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41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docx

02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

第一节早期的管理思想与学校教育

一、我国古代的管理记载

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管理的实例记载,如《周礼》、《孟子》、《孙子兵法》、《论语》、《韩非子》、《史记》、《资治通鉴》等都记载了相当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经验,但这些思想和经验对我国的学校管理却很少有影响。

二、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管理

古希腊留下的管理思想不多,但一些思想家如苏根拉底、伯拉图等在论述其他问题时也涉及到管理问题。

古罗马有一套十分严密和复杂的行政管理系统,使得罗马帝国得以成功,但留下来的管理文献很少。

与此相应,古罗马留下来的学校管理的文献也很少。

三、天主教会

国外管理学界认为,在西方文明史中,最有效的正式组织就算是天主教会了。

天主教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持续发挥影响,除了宗教感召力外,还归因出色的组织手段和管理方式。

如按区域分等级的组织结构、根据职能系统确定分工原则、注意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等。

但是,天主教会的管理经验对其他组织,包括由天主教会举办的学校,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四、理财家

16-17世纪,在普鲁士和奥地利出现了一个理财家学派,他有一群政府官员和学者组成,主要研究如何更好的管理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的事务,以促进普鲁士的巩固和繁荣。

理财家的研究思路很广,但没有涉足到学校管理领域。

所以,当时的普鲁士的学校管理仍然很落后。

第二节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古典管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是:

第一,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泰勒把这看成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第二,有一批专门的人员来研究效率问题,并通过他们使工人掌握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第三,为了方便操作,必须使作业手段、工具、材料等都达到标准化。

第四,在生产过程中实行计件工资制和奖金制度;第五,改变以往由工人决定生产的情形,工人只负责操作,计划和管理职能留给专门的管理人员去实施。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一场伟大的心理革命。

2、法约尔的行政管理思想:

法约尔把现代工业中的各种活动分成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行政六种活动,由于人们普遍重视前五种活动,故着重强调了第六种活动。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五种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也为管理确定了14条原则:

分工、权利、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团结精神。

在上世纪30-40年代,这一理论被古利克和厄韦克发展为七种职能: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简称为POSDCORB理论。

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科层组织理论包括五个特征:

分工和专业化、非人格化倾向、权力等级系统、规章制度、职业导向。

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第一,为了正确处理直接行政领导和上级职能部门领导的关系,科层组织理论提出每个人只有一个上级的原则;第二,管理宽度(幅度)(跨度)原则;第三,管理层次原则,这是解决管理宽度过宽的办法。

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呈反比关系。

第四,从目标出发合理配置职务、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五,权力下放是有条件的:

放权于控权要统一;权力下放责任不能下放;放权要考察受权者的心理素质;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力不能下放;影响全局的权利不能下放……。

第六,权力之间互相制衡原则。

第七,对上可以越级上报,对下部可越级处理。

第八,制定计划的部门与实施计划的部门要分开。

4、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一,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视为组织的最高目标;第二,提倡分工和专业化;第三,强调要有明确的指挥系统;第四,提倡权利和义务一致;第五,重视规章制度;第六,注重经济上的奖惩制度;第七,主张以专业能力和成绩来选拔和使用人才。

二、人际关系运动

1、梅奥及其霍桑实验:

美澳与1924-1932年参加了管理学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

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假设:

第一,经济刺激并非唯一重要的刺激;第二,工人是与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对待管理的;第三,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产量的影响更大;第四,专业化并不一定导致有效的生产组织;第五,工人们往往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的利益;第六,非正式组织的社会与管理是相互影响的;第七,狭窄的控制幅度并非有效管理先决条件;第八,非正式的领导常常跟正式的管理者一样重要;第九,人不是机器中的被动的齿轮,而是能动的生物体。

2、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人际关系理论提出后,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如莫雷诺、卢因、麦考密克、罗伯特·佩尔斯等人,从团体行为、社会行为、相互影响的角度广泛研究人的问题,尤其是团体动力问题、民主管理问题、士气问题。

三、行为科学

1、巴纳德及其社会系统理论:

巴纳德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运用一种社会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的性质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关于组织,他认为,有意识调整了的两个人或更多的人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系统。

根据这一定义,首先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其次,组织是一个系统。

关于组织的要素,他认为,组织由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图和信息联系三个要素组成。

关于组织和管理者的职能,他认为,第一,通过各种因素来维护组织的信息沟通;第二,保证组织中的个人都能自出贡献;第三,详细阐明和确定目标任务。

2、西蒙及其组织决策理论: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一个决策系统,组织的主要管理活动就是决策活动。

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情报的收集和分析;第二,设计不同的方案,第三,选择最佳方案。

决策分为有程序化的决策和非程序化的决策。

为了提高非程序化决策的效率,首先要适时选择和培训;其次,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

3、行为科学的其他研究:

行为科学拓展了管理中关于人的研究领域,更多学者从更广阔的角度研究了人的问题,提出了众多理论。

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霍茨伯格的保健激励理论,梅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阿基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另外还有许多理论研究了领导问题,如坦南鲍姆和施莱特的领导行为连续带理论,里科特的管理系统模式,俄亥俄州学派和密歇根学派的领导行为倾向研究,布莱特的默顿的管理方格理论,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等等。

第三节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及其研究的影响

一、教育管理中的效率崇拜

从时间上说,本世纪管理思想影响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首先当推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潮,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本属于工商管理中常用的效率概念引入教育管理活动中;

2、大力提倡教育标准化运动;

3、积极开展教育测量和评估工作;

4、推广双部学制学校;

虽然泰勒的理论对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教育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据有的学者分析,这种影响从其教育后果来看,也有很多消极的方面,这反映在:

一是助长了学校中的商业习气;二是将学校与工商企业进行不恰当的类比;三是校长的角色由一名教育领导者变成了一名斤斤计较的商业经理;四是只重视表面的效率而不重视内在价值的反智力倾向在教育界开始蔓延。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评价,认为泰勒的理论对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促进教育行政工作标准化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看法不一,但泰勒对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是无需置疑的。

二、学校中的民主管理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集中反映在提倡对学校的民主管理方面。

1、重视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看作是学校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从改善人际关系入手,提高教师的工作士气;

3、实施参与决策,反对校长个人专断权威;

4、提倡教学中的民主教学和民主管理和监督。

三、教育行政管理的新视野

从50年代中期起,研究者开始将行为科学应用于教育行政学研究。

行为科学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拓研究思路,更新研究方法;

2、转变立场,从实际入手剖析教育管理现象;

3、进一步认清了学校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

4、促进了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