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导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38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大导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大导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大导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大导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大导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大导师.docx

《湖大导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大导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大导师.docx

湖大导师

法理学与法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研室

初试法理学出题人高中老师简介专业:

法学理论

研究方向:

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国际人权保障法、比较法社会学研究旨趣:

法律与道德的客观性问题、国家安全与人权保障、司法腐败问题比较研究等

湖南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应用法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兼湖南律师教育学院和湖南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办公室主任、兼职律师。

学术研究方向:

现代法理学、宪政与人权、西方法律思想史。

出版法学著作3本、译著2本,法学研究论文30余篇(4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参与司法部法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独立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比较研究》。

一、学历

1、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英语学士学位;

2、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获法理学硕士学位,师从蒋先福教授。

硕士论文题目为《德沃金自由主义权利论法律思想评析》。

该论文被湖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评为“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4.5万字),现刊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国法理网”理论视界栏目[

3、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博士点,师从吕世伦教授。

博士论文标题为《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的冲突与整合:

一种历史与比较的视角》(41万字)。

该选题经人大学术委员会审核,被纳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基金项目”。

二、学术研究兴趣与特长

秉持“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法理”、“法律理论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定位,既关注法哲学领域中宏大、艰深的话题,又希望从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找于法学理论研究有益的结合点,尤其对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交叉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倍感兴趣。

对法理学中“自由与秩序”、国际人权保障法中“人权纠纷解决机制”、西方法律思想史中“自由主义法学”和“后现代法学”,以及司法腐败国别比较研究等论题有一定的研究心得。

从2000年始,共出版法学专著两本、主编法学著作一本、省级以上论文近二十篇。

其中,有三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法理学、法史学》、《民事诉讼法学》以及《宪法学、行政法学》全文转载。

据“中国引文数据库”(清华大学主办)检索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1月,所撰写的法学专业论文及著作共被学界引用25次。

三、代表性研究成果

1、《后现代法学思潮》,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独著)。

2、《法学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之一)。

3、《夫妻财产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第1作者)。

4、《后9.11时代西方法治社会面临的挑战》,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5、《德沃金自由主义权利论法律思想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5期。

6、《韩国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司法案例研究》,载《时代法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1期。

7、《后现代法学与批判法学关于“权利话语”论争的启示》,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1期。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法治精神》,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

9、《约翰内斯堡关于国家安全、表达自由与信息自由原则》及《译者代序:

理想与现实之间》,载吕景胜、高中等主编《法学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英译中)。

10、《拨开美国当代法律解释学的迷雾:

激进与保守之间》,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收录于《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

李步云,男,1933年8月生,湖南娄底人。

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2年6月负伤回国,1955年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

曾任部队团政治处民运干事,县人民政府科员等职。

1957年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62年本科毕业,1965年研究生毕业。

1967年2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曾任该所研究员,法理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学研究》杂志主编,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2000年10月起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现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讲师,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所大学的教授。

曾先后去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挪威、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日本等10多个国家讲学或考察。

现已出版专著(含独著、合著、主编)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有13项科研成果获奖。

代表作有《新宪法简论》、《走向法治》、《法理学》、《法理探索》等。

1978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被公认为是法学界突破思想理论禁区的第一篇文章。

1979年,他撰写的《论以法治国》一文,在国内第一次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治国方略;后来又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这一治国方略。

他是法学研究所先后三次为党中央政治局讲授法制课的课题组成员;1998年还亲自为全国人大常委会讲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曾到50多个省部级单位为领导人讲授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在人权领域,他提出了相当系统和深刻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多观点已被学术界认同和政府采纳。

在法理学、宪法学、立法学和人权理论等学术领域,他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杜钢建简介,1979—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硕士。

1982—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法律系副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访问学者。

1989-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1984-1994年北京第十律师事务所律师。

1994-1995年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杂志副总编。

1997-2004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

2005—2009年汕头大学法学院法学首席教授、院长,国家级核心期刊CSSCI期刊《太平洋学报》主编。

个人传记载入《中国高层智囊--影响当今中国发展进程的人》、《后江泽民时期中国新政智囊》等。

被评为"中国2003年十大意见领袖"之一。

2004年被《商务周刊》评为“代表100个中国梦的100个中国人”之一。

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时代改革十大人物奖。

学会兼职:

亚太法协会执行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执行会长,广东省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等。

主持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课题主持人;

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主持人;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社会和谐视角下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研究”课题主持人;

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教学改革项目“国际化背景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课题主持人;北京奥运会奥组委行政运行模式设计组执行组长;

北京市政府顾问团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组组长;

中组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规则组组长;

日本福冈市政府21世纪中华街城市规划项目中方召集人;

民政部《救灾法》与《救灾应急条例》课题研究与起草小组组长;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法》课题研究与起草小组组长;

财政部"强化财政监管职能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组长;

农业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组长;

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外国智力,为政治文明建设服务"课题组组长;国务院研究室"民营企业发展的行政与政策障碍及其排除对策"课题负责人;

澳大利亚政府与中国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合作项目澳方专家。

著作:

《外国人权思想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

               《中国近百年人权思想》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

               《政府职能转变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新仁学-----儒家思想与人权宪政》香港京狮企画出版公司(2001年);

               《基本人权论》台湾洪叶出版社(1997年)等。

文章:

发表文章400余篇。

主要学术文章有:

    “论沈家本的人格主义法律思想”,《中国法学》1991年1期。

    “论严复的三民人权法思想”,《中国法学》1991年5期。

    “人权绝对论与人权相对论”,《法学研究》1992年2期。

    “宪法学研究要更加解放思想”,《中国法学》1992年5期。

    “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当代国外权利立法的新动向”,《中国法学》1993年2期。

    “日本的环境权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学》1994年6期。

    “行政程序改革应注重双向程序立法”,《中国法学》1995年6期。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行政程序改革”,《中国法学》1995年2期。

    “铃木敬夫:

架起亚洲人权法思想的桥梁”,《中国法学》1995年5期。

    “政府能力建设与规制能力评估”,《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行政法治:

政府改革的制度保证”,《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4期。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切实防止以权谋私”,《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4期。

    “构建行政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1期。

    “改革开放30年广东行政改革的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专刊《广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

刘士平教授,研究方向 行政法与人权法

社会兼职 湖南省行政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99年9月,毕业于湖南财院经济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考取湖南大学攻读法学方向博士学位;2003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取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论文 

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3篇,《新华文摘》收录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1篇);

科研项目 

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3项。

获奖 

获中国行为法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省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陈宇翔,男,1965年生,湖南省隆回县人,历史学博士,教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宪政问题。

1981年9月至1984年6月,在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学习。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师从林增平先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1年6月至1994年6月在原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

其间于1991年9月-1992年6月在湖南省酃县(现炎陵县)城东乡挂职锻炼,任乡党委委员。

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习,师从谭双泉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至今,在湖南大学工作。

1999年任合并以前的原湖南财经学院人文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和教学工作。

2000年4月,新湖南大学成立,从人文系调校科技处工作,负责文科科研管理工作。

2001年8月,担任新成立的社科处副处长。

2003年3月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2005年6月至今,任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91年以来,已先后在《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浙江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近代政党思想研究》一部,参与编写著作多部;有多个重要观点被《历史学年鉴》、《法学研究》有关近代史和宪政史研究新进展的综述文章采用。

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政治学》、《中外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湖南省这些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多次主持或参与湖南省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参与撰稿和创作的电视理论片《走向和谐》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放。

主要学术文章:

1、《清末留日学生的政治倾向》,《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2年第3期全文复印。

2、《论谭嗣同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博士指导老师谭双泉教授合作),《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6年第2期全文复印。

3、《清末留日立宪派的理论贡献》,《求索》1996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6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蔡锷》,《中华风云人物通览》“近代卷”,刘化绵等主编,武汉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5、《清末部分留日学生倾向君主立宪原因析》,《辛亥革命新论》,刘泱泱、郭汉民主编,湖南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

6.《唐才常入两湖书院时间考实》(与郭汉民教授合作),《近代史研究》1996年笫4期。

7、《<唐才常集>辨误一则》,《船山学刊》1997年第2期。

8、《八十年来的蔡锷研究》(与杨光秋博士合作),《求索》1997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7年第10期全文复印。

9、《蔡锷与梁启超》,《蔡锷新论》,郭汉民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10、《秦力山政党思想研究》,《求索》1999年第1期。

11、《谭嗣同、唐才常与“湘报”、“湘学报”》,“谭嗣同与戊戌变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

载《谭嗣同与戊戌维新》,朱汉民主编,岳麓书社1999年10月出版。

12、《章士钊的政党理念与“毁党造党”论》,《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13、《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的历史地位》,《求索》2000年第6期。

14、《郭嵩涛一生致谤试析》,“郭嵩涛与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国际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

《郭嵩涛与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ISBN7-80665-038-5

15、《变幻反复中的真相:

章太炎的政党思想述论》,《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6、《传承创新,再创辉煌》,《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4日。

17、《孙、黄政党主张异同述论》,台北“第六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8、《郭嵩涛致谤原因探析》,《求索》2007年第1期。

19、《梁启超的党会兴味与政党主张》,台北“第八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

20、《民元以前梁启超的党会活动与政党主张》,《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N-43-1165/C

21、《论湖湘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文化精神》(与研究生薛光远合作),《湖湘论坛》2008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8年第9期摘目。

部分理论文章:

1、《历史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与社会的进程》,郑大华主编,9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2、《恩格斯的权威观》,《恩格斯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肖浩辉主编,1996年6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3、《理论创新与民族复兴》,《湖南省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论文选》,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4、《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学习导报》2002年第2期。

5、《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优势》,《湖南经济》2000年第9期。

6、《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新篇章》,2002年8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7、《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理论创新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1年卷),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湖南大学出版社会2002年4月出版。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与沈其新、柳礼泉教授合作),《求是》2003年第15期。

9、《中国永远不称霸: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坚持和平崛起战略》,《直面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10、《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直面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11、《谈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才战略》,《湖湘论坛》2004年第4期。

12、《“两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思路研究》,《新思路、新举措:

2005年湖南省高校思政研究课题成果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3、《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

读<直面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湖南日报》(理论版)2005年9月9日。

14、《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_建设国家精品课程_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回顾与思考》(与柳礼泉教授合作),《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期。

主持研究的主要课题:

1、“梁启超的政党思想研究”,200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政党政治与民初社会”,2004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政党纷争与民初政局”,200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项目。

4、“政党、党争与民初社会”,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5、“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研究”,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6、“唐才常与维新运动”,200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出版专著:

《中国近代政党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石柏林职称职务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权力配置、权力运行、权力监督;企业制度、贸易许可制度与政府法制建设。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湖南省法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民营经济法治保保障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法学学科博士点通审评审委员等。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1971年12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1977年3月在部队服役。

1977年恢复高考首批考上大学。

1986年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

先后在南京大学(1983-1984)、武汉大学法学院(1999-2000)学习、高访两年。

1993年破格晋升为法理学教授。

2000年评定为博士生导师。

目前是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带头人。

2004年1月作为中国五位代表之一出席了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世界宪法大会。

1995年曾出席亚洲太平洋地区法律协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及亚太大法官协会第六次代大会。

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

学术成果 

著作类 

1、《监督机制的法治模式----社会主义制度下监督机制与反腐败斗争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独著,2000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湖南省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

2、《共和国权力配置研究——新中国宪法五十年》,国家社科项目后续成果,独著,己完成,出版中;

3、《二十世纪中国权力配置研究——旧中国宪法五十年》,国家社科项目后续成果,独著,己完成,出版中;

4、《公民与宪法》,国家社科项目后续成果,主编,己完成,出版中;

5、《中国现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省教委项目,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995年获湖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6、《经济法基础理论》,湖南省教委项目,1997年完成,内部印行;

7、《国际经济法》,主编,中南工业大学校级项目,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版,1997年重印;1997年获湖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8、《国际经济法》,主编,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联合出版。

9、《简明法学教程》,主编,中南工业大学项目,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0、《法学教学案例》,主编,中南工业大学项目,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论文

第一组:

1、《宪政的核心是宪法配置权力》,国际宪法学协会第六届世界大会论文〔2004.1.圣地亚哥〕;

2、《权力观与权力的运行、监督与制约》,中央纪委、中国监察部“中国高层反腐论坛”〔2003.11.〕优秀论文三等奖;

3、《宪法功能论》,《吉首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4、《对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5、《对执政党监督的比较研究》《人大研究》2002年第7期;

6、《论我国行政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论坛》2002年第3期;

7、《论权力机关对执政党监督的历史借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2年第5期;  

8、《论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对执政党的监督及启示》《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反腐败思想基本特征的变化及意义》《理论探讨》2001年第6期;

10、《依法治国的基石:

农村法治建设步骤与要素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辨析》《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2、《关于我国制约权力的根本途径考察》《民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治国理论基本特征的变化及其意义》《湖湘论坛》2000年第5期;

14、《论江泽民反腐倡廉的科学思想与战略》《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5、《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法律思考》《湖南财院学报》2000年第6期;

16、《党的三代领导人治国理论基本特征初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

17、《依靠法制反腐败是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文库》,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9月;

18、《论依法行政》《湖南法学》1997年第1期;

20、《廉政监督必须有法律作保障》,《廉政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注:

以上系列论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反腐败思想研究1998.7—2000.12.》的成果

20、《关于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的再认识》,《跨世纪的思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21、《论毛泽东主观能动性理论对人的价值实现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年第4期;

22、《关于政府官员贪污手段的特点》,《廉政论坛》1996年第1期;

23、《关于反腐败斗争与廉政建设的形势及对策》,社会蓝皮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12月;

第二组:

1、《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法律思考》,《中南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2000年第2期2000年第9期;

2、《论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法的影响》,《湖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4、《试论有限责任公司四种控股模式的利与弊》,《湖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国企改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依法治国优秀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