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105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docx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学生用卷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轲自知事不就

C.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麋鹿

2.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凌万顷之茫然

A.渺渺兮予怀B.客有吹洞箫者C.句读之不知D.而今安在哉

3.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取之无禁,用之不竭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抱明月而长终

C.而卒莫消长也D.纵一苇之所如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绝江河            绝:

横渡

B.梦亦同趣      趣:

同“趋”,往,赴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

攻占

D.顾安所得酒乎?

顾:

回头看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洎牧以谗诛

A.复游于赤壁之下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穷山之高而止            吾从而师之

C.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D.故为之文以志            不与培塿为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

8.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属:

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

同“凭”,凌。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遗:

遗留。

D.桂棹兮兰桨           棹:

船桨。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D.舞幽壑之潜蛟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

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

B.第二段紧承上文。

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

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C.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

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

游褒禅山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葬之       卒:

最终

B.有穴窈然       窈:

深远幽暗

C.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

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   明:

照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

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渺沧海之一粟

D.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羽化而登仙

1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4.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何为其然也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而今安在哉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D.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③⑤

1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在内容上环环相扣,又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了伏笔。

B.作者详写了游后洞的的经历,一个“悔”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也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D.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语言精要得当。

1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8.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9.《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A.两个:

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

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C.四个:

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2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此余之所得也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

21.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

22.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

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

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

说明情况

(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23.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好:

喜好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

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

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

名称

24.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距其院东五里   其孰能讥之乎?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然力足以至焉

C.有怠而欲出者   险以远,则至者少

D.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此余之所得也

2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叹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阐释了“学者”治学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议论,借游赏经历抒发一番有关治学的心得体会。

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

频仍,屡次。

27.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可胜道也哉                尽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C.既而弥月不雨                整

D.以属客而告之曰               叮嘱

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

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29.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文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体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

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解释下列语段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

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

           

⑵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

           

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

            

⑷其孰能讥之乎                其: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2.B3.D4.A5.D6.B7.B

8.C9.B10.D11.A12.A13.B14.D

15.B16.C17.C18.D19.B20.C21.B

22.B23.D24.D25.C26.C27.D28.D

29.D30.D

31.⑴于:

对,对于。

⑵以:

因,因为。

⑶而:

然而。

⑷其:

难道。

  

【解析】

1.A迟,意动用法,C泣,使动用法,D侣,意动用法。

故选B。

2.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与B项相同。

A项是主谓倒装句。

C.D项是宾语前置句。

本题主要是文言基本句式。

3.该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D项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三项为代词。

4.A.“冯”通“凭”,凭借;

B.没有通假字;

C.没有通假字;

D.没有通假字;

故选:

A.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而同学们在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归纳,多识记.

常见通假字举例:

1、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4、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5.本题涉及课内文言实词的知识点,应对此类文言实词题,可根据平时在课内学习文言实词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D项,顾:

但是,可是。

故选D。

6.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对文言句式的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例句为被动句;B项,被动句;A项,状语后置;C项,宾语前置;D项,定语后置。

故选B。

7.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8~10.

(1)C项,遗弃。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2)A.C.D项,“之”为结构助词,B项,“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应为“凌茫然之万顷”。

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

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其次,辨明词性。

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

“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

再次,对比古今。

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

最后,注意特殊虚词。

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3)D项,“拟人”错,应为“夸张”。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浏览四个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将选项与原句进行比较。

11~16.

(1)卒,古文中有两种基本义,一是最终,二是死亡,这里根据“而卒葬之”加以分析、判断,应是第一种意思,即死后。

(2)A.两个“于”均作介词,意为“在”。

B.“其”,前是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后是代词,那。

C.“之”,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而”,前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后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3)分析例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逐项分析选项,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东;B.侣鱼虾而友麋鹿,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

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歌:

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故答案为B。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判断,需要逐项加以分析。

①③⑥是判断句式;②⑤是疑问句式;④是定语后置;⑦是状语后置;⑧是省略句。

(5)此题需要逐项加以分析,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是叙诉古人登山有感;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这是作者心理的反映;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这是客观叙述登山的情景。

(6)“同时也谈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错误,于文无据。

17.A中“所以”表原因,B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18.“至”是动词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用作动词

19.解答此题,必须在仔细回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课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的说法,不难知道答案。

20.解析:

例句,状语后置句,“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应是“于其址舍”,句子翻译为: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A项,判断句,句末“也”表判断,句子翻译为:

这就是我(王安石)(这次游山)的收获;

B项,省略句,在“随”后省略了“之”,代指别人,句子翻译为: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C项,状语后置句,“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应是“于所遇欣”,句子翻译为:

当他们对于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欣喜时;

D项,宾语前置句,“安在”宾语前置,应是“在安”,句子翻译为:

而如今又在哪里呢?

故选:

C

此题是考查文言文中文言句式知识点.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一些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还要熟悉现代语法,才能判断词语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

  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 

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

①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 

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

①夫晋,何罪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

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②臆!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五、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 

六、“相”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②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 

七、“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的宾语.②慈父见背.(《陈情表》)“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 

八、“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举贤以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②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21.​

解析:

①为省略句,应为“有碑仆于道”,译文:

距离华山洞100多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②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生前的庐舍(禅房)和死后的坟墓.

③为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

这就是我此次游行的心得.

④为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

这就是前洞.

⑤为省略句,应为“余遂与之俱出”,译文:

我就和他们一起出去了.

⑥为状语后置句,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译文: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综上,①⑤为省略句,②③④为判断句,⑥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课内文言特殊句式,弄清它们的特点,便于区分.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

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

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