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190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综合复习检测题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专政  B各派新军阀联合专政

C官僚资产阶级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2、标志着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事件是

A“宁汉合流”B1928年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C北伐部队占领北京D张学良“改旗易帜”

3、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三湾改编D秋收起义

4、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起人民的政权

C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5、没有参加井冈山会师的是

A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B湘南的工农武装

C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D京汉铁路罢工工人

6、下列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①八七会议②朱德、毛泽东会师③三湾改编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 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7、毛泽东说: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指的“最基本条件”是()

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

8、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上是:

A劳动农民的个人土地所有制B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关系

C劳动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D苏维埃政权的土地公有制

9、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光辉的典范之作是: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

B主持召开遵义会议

C率领红军四渡赤水

D“三大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10、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包括

A武装斗争B根据地的建设 C土地革命D统一战线

11、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

A长沙B南昌C广州D瑞金

12、下列对九一八事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B其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C同日本发生的经济危机有关D国际联盟对日本非常不满

1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A要抗日就必须反蒋B抗日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C蒋介石反共政策不得人心D日本已全面侵华

14、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5、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

A周恩来、朱德  B毛泽东、朱德 C朱德、陈毅  D毛泽东、周恩来

16、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因为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长征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

A瑞金B吴起镇C会宁D赤水

18、二十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D“七·七”事变后

19、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八一宣言” B一二·九运动C瓦窑堡会议D西安事变

20、西安事变的发生和解决,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共产党方针政策的正确B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C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推动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2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

A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B1935年的华北事变

C1936年的西安事变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

A华北事变以后不久  B九一八事变以后不久

C七七事变以后不久  D八一三事变以后不久

23、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首次大捷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南京保卫战

24、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党的活动分子会议C洛川会议D“七大”

25、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推行全面抗战路线,而国民政府却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这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是

A阶级本质的不同B战略战术的不同C作战方针的不同D依靠对象的不同

26、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②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

③日本改变战略方针

④汪精卫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罪行包括

①掠夺工矿②掠夺耕地③掠夺劳动力④掠夺银行、现款

A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8、国民党把政策的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皖南事变B豫湘桂战役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D日本改变战略方针

29、下列有关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根本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正面战场发动进攻    

B国民党的军事装备落后于日军

C大批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D国民政府推行错误的内外政策造成的恶果

30、百团大战进行的地点在:

A西北B中原C华北D华东

31、下列有关减租减息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

②减轻了农民的地租负担和所受高利贷的剥削

③提高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有

①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③开展大生产运动④开展整风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3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4、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是

A五四运动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抗美援朝胜利

3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美民族矛盾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的矛盾

36、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除毛泽东外还有

A刘少奇、周恩来B周恩来、王若飞

C邓小平、刘少奇D王若飞、邓小平

37、下列各项中,对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②有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③体现了党派民主协商的精神

④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中,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的整编74师的著名战役是

A青化砭战役B孟良崮战役C蟠龙镇战役D沙家店战役

39、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是指:

A中共团结民主党派,结成反对美、蒋的统一战线

B中国民主同盟与国民党决裂,与中共并肩战斗

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开展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40、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党命委员会

41、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D举行战略决战

42、以下哪一件事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军挺进中原,开始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的胜利D解放军占领南京

43、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⑤挺进大别山战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44、解决了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整风运动

45、下列哪次会议对今天我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指导意义: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6、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和谈的目的是

①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②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③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④共产党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7、毛泽东同志有诗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B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C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D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48、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C坚持中共的正确领导

D以农村包围城市

49、下列哪些是建国以后继续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①抗美援朝运动②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③土地改革运动④“三反”“五反”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50、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这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掠夺②全国工农业生产下降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④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51、解放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通过:

A土地改革B“米棉之战”C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52、“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次路线的内容?

A经济恢复时期总路线B过渡时期总路线

C经济调整时期总路线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53、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在:

①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规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

④要逐步实现工业化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5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赎买 D全行业公私合营

5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土改完成B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C一五计划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5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农业和商业

57、我国“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业建设项目集中于:

A东北地区B沿海地区C南方地区D华中地区

5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标志着

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②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D①②

59、第一届全国人大的首要任务是:

A总结三大改造的成功经验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一五”计划D选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6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意味着

A人民政协会议使命的结束

B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产生

C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任务已经完善起来

D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完善起来

 

卷非选择题(本卷每位考生共需须完成5个小题,共40分)

注意:

以下各题,61——65中,61、62为必答题,63、64、65三题任选一题;66——68题中,任选两题作答。

61、下面是毛泽东的一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该诗描绘了哪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

(2分)

 

(2))这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这次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分)

 

6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是:

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共的抗日主张。

(3分)

 

(2)材料二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1分)说明了什么?

(1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上有何异同?

(2分)

 

63、阅读材料

材料1: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以主力打倒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2: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回答:

1材料1指出了什么作战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分)

 

2材料1中“全国性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为什么?

(1.5分)

 

③材料2中“转折点”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5分)

 

64、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引自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序言”部分中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的任务是什么?

(1分)“内外敌人”指的是什么?

(3分)

 

(2)这一任务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1分)

 

(3)据材料二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中国人民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分)

 

6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52年我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钢135万吨754%  46.2%

煤6649万吨105%  7.4%

发电72.6亿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印度

(1952年产量)    (1950年产量)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材料三: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两表,分析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情况。

(2分)

 

(2)毛泽东的谈话说明了什么?

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带领中央人民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什么决策?

(3分)

 

66、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分)

 

(2)结合史实概括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分)

(3)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4)从上述各方面,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3分)

 

67、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是什么?

(1分)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体现了怎样的阶级性?

(6分)?

导致了什么斗争?

(2分)为什么没有立即爆发全面的内战?

(3分)

 

68、江泽民曾说: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了三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分别发生在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时期”。

请回答:

194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分)为迎接伟大转折的到来,共产党作了什么准备?

(3分)建国以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7分)

 

[参考答案]

http:

//www.DearEDU.co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C

D

C

D

A

A

D

D

C

B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C

D

D

D

A

C

A

D

D

C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D

C

C

B

D

B

D

B

C

A

C

B

B

C

D

1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C

C

A

C

B

D

C

D

A

A

D

B

B

61、

(1)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1分)

(2)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分)

(3)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分)

 第二,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1分)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分)

62、

(1)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1分)

(2)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1分)国民政府被迫抗战。

(1分)

(3)中共抗战的态度是坚决的,并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国民党是被迫抗战。

(2分)

63、

(1)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1分)内外结合,以外线反攻为主。

(1分)

(2)中原地区。

(0.5分)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战略地位重要,可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1分)

(3)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0.5分)因为它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2分)

64、

(1)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的任务是:

“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1分)“内外敌人”指的是: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分)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分)

(3)中国人民新的奋斗目标是:

“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1分)

65、

(1)从表一看,建国初,我国国民经济恢复较快,各项生产指标大幅度增长;从表二看,我国的钢铁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差距极大,甚至与印度也有较大的距离。

(2分)

(2)说明中国几乎没有重工业。

(1分)决策: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66、(本题满分12分)

(1)由合作到分裂,再由合作到再次分裂。

(2分)

(2)①两党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3分)

(3)第一次合作导致了大革命的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十年对峙,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第二次破裂导致了双方的内战,祖国至今不能实现统一。

(4分)

(4)①国共双方固然存在矛盾,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促进中国革命和两党自身的发展;②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局面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的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③国共关系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后期乃至当今的中国政局的变化,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3分)

67.(本题满分12分)

核心:

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问题(1分)

主张:

①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这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②共产党:

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联合政府,反对内战和独裁。

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分)③民主党派:

主张实行西方式民主政治,走“中间道路”。

这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分)

斗争:

①政治斗争:

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分)②军事斗争:

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对解放区发起进攻,解放区的自卫反击等(1分)

原因:

①与国际形势有关:

美国在华势力扩张尚需一定的时间;和平、民主成为世界的发展潮流(1分)②与国内形势有关:

国民党尚未作好内战的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团结;国内政治力量均衡在当时对反对派发动战争暂时起了制约作用(2分)

68、(本题满分12分)

转折: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成立了新中国;(1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中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分)

准备:

发动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分)

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政策上的准备;(1分)

召开新政协,决定成立新中国。

(1分)

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巩固政权:

通过追歼国民党歼敌和剿匪以及和平解放西藏,基本上解放了全国领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