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48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docx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

比较文学导论讲义总结

(一)绪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

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发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跨越性(跨语言、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文学内部、外部)

比较文学的学科构成:

文化研究、跨学科研究、平行研究、影响研究

文学内部的比较研究:

影响研究(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平行研究(主题学、文类学、类型学、形象学)

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文化研究(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符号学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

 

(二)影响与接受——实证性研究

法国学派的观点:

比较文学性质:

国际文学关系 对象与范围:

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

影响研究的内容:

放送者(流传学)——传递者(媒介学)——接受者(渊源学)

一、流传学

定义:

以给予影响的放送者为起点,来探究作为终点的接受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学潮流、作家和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以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

1文学关系 2实证性 3历史性

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

理论思潮的影响框范的影响主题或题材的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技巧的影响放送者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

流传学的研究模式:

1直线式辐射式

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或一个国家总体对一国或多国文学产生影响 

例如:

歌德(英、法、西、中)《少年维特的烦恼》(伦理学、艺术与美)

多个作家或多部作品或多个国家对一种或多种文学产生影响

例如:

俄、法、英、美、德文学影响了中国五四新文学

辐射当中又有交叉的影响研究

例如:

泰戈尔受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歌德、日本俳句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多元影响

中国新诗(冰心徐志摩郭沫若)又受西方唯美主义、泰戈尔、歌德以及日本俳句的多元影响

2交叉式

拜伦影响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同时普希金也影响莱蒙托夫 

3循环式

《赵氏孤儿》》(根据《史记·赵世家》)

晋国上卿赵盾、大将军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

强调了“权奸”和“忠良”之间的道德对立

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若瑟《赵氏孤儿》——伏尔泰《中国孤儿》——张若谷《中国孤儿》——天津人艺《中国孤儿》——纪君祥《赵氏孤儿》

伏尔泰的接受与创新

1排除原作中不符合法国古典主义“三一律”的一面,看重伦理价值和道德价值之美; 

2采用原剧“搜孤”、“救孤”的两个情节;“文武不和”故事鞑靼人与汉人“文野”

之争;3增加藏惕之妻伊达梅(文明与道德的象征)与成吉思汗(中国精神)的爱情纠葛。

回中国舞台:

1东方风味的戏装、道具、饰景

2非写实戏剧写实主义话剧

3西方话剧和东方戏曲并列交错展现于同一空间

4《中国孤儿》反转来影响中国艺术家的戏剧意识与思维

流传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流传学研究不应停留于事实的追踪,经验性的描述。

2、流传学与影响研究的其他方法是有密切联系的、互补的。

3、不同的比较文学学者对影响研究的分类有所不同。

二、渊源学

定义:

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即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特征:

1影响渊源的追溯 2实证性研究

流传学(起点明确放送者——接受者 如:

契柯夫——鲁迅)

渊源学(终点明确接受者——发送点 如:

鲁迅——契柯夫)

研究实例:

“孙悟空”形象来源的考证

陈寅恪:

《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季羡林: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孙悟空大闹天宫——)《贤愚经》卷13《顶生于象品》

猿猴故事——)《罗摩衍那·美妙篇》神猿那罗造桥渡海

孙悟空(《西游记》)与哈努曼(《罗摩衍那》)

机智勇敢有魔力诙谐幽默

铁扇公主 罗刹女

孙悟空——)印度佛经与印度史诗

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影响的方式(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

影响发送者的角度(孤立的渊源、集体的渊源)

(1)      印象渊源作家对别国生活的一种印象一种直接的体验

旅游或旅居:

老舍旅居英国1924-1930《二马》

游学或留学:

鲁迅留学日本1902-1909《藤野先生》

(2)      口头渊源 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而造成文学影响和渊源关系

维吾尔民间故事——)《卡里莱与笛木乃》

(明)刘元卿:

《应谐录·猫号》

齐奄家蓄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

“虎猫。

”客说之曰:

“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

“龙因神于虎也。

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固不敌风也。

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

“大风

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

风其何如墙?

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

“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巳矣。

墙又如鼠何?

即名之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

“噫唔!

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3)      笔述渊源 作家回忆录、传记、感想、评论、序、跋等

实例1:

永井荷风《参拜莫伯桑雕像》(1909年)

      是啊!

最初让我下定决心学习法语的就是莫泊桑先生。

我不想通过英文读莫泊桑的作品,而是想直接品读原文的甘美,用自己的舌头逐字逐句地放声朗读他亲笔写的每一个字。

      《左拉的故乡》《解读左拉的〈杰作〉》

实例2:

田山花袋《真实的人生》(1906年10月,《新潮》)

从那以后,我阅读了茨德曼的小说《猫桥》。

(中略)小说的结尾处有一段主人公给少女倾诉衷肠的描写。

读后,我第一次感悟道:

啊——原来小说得这样写。

于是立即动手写就的作品就是《重右卫门的最后》。

因此,这部作品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屠格涅夫和茨威德尔曼的影子。

事实上有不少地方是原封照搬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用一点我的技巧。

实例3:

《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P507-508

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

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

   

鲁迅关于《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4)孤立的渊源(直线式)

目的:

从一件作品中找到另一国文学作品的根源

内容:

主题、情节、细节、思想的渊源等实证关系

实例1:

夏目漱石《旅宿》中的陶渊明与王维

    高兴的是在东方诗歌里有能摆脱它的东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仅在这样的诗意里那忘掉暑热难熬的世情的光景便展现眼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只十二个字当中巧妙地造就了别一乾坤。

这个乾坤的功德不是《不归》、《金色夜叉》的功德,是在被轮胎、汽车、权利、义务、道德、礼仪搞得筋疲力尽之后,忘光一切睡个痛快的功德。

夏目漱石汉诗选

    无题

(一)              无题

(二)                            

寒黄点缀篱间菊,    黄耐霜来篱菊乱,

暗碧冲开牖外峰。

    白从月得野寒梅。

   无题(三)                无题(四)

描到西风辞不足,     老去归来卧故丘,      

看云采菊在东篱。

     萧然环堵意悠悠。

(5)集体的渊源(圆形的渊源)

研究内容:

整体考证一个作家的外国文学渊源

研究基础:

大量实证性资料

鲁迅  《摩罗诗力》《文化偏至论》

影响鲁迅的作家有:

果戈里、尼采、显克微支、芥川龙之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拜伦

渊源学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渊源学的具体研究过程中,往往不同的研究方式复合为一体而加以运用。

三、媒介学

定义:

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以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

媒介包括:

人(包括译者和其他个体媒介者等)

书籍(包括对语言的了解、译著、评论、文章、杂志、报纸、旅游等)

文学团体(沙龙、杂志社、作协等)社会环境(影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学分为:

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学资料媒介影视传媒

例如:

个体媒介:

欧洲世纪末文风——)爱伦.坡——)中国现代文学

     团体媒介:

西方戏剧——)春柳社——)中国话剧

     文学资料媒介:

印度文学——)汉译佛经——)《西游记》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卷12

        高僧末禅提同恶龙斗法     孙悟空大闹龙宫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15

         “复次,大王!

乃往古昔,菩萨尔时在不定聚,于大海中,作一龟王。

复于后时,有五百商人,乘船入海。

乃被海兽打破船舶。

其龟取五百商人,置于背上渡出海中。

尔时商人皆安隐,全其性命。

”                       《大正大藏经》卷24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11

佛告诸苾刍:

“汝等谛听。

我于往昔在不定聚,于大海中而作龟身。

于诸龟中而复为王。

于异时,有五百商人,乘舡入海,到于宝所,采种种宝。

既获宝已,而还本国。

于其中路遇摩羯鱼,非理损舡。

诸商人皆悉悲号,同声大叫。

时彼龟王闻此叫声,从水而出,诣商人所作是言:

‘汝等勿怖!

宜上我背。

我今载汝,令得出海身命得全。

’于是众商一时乘龟背而发趣岸。

人众既多,所载极重。

住于精进,心不退转,受大疲苦。

既已度毕便于岸上展头而卧。

……”                          《西游记》第99回

《大正大藏经》卷3—佛说菩萨本行经

时阿阇世王往至佛所,头面而礼、长跪白佛:

“国界人民为恶龙疫鬼所伤害,死者无数。

唯愿世尊大慈大悲怜愍一切,唯见救护,禳却灾害。

”佛即可之。

尔时世尊明日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诣于龙泉。

食讫洗钵。

洗钵之水澍(注)于泉中。

龙大瞋恚,即便出水吐于毒气,吐火向佛。

佛身出水灭之。

复雨大雹,在于虚空,化成天花。

复雨大石,化成琦饰。

复雨刀剑,化成七宝。

化现罗刹,佛复化现毗沙门王,罗刹便灭。

龙复化作大象,鼻捉利剑。

佛即化作大狮子王,象便灭去适作龙象。

佛复化作金翅鸟王,龙便突走。

尽其神力,不能害佛,突入泉中。

密迹力士举金刚杵打山。

山坏半堕泉中,欲走来出。

佛化泉水,尽成大火,急欲突走。

于是世尊蹈龙顶上。

龙不得去,龙乃降伏。

长跪白佛言:

“世尊!

今日特见苦酷。

”佛告龙曰:

“何以怀恶苦恼众生?

”龙便头面作礼,稽首佛足,长跪白佛言:

“愿见放舍!

世尊所敕,我当奉受。

”佛告龙曰:

“当受五戒,为优婆塞。

”龙及妻子尽受五戒,为优婆塞,慈心行善不更霜雹。

风雨时节,五谷丰熟。

诸疫鬼辈尽皆走去,向毗舍离。

摩羯国中人民饱满,众病除愈遂便安乐。

                                        《西游记》第六回

影响研究的学科定位

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实证性研究

 

(三)翻译研究

定义:

研究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源泉。

范畴:

翻译文本翻译文学史

一翻译文本

西方翻译三种模式

杰罗姆模式(JermoeModel):

忠实原文

贺拉斯模式(HoratianModel):

忠实于读者

施莱尔马赫模式(SchleiermacherModel):

强调为宿语读者着想而尽力保留原文

[法]埃斯皮卡关于翻译:

   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1)译本与原文的对照研究

(2)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

(3)翻译过程中的操控理论(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话语体系、翻译与语言发展教育、翻译策略、中心文本与中心文化)(译者、读者、接受环境)

[英]哈葛德:

《琼·海斯特》

汉译本《迦因小传》

节译本:

蟠溪子、包笑天 1901年

     全译本:

林纾、魏易     1905年

    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迦因之为人,清洁娟高,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实情界中之天仙也;吾今读《迦因小传》,而后知迦因之为人,淫贱卑鄙,不知廉耻,弃生义务,而自殉所欢,实情界中之蟊贼也。

     今蟠溪子所谓《迦因小传》者,传其品也,故于一切有累于品者皆删而不书。

而林氏之所谓《迦因小传》者,传其淫也,传其贱也,迦因有知,又曷贵有此传哉!

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

研究案例:

50、60年代中国的翻译文学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基本线索 文学的政治功利化取向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文学翻译的价值取向——)外国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无产阶级文学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政治诗学

文艺批评标准: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

翻译的范围及对象:

“优秀”、“进步”

翻译重点和热点

(1)俄苏文学:

1949年10月-1958年12月

               3526种     65.8% 

              8千多册  74.4%

                  (苏联)90%

(2)人民民主国家与亚非拉国家

     “我们现在翻译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主要为了增进我们兄弟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在我们新的社会建设中互相鼓舞,在我们新的文学创造中交流经验。

……我们的优良传统的这一方面,现在在一定意义上,就发挥在我国翻译界对亚、非、拉丁美洲文学的重视上。

”                             《文学评论》1959年第5期,第47页

(4)      欧美国家文学的翻译(有选择的、符合马列恩精神的)

古典名著(批判继承)(马恩的肯定,符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

现当代文学(无产阶级或共产党员作家、揭露资本主义腐朽残酷、反映下层劳动人民苦难)

文革:

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质疑和批判 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极端操纵和利用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言:

“这部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为捍卫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今天,在产生这部小说的苏联,保尔·柯察金用鲜血捍卫的红旗,已被苏修叛徒集团践踏在地。

”  

   “今天阅读这部小说,会使我们更加珍爱无产阶级专政,更加憎恨苏修叛徒集团,更加坚定地把反修防修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翻译文学的经典

静态经典(文本层面)译入语因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声誉而把它们看成是经典。

动态经典(模式层面)能为译入语文学文化、文学系统起到创作典范作用。

文学等级模式与政治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积极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50、60年代的翻译文学经典

丰富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强化意识形态权利话语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文学创作树立典范

意识形态与文学经典

只有当一政治或宗教机构决定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较少表现出担忧时,它才会在经典的构成方面允许某种自由。

   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得一种严格的经典成为必要,而且只有放弃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目的,文学经典才能获得解放。

静态经典=动态经典       翻译文学经典=世界文学经典

二翻译文学史:

文化自我界定的证据 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

文学翻译包括:

语言层面文化层面

文学作品的翻译,……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艺术趣味,反映了特定的文学流派的存在。

就像对文学楷模的比较松散、比较自由的仿作一样,任何翻译都跟建立在译者本人风格基础上创造性思考、跟译者本人的再创造有关,至少它提出了、强化了、揭示了原作中为译者所感悟、所接受的一面。

这样的创造性译作已经有机地溶入了译者所属的文学之中,溶入了该文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并且在其中占据了与它在其本国文学中所占地位不尽一致的地位。

                                     [苏]日尔蒙斯基:

《俄罗斯文学中的歌德》

中国学者关于翻译文学

施哲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导言》

   最初有人怀疑:

翻译作品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吗?

当然不是。

但我们考虑的是:

外国文学的输入与我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保存一点外国文学如何输入的记录,也许更容易透视近代文学发展的轨迹。

这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独有的需要。

 

(四)主题研究

关于主题研究

季羡林: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乐黛云:

对于人生短暂而自然却永恒长存的感怀,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对于人生的领悟。

对于理想的追求与破灭等,都常常在完全不同的文学体系中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

这就构成了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一种可比性。

这种比较在比较文学中被称为主题学。

定义:

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

研究范畴:

母题题材人物意象

主题:

在母题归纳之上进行价值判断主观性复杂句式

母题:

对事件的最简归纳客观性基础叙述性

一母题研究

维谢洛夫斯基:

就是社会发展早期人们形象地说明自己所思考的或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最简单单位。

弗伦泽尔:

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思是较小的主题性(题材性)单元,它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其内容可以通过中心母题概括为一种浓缩的形式。

乐黛云:

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爱、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

《农夫与蛇》

母题:

农夫救蛇 

主题:

怜惜恶人将遭恶报 对恶人绝不能怜惜恶人的本性难改 盲目行善是愚蠢之举

战争、和平、灾难、救赎、漂泊、恋母、一夫多妻、戒淫、追寻、骄傲、智慧、

生死、别离、相思、春恨、悲秋……

研究实例:

海明威的“老”与川端康成的“老”

桑提亚哥

他年岁已高,在墨西哥的湾流中一条小船上独自钓鱼,就这样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老人身体消瘦,脖颈刻着深深的皱纹。

捕鱼:

第85天 大马林鱼    做梦:

非洲狮子

信吾(62岁)

山音:

死前征兆 回忆:

时光倒流 事实:

时间不可逆转 自己不可永生

领悟:

通过死轮回而生生 不息的自然界 俳句:

此身此际付流水,秋香鱼

生命之时空:

桑提亚哥

空间             大海            陆地                  非洲

老人        生存搏斗现实      休息同伴少年马诺林    青年狮子 理想

时间             现在          现在过去                过去

生命之时空:

信吾

空间             东京             镰仓                 信洲

老人   生存竞争生存责任现实  悠闲自在儿媳菊子     理想乐园年轻姐姐永恒美

时间         现在              现在过去                过去

老——生命危机

生命的勇气——自然与梦

二题材研究

题材:

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素材。

神话题材:

大洪水

  

中国

希伯来

希腊

内容

鲧、大禹治水

 挪亚方舟

宙斯惩罚人类

风格

 忧患与悲壮

伦理与理智

  宽容与轻松

共同母题生命延续

民间故事题材

《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柳宗元:

《三戒》

 印度:

《五卷书》(第四卷、7)梵文

     《嘉言集》(第三卷、3)梵文

     《故事海》英文

       《本生经》(第189)巴列文

   希腊:

《伊索寓言》

   法国:

《拉封丹·驴蒙狮皮》           

以驴为主角蒙虎(狮)皮叫声(耳朵)泄露秘密

《伊索寓言》

   一条驴蒙上了一张狮子皮,在树林里跑来跑去。

在它游行的时候,它遇到了很多的笨兽,都给它吓跑了。

它自己很高兴。

最后它遇到一只狐狸,又想吓它;但狐狸却听到它的鸣声,立刻说:

“我也会让你吓跑的,倘若我没听到你的鸣声。

拉封丹:

《驴蒙狮皮》

一条驴蒙上了狮子的皮,

    到处都引起了恐怖。

    虽然是一个胆怯的畜生,

    却让全世界都震动了。

    不幸露出了一角耳朵,

    泄露了它的欺骗和错误。

    马丁又来执行他的任务,

    不知道这是欺骗和奸诈的人们,

    看到马丁把狮子赶到磨房里去,

    都吃惊了。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法兰西大呼,

    让人人都熟悉这寓言。

    一身骑士的衣服,

    占骑士武德的四分之三。

三典型人物形象

原形形象:

保存于神话或传说中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人物形象。

   “救世主”、魔鬼(撒旦)、堂·璜、浮士德、嫦娥

类型形象:

某种性格与个性形象。

    吝啬者、多余人、进取者、先知、刽子手、弃妇

《堂·璜的传说:

自其滥觞至浪漫主义时代》《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多余人

鲁迅《在酒楼上》吕纬甫       茅盾《幻灭》章静

郁达夫《沉沦》《秋柳》于质夫  王统照《倪焕之》

     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中放弃责任

四意象研究

意象:

某一民族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象或文化形象。

自然现象或客观存在:

山、水、雷、电、龙、狗、松、梅、竹、橄榄枝、鸽子

想象中的事物:

天堂、地狱、神仙(八仙)、禁果、伊甸园、十字架

主题研究注意的问题

学科特点:

具有多重、相互交叉的特点。

注重文本的内部研究,必然涉及文本外部的内容。

研究方法:

既有事实关系的影响研究,又含注重文学审美性的平行研究。

揭示国民病态心理拯救国民灵魂

在以萨特为中心学习法国文学,并开始写作的大学生活里,鲁迅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包括我在内的日本文学家,在进行自我批判时,鲁迅无疑是最好的参照。

至今,我仍然以鲁迅为自我批判的基准             大江健三郎:

《不可锁国》,讲谈社,2002年

大江健三郎《替换》与鲁迅《药》

《替换》内容

人物:

吾良(著名电影导演)长江古义人(作家,吾良好友、同学)

     千坚(吾良妹妹、古义人妻子)浦女士(吾良的情人)

事件:

吾良跳楼自杀   古义人听磁带(吾良为黑社会所害)

     千坚协助浦女士完成心愿——替代吾良的孩子

人物活动场景描写

《药》中的“看客”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茅盾:

在这里,鲁迅的悲愤是双重的。

他既痛心于民众之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而未觉醒,也批判了当时(辛亥革命前夕)的革命运动之脱离了群众。

《替换》中的“看客”

在吾良死后短短的时间内,电视台、报社和周刊杂志等媒体的行为,给古义人留下了特殊的印象,即他们侮辱自杀者的感情是相同的,而且这种感情是来自他们的确信:

一直被新闻媒体捧为王子的吾良,再也不会重回王座反击他们了。

他们不但集中火力肆意侮辱吾良的尸体,而且还要牵扯与吾良有关的人。

华老栓的感知 古义人的心理 ——)看客的冷漠

人物对话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