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5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26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学教案.docx

课题

测量学简介

授课班级

12造价高职

12建裝高职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授课时数

4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授课课次

教具

授课类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物和地貌、测量学的任务及铁路、公路建设的测量工作

能力目标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物理特性、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测量学的任务、测定、测设、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铁路、公路建设的测量工作

板书设计

测量学简介

一、地物和地貌

1)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2)地貌:

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

二、铁路、公路建设的测量工作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备注

新课导入:

为学生介绍测量学知识的用途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

新课讲授:

测量学简介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的科学。

(1)地物和地貌

1)地物——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包括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与桥梁等。

2)地貌:

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测量学的任务

测定与测设

1)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

通过测量和计算,

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

2)测设

将地形图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测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1)城市规划、给排水、煤气管道、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建设

①设计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供结构物平面及竖向设计使用;

②施工阶段——将设计建构物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③工程完工后——测绘竣工图,供日后扩建、

改建、维修和城市管理用;对某些重要建构筑物在建设中和建成后进行变形观测,保证建筑物安全。

2)铁路、公路建设的测量工作

①测绘路线附近地形图,

在地形图上设计路线,将设计路线位置标定到地面。

②建桥前,测绘河流两岸的地形图,测定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与河床地形图、桥梁轴线长度,为桥梁设计提供资料,将设计桥台、桥墩位置标定到实地。

③开挖隧道前,在地形图上确定隧道位置,

计算隧道长度与方向,指示隧道开挖方向,保证隧道正确贯通。

§1.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

1)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长,平均半径为6371km的椭球。

2)表面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呈现高低起伏的形态。

最高处——中国珠穆朗玛峰,8844.43m2005年中国测得。

最低处——马里亚纳海沟,-10911m,1995年日本探测艇海沟号(Kaiko)测得。

3)海洋面积——71%,陆地面积——29%。

(2)地球的物理特性

1)重力与铅垂线

①重力——地球质点受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

②铅垂线方向——重力方向。

2)水准面

水准面——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的封闭曲面。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因高度可变,水准面不唯一。

3)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吻合的水准面。

静止海水面向大陆延伸,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唯一。

课堂小结:

复习回顾测量学简介,通过总结本节重点及其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系统的认识。

作业布置:

导入新课10分钟

知识点讲解4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40分钟

重点知识讲解40钟

学生分组讨论30钟

课堂小结15分钟

实训项目(课题)名称

水准仪操作和水准路线观测

项目

编号

计划学时

4

指导教师

刘销

实训时间

实训场地

临沂职业学院

实训班级及分组情况

12建筑工程造价高职(6组)、12建筑装饰高职(3组)

实训目的

掌握DS3型水准仪的操作方法以及水准路线的实测方法。

实训重点

难点

水准仪操作

教学方法

手段

讲授、实际操作

实训准备

每实验小组的仪器工具:

DS3水准仪一台、测伞一把、水准尺二把、尺垫二个、记录板(含记录纸)一块。

实训安全

注意事项

1、安放仪器的三脚架必须稳固可靠,特别注意伸缩腿稳固。

2、从仪器箱提取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用双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放到三脚架上。

一手握住仪器,一手拧连接螺旋,直至拧紧。

3、仪器取出后,应关好箱盖,不准在箱上坐人。

教学内容分述

备注

1、实训内容:

(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性能、岗位分工、发放实训材料资料、对学生的要求等)

一、仪器和工具

(一)水准仪

1.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上、中、下丝)三部分组成。

2.水准器有两种:

圆水准器)——精度低,用于粗略整平。

水准管——精度高,用于精平。

特性:

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3.基座

(二)水准尺——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1.尺面分划为1cm,每10cm处(E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

2.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

一把为4687mm,另一把为4787mm。

(三)尺垫

放置在转点上,为防止观测过程中水准尺下沉。

2、实训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等)

(1)教师讲解水准仪的构造20分钟

(2)学生自主学习水准仪的构造30分钟

(3)教师讲解水准仪的使用30分钟

(4)学生自主学习水准仪的使用90分钟

(5)教师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0分钟

3、教学分析:

(实训期间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掌握良好。

学生基本会操作。

针对学生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讲解。

4、实训考核:

(方法选择与成果评价、等级标准等)

根据学生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上交的数据表格来打分。

5、实验实训报告:

(记录、完成情况等)

1.写出一测站观测操作步骤。

2.提供测量实验观测成果(表格)。

3.体会(包括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实训小结:

(实训效果、待处理问题、改进措施等)

部分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掌握良好。

学生基本会操作。

7、基本教材及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

《建筑工程测量》

参考书目: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书》

备注:

每个实训课题或一次实训课备一次教案,内容较多时可另外附纸。

临沂职业学院实训教案

教学内容

备注

一、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与仪器的认识。

1.安置仪器,安置水准仪和竖立标尺。

1)水准仪的安置:

水准仪安置在三脚架上。

要求是:

高度适当,大致水平,稳固可靠。

2)竖立标尺:

要求:

一,竖直;二,稳当。

仪器安置完毕,应认识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认识标尺的刻划及读数的方法。

2.粗略整平。

1)相对转动两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水准气泡移向两脚螺旋的中间位置。

2)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移到圆水准器的中心。

熟练的操作,可以将上述二步骤合二而一,同时进行。

即在相对转动两个脚螺旋的同时,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3.瞄准标尺。

即瞄准后视尺,开始的瞄准工作要经历粗瞄、对光、精瞄的过程,同时应注意消除视差。

使望远镜十字丝纵丝对准标尺的中央。

4.精确整平。

转动微倾旋钮,观察符合气泡影像符合,实现望远镜视准轴精确整平。

5.读数和记录。

根据望远镜视场中十字丝横丝所截取的标尺刻划,读取该刻划的数字。

读数的方法:

先小后大。

记录,按读数的先后顺序回报,回报无异议及时记录。

以上3至5步骤是观测后视尺的操作,获得一次后视读数a。

后续是观测前视尺的操作。

6.瞄准标尺,即瞄准前视尺。

一测站前、后视距基本相等,瞄准前视尺不必重新对光。

7.精确整平。

方法同4步骤。

8.读数和记录。

方法同5步骤。

二.改变仪器高法

该法在测站观测中获得一次高差观测值之后,变动水准仪的高度再进行二次高差观测,获得新的高差观测值。

具体观测步骤:

1)一次观测:

观测顺序为:

后视距─后视读数─前视距─前视读数。

视距测量:

精平后读上、下丝读数,按式(4-5)计算视距。

2)变动三脚架高度(10cm左右),重新安置水准仪。

3)二次观测:

前视读数─后视读数。

4)计算与检核:

按记录的顺序

(1)、

(2)……(11)进行,其中视距差、高差变化值是主要限差。

检核合格则计算,即=(+)/2;否则重测。

变动三脚架高度约10cm的二次观测,目的在于检核和限制读数(尤其是分米读数)的可能差错,提高观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课题

附合水准路线施测及计算方法

授课班级

12造价高职

12建裝高职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授课时数

4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授课课次

教具

水准仪

授课类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大概了解附合水准路线施测及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掌握高程的计算方法及转点应符合的选取原则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A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各转点的高程,最后求得B点的高程

教学难点

转点既有前视读数又有后视读数,转点的选择将影响到水准测量的精度

板书设计

附合水准路线施测及计算方法

(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Ⅰ处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

(3)平转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

(4)将仪器搬迁到第Ⅱ站

(5)按

(2)、(3)步骤测出第Ⅱ站

(6)重复上述步骤测至终点B为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年月日

教学过程

备注

复习提问:

1、简述地物与地貌的定义?

并举例说明地物与地貌。

2、简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

3、简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区别?

新课导入:

向学生介绍水准测量在工地上的具体施测方法及常用的测量仪器与工具。

新课讲授:

附合水准路线施测及计算方法

普通水准测量通常用经检校后的型水准仪施测。

水准尺采用塔尺或单面尺,测量时水准仪应置于两水准尺中间,使前、后视的距离尽可能相等。

具体施测方法如下:

(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Ⅰ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将水准尺置于A点和点上。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值,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3)平转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值,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至此便完成了普通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4)将仪器搬迁到第Ⅱ站,把第Ⅰ站的后视尺移到第Ⅱ站的转点上,把原第Ⅰ站前视变成第Ⅱ站的后视。

(5)按

(2)、(3)步骤测出第Ⅱ站的后、前视读数值、,并记入五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6)重复上述步骤测至终点B为止。

B点高程的计算是先计算出各站高差:

再用A点的已知高程推算各转点的高程,最后求得B点的高程。

即:

将上列左边求和得:

从上列右边可知:

需要指出的是,在水准测量中,高程是依次由、……等点传递过来的,这些传递高程的点称为转点。

转点既有前视读数又有后视读数,转点的选择将影响到水准测量的观测精度,因此转点要选在坚实、凸起、明显的位置,在一般土地上应放置尺垫。

课堂小结:

复习回顾附合水准路线施测及计算方法,通过总结本节重点及其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系统的认识。

作业布置:

复习提问5分钟

导入新课5分钟

知识点讲解4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40分钟

重点知识讲解40钟

学生分组讨论30钟

课堂小结15分钟

课题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授课班级

12造价高职

12建裝高职

授课时间

年月日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