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399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docx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世界地理部分

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证据: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2)月食现象(3)登高望远

(4)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5)地球的卫星照片

二、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

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2)极点:

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点,另一点是南极点

(3)赤道:

与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圆。

2.经线和纬线

项目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_赤道垂直的半圆,又称子午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变短,到极点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位置关系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半球划分界线

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3.纬度和经度

经度

纬度

起点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

赤道(0°纬线)南北纬度界线

度数最大

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向南、向北各分为90°

表示方法

东经(E);、

西经(W)

北纬(N);

南纬(S)

度数变化规律

东经—度数向东(右)越来越大

西经—度数向西(左)越来越大

北纬——度数向北(上)越来越大

南纬——度数向南(下)越来越大

4.经纬网

(1)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作用:

①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②确定方向。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比较(北半球为例)

代号

节气

日期

直射点

正午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季节

A

春分

3.21前后

赤道

居中

昼夜平分

3、4、5月

春季

B

夏至

6.22前后

北回归线

最高

昼长夜短

6、7、8月

夏季

C

秋分

9.23前后

赤道

居中

昼夜平分

9、10、11月秋季

D

冬至

12.22前后

南回归线

最低

昼短夜长

12、1、2月

冬季

3.五带的划分

(1)依据:

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3)温带:

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北温带),南极圈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寒带),季节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4)寒带:

北极圈以北(北寒带),南极圈以南(南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⑴一般定向:

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⑵指向标定向:

箭头一般指向北。

⑶经纬网定向: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法:

线段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1∶5000000或1/5000000

文字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3)特点: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大小

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

中国地图

枣庄地图

左右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图幅相同,以中国地图和枣庄地图为例比较: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

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并用文字说明。

(2)注记:

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数字与符号等。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海拔的单位是米

②等高距:

是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对高度),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等。

③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

④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3)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

①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间大,四周小。

常用▲表示。

②陡崖:

等高线重叠、相交处。

③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④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数值中部大,两边小。

(多为分水岭)

⑤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数值中部小,两边大。

(多发育河流)

⑥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一般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②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应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少穿过等高线,少通过河流。

③山谷往往成为集水区而发育河流,河流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2)着色规律: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3)优点:

能直观地看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4)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

4.地形剖面图

(1)定义: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状况

高原

500米以上

边缘陡峭,内部起伏和缓

山地

500米以上

起伏大

平原

200米以下

起伏小,平坦、开阔

丘陵

500米以下

起伏和缓

盆地

无标准

中间低,四周高

(2)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

三、地图的应用

1.地图的选择

(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例: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答案;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查询世界政区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如果需要查找地图中细微的内容,选比例尺大的地图;如果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查找地理事物,选比例尺小的地图。

2.电子地图

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

1、海陆比例

(1)地球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陆分布:

分布不均匀,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39﹪)、东半球(陆地占38﹪),海洋多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

2、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1)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2)半岛:

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

(3)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第一大岛是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

(4)大洲:

大陆及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5)海峡:

沟通两个海域的狭窄水域称海峡。

3、七大洲、四大洋

七大洲: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

D南美洲E南极洲F欧洲G大洋洲。

四大洋: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为: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

⑥欧洲、⑦大洋洲。

(2)四大洋按面积排序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特殊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即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是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过其大陆的是非洲、南美洲,赤道穿过其岛屿的是亚洲、大洋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欧洲、非洲、南极洲;没有热带的大洲是欧洲、南极洲;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4)北半球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和大洋:

①亚洲②太平洋③北美洲④欧洲⑤北冰洋⑥大西洋⑦非洲

印度洋

南半球图中字母、数字代表的大洲大洋:

a南美洲

b大洋洲c南极洲②太平洋⑥大西洋⑦非洲

印度洋

(5)各大洲分界线:

(一)在亚欧分界线图中指出: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A乌拉尔山脉-B乌拉尔河-C里海-D大高加索山脉-E黑海-F土耳其海峡。

指出:

①欧洲②亚洲③非洲

土耳其海峡沟通的海:

E黑海和f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

f地中海和g红海。

(二)在下图中指出: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b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a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c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e德雷克海峡。

二、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1)证据:

我国台湾海峡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等。

(2)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②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湖造田和日本的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

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测量结果表明,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太平洋在不断收缩。

大陆漂移的证据:

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吻合、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相似、拼合大陆的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3、板块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②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填出七大板块名称

A欧亚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E北美板块、F南美板块、

G南极洲板块。

(3)七大板块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4)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挤压。

张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

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它们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

(5)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带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6)用板块构造解释下列现象

地理位置

所处板块

运动形式

结果

红海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

张裂

使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挤压

使地中海缩小

喜马拉雅山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之间

挤压

使喜马拉雅山抬高

阿尔卑斯山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挤压

形成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脉

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

挤压

形成安第斯山脉

(7)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8)日本多地震原因:

日本群岛属于欧亚板块,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1、天气与生活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天气是多变的。

(2)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具有稳定性。

2、看图识天气

(1)卫星云图,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高。

(2)常见的天气符号:

 

一个城市名称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3、空气质量

(1)污染指数:

指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空气中污染物数量越小,污染指数越小,对人体健康越有利;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差,对人体健康有害。

(2)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

风力的大小、气压的高低。

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破坏、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等。

(3)雾霾: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方面。

(4)雾霾的治理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的产业;②大力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

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气排放,如节约用电用煤、低碳生活等);

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增加绿化面积(植树造林,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5)容易发生雾霾的天气特征是:

晴天、无降水、气温低、微风等天气。

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和气温测定

(1)气温:

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

(2)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温度计高度距地面1.5m,一般一天观测四次:

2时、8时、14时、20时各一次。

(3)日平均温度: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当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是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年变化:

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海洋气温最热月是8月,最冷月是2月。

南半球陆地最热月是1月,最冷月是7月;海洋气温最热月是2月,最冷月是8月(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热带地区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3)表示方法: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4)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步骤:

①绘制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②绘制纵坐标,按相等的温度差值标上气温刻度;

③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在坐标图上标注出来,并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④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5)根据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可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弯曲程度小,气温年较差就小;弯曲程度大,气温年较差就大。

此方法同样适用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判断气温日变化的大小。

3、气温的差异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

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的判读:

①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就是低温中心,地形可能为高原、山地;中心气温高,就是高温中心,地形可能为盆地、低地。

②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①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

②受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由于海陆的热力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③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受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1月与7月等温线相比较,等温线较密集的是1月,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三、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及其观测

1、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的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观测仪器:

雨量器、量杯。

单位是毫米。

4、年降水量:

某地全年降水量的总和,。

(二)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2、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主要有:

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夏季少雨、全年湿润。

3、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2)把横坐标轴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按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

(4)图上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三)降水的空间分布

1、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同一时间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

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而大陆西岸降水少。

(3)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多,而大陆内部降水少。

(4)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干极”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及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1、不同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发育不同的土壤,生长不同的植物,生活不同的动物,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气候的两个主要组成要素:

气温和降水。

2、识记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A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最广、刚果盆地)

②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B热带雨林南北两侧(非洲最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撒哈拉地区最广)

③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E亚热带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G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亚洲东部)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冬暖夏凉,终年湿润(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H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广)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F亚热带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

降水少而集中在夏季

I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部)

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

亚欧大陆北部

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

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1)纬度位置的影响

①气温: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降水: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的影响

①气温: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②降水:

沿海并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

(3)地形的影响

①气温: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山地迎风坡气温较低背风坡气温较高

②降水: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

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玻璃或塑料薄膜做顶棚的蔬菜大棚,保证蔬菜生长的热量条件;人工降雨等。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

①使用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有害气体氟利昂,破坏大气中臭氧层,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②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以及对森林的破坏日益加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

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威胁人类生存。

③滥垦滥伐、过度过牧等使当地气候恶化。

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并对植物、水体等造成危害。

4、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①阿拉伯少年和傣族少女衣着轻薄,是因为生活在炎热的热带地区;因纽特人穿着厚厚的皮袄,是因为生活在寒冷的北极地区;藏族少年身着藏袍,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环境。

②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与当地的湿热气候有关。

③因纽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地区,乘雪橇,住雪屋,以捕鱼为生;傣家人居住高脚竹楼,便于通风防潮;沙漠地区运输工具是沙漠之舟——骆驼;河湖水乡,人们一般“以舟代步”;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南船北马”。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的环境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部以种植业为主。

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

1.雄踞东方的大洲

(1)半球位置:

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赤道自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穿过,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

(3)海陆位置: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A北冰洋,南临B印度洋,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C太平洋。

近海:

U阿拉伯海、V孟加拉湾、W南海、X东海、Y黄海、Z日本海。

群岛:

0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P日本群岛.

半岛:

Q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R印度半岛、S中南半岛。

(4)相对位置:

亚洲的西部与D欧洲毗邻,西南与E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相望。

2.面积最大的大洲

(1)洲界:

西以H乌拉尔山、I乌拉尔河、J里海、K大高加索山脉、L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M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以N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2)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所跨纬度为各大洲之最,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达11个小时。

(4)亚洲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

(5)亚洲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我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日本、韩国、朝鲜、蒙古。

3.人口最多的大洲.

(1)各大洲人口数量:

2010年亚洲人口42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六国在亚洲。

(3)亚洲现有48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有日本,发展中的大国有中国、印度等,靠石油输出获得高收入的国家有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老挝、阿富汗等。

(4)亚洲有1000多个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

(1)特征:

①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亚洲地势起伏大。

(2)主要地形区:

高原:

(1)伊朗高原、

(2)德干高原、(3)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4)蒙古高原(冷气源)、(5)中西伯利亚高原(冷气源)、(6)帕米尔高原。

山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