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48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doc

a6微能力点教学设计语文

一、教学主题:

《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课,本词词中有画,刻画了四幅图景: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

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

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

这首词作为高中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

国主义教育,对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会激发起学生确立人生理想的决心和创造的热情。

三、教学对象及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高一学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有很多梦想,但是并不去付诸实践。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思维活跃,能够主动学习,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比较高。

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有兴趣、有生命、有精彩、有实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培养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着重训练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点

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深秋意境和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选取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一段表现毛泽东激荡、豪迈、博大气质的视频导入新课。

导入语:

毛泽东是我国现当代史上最受人瞩目的“一代天骄”,

他的影响波及整个世界,直到现在仍时刻被人提起。

他的“骄”不仅仅表现在他少年时即有忧国忧民的眼界;表现在他有带领“东亚病夫”们,以土枪土弹打得世界为之颤抖的魄力:

更表现在他有永不止息的战斗、革命精神。

所谓文如其人,毛泽东的“骄”也表现在他的诗文及书法作品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领略一番伟人的独特气概。

(二)新授

1环节一、初步朗读一范读正音一再次朗读

(1)师生活动:

请若干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进行点评,

指出其把握恰当以及尚须调整的地方。

如有容易调整且较典型的,可请同一学生读两遍。

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出文中较难把握的几个字词的音义。

并在学生的朗读基础上,教师范读。

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齐读一遍。

能基本把握情感即可。

2环节二、先分后总,深入理解词作

(1)师生活动

上片:

大致按照诗歌的记叙顺序,从意象着手,体会诗人的情感,每进行一步深入分析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朗读。

下片:

抓住“忆”和“恰”,从动词入手,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问:

这首诗不仅意象选取精妙,很多动词的选用也非常传神。

现在请大家齐读下片,找出使用精妙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么用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环节三、以抒情方式为线索,串联上、下片,整体把握

提问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又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一-独立寒秋,却描述

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乐观、积极、气度不凡的诗人;

(2)“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即景抒情,诗人把他的一腔宏图大志展现出来,我们看到是一个志在天下的伟人

(3)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激情昂扬,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志同道合、肩扛国家大义的斗士。

(三)巩固拓展

PPT显示毛泽东此词的书法作品,请学生体味书法作品的意味,尝试将诗文的情感与书法作品的情感联系起来,用直观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诗人狂放、豁达的气质,先请若干学生朗读,再齐读,促进学生理解诗人狂放、豁达的气质,先请若干学生朗读,再齐读,反复朗读,直至尽兴。

(四)课堂小结

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诵整首词。

(五)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词和《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六、所选技术以及技术使用的目的

1.所选技术:

(1)教学视频。

(2)PowerPoint课件。

2.技术使用的目的

(1)利用教学视频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出问

题,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PPT课件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利用PPT课件展示思考问题,指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重点词句。

(4)PPT里清晰简洁的内容,让教师的演讲思路更具有条理性:

让学生更直观、方便、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PPT课件演示是一种新的视听学习手段。

(5)PPT课件操作方便,展示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各种练

习题,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