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7260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docx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加练习新教材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

第1节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

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水的电解

2.水的电解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3节.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

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

(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

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

④F浮=G漂浮此时V排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

F浮+F支持力=G)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5.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

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

(1)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

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

――用汽油擦洗

第5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1)两个前提条件: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

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B.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四个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

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

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

用天平称取;液体:

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6节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5.水的净化

(1)

沉淀法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7节水任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大气层

1、 大气层:

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

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

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问:

小问题:

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

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

*天气:

晴空万里气候:

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

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0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

(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

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220C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

A、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

(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

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内部大气压强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

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

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

(1)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 大气压强的大小:

A、 标准大气压P==(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

B、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C、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D、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

(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

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C、高压区:

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

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5、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A、高山反应B、拔火罐原理C、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D、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

*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原因:

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7、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B、吸尘器:

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

书P58

第四节风和降水

1、风是怎样形成的?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风向,风速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表示方法:

(东风)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

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3、 风与人类的关系:

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

4、 空气的湿度:

大气中水蒸气的多少。

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

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

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

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气谚语:

“燕子低飞要下雨”

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5、 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继续下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凝结(降水)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2)降水的过程:

水汽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小水珠或小冰晶增多增大,形成雨滴.

(3)降水:

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4)降雨量:

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五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 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或气象预报;

(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2、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

(2)小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

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3)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天气图

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

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1)等压线:

天气图上气压相等地方的连线

3、天气图

(2)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

天气晴好B、低压系统:

阴雨天气

C、冷、暖锋面系统:

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

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

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第六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A、区别:

短时间与长时间

B、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如:

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高的地区气温低,纬度低的地区气温高。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

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

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降水多.内陆气温的变化大,降水少。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比热)不同

降水:

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

台湾火烧寮,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2、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定义:

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风向:

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

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3、气候变化:

气温变化时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气候变化四个时期:

温暖时期,寒冷交错时期,寒冷时期,气候波动时期。

近现代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气候总是表现波动变化的特点。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A、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B、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

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

(2)  温室效应:

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人为原因:

能源的大量耗费;破坏森林

(3)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

第七节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1、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

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

(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

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

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

气温低,降水少夏季:

气温高,降水多

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4)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

    问:

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变成刺?

答:

为了适用干旱气候,粗的茎利于储存水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问:

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

答:

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办法。

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

(1)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危害:

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危害:

A、大风;B、暴雨;C、风暴潮,

        有利:

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3)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然原因:

持续性降水、台风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如:

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这些向性分别是植物对哪些因素作出的反应?

光照、地球引力、水分、肥料、触碰、温度。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体内的激素: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

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

①单侧光照射;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

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的部位:

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2、作用:

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

激素类别

产生器官

激素的功能

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生长

激素

脑垂体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

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

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

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分泌不足:

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

甲亢

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促进血糖分解

分泌不足:

糖尿病

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

肾上腺素

肾上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雄性激素

睾丸

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

2).含量:

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

3).调节:

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

神经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

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

2、反应过程: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