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894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基础知识、概念、理念缺乏深刻理解,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创新能力略显不足,思维的灵敏性、多样性、深刻性有待提升。

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来看,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优等生的指导方面,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内容包括:

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提高依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判断的能力;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进行灵活判断。

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知识仍然包含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

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转化和假设的方法,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转化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和假设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策略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例》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撑。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重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

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确定位置》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等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

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领域:

共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大树有多高》、《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

其中,《大树有多高》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制订旅游计划》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绘制平面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总复习的内容也按四个领域编排。

根据《标准》里具体目标的设计分类,在“数与代数”领域里把内容分成数的认识、常见的量、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五个部分进行复习。

把解决实际问题纳入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两个部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

小学阶段的测量主要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教材把测量的内容与图形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个部分进行复习。

在总复习里还安排了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综合应用,分别研究旅游费用的预算、绘制平面图。

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此外,本册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知道吗”部分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

编排的“思考题”和“动手做”满足了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还多次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三、全册教材编排特点

1.加强分析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教材主要安排简单的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一方面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统计题材,以加强对统计作用的认识和统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注意进行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对制作统计图不提过高的要求。

2.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册教材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柱和圆锥。

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

教材在安排教学时,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动手操作。

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

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时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

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

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

(1)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

(2)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在练习中加强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

4.强化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

(1)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比。

(2)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

(3)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继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速度不变的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路程和时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例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关系。

(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册教材教学建议

1.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既不能降低思维训练水平,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内容时,只要求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不要求学生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化静为动,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适时通过动画演示圆柱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再比较转化过程中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使学生看到圆柱变成了圆锥,就只有一个底面了。

这个底面还是一个圆,而另一个面变成了一个点。

圆锥的高度尽管没变,但高只有一条了,应该就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侧面也变了,虽然还是曲面,但和原来的曲面不一样,然后再出示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比较。

学生借助这一演示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实物媒体,不但能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关注细节,注重数学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注重了在教学中抓住有效课堂的核心,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

课堂中把握住了大方向,却也有忽视的地方。

如对学生数学用语准确性的培养就不够重视,这是失误。

语言的准确性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如在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体会、理解“放大”与“缩小”比的不同,可以把图片先进行“缩小”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在直观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还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就需要我们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指出:

“放大后与放大前对应边长的比是2:

1,比值>1,我们就说是把原来的图形放大。

”接着,就不断地让学生用这样的数学语言表述图形的放大情况。

这样,学生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建立好了放大的概念,建立缩小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

4.耐心倾听,给学生提供思辨探究的机会。

数学课堂是一个变化的、随机生成的动态过程,学生往往会产生丰富的个性化想法,出乎意料地表达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便是课堂教学的契机。

对此,教师应该如何评价呢?

其实,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教师首先一定要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评价,而应让学生自己消化这些想法,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足的空间。

这样的等待将会使课堂教学出现精彩的亮点,更有利于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们为了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比例尺的本质含义,往往会设置这样的题目:

一个精密仪器零件实际长度是4毫米,画在一幅设计图上是2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学生们一般有如下两种思路:

(1)2厘米=20毫米4﹕20=1﹕5

(2)2厘米=20毫米20﹕4=5﹕1

教师对于学生两种不同的答案不要简单地评判对错,也不要轻易地给出正确答案,可以巧妙地组织一场短小精彩的辩论会。

教师不随意表露意见,而是给学生提供思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意见的统一。

经过学生们的争论、评价,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突破无遗。

因此,教师要坚持做到耐心倾听,多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或许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别有洞天的画面。

5.理清脉络,精心构建总复习的结构体系。

数学总复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的全部数学内容后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部分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的程度比新授内容要强。

因此,数学总复习时不应该是把平时学习过的知识简单地重复一遍,而要在对知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仔细的梳理之后,按数学的逻辑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各个单元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及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以线串珠”,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从而将各个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构建的方法是将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与作用采用表格式、纲要式、图表式和口诀等形式进行整体的层次建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形成综合驾驭整体知识的能力。

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复习提纲: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规则物体?

(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

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计算公式的?

(分别说说公式的推导过程)(3)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为什么是sh÷3呢?

我们又是怎样得到这个公式的?

(4)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统一为怎样的公式?

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己梳理知识。

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教师一直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梳理知识,学生们经过训练会逐渐养成习惯的,这也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6.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使学生的数学发现与探索活动得以真正开展起来。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操作实践过程,巩固有关数学知识技能,拓宽思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如在组织《绘制平面图》活动时,需要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计算等前期准备活动,知道整个绘制过程的大体思路,再通过实践测绘完成整个绘制过程的数据采集;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平面图的设计。

这样的活动,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全册教材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3.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六、全册教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3.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4.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5.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6.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七、教学措施

1.走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让学引思”。

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

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以情意教育为主,让每个孩子都能打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八、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扇形统计图(3)机动

(2)

2月26日上课

2

圆柱和圆锥(5)

3

圆柱和圆锥(5)

4

圆柱和圆锥(4)机动

(1)

5

解决问题的策略(3)机动

(1)

6

比例(4)

清明节放假

7

比例(5)

8

确定位置(3)正比例和反比例

(2)

9

正比例和反比例(3)

总复习:

数与代数

(1)

劳动节放假

10

数与代数(4)

期中检测

11

数与代数(5)

12

数与代数(5)

13

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3)

14

图形与几何(5

15

图形与几何

(2)统计与可能性(3)

16

综合应用(4)机动

(1)

17

期末复习(4)

端午节放假

18

期末检测

 

执教者:

2018年2月2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