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43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科目:

七年级历史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一、自学目标:

1、掌握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主要制度。

2、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其作用。

3、了解隋文帝、隋炀帝两个人物;识图“隋朝疆域”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二、自学重难点:

理解把握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三、自学过程:

、阅读教材2页-4页,第一标题“南北重归统一”,完成练习:

1、隋朝的建立:

北周末年,外戚掌握大权。

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定都,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国家,社会。

隋文帝,改革,发展,注重,人民。

、阅读教材4页-5页,第二标题“大运河的开通”,完成练习:

1、目的:

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

2、大运河的概况: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

它分为、、和四段。

是古代世界的运河,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3、作用:

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对我国以后()有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抑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知能跟踪训练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长城C.大运河   D.灵渠

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

()

A.杭州B.余杭C.江都D.建业

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7.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

()

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秦朝B.西汉C.东汉D.北魏

9.材料分析:

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

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

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它的规模如何?

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知识网络建构

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

_________

隋朝建立建立者:

_________

南北重都 城:

__________

归统一南北统一:

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隋朝的繁荣:

_______(皇帝)时,出现盛世局面。

一与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大运河时间:

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皇帝:

__________

概况:

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贞观之治”

科目:

七年级历史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一、自学目标:

1、知道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等有关史实。

2、掌握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治世局面的形成。

3、理解掌握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二、自学重难点:

“贞观之治“

三、自学过程:

、复习反馈

1.年,____夺取____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年,隋灭__,南北重新统一。

2.从605年起,____开通了大运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南至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是一名隋朝的运粮官,要从余杭押运一批粮食到涿郡?

,请简述你的航线。

、阅读教材7页,第一标题“唐朝的建立”,完成练习:

1、隋朝的灭亡:

原因:

隋炀帝统治后期,无道,终于导致。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陷于。

灭亡情况:

隋帝在被杀死,灭亡。

2、唐朝的建立:

年,反隋的贵族,进入,建立。

就是唐。

3、唐太宗即位:

为李渊次子,曾被封为,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就是唐,年号。

、阅读教材8页-9页,第二标题“贞观之治”,完成练习: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原因):

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政府要,发展;

皇帝要,善听;

大臣要,统治。

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经济:

重视,减轻,同时注意“”。

政治:

下令,革除“”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注意和。

3、治世局面的形成:

政治,

经济,

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阅读教材9页-10页,第三标题“女皇武则天”,完成练习:

1、从皇后到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晚年称,改国号为。

2、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的政策。

3、统治的影响:

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

人称她的统治“,。

、合作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知能跟踪训练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3.猜一个历史谜语:

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

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话中的“人”指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7、识图题

、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起兵太原,稳定

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图二中的人物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该人物的

统治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

该人物的统治在当时起到了

作用。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不可得而自骄也?

言粘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你认为上述言论是谁说的?

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该人因此而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知识网络建构

唐朝建立:

时间:

______,建立者:

_______,都城:

__________

治国思想:

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

贞观之治①重视_________,减轻农民的________;②注意“_________”,

唐太宗治国措施:

节制享受欲望;③下令__________,革除“__________”的弊政;

与贞观 ④注意任用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之治政治:

她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

女皇帝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________进一步发展,国力_________。

武则天地位:

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开元盛世”

科目:

七年级历史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一、自学目标:

1、掌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理解“开元盛世”。

2、概括并掌握唐玄宗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3、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及其灭亡时间。

二、自学重难点:

盛世的经济繁荣

三、自学过程:

、复习反馈

1.公元_____年,______被部下杀死,隋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进入_____,建立______。

2.历史上称唐太宗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

唐太宗任用的贤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12页-13页,第一标题“开元之治”,完成练习: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重用,“”。

重视;

提倡。

2、“开元之治”:

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年间的为之一新,史称“”。

、阅读教材13页-15页,第二标题“盛世经济的繁荣”,完成练习:

1、农业方面:

唐玄宗时期,共修建了处大型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的发展:

南方广泛采用,产量大大增加。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

,耕作已经出现。

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

传入的。

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范围盛行。

唐朝农民改进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工具。

人们积极,治理,抗拒的能力。

2、手工业方面:

丝织业:

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陶瓷业:

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和最为著名。

3、商业方面:

唐朝的大城市:

、、和。

长安城宏伟富丽。

城内分为和,是居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

既是当时各的,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4、唐统治前期,,经济,仓库,人口明显

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阅读教材15页,第三标题“唐朝的衰亡”,完成练习:

1、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渐渐,宠爱,不理

唐玄宗还任用,造成,导致以边将和为首的叛乱。

历史上称为“”。

公元世纪后期,爆发了

大起义。

2、唐朝灭亡:

公元世纪后期,唐朝瓦解,年,灭亡。

、合作探究: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2、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

“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

”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3、

、知识网络建构

原因①唐太宗的_______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其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②唐玄宗任用贤臣如______,励精为治;④提倡勤俭。

与开元③重视_________,把中央的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盛世农业:

_____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_____之风盛行;新的农业工具______和____。

表现手工业:

越州的_____瓷,邢州的_____瓷,世界工艺珍品_________

商业:

大都市:

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内___是住宅区,___是商业区

转折点:

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知能跟踪训练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2.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景德镇瓷器

6.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7.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请填写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统治者:

①西汉:

(、)②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

③隋朝:

开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1、材料中的“上”是指谁?

 

2、材料说的是什么事情?

 

3、从材料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材料所述这种局面,原因是什么?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目:

七年级历史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一、自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掌握隋朝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作用。

2、掌握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二、自学重难点:

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三、自学过程:

、复习反馈

1.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_______当宰相,政局为之一新,史称“_________”。

2.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唐朝都城长安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______________,市是__________。

、阅读教材17页。

第一标题“科举制的诞生”完成练习: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

帝开始用的方法来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帝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的,也从到。

、阅读教材18页,第二标题“科举制的完善”,完成练习: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

时重视人才的和。

时大力提倡,开创

和。

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阅读教材19页-20页,第三标题“科举制度的影响”,完成练习:

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

四、建构知识网络

出现:

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创立诞生:

________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唐太宗:

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的创立完善武则天:

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

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影响:

①改善了_________;②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③促进了_________的发展。

结果:

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到__________被废除。

五、知能跟踪训练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3.“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

4.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

A.500年 B.700年C.900年 D.1300年

5.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C.隋炀帝 D.武则天

6.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 B.元C.南北朝 D.清末

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

A.东晋 B.西晋C.南北朝 D.隋朝

9.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0.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④

12.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其中进士科的第一名称为。

13.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

14.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及其发挥的作用。

 

创立

 

隋朝

隋帝

开始用

的方法来选拔。

隋帝

正式设立,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朝(以

和两科最重要)

重视人才的和。

大力提倡,开创和。

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科目:

七年级历史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序号  主备人   教师 

一、自学目标:

1、了解吐蕃的社会发展状况,掌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2、了解回纥、靺鞨、南邵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回纥、靺鞨、南邵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二、自学重难点:

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与交流。

三、自学过程:

、复习反馈(连线)

隋文帝  扩充国子学规模

隋炀帝创设殿试、武举

唐太宗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

武则天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唐玄宗设进士科

、引入:

时期,我国统一的国家得到发展。

唐朝政府在地区,加强。

如和,在今先后设立了管辖

的最高和机构。

、阅读教材23页-24页,第一标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完成练习: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

有的以为业,有的以为生。

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

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求婚。

把嫁给他。

意义:

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世纪初,接受了吐蕃的请求,把嫁到吐蕃。

“和同为一家”:

文化的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

、阅读教材24页-25页,第二标题“回纥的勃兴”,完成练习:

1、回纥的社会发展:

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

他们崇尚,民风。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封其首领为。

与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

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地。

、阅读教材25页-26页,第三标题:

“车书本一家”完成练习:

1、靺鞨的社会生活:

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

他们,。

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

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

从此,政权以“”为号。

、阅读教材26页,第四标题“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完成练习:

南诏的统一:

隋唐之际,一带分布着。

居民是

和的祖先。

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

封其首领为。

四、合作探究

1、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学过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五、建构知识网络

名称

民族

祖先

地区

自身发展及其与唐朝关系

吐蕃

1.统一,定都2.把嫁给松赞干布(作用:

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

回纥

封其首领为。

靺鞨

1._________统一各部;2._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

六诏

1._________统一六诏;2._________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__。

六、知能跟踪训练

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 )

A.唐朝统治者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

2.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

A单于B.可汗C.赞普D.亲王

3.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B.突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