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6670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8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docx

人体测量术语详细总结

1基本术语

2测点

3测量项目

附录A 推荐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

附加说明

人体测量术语

GB3975-83

  本标准规定了人类工效学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测量,不适用于幼儿的测量。

1基本术语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术语,只有在被测者姿势和测量基准面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  明

1.1

直立姿势

(简称:

立姿)

standingposture

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1.2

坐姿

sittingposture

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1.3

矢状面

sagittalplane

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1.4

正中矢状面

midsagittalplane

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平面。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

1.5

冠状面

coronal-plane

通过铅垂轴与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个部分

1.6

水平面

horizontalplane

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这些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1.7

眼耳平面

OAE

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注:

人体的定位平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纵轴和横轴)决定的。

2测点

2.1头部测点(图1)

 

图1头部测点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 明

2.1.1

头顶点

vertex(简称v)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头顶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高点

2.1.2

发缘点

trichion(简称tr)

前额发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1.3

眉间点

glabella(简称g)

额的下部,鼻根上方,两眉之间的隆起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向前最突出的点

2.1.4

鼻梁点

sellion(简称se)

鼻梁的最凹点

2.1.5

鼻下点

subnasale(简称sn)

在正中矢状面上,鼻中膈与上唇皮肤所构成的角的最深点

2.1.6

颏下点

gnathion(简称gn)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颏部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低点

2.1.7

瞳孔点

pupilla(简称pu)

瞳孔中心点

2.1.8

眼内角点

entocanthion(简称en)

在眼裂内角上,上、下眼睑缘相接的点

2.1.9

眶下点

orbitale(简称or)

眼眶下缘的最低点

2.1.10

颧点

zygion(简称zy)

颧弓上向外侧最突出的点

2.1.11

鼻翼点

alare(简称al)

鼻翼最外侧点

2.1.12

口角点

cheilion(简称ch)

口裂的外角上,上、下唇粘膜缘在外侧端相接的点

2.1.13

颅侧点

euryon(简称eu)

颅侧部向外最突出的点

2.1.14

耳屏点

tragion(简称t)

耳屏软骨上缘,耳轮脚基部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

2.1.15

枕后点

opisthocranion(简称op)

在正中矢状面上,枕部离眉间点(g)最远的点

2.1.16

枕外隆突点

inion(简称i)

枕外隆突上最突出的点

  注:

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部位称为外侧。

    

2.2躯干部测点(图2)

 

 

图2躯干部和四肢部测点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明

2.2.1

喉结节点

larynxpoint(简称lar)

在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向前最突出的点

2.2.2

脐点

omphalion(简称om)

脐的中心点

2.2.3

会阴点

perineumpoint(简称pe)

左、右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2.2.4

乳头点

thelion(简称th)

乳头的中心点

2.2.5

肩峰点

acromion(简称a)

肩胛骨的肩峰外侧缘上,向外最突出的点

2.2.6

髂嵴点

iliocristale(简称ic)

髂嵴向外最突出的点

2.2.7

髂前上棘点

iliospinaleanterius(简称is)

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

2.2.8

大转子点

trochanterion(简称tro)

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

2.2.9

颈椎点

cervicale(简称c)

第七颈椎棘突尖端的点

2.2.10

腋窝后点

posteriorarmpitpoint(简称p.ap)

在腋窝后裂上,大圆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

2.3四肢部测点(图2)

编号

术语

外文名称

说明

2.3.1

桡骨点

radiale(简称r)

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

2.3.2

桡骨茎突点

stylionradiale(简称sty.r)

桡骨茎突的下端点

2.3.3

尺骨茎突点

ulnastylion(简称sty.u)

尺骨茎突的下端点

2.3.4

桡侧掌骨点

metacarpaleradiale(简称mr)

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点

2.3.5

尺侧掌骨点

metacarpaleulnare(简称mu)

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点

2.3.6

指尖点

dactylion(简称da)

上肢下垂时,手中指尖端上最向下的点称中指指尖点Ⅲ(daⅢ)。

其余各指上,分别称指尖点Ⅰ(daⅠ)指尖点Ⅱ(daⅡ),……等

2.3.7

胫骨点

tibial(简称ti)

胫骨上端内侧的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

2.3.8

内踝点

sphyrion(简称sph)

胫骨的下端点

2.3.9

腓侧跖骨点

metatarsalefibulare(简称mt.f)

第五跖骨头上向腓侧最突出的点

2.3.10

胫侧跖骨点

metatarsaletibiale(简称mt.t)

第一跖骨头上向胫侧最突出的点

2.3.11

足后跟点

pternion(简称pte)

立姿时,足后跟部向后最突出的点

2.3.12

趾尖点

acropodion(简称ap)

立姿时,离足后跟点(pte)最远的足趾的端点

注:

①在上肢上,因内侧和外侧由于运动而变化,所以将桡骨侧称为桡侧。

  ②在上肢上,将尺骨侧称为尺侧。

  ③在人体的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

  ④在下肢上,将胫骨侧称为胫侧。

  ⑤在下肢上,将腓骨侧称腓侧。

3测量项目

3.1头部测量项目(图3)

图3头部测量项目

编 号

术 语

外 文 名 称

说   明

3.1.1

头最大长

maximumheadlength

从眉间点(g)至枕后点(op)的直线距离

3.1.2

容貌面长Ⅰ

physiognomicfaciallengthⅠ

从发缘点(tr)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

3.1.3

形态面长

morphologicalfaciallength

从鼻梁点(se)至颏下点(gn)的直线距离

3.1.4

鼻高

noseheight

从鼻梁点(se)至鼻下点(sn)的直线距离

3.1.5

头最大宽

maximumheadbreadth

左、右颅侧点(eu)之间的直线距离

3.1.6

瞳孔间距

interpupillarydistance

两眼平视前方时,左、右瞳孔点(pu)之间的直线距离

3.1.7

面宽

bizygomaticbreadth

左、右颧点(zy)之间的直线距离

3.1.8

鼻宽

nosebreadth

左、右鼻翼点(al)之间的直线距离

3.1.9

口宽

mouthbreadth

左、右口角点(ch)之间的直线距离

3.1.10

头围

headcircumference

从眉间点(g)为起点,经枕后点(op)至起点的围长

3.1.11

头矢状弧

sagittalarc

在正中矢状面上,从眉间点(g)至枕外隆突点(i)的弧长

3.1.12

头冠状弧

transverselarc

从一侧的耳屏点(t)经头顶点(v)至另一侧耳屏点(t)的弧长

3.2立姿测量项目(图4和图5)

 

图4立姿测量项目

图5立姿测量项目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  明

3.2.1

身高

stature

从头顶点(v)至地面的垂距

3.2.2

眼高Ⅰ

eyeheightⅠ

从瞳孔点(pu)至地面的垂距

3.2.3

眼高Ⅱ

eyeheightⅡ

从眼内角点(en)至地面的垂距

3.2.4

肩高

shoulderheight

从肩峰点(a)至地面的垂距

3.2.5

骼前上棘点高

iliospinaleheight

从髂前上棘点(is)至地面的垂距

3.2.6

大转子点高

trochanterheight

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3.2.7

会阴高

crotchheight

从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3.2.8

颈椎点高

cervicalheight

从颈椎点(c)至地面的垂距

3.2.9

桡骨点高

radialheight

从桡骨点(r)至地面的垂距

3.2.10

肘高

elbowheight

上肢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的最下点至地面的垂距

3.2.11

中指指尖点高

middlefingertipheight

上肢自然下垂,手指伸直时,从中指指尖点(daⅢ)至地面的垂距

3.2.12

手功能高

functionalhandheight(axisofgrip)

上肢自然下垂时,从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

3.2.13

中指指尖点上举高

middlefingertipheight,overhead

上肢垂直上举时,中指指尖点(daⅢ)至地面的垂距

3.2.14

双臂功能上举高

functionalupwardreachwithbotharms

两臂向上最大限度地伸展时,手握轴至地面的垂距

3.2.15

胫骨点高

tibialheight

从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3.2.16

两臂展开宽

armsspan

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点(daⅢ)之间的直线距离

3.2.17

两臂功能展开宽

functionalarmsspan

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的左、右手握轴之间的直线距离

3.2.18

两肘展开宽

akimodo

被测者两臂在水平面上弯屈,腰伸直,手掌朝下,手指伸直、并拢并且触及胸部,当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肘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3.2.19

内踝高

medialmalleolusheight

从内踝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3.2.20

最大体宽

maximumbodybreadth

左、右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2.21

肩宽

shoulderbreadth

左、右肩峰点(a)之间的直线距离

3.2.22

最大肩宽

maximumshoulderbreadth

在三角肌部位上,上臂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2.23

大转子点间宽

trochantericbreadth

左、右大转子点(tro)之间的直线距离

3.2.24

臀宽

hipbreadth

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2.25

胸厚

chestdepth

在乳头点(th)高度上,躯干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3.2.26

腰厚

waistdepth

最小腰围高度上,腰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3.2.27

腹厚

abdominaldepth

在髂嵴点(ic)高度上,腹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3.2.28

臀厚

hipdepth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高度上,臀部前、后最突出部位间平行于矢状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3.2.29

颈围

neckcircumference

经喉结节点(lar)的颈部水平围长

3.2.30

胸上围

upperchestcircumference

通过左、右腋窝后点(p.ap)的水平围长

3.2.31

胸围

chestcircumference

经乳头点(th)的胸部水平围长

3.2.32

最小腰围

leastwaistcircumference

在肋弓和髂嵴之间,经腰最细部位的水平围长

3.2.33

腰围

waistcircumference

经脐点(om)的腰部水平围长

3.2.34

臀围

hipcircumference

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

3.2.35

上肢长

lengthofupperextremity

上肢自然下垂时,从肩峰点(a)至中指指尖点(daⅢ)的直线距离

3.2.36

全臂长

armlength

从肩峰点(a)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

3.2.37

上臂长

upperarmlength

从肩峰点(a)至桡骨点(r)的直线距离

3.2.38

前臂长

forearmlength

从桡骨点(r)至桡骨茎突点(sty.r)的直线距离

3.2.39

大腿长

thighlength

从髂前上棘点(is)至胫骨点(ti)的直线距离

3.2.40

小腿长

leglength

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直线距离

  注:

手握直径为2厘米的测量杆时,测量杆的长轴即为手握轴。

3.3坐姿测量项目(图6)

图6坐姿测量项目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明

3.3.1

坐高

sittingheight

从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

3.3.2

坐姿眼高Ⅰ

eyeheightⅠ,sitting

从瞳孔点(pu)至椅面的垂距

3.3.3

坐姿眼高Ⅱ

eyeheightⅡ,sitting

从眼内角点(en)至椅面的垂距

3.3.4

坐姿肩高

shoulderheight,sitting

从肩峰点(a)至椅面的垂距

3.3.5

坐姿枕外隆突点高

inionheight,sitting

从枕外隆突点(i)至椅面的垂距

3.3.6

坐姿颈椎点高

cervicalheight,sitting

从颈椎点(c)至椅面的垂距

3.3.7

坐姿肘高

elbowheight,sitting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最下点至椅面的垂距

3.3.8

坐姿膝高

kneeheight,sitting

从膑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

3.3.9

坐姿大腿厚

thighcleranceheight,sitting

大腿上表面最高点至椅面的垂距

3.3.10

小腿加足高

lowerleg-footlength

膝弯屈成直角,从搁足面至膝弯屈处大腿下表面的垂距

3.3.11

前臂加手前伸长

forearm-handlength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伸直,手掌朝向内侧时,从肘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Ⅲ)的直线距离

3.3.12

前臂加手功能前伸长

functionalforearm-handlength

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握测量杆,测量杆纵轴朝上,从肘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3

上肢前伸长

armreachfromback

上肢向前方自然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Ⅲ)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4

上肢最大前伸长

maximumarmreachfromback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中指指尖点(daⅢ)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5

上肢功能前伸长

functionalarmreachfromback

上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从背部后缘至手握轴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6

臀膝距

buttock-kneelength,sitting

从臀部后缘至膑骨前缘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7

坐深

bodydepth,sitting

从臀部后缘至腘窝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8

臀至腿肚后缘距离

buttocktobackofcalf,sitting

从臀部后缘至小腿腿肚最粗处后缘的水平直线距离

3.3.19

坐姿下肢长

lowerextremitylength,sitting

下肢向前方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踝关节呈直角状态时,从臀部后缘至足后跟掌面的水平直线距离

3.3.20

两肘间宽

elbowtoelbowbreadth,sitting

上臂下垂,前臂水平前伸,手掌朝向内侧时,左、右肘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3.21

坐姿臀宽

hipbreadth,sitting

臀部左、右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3.22

两膝宽

biepicondylar

被测者以膝和足都并拢的姿势坐着时,两膝向外最突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

3.4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图7)

 

图7手部和足部测量项目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  明

3.4.1

手长

handlength

从连结桡骨茎突点(sty.r)和尺骨茎突点(sty.u)的掌侧面连线的中点(此点与腕关节皮肤弯屈纹的中点大致相应)至中指指尖点(daⅢ)的直线距离

3.4.2

手宽

handbreadthatmetacarpale

从桡侧掌骨点(mr)至尺侧掌骨点(mu)的直线距离

3.4.3

手握围

gripcircumference

被测者手握一个测量锥,手的尺侧朝向锥尖,由食指与大姆指所形成的环的内围长。

这时,大姆指自由地置在外侧,其余各指指尖很容易接触到他们所对的掌面的皮肤

3.4.4

足长

footlength

从足后跟点(pte)至最长的足趾尖点(ap)(第一或第二趾)之间,平行于足后跟点(pte)至第二趾尖点(apⅡ)的连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3.4.5

足宽

footbreadth

从胫侧跖骨点(mt.t)至腓侧跖骨点(mt.f)的直线距离

3.4.6

足围

bolloffootgirth

以胫侧跖骨点(mt.t)为起点,经足背、腓侧跖骨点(mt.f)和足底至起点的围长

3.5体重

编号

术语

外文名称

说明

3.5.1

体重

bodyweight

裸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秤量得到的身体重量

  注:

测量锥为每增高80毫米,半径增加5毫米的锥体(图7)。

 

附录A

推荐使用的人体测量术语

(参考件)

 

  以用于人类工效学为目的而选择人体测量的测点及测量项目时,对未被包括在上述标准中的测点和测量项目,推荐采用本附录中的术语。

A.1测点

A.1.1头部测点(图A1)

 

图A1头部测点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明

A.1.1.1

颞嵴点

frontotemporale(简称ft)

额部两侧颞嵴弧最向内的两个对称点

A.1.1.2

鼻尖点

pronasale(简称prn)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鼻尖上向前最突出的点

A.1.1.3

上唇中点

labralesuperius(简称ls)

上唇粘膜缘两弧的切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1.4

口裂点

stomion(简称sto)

上、下唇闭合时,口裂的正中点

A.1.1.5

龈点

prosthion(简称pr)

上颌左、右中门齿间的齿龈在正中矢状面上向下最突出的点

A.1.1.6

下唇中点

labraleinferius(简称li)

下唇粘膜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1.7

眼外角点

ectocanthion(简称ex)

在眼裂外角上,上、下眼睑缘相接的点

A.1.1.8

下颌角点

gonion(简称go)

下颌角向外、后方最突出的点

A.1.1.9

耳上附着点

otobasionsuperius(简称obs)

耳壳上缘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

A.1.1.10

耳下附着点

otobasioninferius(简称obi)

耳壳下缘向颅侧部皮肤过渡的点

A.1.1.11

耳后点

postaurale(简称pa)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耳壳后缘向后最突出的点

A.1.1.12

耳前点

praeaurale(简称pra)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在耳上附着点(obs)和耳下附着点(obi)的连线上与耳后点(pa)等高的点

A.1.1.13

耳上点

superaurale(简称sa)

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时,耳壳上缘最高的点

A.1.1.14

耳下点

subaurale(简称sba)

耳垂最向下的点

A.1.2躯干部测点(图A2)

图A2躯干部测点

编 号

术 语

外文名称

说明

A.1.2.1

颈窝点

fossajugularispoint(简称fj)

左、右锁骨的胸骨端上缘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2.2

胸上点

suprasternale(简称sst)

胸骨柄上缘的颈静脉切迹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2.3

胸中点

mesosternale(简称mst)

左、右第四胸肋关节的上缘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2.4

耻骨联合点

symphysion(简称sy)

耻骨联合上缘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

A.1.2.5

颈根外侧点

lateralneekrootpoint(简称nr)

在外侧颈三角上,斜方肌前缘与颈外侧部位上连结颈窝点(fj)和颈椎点(c)的曲线的交点

A.1.2.6

腋窝前点

anteriorarmpitpoint(简称a.ap)

在腋窝前裂上,胸大肌附着处的最下端点

A.1.2.7

肩胛骨下角点

angulusinferiorscapulaepoint(简称ais)

肩胛骨下角的下端点

A.1.2.8

腰点

lumbab(简称lu)

第五腰椎棘突尖端的点

A.1.2.9

髂后上棘点

iliospinaleposterius(简称is.p)

髂后上棘向后方最突出的点

A.1.3四肢部测点(图A2)

编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