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34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报告.doc

《基坑监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报告.doc

基坑监测报告

XXX市XXXX基坑工程

监测报告

XXXXXX(单位)

2012年X月

XXX市XXXXX基坑工程

监测报告

工程名称:

XXX市XXXXX基坑工程

监测内容:

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构)建筑物安全

工程地点:

XXXXX

监测日期:

2010年X月X日~2012年X月X日

XXXXXXXXXXXXX

2012年X月

委托单位: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

项目负责人:

试验人员:

报告编写:

审核:

审定:

报告总页数:

x页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监测依据......................................................................................1

三、监测内容......................................................................................1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2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4六、报警值..........................................................................................5七、监测时长和频率..........................................................................5八、监测成果及分析..........................................................................6九、附表、附图....................................................................................11

一、工程概况

XX市XXXX工程位于XXX市旧城区核心商业区内,南西面邻XX商场,东面邻XX市百货大楼,东南面为XX街,北西面为XX路。

广场长约162m,宽约35m,占地面积约4943.96㎡,建筑占地面积约3052.0㎡,总建筑面积约40260.0㎡,拟建建筑物主楼高9~10层,骑楼1~4层,底层架空,地面以下三层,地下室底板标高约63.4m,靠近XXX路一侧深约10m,靠近XX街一侧深约14.5m(场地现状呈西北低南东高的缓坡状);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设计室内±0.00标高为78.00m。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端进入砂质泥岩层不少于2.0m。

基坑支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深约20m,完成基坑支护作用后作为地下室外墙,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采取分三幅进行,第一幅于2011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第二幅于2011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第三幅于2012年X月X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

二、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7)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

三、监测内容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要求及xxx工程的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监测;

(2)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3)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监测;

(4)水平支撑内力监测;

(5)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6)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

四、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1.周边建筑物沉降

(1)测点布置按规范规定,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本工程需要保护的建筑有:

xxx百货大楼、xx大厦、xxx行、xxxx商场、xxxx商厦。

现有有效测点34个,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1所示。

(2)监测方法在周边建筑物的测点部位将L型测钉打入或埋入待测结构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

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建筑物上的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2.地下连续墙墙顶沉降监测

(1)测点布置围护墙顶部沉降监测点埋设于连续墙圈梁上,连续墙墙顶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

本工程现有有效测点11个,具体埋设位置见附图2。

(2)监测方法在连续墙墙顶监测点部位将膨胀钉埋入圈梁内,测点头部磨成凸球型,测钉与待测结构结合要可靠,不允许松动,并用(红色)油漆标明点号和保护标记,随时检查,保证测点在施工期间绝对不遭到破坏。

用水准仪观测设在墙顶各监测测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3.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1)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在沿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体上的重要位置,共布设10个测点,每个测点深度约为20m。

其中Q1-44槽段埋设的测斜管在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遭到损坏,Q3-49槽段埋设的测斜管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遭到损坏,不能用于监测。

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

(2)监测方法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围护体因相应位置土体的挖除对其整体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围护体在各深度上的稳定情况。

测斜管为外径70mm、内径66mm内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管长与相应桩等深,固定在钢筋笼上随之一起埋入地下。

安装测斜管时,其一对槽口必须与基坑边线垂直,上下管口用盖子密封,安装完成后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浆渗入管内。

测斜管管口设可靠的保护装置。

4.地下连续墙纵筋应力监测

(1)测点布置按设计要求共监测10个断面,每个断面在不同深度的位置分别布设4个应力计,共埋设40个钢筋应力计。

现有有效测点共计19个测点。

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

(2)监测方法将钢筋应力计与连续墙的纵向主钢筋焊接(或对焊,螺栓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应力计的导线逐段用软绳绑扎固定在主筋上,在墙顶用钢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连续墙纵筋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5.地下连续墙外地下水位监测

(1)测点布置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相似工程的相关经验,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监测点间距约为20~50m,布置在地下连续墙的外侧约2m处,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5m。

由于6#水位孔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被埋,无法观测,现有效测点为5个。

具体测点布置见附图2。

(2)监测方法地下水位采用电测水位仪进行观测,基坑开挖降水之前,所有降水井、观测井应在同一时间联测静止水位。

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46.水平支撑内力监测

(1)测点布置按规范规定,基坑开挖期间对水平支撑进行内力监测,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每层选取18道钢支撑、2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进行监测,共2层(其中一道受监测下层支撑未安装),每道钢支撑取3个测试截面,每道混凝土支撑取1个测试截面,共计xx个监测截面。

支撑内力监测点布置见附图3。

(2)监测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宜采用钢筋应力计(钢筋计)进行量测,将钢筋应力计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受力主筋焊接(或对焊,螺栓连接)在一起,然后将应力计的导线引至方便测量的地方,接入接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应力计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对于钢结构支撑,采用应变计进行量测,将应变计焊接于钢支撑表面,然后将应变计的导线引至方便测量的地方,接入接线盒内保护,采用频率计对应变计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五、监测工序和测点保护1.监测工序各监测内容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

(1)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建筑物沉降点。

(2)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墙体内测斜管。

(3)围护墙顶的圈梁浇筑时,同步埋设墙顶位移测点,做好测斜管口的保护工作。

(4)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三次初始值。

2.测点保护测点安装、埋设好后应作好醒目标记,设置保护设施,施工单位应平时加强测点保护工作,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确保测点成活率及其正常使用,以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

为保证工程质量,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标识的

5同时,需要用钢管对接出地面部分的线缆进行保护,若发现已遭破坏,应立即对可以复原的测点进行重新连接或埋设。

8表9连续墙纵筋应力最大变化值

槽段号深度(m)应力计编号变化最大值(Mpa)槽段号深度(m)应力计编号变化最大值(Mpa)Q1-1-7.504029647.3Q1-30-7.50413061-12.9-12.00418627无读数-12.00418625-5.3-15.00418040无读数-15.00418026无读数

-18.50414592无读数-18.5041803549.0Q1-4-7.5041614315.9Q1-39-7.50418621-13.6-12.00418064-11.8-12.00418046无读数-15.00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