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533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习作教学讲座稿.docx

习作教学讲座稿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困境和展望

邳州市福州路小学:

高修军

一、课标标准中的高段习作教学。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写作的动力来源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写作的储备工程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

——写作的内容和文体要求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作的修改方面的要求

5、习作有一定的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写作的速度和数量方面的要求

记实作文:

真实记录见闻、积累感情生活。

想象作文:

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

想象作文分为想象未来和回想过去两类。

童话也是一类,通过将动物或物体拟人化来进行写作。

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形式:

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应用文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书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等。

二、语文课本中的高段习作命题及要求。

年级

单元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类型

习作提示

备注

五上

1

写一位老师

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给予的帮助,写得细腻、感人。

记实作文

(写人)

图片

课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2

写一种动物

从外形、动作的角度来写,可以适当地打比方,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记实作文

(写动物)

插图

范文《鸽子》

自然传奇

3

秋天的树叶

颜色,形状。

观察,搜集,交流。

记实作文

(状物)

树叶图片

4

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对亲人、老师或朋友,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实作文

(写感受)

《请您原谅我》范文。

人间真情

5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记实作文

(记事)

表情插图

6

看图作文

弄清图意,想象会发生什么,把故事写下来。

想象作文

(看图想象)

两幅图,分别是燕子一家,猫扑燕子

7

自由习作:

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记实作文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

年级

单元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类型

习作提示

备注

五下

1

写一种自然现象

写清楚变化的特点。

记实作文

(写景)

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范文《二八月,看巧云》。

2

修改例文

1、要精选内容,与主题无关的语句少写或不写。

2、注意过渡句、段的使用,也就是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3、注意点和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4、写清楚内心感受。

读书笔记

例文《拔河》

3

写一个体育或学习竞赛的新闻报道

1、题目突出报道的主要内容。

2、形状交待事情的结果,后面再写大体的经过。

应用文

范文

4

写一篇参观记

突出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要注重详细得当。

记实作文

范文《龟山汉墓参观记》

文化风物

5

写一身边的小能人

先确定写谁,再想想他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先其中的一两个事例写下来,要写真事、讲真话。

记实作文(写人)

征文比赛

6

写一位心中喜欢或崇拜的人物

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记实作文(写人)

雷锋、刘胡兰、焦裕䘵、孔繁森等人物画像

英雄人物

7

月下畅想

可以是仙境,可以是故事……

想象作文

课文《望月》

年级

单元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类型

习作提示

备注

六上

1

写假期中的一件事

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

记实作文(记事)

图片提示:

游览名山大川,读书,看世界杯,和朋友玩耍。

2

向爸妈表达爱

通过实践,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

记实作文(记事)

一首温馨的小诗《雪人》

3

介绍一种地方美味

突出色、香、味、形。

应用文

范文《鸭血粉丝汤》

4

想象作文

欣赏剪纸作品,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想象作文

四幅剪纸作品,有沙漠之舟、少女起舞、共骑牛背、毡房读书。

民风风俗

5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了解有一个过程,有时候,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

应用文

范文《银杏》

6

调查访问家乡“名人”

调查访问家乡“名人”,写一篇习作。

应用文

名人风采

7

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

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

有的藏在成语里,有的藏在课文中……

应用文

配有语文课本的插图:

二战故事,林冲故事……

年级

单元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类型

习作提示

备注

六下

1

童年趣事

可以和爸爸、妈妈聊一聊,他们那里肯定珍藏着你的许多童年趣事。

记实作文(记事)

范文为钱钟书的女儿钱媛躺在病床上写的自己儿时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2

写一件老师不在场时发生的事

写一件老师不在场时发生的事。

记实作文(记事)

配有一幅课堂插图。

3

写一篇读后感

抓住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读书笔记

范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

4

记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可以边实验观察边记录,将实验经过、结果写下来。

记实作文

范文片段

科学天地

5

话题作文“成长的烦恼”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

记实作文

有的来自学习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

6

统计作文

调查、统计感兴趣的内容,并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应用文

统计各科作业时间,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统计课外阅读情况……

7

给老师写一封信

重温六年来的动人情景,给老师写一封信。

应用文

我对五六年级教材中的习作练习做了一个统计,“记实作文”16篇,“想象作文”3篇,“读书笔记”2篇,“应用文”7篇,分别占总数的57.1%、10.7%、7.1%和25%。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有写人的,包括亲人、老师、同学、社会上的人、书本上的人和想象中的人。

有记事的,体验、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

还有写某种事物和现象的。

但是它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习作要求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做”,也就是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与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习作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探索。

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小学一到十二册的教材,包含有7000多个词汇量,课程标准只要求小学毕业生现场写400字的文章。

中小学生读了十二年的书,吸纳了无数的语言养料,最终高考只要求完成800字的文章,而60分的作文人均不到38分。

《课堂内外》杂志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庆过半中小学生讨厌写作文: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之外,71.58%的学生不愿意再去写任何文章;42.4%的学生不知道作文写什么。

原因何在?

在当下“分数决定成败”的应试教育语境中,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超重,从家门到校门,两点一线,几乎成了他们生活、学习的全部“实际”。

写完了家里的小花猫宠物狗,或发生在同学间的零碎琐事,中小学生“易于动笔”的东西也就微乎其微了,当然更遑论有什么“乐于表达”的生活细节了。

教师考评机制过于功利化,是导致中小学生讨厌写作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困境——从民国时期学生的习作谈学生生活世界的“窄化”。

民国时期有一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游动物园》。

上星期六,我们学校里举行春季旅行,陶先生带了我中级的小朋友去游动物园。

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在路上走着,很是舒服。

路旁的树枝,都长了一些很小的绿叶,树枝上有几只小鸟,正在那里唱着甜蜜的歌儿。

到了动物园,陶先生就叫我们散队,大家自由活动,我便和几个同学,奔近巨大的铁栏外去看动物。

那里有鹭鸶、豹、老鹰、猴子和几只小白兔,还有两只小老虎,样子很像我家养的黄猫,它们在铁栅内一跳一跳,很是活泼。

听说这里本来还有一头白象,在不久以前生病死了,这真是十分可惜的事。

象的鼻子很长,并且能够卷取任何东西,象牙像利刃一般露出嘴外,我们是多么愿意欣赏一次活的象,不是比较书本上画着的样子生动得多吗?

玩了一会儿,后来,就发点心,我们吃了点心后,便整队回校。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先不说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我们主要来看民国时期的教育,那个时候,是注重孩子的生活经历的,习作不是坐在教室里写出来的,而是真正地让孩子到动物园里去,孩子写的是非常真实的。

我们现在还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我觉得未必,我们的学生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不说,大家也都能说上一大堆。

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是习作的源泉啊。

2、困境——当前学生习作的功利倾向。

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一位名叫普洛克路斯忒斯的人,终日守在路边,迫使每个过路者都要躺到他特制的一张床上去,凡身体超过床长的均要被锯掉,不及者则要被硬拉成与床一样长。

神话毕竟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似乎有些荒诞,但只要我们稍加联想,不难发现这样的“床”,至今也还存在于各个领域。

就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而言,爱源远流长“科举作文”“应试作文”的影响,一直就存在着这样一张“床”:

以一种僵化的规格,束缚并且残忍地切割着儿童鲜活、自由的书面表达。

孩子们说:

“作文难,作文难,一说作文心就烦。

”“难”在哪里,“难”就难在这张规定的“床”上。

儿童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都被扼杀在这张“床:

”上,他们只能按这张床的规定性,亦步亦趋地组句成篇,为他人立言。

所以作文教学的改革首先就要毁掉这张“床”,从“床”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归儿童自由的生命表达。

3、探索——张云鹰的开放式习作教学

深圳特级教师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不是以考试为本,而是以学生的生命表达、情感的滋润为本,鼓励言论自由,重塑一种鲜活、灵动、自由、开放的小学生习作文化。

开放式习作教学直面三个问题:

谁在写?

写什么?

为什么写?

首先要考虑谁在写作文,应是一个活泼的儿童生命个体在写作。

清代的王日休在《速成法》中曾提出:

“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

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

”老一辈教育家斯霞老师对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写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

阿姨都是女的”处理。

教研组里有人质疑她为什么不把“阿姨都是女的”这句废话删掉。

然而斯霞老师不以为然,她说,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言,“阿姨都是女的”也许是他生活中的新发现。

再说,多写了一句又有何不可。

看来,要做到对孩子的习作“粗放”一点,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为什么写?

是为了表达,为了交流,不是为了最后的考试分数。

如果纯粹是为了分数,那作文可能就不是真实的。

张老师一直强调“用文字为生活拍照”,就是要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

写什么?

这与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感情。

怎么写呢?

怎么能把心里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怎么写。

写作不能过于理性,要注重情感、注重形象,所以应该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

开放式习作的创新点在哪里?

不管是口语的表达还是书面的表达,都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点。

开放式习作构建了一个新的体系,就是理念的开放,思维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情感的开放、表达的开放、文体的开放、范式的开放和评价的开放。

在内容上,强调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自由还给学生,把体验的自由还给学生。

在表达上,由重形式指导改为重内容指导,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关注人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从繁杂束缚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写耳闻目睹的真心所感。

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

传统的习作教学特别重视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精心”指导,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的收获却很小,只是一些纯技巧的东西。

应该把这份“辛苦”放在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爬山、赏花、讲故事等。

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

我们不要求怎样写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不再要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比如春天学生浏览了公园,有的直接描写公园美丽的春色,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有的再现愉快的活动场面,展示童心童趣;有的刻画了游人的言行,表达了对公园里一草一木的关爱之情。

4、探索——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及面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革命

1999年秋,我调入了中心小学。

中心小学有微机房。

有印刷一体机。

我的“发表”梦再次点燃:

将学生的作文输入电脑,简单编辑,印出铅字的“班级作文周报”,人手一张,效果会如何?

2000年初,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出炉了,教室里一片欢腾,欢腾过后,一片安静,安静地看“班级作文周报”。

两个月后,学生的劲头下降了。

我得想个办法。

把学生好不容易冒出来的劲头,保持住。

于是——

1.我搭建了“操作系统”。

周一到周五,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

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件事儿;周六、周日,从周一到周五的记录里,选材料,写稿件;周一向“班级作文周报”投稿,我这个主编兼责编,选三分之二的稿件,敲上“初选录用章”,学生回去修改;周二,看修改情况,选出发表的稿件,敲上“终选录用章”,小助手填发“稿件录用通知单”;周三、周四。

学生自行到微机房输入文字;周五,简易排版,出版。

2.我构建了“动力系统”。

带班第一年,我搞“评奖活动”。

学生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一篇文章,给l张“刊用纪念卡”。

集得3张“刊用纪念卡”。

授予“作文新苗”称号,再集5张“卡”,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集7张“卡”。

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小作家专栏”,获评本年度最高奖——“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带班第二年。

我搞“积分活动”。

发表一篇作文。

获得与字数相等的积分.500字得500积分,800字得800积分。

积分可以“兑奖”。

2000积分,兑“童生”;再积2000分,兑“秀才”;再积3000分,兑“举人”;再积3000分,兑“贡士”;再积2000分,兑“探花”,再积3000分。

兑“榜眼”;再积3000分,兑“状元”;再积3000分,兑“大学士”。

“积分活动”里。

有“扣分”——每期“班级作文周报”,有轮流的“四人小组”查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要扣相应的分。

所扣的分,奖给“四人小组”。

也有“加分”——一个月写完一个周记本,获500加分.一个月读10万字课外书,得100加分,读50万字,得500加分。

带班第三年.我搞“稿费活动”。

每一期。

发50元稿费,“稿费”能到我那里“购”书。

镇上没有书店,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稿费”“买”来的书,兴奋。

为了让优秀生有写作对手,后进生有发表的机会,我“分版而治”,A版“精华版”,B版“升级版”,C、D版“大众版”,稿酬从高到低。

投稿前,学生注明投什么版。

投A版的,A组竞争;B版的,B组竞争。

从而形成了“自主分层”、“流动分层”的绿色竞争。

后到市实小任教。

市里,推开门就是新华书店,孩子不稀罕。

我想出了“消费活动”。

我提高了“稿费”发放标准:

A版1000字/120元,B版1000字/100元,C版1000字/80元。

挣的“稿费”,可以选择以下途径“消费”:

300元“稿费”。

购买一次“免做语文回家作业”。

600元“稿费”,购买一次“免考单元检测”。

800元“稿费”,购买一次“编辑权”。

替老师选稿,体验编辑的权威感。

1000元“稿费”,“购买”一本老师的亲笔签名书。

3.我建了“助力系统”。

如“优先刊用卡”、“佳句精选”、“我的名言”、“寒假专刊”、“暑假专刊”、“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我的‘报’装帧设计大赛”等。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作文训练系统

这两年。

在广东、广西、山西、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方,我的“评讲”课,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得到了老师们的热切回应。

每一次的课,我都无法试上,无法复制;每一次的课,都是“唯一”。

朋友问我,你的胆子真不小,敢这样“接课”?

不是我胆子大,而是,我心中有一个“作文训练系统”。

欣赏学生的语言,我有自己的欣赏系统.如“亲切感”、“现代感”、“幽默感”、“含蓄感”、“节奏感”、“立体感”、“音韵感”、“新鲜感”、“书面感”、“‘勇’感”,等等。

有了这个系统,第一个环节,欣赏学生的语言,我不怕。

学生作文的“语病”有两类,一类是地方病。

一类是全国通病。

我的脑子里,有25个“全国通病”,如“关联”病、“我想”病、“我”病、“开始”病、“然后”病、“少年痴呆症”、“说”病、“网语”病、“感叹号”病、“大话”病、“套话”病、“今天”病,等等。

有它们打底,第二个环节,语言的挑刺,我胸有成竹。

第三个环节,“作后训练”或“作后指导”。

我的肚子里。

装了四大类、55个训练的“招儿”,如“心灵敏感力”训练、“现象思辨力”训练、“描写力”训练、“架构力”训练。

一看学生的作文,一搭脉,我知道哪里好。

哪里有问题。

“好”或“不好”,会和我肚里的“招儿”,全自动检索、匹配。

第三个环节,“作后指导”或“作后训练”,我一点也不紧张。

请看管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

★我腹背受敌.四面楚歌,自然以失败而告终。

——严恪珺

★又来了一声“咕咚”,我努力地听,奋力地找,还是一无所获。

——陈航宇

师:

画线部分,再读。

画线部分,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有节奏感的句子。

是美的。

再看:

★我们观赏了平时早有耳闻,却未曾见过的动物:

鳄鱼、猴子、大象、羊……我们还做了许多平时期盼已久的事:

拿草喂了羊,骑了大象……

师:

“平时期盼已久”,后面少了点字,没了节奏感,你会加吗?

师(学生答不上来)

师:

平时期盼已久。

却……

生:

平时期盼已久,却未曾做过的。

师:

“动物”是两个字.“事”一个字,怎么改?

生:

改成“事情”。

(生读改后的句子)

师:

这一改,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语言的节奏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是要改的、炼的,正如诗人卢延让说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陈航宇、严恪珺,你们做到了,了不起。

举个例子:

巧治学生作文“时间病”

批改学生题为《我与错别字》的作文,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很多学生在作文的开头都用上了不合时宜的时间。

由于不是个例,所以我把这种问题命名为“时间病”。

下面就是几个学生的作文开头:

学生A:

在二00七年,我在陈楼镇竹园小学上一年级。

学生B:

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第八周的星期一的时候,我把星期天的日记拿给组长检查。

学生C:

在二0一一年的二月十七日和二月十八日,我在写日记的时候,把邹士玉的“士”给写错了。

学生D:

二00六年十二月份,我去晓晓姐家写作业。

这种问题的存在与学生对记事作文“四要素”的理解过于机械化所造成的。

大家都想着要把时间写出来,生怕疏漏了会破坏“记事”,可是对于时间运用的方法、意义、形式没有深入的理解,才出现了这些或生硬、或迁强、或多余的“时间病”。

怎么诊治呢?

一、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没有急于对问题进行当面提出,而是把这四个句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

没出乎意料,读了第一句,大家的表情还是木讷的,可是当读到第三句时就有很多学生忍俊不禁了,到了最后一句,大家差点笑翻了。

看来,大家对问题已经发现了一些皮毛。

等大家笑闭,我让大家说说笑的理由。

生:

这些时间真有意思,太逗了!

生:

刚读了学生C的开头,我还以为后来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生:

这些时间好像没有必要写得这么细。

……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为了让学生理解时间运用的意义和方法,我让学生回顾一下所学过的课文,想想哪里出现过一些具体的时间。

生:

《在大海中永生》中出现了具体的时间: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

师:

这个具体时间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生:

这是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向了大海,他将与大海同在,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生:

这也是个令人悲痛的日子。

师:

这个时间有纪念意义。

生:

《最后的姿势》开头这样写: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

师:

这里的时间又是为何?

生:

这个日子也非同寻常,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拯救了四个孩子的生命,这是奉献和爱的见证。

生:

这个时间也非常值得我们记住。

师:

时间也有大爱啊!

生:

《诺贝尔》中也有具体的时间: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

师:

也说说这里面的时间?

生:

诺贝尔奖就是在这一天颁发的,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一天都非常感兴趣。

师:

同学们,从课文里的这几个具体的时间中,你发现了什么?

什么时候才可以用上具体的时间呢?

生:

这一天应该是发生了非常重大的事。

生:

这一天非常有纪念意义。

生:

需要我们深深地记住。

生:

我们的作文是记录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必要把时间都写得这么具体,再说和后面的“错别字”的事也没有什么关系,显得非常多余。

……

你看,没要我多说,学生自己就准确地给自己把了脉,看来“读写结合”真的不是句空话啊。

我趁热打铁,又给学生总结了那么一首打油诗:

作文时间不一般,

遇到大事必出现;

要是与事没关系,

一笔带过更简练。

三、打铁还得自身硬。

竟然“时间病”出现了,我们总不能不管不问、不理不睬、不给治疗啊,要是任其发展下去,成了“时间癌’那就没救了。

我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本次作文主要是讲述“我”与“错别字”之间的故事,时间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上述几句中的时间我们该怎么改、怎么用,要靠着自己独立思考来解决,我们要来“治本”啊。

不一会儿功夫,学生也都完成了,四个句子变了样:

学生A:

我在陈楼镇竹园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

学生B:

一个星期一,我把星期天的日记拿给组长检查。

学生C:

连续两天的日记我都把邹士玉的“士”给写错了。

学生D:

一天,我去晓晓姐家写作业。

这样一来,句子干净了,“时间病”也就药到病除了。

也正像特级教师管建刚所说的那样,不求一节课解决学生所有的作文问题,哪怕一节课就解决一个问题,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问题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地被解决掉,作文就会越来越好。

5、探索——教育媒体的研究转向和发力。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专题设计:

第五期:

看图写话习作,怎么引

第六期:

写人文习作,怎么教

第七期:

记事文习作,怎么教

第八期:

描景文习作,怎么教

第九期:

状物文习作,怎么教

第十期:

想象文习作,怎么教

《小学语文教师》开设作文专辑

6、探索——寻找阅读的专业属性。

同样是管建刚老师在《人民教育》(2014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寻找阅读的专业属性》。

他说:

阅读教学要培养普通的阅读者,然而不能到此为止。

语文课堂里的学生,跟普通的阅读者不一样,学生是专业的语文学习者。

阅读,有它的专业属性。

好比魔术师看魔术师的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