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296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docx

高一语文开学质检试题

贵州省都匀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开学质检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新研究发现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学家们对远古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出一幅地球最早期动物的图景。

他们认为,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是如何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

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基因化石”,这种“基因化石”不仅仅可以告诉人们基因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让人们知道远古微生物是如何支配这些基因的。

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

在大约5.8亿年前

,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多样。

化石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制定出生命进化的编年史,但是如果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则相当困难,因为那个时期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

不过,那些早期生命形态仍然留下了一种细微的化石:

DNA。

由于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从父辈那里遗传基因组,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推理认为,他们可以利用现代基因组推想古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

他们将不断增长的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一种数学模型结合起来。

这种数学模型考虑到了数百万年间各种基因遗传、交换和

丢失的因素。

科学家埃里克·阿尔姆和劳伦斯·戴维将这一时期称为“太古代大爆发”。

由于他们识别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阿尔姆和戴维首先考虑到,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认为,直到大约25亿年前,氧气才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并可能在“大氧化事件”中杀死了大量的厌氧生命。

阿尔姆表示,“‘大氧化事件’可能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然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氧气的基因直到28亿年前的“太古代大爆发”末期才出现。

这一发现与地球化学家关于“大氧化事件”的设想更为一致。

阿尔姆和戴维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现代电子转移的最初来源。

电子转移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它负责在细胞膜内运送电子。

电子转移被动物用来呼吸氧气,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在光合作用时也需要

这一过程,光合作用直接收获太阳的能量。

一种被称为“生氧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与“大氧化事件”的氧气产生有关,也与我们今天呼吸的氧气有关。

“太古代大爆发”期间的电子转移进化应该经历了生命历史的数个关键阶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两个阶段都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

戴维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电子转移的进化是否直接导致‘太古代大爆发’。

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到,生物圏得到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1.下列关于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B.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

C.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

多样。

D.科学家的研究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过程。

B.“大氧化事件”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C.远古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因此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相当困难。

D.“太古代大爆发”时期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

因之一。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将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并考虑基因遗传、交换和丢失等因素,可以推想出古代微生

物的进化过程。

B.氧气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极有可能扼杀了一批生命,也给另外的生命繁荣带来了契机。

C.电子转移进化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D.“大氧化事件”导致的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显示出在有氧生命之前,还存在着一个丰富多彩

的厌氧生命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画坛鲁迅”吴冠中

①“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

”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

②晚年的他疾病缠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烧,探索、创新的精神仍不停止。

特别的艺术激情与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使这位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跃跳的青春姿态。

他曾说:

“我虽已到老年,但这只是体躯的老,我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

③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保持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

被他称为“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

那套小四居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

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

“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

④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

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

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

不需要。

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

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

“不合适我。

”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

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理发师傅剃头。

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

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

听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

⑤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灵魂的疆域更加开阔。

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

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

⑥在中国散文创作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左手绘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写文章,文风洒脱。

吴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员,其文字创作与绘画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喜爱,那种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阅读者反复地咀嚼与体味。

其实,吴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当作家,但画名掩盖了文名。

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吴冠中说:

“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

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

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

后来是移情别恋到了美术上面,我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作用。

这是我一直的愿望,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这样伟大的工作来。

但是觉得它不可能,美术很多力量方面没办法跟文学比,当然它有它另外的优点。

⑦吴冠中曾感喟:

“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

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做出的成绩远远超过长寿之人。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原总编姚凤林这样由衷地感叹过:

“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

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

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

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包林这样评价他:

“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

“吴老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以及激励人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的确,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

这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

⑨旗帜不倒,精神永存!

吴冠中带着艺术家特有的尊严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去追寻他的艺术偶像梵高和“精神父亲”鲁迅了。

其言其行其艺,是另类,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晚年的吴冠中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探索、创新精神仍不停止,创作出了很多

的新东西。

B.吴冠中虽然是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的生活;但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很高,

而且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C.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创作了不少精品;他还擅长散文创作,其作品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度,深受广大读

者的喜爱。

D.文中引用了多人对吴冠中的评价,这些评价从多角度接展示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

评述提供了依据。

5.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吴冠中习惯于平淡简朴的生活?

(4分)

6.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有一种思念叫“做客”

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今天放学后,

左青青并没有急于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

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砍柴。

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

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了。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连左青青自己也有些怀疑,她也许就是个孤儿。

左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

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

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哽咽的时候,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让妈妈回来看你。

说完,就挂了电话。

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

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爸妈妈的笑容。

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

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

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

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

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

左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

很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

爸爸,妈妈。

左青青有些高兴了,

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

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

左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

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

爸爸妈妈说,青青乖。

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来看你。

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

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

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

这些伙伴人人和左青青一样,都是很多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

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

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而又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

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出来一个背着包袱、扛着摄影机的叔叔。

左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左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

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

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

我知道你们都想自己的父母了。

我可以帮你们把一些愿望带给他们。

真的吗?

怎么帮我们?

左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

眼镜叔叔指了指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就能在远方看见了。

太好了。

我要录,我要录。

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眼镜叔叔说,你们等等,一个一个的来。

接着他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说,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你面前,说想对他们说的话。

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左青青。

眼镜叔叔把镜头对着左青青,示意她说话。

左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跳动了几次,却一直没说出来。

小朋友,别怕,你就想着眼前就是你爸爸妈妈,见到他们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眼镜叔叔引导说。

说吧,不怕。

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左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牙,半响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

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左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小说中,作者写到“奶奶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是为了体现奶奶的苍老和操劳。

B.关于大山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是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它既交代了左青青她们生活的自

然条件,也巧妙地

暗示了当地的交通、经济等社会状况。

C.通过对奶奶“核桃壳一样的脸”“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描写,小说让我们从一个

侧面看到了农村留守家庭老人生活的艰辛。

D.左青青对着山谷喊爸爸妈妈,“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全站在她身后

——这个场面夸张色彩太浓,与真实的生活不太吻合,这是小说构思上的瑕疵。

E.小说后半部分花大量的笔墨写电视台记者“眼镜叔叔”的活动,表现了眼镜叔叔对左青青和她的伙伴们

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8.试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4分)

 

9.小说结尾主人公左青青说出“做客”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做客”这个构思在表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主题上产生了哪些艺术效果?

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郅都传

郅都者,河东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

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

“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

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上还,彘亦去。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

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粟。

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常自称曰:

“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

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

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匈奴至(甚至、竟然)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匈奴患之。

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

景帝曰:

“都忠臣。

”欲释之。

窦太后曰:

“临江王独非忠臣邪?

”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B.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C.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D.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来成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帝王的宗庙制度是天子七

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之通称。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

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C.刀笔,即刀和笔,是说古代官员必须能文能武,为官一任,持笔能以文而治,拿刀则以武建功。

D.节,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出使外国以及用于各项事务所持的一种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郅都为人刚直,不畏豪强,济南三百多户瞷氏宗族,强横不遵法度,连郡守都管不了他们,郅都受命担

任济南大守,一上任就将瞷氏的头号恶人诛灭三族,其余的人也吓破了胆。

B.郅都虽然升任中尉,但无奈丞相位高权重,郅都也只好低声下气的向丞相行作揖之礼,以巴结讨好丞相。

C.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打开看,谁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接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请托说情。

D.匈奴人很怕郅都,听说他做了雁门太守,就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

他们曾经做了

像郅都的木偶,让士兵骑马用箭射,但没人能射中。

郅都就是这样让匈奴人又恨又怕。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5分)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6题。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①七弦上,静听松风②寒。

古调③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备注:

①泠(líng)泠:

清凉、凄清的样子。

此处指清越的琴声。

②松风:

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之凄凉。

③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

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

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描写音乐的境界,“泠泠”一词写出了琴声的清越,而“松风寒”则暗示了琴声的凄清,极为形

象,让读者进入一种优美但又凄清孤寂的意境。

B.后两句,一“古”一“今”,通过对比,可见随着时代变迁,音乐变革,人们的欣赏趣味也变了:

古调虽

好,但今人已不弹,实在让人无奈伤感。

C.一、二句,诗人本想静静聆听美妙的琴声,无奈寒风吹动松林,这样的喧嚣不但让人无法聆听琴声,心里

更泛起了阵阵寒意。

D.在三、四两句中,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古调”的喜爱之情,但遗憾的是,如今却没有人再为他弹奏了。

E.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但毕竟已是“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的情致来欣赏了,言下流露出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15.有人说,诗人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谪,自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

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离骚》里,屈原用“”两句诗表现了古代圣贤推崇为保持清

白而献身正道的内容。

(2)在《诗经·氓》中,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感淡漠的两句是“”

(3)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一句,常被人们用来表示“本意不在于此”。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劝说,只有,才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融冰雪为春水。

②虽然荆轲迫使秦王立下盟约,但荆轲既已成仙,自然不再管尘世闲事,而多诈的秦王既已过关,自然就

了。

③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

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A.因材施教/食言而肥/融会贯通B.因材施教/一诺千金/豁然开朗

C.因势利导/食言而肥/豁然开朗D.因势利导/一诺千金/融会贯通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个世界,虽有其丑恶的一面,但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雨有雨的趣,晴

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夺冠。

年仅16的她身着一袭汉服,略施粉

黛,气质脱俗;攻擂时不疾不徐,从容淡定;答题时妙语连珠,心劳力拙。

C.我们的目的地HistoryForHire是一家以老物件为特色的道具库。

据说那里面的道具数量有上百万件,

与其说是道具库,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只可惜公众对它从不开放。

D.《傅雷家书》得以出版并不断增补,主要功劳在于傅雷的小儿子傅敏的用心编辑。

在父兄的炫目光环之下,

同样聪慧过人的傅敏,低调宽厚,一直埋头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19.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规则是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和教学的重点。

规则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认识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规则解决问题并支配问题解决的认知操作。

①规则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认识和运用规则,比认识和掌握概念更复杂

②例如,学习欧姆定律,首先要正确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然后再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用。

③当然,学习规则要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基础。

④有人误以为概念是知识的核心内容,这是不准确的.

⑤例如,学习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比学习力、质和加速度的概念更复杂,付出的精力

要更多。

⑥因为规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概念只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有特征的认识。

A.④⑥①⑤③②B.④⑥③②①⑤

C.①⑤④⑥③②D.③②④⑥①⑤

20.根据下面语句的话题和修辞方式,另外仿写两个句子。

(6分)

诗歌,是她生命中的一

片绿叶,伴她在人生的荒漠中寻找到行进的希望;

2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句话评论。

要求紧扣话题、语句完整。

(5分)

国家旅游局近日表示,2017年,全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应配备“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是除男厕和女厕之外的特殊功能间,能解决一家人出游时不同性别的人需要帮助的问题,如女儿协助老父亲、母亲协助小儿子等,母婴、残疾人也可以使用。

一句话评论: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我在希伯来大学拜见了因博弈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曼教授。

他的谈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匹配”,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他说,创新不是形式的简单改变,一些所谓创新,只是变得让人不方便的形式改变,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好比把一个用惯了的圆的茶杯变成方的,只是不好拿了,不能算创新。

他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坚持”。

哪怕从博弈的角度看,朴素的坚持,还是比自以为聪明的不断变化,赢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要求:

自选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