切实加强团队建设

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校着力从优化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教学教研队伍、后勤服务及安全保障队伍入手,通过精神引领,岗位引领和专业引领等方式,强化合作,切实加强团队建设。

1.加强精神引领,激发创业热情

学校非常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工团队的思想建设,成立了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依法治校意识,提高依法办学的能力;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与力量,使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活动,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要求全校教职员工树立“五种意识”:

品牌意识、岗位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发扬“三种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

2.实行岗位引领,优化管理队伍

2006年9月,学校成立了以戴立波校长为班长的领导班子。

为了转制与发展的需要,学校在上级支持下,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公开选拔副校长和中层干部;所有年级组长、学科组长也都经过民主推荐,严格考核的程序,从德、能、勤、绩都优秀的教师中产生。

我校现有校级领导6名,均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

戴立波校长,数学高级教师,惠州市中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宋词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温谷祥副校长,数学高级教师,曾获“南粤教坛新秀”称号。

在市2009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戴立波校长荣获“惠州市明星校长”称号。

中层干部大都来自一线骨干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均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9人,平均年龄40岁。

这是一个理念先进,团结务实,管理与治校能力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团队。

这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充满朝气与活力,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3.实施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内在需求,学校为名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强大的发展平台。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整体水平。

我校广泛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研究课题;设立“教育教学论坛”,交流思想、方法;聘请名家、名师做专题讲座;全员接受新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全校45岁以下的教师100%参加计算机培训和各种继续教育;定期开展教学比武,开设“教师大讲堂”,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倡导终身学习,实现自主发展。

我校广泛开展“读教育名著,写教育心得”,举办教师沙龙、论文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3)选送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师。

6人次参加省名校长培训、到英国进修、参加中央党校和省校长高研班学习;选派彭丽红、丘洁慧等10人次,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学习,有11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95人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负责全部费用。

(4)创立“双导师”制度,加快培养青年教师。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制度,对青年教师,学校选派两名优秀骨干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导师,与其“结对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和培养,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

(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制度》、《班主任工作研修培训制度》等,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培养工作有效而长期地开展。

近三年来,有“省名校长”培养对象1名,特级教师1名,市首席教师6名,市名班主任培养对象9名,市优秀教师12人次,还有13人为惠州市兼职教研员,36人次为惠州市教育局高三核心备课组成员。

特别是有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在省市两级教学评优中,获奖人次,名列惠州市前列。

五、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先立德。

因此,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为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坚持“三全一体验”(“全面发展”“全员育人”“全面渗透”“实践体验”)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了“自主、体验、和谐”的德育新模式,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成为“自尊、自信、自理、自律、自觉、自强”的八(华)中人。

主要做法是:

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以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线,以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为辅线,党团工青妇组织、科任教师、业余党团校、学生会等组织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

健全管理制度。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托,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办法》《住校生宿舍常规》等多项管理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内容具体化,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校从礼仪习惯、仪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节俭习惯等五个方面实施养成教育。

主要措施是: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

年级部成立养成教育检查组,重点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建立养成教育工作宣传栏,及时批评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典型人物采取各班推荐,核实评选的原则确认,定期公布养成教育阶段性评比结果。

探究多元德育方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制度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

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党团活动、广播、墙报橱窗、校报校刊及名人语录宣传牌等各种途径,加强了舆论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学校通过全面开展兴趣德育“三个一”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我校校风优良,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先后被评为市“安全文明校园”、“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我校团委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我校后进生转化率保持在87.5%以上。

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六、推行课程改革,全力打造学科亮点

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校以“更新理念、科学安排、制度保障、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全面发展”为指导方针,确保了新课程在我校的顺利实施。

通过五年的实践,我校课改方向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教学特色逐渐形成,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落实课改理念,健全教学制度

(1)落实理念,提高认识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而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学校高中新课程领导小组的统筹下,我们坚持培训到位,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改意义的认识。

我们首先要求教师牢牢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要求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是要在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评价、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校本研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下功夫。

使提高驾驭新课程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位教师的共同追求。

(2)健全制度,创新常规

为了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校重新编定了《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

其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教师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推行课改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校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评价、教学总结与反思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学校各学科组也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制订本学科教学常规,尤其重视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每一节课和处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例如,我校生物科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三变”、“五自”的教学改革。

“三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五自”即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总的来说,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贵在引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课堂依然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我校教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教学模式的重建问题。

课堂由单一地面向科学世界回归到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上课由单一的“授受”方式转向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方式。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规范学分认定制度

(1)三级课程开齐开足

从2004年秋季起,我校开始施行新课程实验。

为此,学校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课程设置方案》、《学分分配方案》、《选修指导方案》与《校本课程计划》。

五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在吸取外校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我们做到了全部开齐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保证了非高考科目的开设,保障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校在编制课程指导时,为学生提供学科指南和选课意见,再根据自身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合理调整与分班。

这样,确保了课程管理的个性化和教学秩序的常态化。

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已达数十种,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学科,如:

《教师大讲堂》、《国旗下的讲话》《植物克隆——组织培养》等。

(2)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开发小组,根据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我校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高一年级以军训为主,并注重学科综合。

高二上学期以实验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下学期则以德育为主,开展社会调查访问、社会服务和社团活动。

高三上学期以专题研究型为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做到了四有:

有计划、有项目、有场所、有基地。

学校与惠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红花湖劳动基地和TCL工业园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3)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严格规范

实行学分制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

为此,我校认真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惠州八中高中学分认定办法》和《学籍管理制度》,实现了学生选课、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的有机结合,并且做到了电子化管理。

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表、学分认定表和学籍登记表,设计规范、程序严格、逐年登记、管理到位,为新课程的扎实推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教学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继承和创新是必由之路。

为此,我校进行了扩大年级组教学管理权的尝试,实行了“年级教学双轨管理制”,即以高中三年为一个循环,相对固定三个年级的教师队伍,以年级主任为教学统筹,以学科组长为教学指导,对年级教学三年包干到底。

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年级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又保证了年级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年级组和学科组实现教学管理上的优化组合和全面深入,而不是条块分割。

当然,学校教务处的宏观指导和日常督察依然重要。

实践证明,我校倡导的“年级教学双轨管理制”切实有效。

在学生评价方面,根据新课程综合评价指标和《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我们打破了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制定了《惠州八中学生评价制度》与《学生成长记录表》,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分认定、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创造性表现和个性化发展等,作出全面而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而真正构建出“目标向导——全程管理——发展评价”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发展。

在教师评价方面,我校建立了《惠州八中教学评价制度》,对评价的范围、内容、标准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我们既坚持继承传统而有效的检查制度,如学情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学生评价等,又采用了教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办法;既以教学业绩作为评判标准,又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状况纳入评价体系。

再结合岗位责任制和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我们能保证对学校教师作出较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每学年实施一次的“教师四维评价”方案,从校长到普通教师,人人平行地让“领导、科组、级组、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评出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年度优秀教师”令人信服。

(四)打造教学特色,提升课改效果

以特色促课改,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这是学校管理层面的共识,也是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的方向。

(1)加强科组建设,打造以英语教育为代表的学科特色

学科组是落实新课程的助推器和生力军。

营造新课改的良好环境,就是要加大对学科组的投入和关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保障。

几年来,我校以加强科组建设为抓手,打造出了以英语、数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为代表的优秀学科,其中尤以英语学科最为突出。

(2)打造校本亮点,突出以“教师大讲堂”为代表的校本课程特色

我校“教师大讲堂”开设于2007年9月,每周一讲,迄今已开讲40多场,校内外听众累计已达万人次。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取材丰富、内容广泛、形式活泼;教师展示风采、引领学生,学生喜闻乐见、敬仰老师,这已经成为大讲堂的本色与魅力所在。

《评说洪秀全》、《数学就在你身边》、《克隆人何时向我们走来》、《走近周杰伦》、《黑客与红客》、《庐山史活》……这一场场动人的演讲,真可谓百科荟萃、名师云集、五彩缤纷、震撼校园。

“教师大讲堂”是新课改的结晶,发端于我校,示范于全市,受益于青年。

(3)采取多种措施,争创学校数学教育特色

华罗庚中学在建校之初就按照全国“华杯赛”培训与竞赛基地的思路来规划了学校发展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华罗庚的品牌和全国“华杯赛”竞赛及培训基地的有利资源,着力打造数学教育特色。

在教育特色打造的具体工作中,学校做到: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招收100名高一数学特长生,60名初一数学特长生;聘请全国知名数学家罗增儒教授出任学校数学教育总指导,规划和实施特色数学教育工程;成立“数学竞赛处”和“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室”,加强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引进品牌数学教师,提升数学科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加强数学常规教学,成立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小组;创设“数学科技节”(每年5月份),丰富“学校大讲堂”,着力构建“大众数学”,打造“竞技数学”。

七、成立体育俱乐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领导一贯重视体育、卫生工作,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足体育课、体锻课、课间操、眼保健操(二课二操)以及课外活动,保证教学、训练、竞赛所需的设备器材,保证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积极推行《国家锻炼标准》,常年坚持训练,学生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通过成立“惠州市第八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体育活动。

这一举措,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谐惠州的要求,丰富了社区文体活动,积极推进了素质教育,增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增强了青少年体质,培养了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对青少年进行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