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85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docx

儿科护理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儿科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2

二、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5

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7

四、输血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处理--------------------------------9

五、口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1六、吸氧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2

七、鼻饲法及鼻饲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

八、气管插管术及其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5

九、气管切开术及其套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6

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痰技术的预防及处理----------------------------17

十一、腰椎穿刺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9

十二、光照疗法----------------------------------------------------------------------19

 

一、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并发症1:

药液外渗性损伤

预防及处理

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刺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

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停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①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②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

③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1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药物外渗超过24h多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

④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⑤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l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并发症2:

静脉穿刺失败表现为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

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

1.护士要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

3.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4.避免盲目进针。

进针前用止血带在注射部位上方绷扎。

使血管充盈后再进针,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5.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6.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24h后给予热敷,加速瘀血吸收。

7.静脉条件差的病人要对症处理:

(1)静脉硬化、失去弹性型静脉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

(2)血管脆性大的病人,可选择直而显、最好是无肌肉附着的血管,必要时选择斜面小的针头进行注射。

(3)对塌陷的血管,应保持镇定,扎止血带后在该血管处拍击数次,或予以热敷使之充盈,采用挑起进针法,针头进入皮肤后沿血管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4)给水肿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应先行按摩推压局部,使组织内的渗液暂时消退,待静脉显示清楚后再行穿刺。

(5)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选择较小的针头采取二次进针法,见回血后不松止血带,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稍进0.5cm后松止血带,要固定得当,并努力使患儿合作,必要时可由两位护士互相合作完成。

8.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措施促进血管扩张,操作时小心进针,如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折压头皮针近端的输液管,可很快有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透血管壁。

并发症3:

血肿表现为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3天后皮肤变青紫。

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

1.选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3.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并发症4:

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严重者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处理:

(同静脉输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低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仙人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二、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并发症1:

发热反应

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备查。

5.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并发症2:

急性肺水肿

预防及处理:

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20%-3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并发症3:

静脉炎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低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停止在此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仙人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5.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并发症4:

空气栓塞

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深吸气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

5.高流量氧气吸入。

6.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7.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

并发症5:

液体外渗

预防及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

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4.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可酌情进行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1:

静脉炎:

原因:

①穿刺失败,反复穿刺;②穿刺点选择不当、无菌技术不严格;③过粗的导管、留置时间过长④导管固定不良、敷料使用不当;⑤封管手法不当;⑥不间断冲洗法;⑦药物得不到足够血液稀释;⑧输入刺激药物;⑨病人的情况

症状体征:

①疼痛、不适,触疼②沿静脉走向发红③发炎、发热④可触及条索

预防及处理:

化学性静脉炎:

①选用较粗大的静脉,保证药物有足够血液稀释;输入刺激大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

拔针后的静脉炎(拔针后48-96小时发生):

机械性静脉炎:

选择柔软品质、型号适宜的留置针;避开关节部位穿刺,妥善固定肢体和导管

血栓性静脉炎: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及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熟练掌握封管技术,防止导管被血栓堵塞

细菌性静脉炎:

①保护接头:

接头尽可能采用单通型,避免一个接口作多用除使用;三通接口、延长管、输液器、一次性器具,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注血液制品及脂肪乳剂时器具每次用完立即更换。

②局部护理:

局部未污染的酌情2-3天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③严密观察局部情况,注意患儿局部有无触痛,有无分泌物,全身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

静脉炎的处理

1、拔出留置针,局部热敷,必要时理疗,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儿痛疼及不适。

2、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包裹、涂抗生素软膏

3、菌性静脉炎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静脉留置针局部及全身有无感染。

并发症2:

渗漏:

原因①导管脱出静脉;②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③穿刺速度过快,损伤静脉后壁;④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营养供应;⑤长期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

症状体征:

①静脉穿刺处肿胀、压痛,在关节部位则影响关节的活动

②肢体变冷或“发重”③皮肤变得发紧或发亮

预防及处理:

1、立即拔出留置针,重新静脉穿刺②抬高患肢

2、根据药物性质,采用湿热敷或理疗

3、必要时局部注射对抗剂(如苏打渗出,注射稀释的维生素c或扩血管剂酚妥拉明)

4、较严重渗漏有可能引起皮肤坏死时可用0.25%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并发症3:

堵管:

原因:

封管操作不当或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反流;多种药物混合产生药物沉淀。

留置导管打折或打皱。

堵管症状:

无法冲管、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回抽无血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正确封管的方法,正确使用封管液生理盐水和稀释的肝素液,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嘱患儿穿刺处避免过度用力,减少活动,

2、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而导致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4:

穿刺处皮肤损害处理

预防及处理:

出汗多的患者应用高透气贴膜,如用绷带外固定应定时打开观察,局部尔或硼酸外敷

 

四、输血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处理

临床表现

1.发热反应:

在输血期间或输血后1~2h,体温升高1℃以上,并有寒战、发热、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体温38℃~40℃,但血压无明显变化,反应持续15min~1h后逐渐好转,数小时后完全消退(在全身麻醉时发热反应常不显著)。

其原因为致热原(现逐渐减少)、多次妊娠妇女或反复接受输血者对粒细胞和血小板逐渐产生同时异体抗体(现为主要原因)、粒细胞及血小板HLA同种抗体刺激内热原释放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影响等原因引起。

2.过敏反应:

轻者荨麻疹、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变现为下肢排肠肌疼痛、腹泻,重者可有支气管痉挛、咽部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其原因为过敏体质者如供血者体内恰含有受血者过敏的物质,可引起这类过敏反应,其抗体为IgE,遇有抗原时促使肥大细胞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平滑肌痉挛,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或受血者具有正常IgA水平或血浆中完全缺乏抗IgA,在多次输血者后由于血浆蛋白质的同种异型抗原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可产生同种异型的IgA抗体或抗IgA,及输入的IgA结合,即可引起过敏反应。

其他抗体还有IgM、IgG等。

3.溶血反应

(1)急性溶血反应:

轻者症状及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变现明显甚至很快休克,死亡率高。

少数患者有皮肤淤血、伤口出血、手术渗血等出血倾向。

出现症状的速度取决于抗体效价、输入血量和溶血速度。

其典型表现为输入少量血液后,患者突然腰部剧痛、头胀、心前区压迫感、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甚至可有休克等症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及急性肾衰竭。

溶血反应可引起心、肾、血管、肺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抗原体反应而引起的其他症状。

其原因为ABO血型不合最常见,首次输血即可发生。

另外,部分O型人血浆中含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如效价高,扔可使A、B或AB型患者发生反应;其次是A亚型不合,A型红细胞又可分为A1型(有A及A1抗原)及A2型(只有A抗原),将A1型血输给A2型患者,过A2型受血者以往输过A1型血或曾怀过A1型胎儿,也可发生溶血反应;第三Rh及其他血型不合,在多次输血或怀有异血型胎儿在再次接受异型血后发生溶血。

此外在一次大量输血或短期内相继输入不同血员得血也可因供血者之间血型不合引起溶血反应。

当然如果输注的红细胞本身有损伤或缺陷,如血液保存温度过低或过高,贮存时间过久,血液内加入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等;供血者有G-6-PD缺乏,而受者应用氧化剂,也发发生溶血。

受血者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受者,在输注全血后也可发生溶血反应。

(2)迟缓型溶血反应:

多在输血后3~10天受血者出现黄疸,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并有球形、畸形及聚集的红细胞,少数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其病因为ABO外血型抗原系统如Rh、KeLL、Duffy及kidd血型系统,多次输血抗体效价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溶血;或因输入的红细胞抗原次集体产生新抗体、或刺激体内残存的免疫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体达到一定效价时,若此时输入体内异型红细胞还存在的话也可发生溶血反应。

以Rh血型不合为多见,又以抗D及抗E较多。

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反应,其原因为粒细胞输注、反复多次输血小板输注等引起。

5.大量输血可引起循环冲血、出血倾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6.输血可传播多种疾病:

病毒性肝炎(输血后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成人T淋细胞白血病(HTLV-Ⅰ和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梅毒、疟疾、输入细菌污染血引起败血症等。

7.输血有关的急性肺损伤,患者多在输血后2~4h出现气促、发绀、低血压、发热、肺部湿啰音,X线示双肺浸润,无心里衰竭,是一种少见的输血合并症,其机制为输入含有及受血者白细胞抗原相应的抗-HLA抗体、抗粒细胞特异性抗体的全血或有血浆的血液成分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为防止细菌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采血、血型鉴定、配血和输血的规章制度,加强核对,严格控制血液的贮存、运输;尽量使用成分输血;对于多次接受输血者、多次妊娠者在必要输血时,应尽可能检出其体内血型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对有发热反应史并能检出HLA抗体者,可输用少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或在输血时用白细胞滤器;在输血浆前有条件的应作血清免疫沉淀反应或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查抗体IgA,若阳性可选用IgA缺乏供血者血液。

 

五、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并发症1:

窒息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

如有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

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并发症2: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3.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

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并发症3:

口腔粘膜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放、化疗病人,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及患者的口腔黏膜接触。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臼齿处放入,并套以橡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3.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液,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

4.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溶液。

5.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喷敷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并发症4:

恶心、呕吐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2.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

 

六、吸氧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并发症1: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及处理:

从供氧装置出来的氧气是干燥的,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燥,不容易排出。

因此,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以预防呼吸道黏膜和分泌物干结。

并发症2:

呼吸抑制

预防及处理:

低氧血症时,PaO2的降低可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肺部通气。

如果患者长期是靠这一反射性兴奋维持呼吸时,(如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衰的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后,PaO2的升高可使这一反射机制消除,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

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进行低流量、低浓度的控制性给氧,并监测PaO2的变化,维持患者的PaO2在60mmHg即可。

并发症3:

吸收性肺不张

预防及处理:

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

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预防措施包括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改变体位、降低给氧浓度(<60%)等。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来预防。

并发症4: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及处理:

使用高浓度氧后,过高的动脉氧分压(PaO2达到140mmHg以上)是引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新生儿给氧浓度应严格控制在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

并发症5:

氧中毒,分为肺型氧中毒、脑型氧中毒

预防及处理:

预防氧中毒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控制氧吸入的浓度和时间。

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浓度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h,即可能造成氧中毒。

但新生儿及早产儿氧中毒时继发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不可逆的肺损害,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副作用。

 

七、鼻饲法及鼻饲管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鼻饲管的插入会给清醒的患儿带来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护士应安慰患儿,解释插鼻饲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让患儿及家长放心。

2插管时动作应轻柔、敏捷,特别是通过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更应小心,以免损伤食管的粘膜。

3插管的过程中注意鉴别胃管的位置,如发现患儿有呛咳不止、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可能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待休息片刻后重插。

4对不会吞咽的婴幼儿,当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应暂停片刻,待患儿啼哭换气之间歇以迅速轻柔的动作通过咽喉部,切勿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粘膜。

5为昏迷患儿插管时,因患儿吞咽及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可先将胃管自鼻孔插至会厌部,然后将患儿的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管壁沿咽后壁滑行再徐徐插入所需的长度。

6鼻胃管插入的深度,为患儿前发际至剑突下二横指距离的长度。

7每次灌食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其方法有:

(1)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者。

(2)用注射器由鼻饲胃管快速注入5-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剑突下能听到气过水生。

(3)将胃管的末端置入盛水碗中,无气体逸出,如有气体连续逸出,表示插入气管。

8鼻饲者注入饮食、液体、药物均应为流质,温度为38.5℃,一般用手腕内侧的皮肤试温,以不感觉烫为宜,持续滴入者溶液的温度及室温相同;注入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高热量食物,易导致腹泻,也可能令患儿恶心、呕吐,应缓慢注入;

量开始宜少,以后逐渐增多,每次量不超过200ml,间隔不少于2小时;不要注入易产生气和油腻的食物;每次应注意检查食物是否新鲜、有无异味或沉淀;每次注入饮食或药物的前后用少量的温开水冲洗胃管,以免食物或药物存积官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9.鼻饲时注意防空气进入胃内。

注入饮食过程中,若患儿有异常情形,应立即停止。

通知医师处理并记录。

10.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3~4次,胃管每周更换1次(鼻饲后拔管,下次鼻饲前插管)。

11.停止鼻饲拔出胃管时,应先用夹子夹紧胃管然后轻轻地快速拔出,以防止通过咽喉处时液体流入滴入气管。

拔管后应拭去面颊部胶布的痕迹,协助患儿取舒适的卧位。

12.预防感染鼻饲的饮食是很好的细菌培养基,使用时应新鲜配制。

配制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尽快存放于4℃冰箱中,24小时内使用。

鼻饲用物应每天更换。

13.食物量及成分应及时调整,每次鼻饲的内容、量、患儿消化吸收度均应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八气管插管术及其导管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1机械性损伤:

常见牙齿脱落、咽喉壁粘膜及气管粘膜损伤出血、声带水肿等。

使用喉镜暴露声门时切不可撬患儿的牙齿,插管操作时医护密切配合,插管动作需熟练、轻柔。

黏膜损伤一般很快可以自行修复。

声带水肿、声嘶应给予1‰肾上腺素(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充血)1ml及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内超声雾化吸入,3-4次/日。

2心率减慢、心跳骤停:

由于刺激会厌、气管内黏膜感受器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心率减慢时暂停气管插管,用复苏气囊接面罩加压给氧,心率回升后再继续气管插管。

心跳骤停则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3气管黏膜溃疡、坏死:

常由于导管过粗,气囊充气过多或压迫时间过长等原因所致,故应正确选择导管、正确使用带气囊导管。

 

九气管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