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367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docx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二册教材培训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一年级下学期使用,本册教科书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在教材的内容和编写上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下面结合本册教科书的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本册教材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过程性、开放性为原则;以整体设计开放的过程,具体引导个性化的学习为思路;以情境引入—自主探索—反思交流—尝试运用为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为课程目标;以帮助、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为核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方面内容穿插编排。

一、本册教材的单元安排

㈠、数与代数(共五个单元),包括:

第二单元(20以内的减法)、第五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八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

㈡、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包括:

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㈢、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㈣、实践活动(共5个主题活动)包括:

1、玩扑克做数学2、折剪拼3、数学字开花4、商品价格调查5、游戏中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各单元介绍

㈠、第一单元位置

1、教育目标

⑴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⑵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⑶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说明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在一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左右、前后的基础,安排了进一步认识左右、前后和上下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和认识图形两个单元的基础,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认识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数学知识,我们观察事物的形状、特征等都离不开这几个空间方位,它是学习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物体和辨认东西南北以及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的基础。

以前,因为左右的相对性学生难以把握,教材的编排上我们就先认识前后、上下,再认识左右,与传统的教材不同,我们把认识左右作为第一课时。

除认识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外,还结合学生自身左右的认识,体现了从自身视点到平面,再到更为广阔的视觉空间的认知发展道路;其二,传统教材比较重视方位的知识性,与传统教材相比,本套教材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体验。

结合学生的身边生活,把认识位置作为学生的活动体验,让学生通过对多种事物、多个事物位置情况的观察、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位置的相对性。

其三,选材贴近生活,这些素材或是学生的最熟悉不过的课堂,或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或是学生的生活环境等。

与传统教材相比,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四,增设的“身边的数学”栏目,结合班内同学的座位,引导学生描述“教室里”某个人的位置,渗透“平面坐标”的知识。

最后,通过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晚画面和一首美妙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让学生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同时,把左右、前后的内容自然的溶入画面中。

这样编排,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第一课时左右的认识(P1)

左右的认识,教材设计的素材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教室,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观察教室,用左或右说一句话,二是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用左右描述身体各个器官的位置;三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活动。

最后联系学生实际,以“身边的数学”栏目为窗口,通过靠右走的交通情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从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样编排,首先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左右;二是可以充分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教室、学生等都可以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三是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和交流等活动,教师不需要再准备所谓的教学情景。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比较难,所以,教材特别设计了教师与学生观察方向相同的引导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左右,实际教学中也可让几个同学到前边,和下边的同学站成同一方向,听老师口令:

举左手举右手,再让前边同学转过来,面向大家,再听老师口令:

举左手举右手。

让同学们发现,这次为什么前边同学和下边的同学举的方向不一样?

从而理解体验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2、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班教室的现有资源,开展观察、交流活动。

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发言和交流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教师不要重复学生说的话,更不要插嘴,以免打乱学生思路。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表达,教师要给予引导,学生的描述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具体到具体,由零乱到有序。

3、身边的数学,在交流靠行的情境时,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养成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的好习惯,另外还要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左右有关的情形,如:

上、下楼时,拿筷子吃饭,路标指示等。

第二课时前后的认识(P4,

教材设计了两个情景,首先用生动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引出前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以学生乘坐公交汽车运行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用前后描述乘客上下车的规则,车中乘客的位置以及各站点的位置情况等。

在“身边的数学”栏目,结合教室中同学的座位,引导学生描述“平面上”某个人的位置,渗透直角坐标的知识。

这样选取素材,主要是考虑:

首先,两个素材学生都熟悉,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小朋友在幼儿园都听过,乘坐公交汽车也是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比较熟悉情景。

第二,这样通过多种事物,多种角度的观察和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讲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前、后”的概念。

同时,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办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其次,出示汽车情景图后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件什么事?

汽车开往哪个方向等,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各种资源(包括隐性资源),让学生开展交流。

身边的数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让结合学生自身在教室的位置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上下的认识(P6)

教材首先用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引入,让学生在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感受上下,在观察,交流乡村夜晚的过程中,将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自然的综合起来进行学习,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橱窗里的书、玩具和食品的摆放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多层物品之间上下的相对性。

“练一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卧室和水果摊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左右、前后、上下等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安排给小动物分房子的学习活动。

这一活动比较开放,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教学时,一是要注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情景图中的各种信息,用上下说话。

二是在教学第二幅情景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用上下描述物品的位置,还可以用左右等方位词,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三是做“练一练”第1题,一定要多让几个学生描述地球仪的位置,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再说一说房间中其他物体的位置。

四是做“练一练”第3题,不仅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房子的,而且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分配想法即可。

(二)第二单元20以内的减法

1、教育目标

⑴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景,在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⑵在尝试计算过程中,的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做法。

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2、教材说明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以内的减法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10以内的减法和2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包括:

十几减几,11减几,12减几,13、14减几,15、16、17、18减几,连减,加、减混合及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以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个性化的算法交流作为主要活动形式,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20以内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呈现多种算法方面,教材通过主人公的算法交流和比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算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20以内的加、减法是继续学习数的运算的重要基础。

为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教材中除设计“数学游戏”、“自主小天地”里自己编题等方式增加口算训练的机会外,还设计了“玩扑克、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感受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口算能力。

第一课时十几减几(不退位P8)

学习十几减几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加几,十几加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来进行的,教材设计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首先通过摆积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复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然后学习相应的减法。

接着教科书通过“算一算”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式题。

这样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学生通过拼摆积木等操作活动来理解减法的意义。

在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一算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和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算法的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第二课时11减几(退位P10)

11减几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下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为此本节内容的教学,在学生认知的知识系统中非常重要。

11减几的学习,教材是以情景加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共安排了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呈现的是玩具商店卖皮球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体会减法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摆花片等操作活动,学习11减几的算法。

这样编排,符合课程标准里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从提供的情景图中获取数学信息,根据信息列出减法算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摆画片的活动,自己计算11减3,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第二个环节还可以提出减其他数的要求,让学生计算,如:

11-611-9等。

教学时特别注意,充分给学生留有时间自主控索和交流。

⑴让学生充分发现交流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可以宋提问:

玩具店里都有有什么,你喜欢什么玩具,聪聪想干什么,如果你是售货员准备怎么给聪聪拿皮球,让学生自己拿一拿,还剩下几个,怎样列算式。

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做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只要学生能够用一种方法计算就可以。

第三课时11减几(想加算减P12)

通过停车场里的停放不同颜色汽车的情景,让学生继续学习11减几的减法,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通过想加算减,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本册教材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次学习11减几时就出现想加算减的方法,就是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计算11减几,然后在介绍想加算减的方法,当然,如果第一课时学生就能想到这种方法,教师也可以进行教学。

本节的教学安排了2个主要教学环节,教学时,仍要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如果学生都没有出现想加算减的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这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再算一次,体会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注意,体会要有过程,不可操之过急,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不同的算法过程中体会11减几的思维过程,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12减几(破十减P14)

教材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拼摆积木来呈现,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想到“先从10里去5后再加2”的方法(也就是“破十减”的方法)。

在本节课出现了原来教材中的“带扩线”的情景图题(即图画应用题),这种带扩线的情景图实际上是把具体情景进行了一定的概括,抽象为直接和运算有关系的情景。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先让学生弄清题意,再列式计算。

要重视学生计算方法的交流,由于在上一节刚学习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放开一些,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学习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同上节课一样,在交流算法时,如果没出现“破十法”的方法,教师可做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

第五课时13减几(P16)

教材通过飞机场停机场的情景图来呈现。

而14减几则通过“试一试”直接出现减法式题,让学生试着计算,这是由于有了前面11减几、12减几和13减几的计算基础,学生思维的跨度可以大一些,教科书更应该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展开,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读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自己列减法算式并计算。

教师重点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计算的,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习惯。

第六课时15、16、17、18减几(P18)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15、17减几,教材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自己来解决的,通过学生的对比计算,体会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

二是“试一试”,安排了16和18减几的减法式题。

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尝试的时间,把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作为主要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个性化学习,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学生算得对,就应该给予肯定,但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

教科书中特别提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是计算减法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掌握。

第七课时连减(P20)

教科书呈现了小熊送信的一组图,让学生在看图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连减。

情节的编排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原型,学生对于送信这件事也比较熟悉,从情景中的到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学习连减的计算,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理解教材上呈现的三种解决连减计算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提出问题并试着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注意,教材呈现的是学生自己的方法的交流,教师千万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这三种方法。

第八课时加减混合(P22)

教科书呈现了咪咪快餐店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情景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接着观察情景图,发现情景图中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和连减的情景一样,这个情景图反映的也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教材安排这样的情景,就是要让学生内容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而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把混合运算单独安排,而且要规定运算顺序,这里不仅很自然的出现了各种算法,而且不用人为的规定运算顺序,学生理解的还很自然。

教学时,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加减混合算式,教师要给出来,但要注意,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不要提出列综合算式的要求。

第九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整理减法表(P24)

同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呈现方式一样,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整理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整理,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对减法退位表的整理。

第十课时“玩扑克,做数学”实践活动(P27)

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扑克牌游戏活动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口算技能。

教学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是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玩扑克,教师可先演示游戏方法。

二是学生自己玩,把自己做的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并记录在自己的自主小天地里。

(三)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共1课时P28)

1、教学目标

⑴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⑵在对物体形状观察和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2、教材说明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几何部分与传统教学大纲相比变化很大,首先从名称上,由原来的几何初步知识变为空间与图形,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不同的几何教学观念,由原来的重知识和计算变化为重空间观念的培养。

其次是除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外,增加了许多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编排的“观察物体”就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内容。

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左右、前后、上下等空间方位,本单元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观察杯子和房子的实际观察活动。

杯子虽然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但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杯子是什么形状学生平时却不一定注意。

因此,教材通过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一个杯子各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方位认识房子也是一样,尽管学生居住在房子里,每天大多数学习和生活时间也在教室里,但是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却不一定很关心。

因此,教材通过选取从侧面和上面观察房子,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关注身边事物,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杯子,二是从侧面和上面观察房子。

杯子和房子虽然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但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这些物品各是什么形状的却不一定注意。

教材就选取学生非常熟悉这些内容,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还把从不同方位观察房子设计成卡通的形式。

教学时,首先要重视组织学生对杯子进行实物观察,要注意让每一个同学都从这四个方向来观察。

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尤其是相对的看到杯子把的两个同学,要描述出杯子把的方向。

然后,再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通过观察,交流、判断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清晰表象,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清晰表象,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其三,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的观察发现想象一下。

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清晰表象,沟通具体物体和图形之间联系。

(四)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教育目标

⑴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⑵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在对简单图形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⑶体验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说明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一册第三单元,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开始。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过程。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通过用“积木”在纸上描出长方形、正方形和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分类认识三角形和圆。

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感受简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本单元内容,还设计了“折、剪、拼”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的基本观念。

因此,在呈现认识长正方形时给出的是学生用积木描一个面的情景图,通过学生对自己所描图形的分类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P30)

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首先让学生找出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在纸上描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并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然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的活动,以使学生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面的形状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这样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安排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说“某某的面是什么形的”,避免出现概念上的错误,比如说“国旗是长方形的”,应该是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的。

第二课时三角形、圆的认识(P33)

教材编排了四个主要环节,一是通过分一分活动认识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面是三角形和圆;三是观察球;四是观察圆柱。

由于学生对“面在体上”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学习中也经常接触三角形、圆形的物品,在编排认识三角形和圆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没有在按照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编排,而是先设计了将简单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在分类的活动过程中认识三角形和圆,并通过观察球、圆柱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球的切面、圆柱的上下面的特点等。

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直观观察和操作活动,尤其是对球和圆柱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一下。

第三课时“折剪拼”的实践活动(P36)

教材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一是折一折,一是剪一剪、拼一拼。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组进行,第一个环节要重视学生的交流活动,体现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环节要注意对学生使用剪刀的指导,学生年龄小,手指的灵活性比较差,教师一定要细心和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要让大多数学生操作完,不要急于安排交流活动。

(五)第五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教育目标

⑴经历从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100以内数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数实物的个数。

⑵认识个、十、百等计数单位,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两位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⑶在探索规律和猜数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⑷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材说明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包括:

数数,用不同的方法数实物的个数,一百的认识,认识个十百等计数单位和读写100以内的数,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等等。

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重要知识。

考虑到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数100以内的数也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教材首先用3课时学习数数。

第一课时通过“数扣子”练习数数,并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第二课时通过数有规律摆放的邮票和珠串,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数实物;第三课时,在摆小棒的过程,通过“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0根”,和“1捆是10根,10捆是多少根”的问题和操作过程,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再通过看小棒图填空,学习两位数的组成。

第二段认识个位、十位、百位、读写数和100以内数的顺序。

由于学生第一次认识数位,教材通过直观的计算器来呈现有关内容,利用计数器便于学生了解数位,有助于学生学习写数和读数。

第三段教材安排2课时学习100以内数的比较。

第一课时,结合小猴和猴爸爸摘桃子的情景图,通过学生已有的“谁多、谁少”的知识和经验,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第二课时,通过海滨的早晨一家三口拾贝壳的情景图。

学习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语言描述3个人拾贝壳数量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没有在第一课时就出现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认识个十百等数位,认识数位在本套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

这样编排,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