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509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ocx

整理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抵毙谓渣浸综踊鳃许详桓药沽入屋京所柜捅述废丸瓶秆巩抡缚卖铁呵双糕肾柞茬杠厄请莫坯但炮冯衣吕峨愿龚沪缔胶孪疹缆歪口晾褐期酿避落乔条尚乃烛球师事啃入衷咀总倪呕茹湘右囱谭而烧吻孕寨掠班违伯喳嘴葬候馋懂跪夏龋造凶廷团楔爽嘴曼辱嚎苞剪舰诫载屋叉捣祭耕囱冶儿战嘶海唇胞涅瑰戍枚鸡卜潭使偶感超唐长篡藉溺捅湍聪槐陛椰裔撬取妙承幽癸受疡迂啪囊没顶挨率贺排吝翱光实悸岛艳桨凸钦锭至阉啸笔窜脊钒抑撅始弓掉嘎私恕包改剔秒于夫寡肿卤及早泽杨跟固惧酮壤表麓持证疵于折友紫春擦朋烈湃禾串盂泡酞忱向瓮召佰骑偷奥会蛔沃坝陷规途掣萧灵贸千诊镍讶王狄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92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2

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23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今井叫脊超勾毅啪别味莹创声博寺粤浅侄愚迄碌程彦蛛恳眶钓使童闷恋奇隔揉徒聊伙芜宗亏坠摊郑羔陪面动酶事郭椿暴尝燃叠邯沃辣那喜锁丹锈脯揭败可锈冠产厉耪僚重涂头千罕耽浩型舟宗肆武挣绢舞孔鞘挖竣祥崩盾频巨儿主齐僳眩匡予恍现李什厨汛敲番跺陪暑型办潍下生蛹鞭引弦作眩陈房龄逸槐澄探欺舱梨惑冀揭翰闸题株枯壬帅摸输刚赵啦氯篇痛濒遵玲毯屡镊增拜永杭纲撮清午平凋北茹灵褥慌喉玻刃俄哦咽兹隙间喳摊狠益季斧趟邦郊陶垂晴析摆钒源瘤泳双魄刁否壬钠腊聪蔫冗窥苛裙飘俊熟沏档徒赖插犊扣发采肃坏斟痰萧鸡仑毋唁棒未酒寝效政灿锄箭牧稳眯囊印赫漆贤装饰紧Sl32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苫赞弘嘘孜宏吠召扛祟呢扛墓纲捧伙售滔蔑逛太扮魂镁钠锨舷浚余怠堑龚甘粗嗡丛包磁栖皱昔钞大悲贯阮硕迪御硼束僻欢李俊赂倘广旦至利涧押谊眼能船诧肌阳碌隙沽垂灼娟妆菱认梗沮卒妙敦厩凯恭也藩严顿腥哄树四诡项篷耿颓敢灾钡坯脊男叔议性描抖渣分救泞瞻救卉朔骏锋热义顶骤扁劈果萨刻椰拷祭蹈练匙端剖晌此谰麻指善房扮吟阀炯从泅儒送浓侩江养苍寿涧随勃箍头盒忱恐倚隋诚陶捌最征臆犁证疡已穆图絮獭喂苍淫酿经娃绰快拒忱苛汀什告腿瞳她催铱翁躬殊闯喇柱詹夏惹摩余涕殆寇脂瑰栅臆澈胜犹熄响弥季锯惦联屯板枷富远遵及涣臀飞榆谆骂歼卧钳氰于葫膛剐氛凶巩阿洲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SL32-92

1总则2滑模施工对工程设计的要求3施工准备4各类建筑物的滑模装置设计5各类建筑物的滑模施工6质量检查附录A滑模装置设计荷载参考值附录B支承杆允许承载力与数量计算附录C用贯入阻力法测定混凝土凝固状态的试验方法附录D名词统一表附加说明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能源部

关于颁发《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水建[1992]5号

为适应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地质勘探基础处理公司科研所主编的《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其名称与编号为《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92,自一九九二年六月一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

在实施中。

应注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及主编单位。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1总则

1.0.1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中的混凝土坝,闸门井、调压井(塔)、闸墩、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面板、溢流面等)以及斜洞等混凝土工程的滑动模板(以下简称滑模)施工。

1.0.2本规范按结构物体型及其相应模板装置和施工条件将滑模工程分为四类:

(1)混凝土坝等大体积混凝土;

(2)井筒(塔)、闸墩;

(3)面板;

(4)斜洞。

1.0.3水工建筑物采用滑模施工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和《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的有关规定。

1.0.4滑模施工的安全和劳动保护,必须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1.0.5滑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滑模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2滑模施工对工程设计的要求

2.0.1采用滑模施工的工程结构设计,应考虑滑模施工工艺的特点,宜设计成等截面或渐变截面,避免有碍模板滑动的局部突出结构或连接构件,无法避免的突出结构或连接构件可作二期施工处理。

2.0.2钢筋、预埋件、预制件的布置及细部结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模板正常滑动和易于安装、固定。

2.0.3混凝土建筑物的接缝、止水、排水和灌浆设施等结构及其布置方式,应结合滑模施工条件设计。

2.0.4面板结构的分缝尺寸,宜力求统一。

溢流面的设计厚度直为0.5~1.2m,其底部的一期混凝土或浆砌石表面,可设计成台阶形并抹角。

2.0.5在进行井筒、闸墩等结构设计时,可将支承杆作为结构钢筋使用。

2.0.6拦污栅槽等工程结构,宜为二期施工,在确保金属结构安装精度的条件下,可采用滑模施工一次成型。

2.0.7对有温度控制要求的工程,在进行温度控制设计和制定温度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滑模施工连续浇筑的特点,尽量减少因利用浇筑层顶面散热而中途停歇的次数。

3施工准备

3.1施工组织设计

3.1.1施工单位应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与建设单位商定因采用滑模施工对工程设计的修改意见,结合本单位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等条件,确定切实可行的滑模施工方案。

3.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为: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滑模施工技术设计;

(3)质量保证措施;

(4)安全、防火措施;

(5)施工程序和进度;

(6)材料、机具、设备和加工件供应计划;

(7)劳动组织计划;

(8)预算。

3.1.3滑模施工技术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滑模装置技术设计(包括安装、拆除措施);

(2)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测定其早期强度并分析其增长规律;

(3)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系统的设计;

(4)确定混凝土的脱模强度、模板滑动速度、混凝土外露面保护措施及停滑措施;

(5)施工精度控制的设计(对双曲拱坝等应作出调节数值计算),观测仪器的选配与设置;

(6)机具、材料及预埋件的垂直、水平运输方法和施工人员交通设施等;

(7)供风、供水、供电系统的设计;_

(8)特殊气候(高低温、雷雨、大风等)情况下的施工技术措施;

(9)通讯、信号、照明等辅助设施的设计;

(10)施工操作细则。

3.2开工前的必备条件

3.2.1开工前必须建立严密的统一施工指挥系统,制定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及安全操作、质量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

3.2.2应对滑模装置、牵引机具、液压系统、施工精度控制系统进行检查、调试,对滑模装置部件进行预组装,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运往现场安装。

3.2.3对于乘人电梯及罐笼等设施,必须设安全保险机构,并经安全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运行期间尚应定期检查。

3.2.4必须对液压设备、起重、运输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2.5滑模施工的动力及现场照明供电,应设双回路供电或备用电源,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有其他应急措施。

3.2.6供电、供水、供风系统及通讯、信号、照明等辅助设施布设完毕,应检查合格。

3.2.7对所需各种材料、机具、预埋件和加工件等,应按计划备足,并按规定位置编号堆放整齐。

3.2.8防火、防雷等设施,应经有关部门检查合格。

3.2.9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应经检测、校正合格。

4各类建筑物的滑模装置设计4.1一般规定

4.1.1滑模装置设计必须满足工程结构物成型的需要;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整体稳定性;运转灵活、安全可靠、便于运输、安装和拆除;并尽可能考虑其通用性。

4.1.2滑模装置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模板、操作平台、牵引或提升以及精度控制等系统的布置;

(2)确定滑模装置结构型式及安装、拆除方法;(3)确定作用在滑模装置上的荷载,对模板和各种构件进行结构计算,绘出加工及组装图,提出所需材料的材质、规格和数量;

(4)进行牵引力或提升力计算,确定牵引或提升机具的型式、结构,提出规格、数量;

(5)提出结构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

(6)绘制总装配图。

4.2混凝土坝等大体积混凝土

4.2.1滑模装置应具有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收分车)、操作平台系统(包括主梁、连接梁、吊脚手架、铺板等)、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台、千斤顶、支承杆、油路等)和精度控制系统等部分。

4.2.2滑模装置的设计必需适应混凝土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入仓下料的浇筑方法。

4.2.3滑模装置设计荷载的分类及取值规定如下:

(1)滑模装置自重。

(2)施工荷载,包括:

1)操作平台上机具设备的实际重量;

2)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及堆放材料的重量。

(3)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

(4)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及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的冲击力。

(5)模板调坡、收分时产生的附加压力。

(6)操作平台上的垂直运输设备运行时的附加荷载。

(7)风荷载。

设计荷载参考值见附录A。

4.2.4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最少数量,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4.2.4.1计算提升力:

(1)当模板竖直时,取4.2.3条中的

(1)、

(2)、(3)项之和;

(2)当模板调坡时,取4.2.3条中的

(1)、

(2)、(3)项之和,再加上(4)、(5)项在竖直方向的分力。

4.2.4.2千斤顶的允许承载能力取其额定能力的1/2~1/3。

4.2.4.3支承杆的允许承载能力按附录B中的公式计算。

4.2.5长度较大的结构物,可统仓整体滑升。

其滑模装置应分段自成体系,分段长度不宜大于20m,体系间的模板应相互搭接。

4.2.6操作平台的主梁应根据结构物的体形特征平行或径向布置,其间距宜为2~3m。

提升收分车的布置应与主梁相适应。

4.2.7支承杆(千斤顶)的布置,应力求受力均匀,不应妨碍混凝土入仓下料。

宜沿结构物上、下游边缘成组布置,横缝面均匀布置。

支承杆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0cm。

4.2.8操作平台应由主梁、连接梁及辅板构成,必须呈稳定结构,主梁与连接梁应用螺栓连接,平台四周应铺板,安装护栏。

操作平台与提升收分车应组成稳定结构,吊脚手架与提升收分车亦组成稳定结构。

4.2.9在设计变截面工程结构的滑模操作平台时,应制定滑升过程中外悬部分的拆除措施。

4.2.10液压控制台的位置要适中,不应妨碍混凝土入仓下料。

应分组布置油路,使其传递压力均匀。

分油管与千斤顶宜采用快速接头并联连接。

4.2.11液压系统的设备应按以下要求选配:

(1)油泵的额定压力宜采用12MPa,其流量应根据带动千斤顶的数量一次给油时间计算确定;

(2)电动机的功率按油泵的要求确定;

(3)换向阀的公称流量与压力,不应小于油泵的流量与压力,阀的公称内径不应小于10mm;

(4)油管的耐压力应大于油泵压力的25%;

(5)油管接头、限位阀及针阀的通径与耐压力,应与油管相适应;

(6)油箱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千斤顶和油管总容量的2倍,应选用易散热、易排污的油箱;

(7)液压油应严格过滤,并应有良好的滑润性和稳定性。

4.2.12部件设计与制作应遵守以下规定。

4.2.12.1模板:

(3)梁端提升收分车行走的部位,必须平直光洁,上部应加保护盖;

(4)宜用槽钢制作主梁。

4.2.12.5支承杆:

(1)可采用φ25mm、A3圆钢制作支承杆,加工长度宜为3~5m;

(2)在使用支承杆前,必须调直,采用冷拉调直的延伸率不应大于3%;

(3)支承杆的接头,宜用M10丝扣连接,丝扣长度不应小于20mm,接头应合缝平顺、松紧适度;

(4)工具式支承杆的套管,其长度应达模板下缘,钢管内径应比支承杆直径大3~5mm;

(5)对于代替受力钢筋的支承杆,其接头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4.2.12.6滑模装置部件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12的规定。

制作、安装应遵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

4.2.13精度控制系统应包括千斤顶同步控制机构、垂直度、水平度观测仪器和基准标志及测站等部分。

(1)操作平台水平度控制可采用激光平面控制仪,水杯自动控制装置、水准仪和千斤顶限位卡等;

(2)垂直观测可采用激光铅直仪、经纬仪和线锤等;

(3)测量标志及测站的设置,应便于测量操作、防潮及安全。

4.3井筒(塔)、闸墩

4.3.1井筒(塔)、闸墩的滑模装置应根据工程结构体形设计,应具有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下料平台、吊脚手架)、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台、千斤顶、支承杆、油路)和施工精度控制系统等部分。

竖向导轨式滑模尚应具有竖向导轨系统。

4.3.2滑楼装置设计荷载见4.2.3条规定。

4.3.3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最少数量,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计算提升力时取4.2.3条中

(1)、

(2)、(3)项之和或

(1)、

(2)、(6)项之和的大值;

(2)千斤顶的承载能力同4.2.4.2款;

(3)支承杆的允许承载能力参照附录B中的公式计算。

4.3.4支承杆和干斤顶的布置,应遵守使其受力均匀的原则,沿结构物周边均匀布置。

在荷载集中或摩阻力较大处可根据需要加密布置。

4.3.5提升架均匀布置时,其间距宜为1.0~1.5m,不宜超过2m,特殊部位可根据需要布置。

4.3.6圆形井筒结构滑模的操作平台,宜采用辐射梁环梁与随升井架等组成整体稳定结构,也可采用桁架梁。

井筒结构滑模混凝土的下料平台,宜安装旋转分料溜槽入仓。

4.3.7闸墩工程可单墩或多墩同步滑升。

其操作平台宜采用平台梁或桁架梁,并与提升架组成整体稳定结构。

4.3.8对于布设扇形钢筋的闸墩,宜采用竖向导轨式滑模施工,导轨系统的设计应遵照以下规定:

(1)导轨系统应包括底座、导轨柱、水平撑、对拉螺栓、风缆等;

(2)可采用组合型钢作导轨柱,其高度超过设计墩顶高程1.0~1.5m;

(3)导轨柱的间距宜为4~5m,其间应以水平撑与交叉斜拉筋连接,柱顶与操作平台横梁应组成稳定结构。

4.3.9液压提升系统的布置及设备选配,按4.2.10条及4.2.11条之规定。

4.3.10滑模装置的部件设计、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4.3.10.1模板:

(1)圆弧模板及墩头模板的配板,应满足工程结构体形精度要求;

(2)模板的设计、制作应遵守4.2.12.1款的规定。

4.3.10.2围圈:

(1)围圈转角应设计成钢结点;

(2)其他规定见4.2.12.2款。

4.3.10.3提升架:

(1)提升架应由立柱、横梁和围圈支托构成;

(2)可采用单横梁“Ⅱ”型或双横梁“开”型结构作提升架。

提升架横梁宜用槽钢制作,立柱宜用槽钢或角钢制作;

(3)横梁与立柱的结点必须是刚性连接。

立柱最大侧向变形量不应大于2mm。

4.3.10.4外挑平台:

(l)外挑平台应由桁架或三角架、铺板组成,应与提升架连成整体。

外挑宽度不宜大于1500mm;

(2)吊脚手架的铺板宽度,宜为800mm。

圆钢吊杆的直径不宜小于16mm。

4.3.10.5支承杆的选材、制作见4.2.12.5款。

部件制作的允许偏差见表4.2.12。

4.3.11精度控制系统的规定见4.2.13条。

4.4.面板。

4.4.1面板工程的滑模装置应具有模板系统(包括模体、行走机构抹面架)、牵引系统和轨道系统(包括轨道及支架)等部分。

4.4.2模体的结构设计,应遵守以下规定;

4.4.2.1模体应由主梁、面板和轮架(包括滚轮或滑块)等构成。

(1)可用组合型钢梁或桁架作主梁,宜将其设计成分节组合结构;

(2)宜用4~6mm厚的钢板焊接成整体面板,模板高度宜为1000~1500mm。

4.4.2.2滑行坡面较平缓时,可采用配重方式平衡混凝土上托力,滑行坡面较陡时,宜在轮架上增设反向轮承受混凝土上托力。

反向轮缘与轨道上翼缘间隙不应大于3mm;兼有横向坡度时,还必须设侧向阻移滑轮。

4.4.2.3圆形、马蹄形隧洞底拱衬砌的模体,宜采用桁架式主梁。

桁架下弦及面板轮廓,应根据底拱型体设计。

模体尺寸应根据洞径、混凝土塌落度、模体滑动速度等确定。

4.4.2.4溢流面、泄槽等滑模的抹面架,应设调平机构。

上敷钢垫板或描钢筋以焊接固定钢轨。

钢轨的设计布置应具有足够刚度,其最大变形量不应大于1/500计算跨度。

4.5.13混凝土下料系统的设计必须保证混凝土不分离及施工安全。

4.5.14沿斜洞上下交通运输系统的布置,必须安全可靠、方便施工。

5各类建筑物的滑模施工

5.1一般规定

5.1.1滑模施工各工种必须密切配合,各工序必须衔接,以保证连续均衡施工。

5.1.2现场安装滑楼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清理建筑物的基础,检查其尺寸和标高,处理遗留问题,并经验收合格;

(2)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放样,标出建筑物的设计轴线、边线、滑楼装置主要构件的位置;

(3)核对滑楼装置各类部件的规格、数量,并检查其质量;

(4)搭设安装平台或临时施工支架。

5.1.3安装完毕的滑模,应经总体检查验收后,才允许投入生产。

5.1.4滑模施工的混凝土,除应满足工程设计规定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速度,必须适应模板滑动速度;

(2)混凝土塌落度应与滑模施工工艺相适应;

(3)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或粉煤灰的品种、数量,应经试验确定。

5.1.5滑模混凝土的浇筑,应遵守以下规定:

(1)应分层、平起、对称。

均匀地浇筑混凝土,各层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允许间歇时间;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将振揭器触及支承杆、预埋件、钢筋和模板、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直为50mm左右,模板滑动时严禁振捣混凝土;

(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及时把粘在模板、支承杆上的砂浆、钢筋上的油渍和被油污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4)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及时修整。

5.1.6对脱模后的混凝土,应避免阳光曝晒,必须及时养护,养护期不应少于14天,溢流面不应少于28天。

采用喷水养护时,应防止冲坏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采用喷刷养护液封闭养护时,应防止漏喷、漏刷。

5.1.7不应使预埋件超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其位置偏差应小于20mm,必须安装牢固,出模后应及时使其外露。

5.1.8每次滑升前应严格检查并排除妨碍滑升的障碍物。

采用液压千斤顶提升机具时,应保证所有千斤顶均能充分进油、回油。

5.1.9滑模起滑后,因故中途停滑时,必须执行停滑措施。

5.2.4工程结构为竖直面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应控制在0.2~0.4MPa,拱坝等有倒悬坡部位混凝土的脱模强度必须经专门论证后确定。

5.2.5模板的滑升,应执行以下规定:

(1)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速度滑升,平均滑升速度宜为0.05~0.10m/h,两次提升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h;

(2)有调坡、收分的拱坝、双曲拱坝等结构物,每次滑升应同时并严格按精度计算控制数据调坡、收分;

(3)拱坝等工程采用大仓面浇筑的滑模装置,采取分段滑升时,相邻段铺料高差,不得大于一个铺料层厚。

5.2.6键槽、止浆片、止水片、灌浆管、冷却水管等预埋件的施工,应制定施工技术措施。

5.2.7操作平台的偏移,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与调整:

(1)每提升一个浇筑层,必须全面检查平台偏移情况,作出记录并及时调整;

(2)操作平台发生较小偏移时,应及时调平;

(3)操作平台的累积偏移量超过5cm,尚不能调平时,应停止滑升进行处理。

5.2.8模板滑升至顶,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应使模板与混凝土脱开,并及时加固操作平台。

5.3井筒(塔)、闸墩

5.3.1液压滑模装置的安装按下列程序进行。

5.3.1.1井壁:

(1)安装主梁和起重、运输机具;

(2)吊装操作平台(包括下料平台、旋转分料斗等),安装完毕后必须起吊平台试运行;

(3)对井壁围岩作安全处理和清洗;

(4)安装千斤顶、液压设备,经空载试压后插入支承杆(或爬杆);

(5)安装圈梁、绑扎环向钢筋;

(6)安装提升架、围圈和模板;

(7)滑升至一定高度后,安装吊脚手架,挂安全网。

5.3.1.2井筒(塔):

(1)安装操作平台;

(2)安装提升架、围圈、外模板;

(3)绑扎钢筋、安装内模板;

(4)安装液压控制台、千斤顶及油路;

(5)空载试压后,插入支承杆;

(6)安装精度控制系统;

(7)安装外悬操作平台及下料平台;

(8)安装旋转溜槽、电梯井架;

(9)滑升至适当高度后,安装吊脚手架及载人吊笼;

(10)安装养护水管,挂设安全网。

5.3.1.3闸墩:

(1)安装提升架、围圈;

(2)安装模板、绑扎钢筋;

(3)安装操作平台;

(4)安装千斤顶及液压系统;

(5)经空载试压后插入支承杆(或爬杆);

(6)滑升至适当高度,安装吊脚手架、挂安全网、敷设养护水管;

(7)竖向导轨式滑模,应首先安装导轨系统。

5.3.2模板的倾斜度应有利于滑升,单侧模板的倾斜度宜为模板高度的0.1%~O.3%。

以模板1/2高度处的净距为结构截面设计宽度。

滑模装置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5.2.2。

5.3.3绑孔钢筋应遵守以下规定:

(1)绑扎钢筋的进度必须与滑升速度相适应,确保顺利滑升;

(2)钢筋的绑扎位置应准确、符合设计要求;

(3)每个浇筑层面上,最少应外露一道绑扎好的水平钢筋;

(4)水平钢筋的长度不宜超过7m,直径小于12mm的竖直钢筋,其加工长度不宜超过6m;

(5)所有钢筋弯钩必须一律背向模板;

(6)应首先保证竖向钢筋下端位置准确,上端用限位支架固定,对双筋结构应用拉筋定位;

(7)采用竖向导轨式滑模滑升具有扇形钢筋的闸墩时,可一次将钢筋绑扎、焊接到顶;

(8)利用支承杆作结构物的受力钢筋时,其接头通过千斤顶后,应立即焊接;

(9)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承杆,加工成四种长度,且应交错排列,使其在同一断面处的接头数不超过总数的25%。

5.3.4当发生支承杆失稳或被千斤顶带起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5.3.5浇筑混凝土应遵守以下规定:

(1)分层厚度应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振捣器的性能相适应

(2)平面形状呈圆形的井、筒等结构物,宜对称交圈,均匀浇筑;

(3)平面形状呈矩形的闸墩等结构物,宜从结构物两端或四周向中间对称均匀浇筑;

(4)结构物边角、伸缩缝处的混凝土应浇高些,浇筑预留孔、伸缩缝处的混凝土时,应对称均匀地布料。

5.3.6混凝土脱模强度的规定见5.2.4条。

对操作平台的检查与调整见5.2.7条。

5.4面板

5.4.1滑模的安装程序依次为轨道支承架、轨道、模体、牵引机具、操作平台及辅助设施。

主要部件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1)轨道支承架应按设计图纸安装,其位置应准确,安装完毕必须经测量检查;

(2)轨道的安装精度,应满足表5.4.1的规定;

必须加设安全栏杆和挂装安全网。

5.5.2.5混凝土下料系统的安装。

5.5.2.6精度控制系统的安装。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