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6043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docx

步步高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解析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的原因

(1)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小商品生产者产生两极分化。

2.产生时间:

明朝中后期。

3.生产方式

(1)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

①表现:

手工作坊主开设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②典型:

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机户。

(2)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

典型:

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包买商。

4.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表现

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包买商更为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5.评价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而曲折,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2)就全国而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稀疏而又脆弱。

深化探究

材料 《苏州府志》记载: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思考

(1)此处的“匠”与“主”各指什么?

二者是什么关系?

(2)此处所体现的生产方式在明清时期发展状况如何?

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①匠:

机工(工人);主:

机户(资本家)。

②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

(2)发展缓慢。

原因:

封建制度阻碍;“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

[重点精讲]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明清社会生产力与西欧各国相比明显落后,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

(2)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打击本国工商业。

(3)封建地主经济的特有活力,把资本主义萌芽引向中断、逆转和夭折。

(4)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

(5)明朝后期与清代货币制度落后,扰乱国内市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重农抑商、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2.含义及措施

(1)重农政策

①含义:

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

②目的:

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

③措施:

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蠲免税粮等。

(2)抑商政策

①含义: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②措施:

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盐、茶叶等实行专卖制度;设置关卡,对民营商业、民营手工业征收重税等。

3.影响

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

简述材料所反映的思想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重农抑商思想。

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二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

思考

材料中反映的思想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迟滞,导致中国的落后。

[重点精讲]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原因:

(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因此,“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商业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

(3)政府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重点精讲]

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

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2)消极作用: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③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④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⑤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三、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实施原因

(1)防止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阻止外族入侵。

(2)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支配。

(3)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3.表现

(1)下令“禁海”,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

(2)只开广州一个口岸进行对外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

(3)影响:

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思考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

答案 

(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2)明朝是为了防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思考

(1)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2)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答案 

(1)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的。

(2)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促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概念辨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帆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

(2)“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3)“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锁国”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易混易错]

闭关政策并非取消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

课堂小结

1.有一碑文记载: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

2.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

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答案 A

解析 “买田置地”“买官”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社会进步”。

3.“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歧视和压制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具有重农抑商、歧视商人的传统观念。

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在本质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商人仍然受到朝廷的歧视和压制。

4.“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藉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列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答案 D

解析 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

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海禁”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D项符合题意。

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说: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他所说的“大错”最有可能是指“海禁”政策的实施(  )

A.未能起到阻挡外来侵略的目的

B.加快了封建制度衰落的步伐

C.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根源

D.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黄遵宪”,他是晚清爱国诗人。

晚清时期,中国备受凌辱,黄遵宪认为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清朝被动挨打的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材料二 下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

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什么职能?

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3)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商业政策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影响。

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 

(1)城市商业繁荣;交易无时空限制;早市、夜市相连。

(2)十三行是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

实质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3)宋朝商业政策较宽松,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对外贸易兴盛;清朝时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使中外贸易渐趋萎缩。

教训:

要坚持对外开放,采取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宋、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有关知识。

(1)问,需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归纳出“商业发展的特点”;第

(2)问,根据十三行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清朝的商业政策则较严格,商业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教训是应坚持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

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近代”的含义。

“近代”从经济角度看,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的前夜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由此可知选C。

2.(清朝前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以下各项不能正确反映材料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B.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维护自然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下,富商大贾多买田产,阻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所以D项的说法是不符合材料意思的。

3.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  )

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B.(唐)“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

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

答案 D

解析 “商之子恒为商”意即反对商人为士,这说明商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受到歧视,体现了清朝的抑商政策。

4.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来看,一是到处设关,关关收税,这会严重阻碍商业的发展;二是限制大型船只出海,在一定程度上实施“海禁”,故选B项。

5.据文献记载,明朝时法国“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B.法国商品粗劣缺少竞争力

C.清朝“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D.“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与材料不符。

6.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某个时期苏杭地区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里的“某个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工场主”即手工工场主,这是早期的资本家。

而中国古代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产生是在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所以这一份职业结构表应该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的经济生活状况。

7.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

“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

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

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藉此些微远物也。

”——《清高宗实录》,卷六四九。

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答案 B

解析 “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藉此些微远物也。

”表明清王朝进行贸易主要出于对“夷众有益”,体现了统治者天朝上国、自以为是的心态。

8.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答案 A

解析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源,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时的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二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哪些历史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历史现象?

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

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想一想,材料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 

(1)现象:

清朝时期,许多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原因:

高额地租的诱导;土地买卖制度的盛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等。

影响:

严重影响了资本积累,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3)理论依据: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原理。

这里强调的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