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869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docx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摘要:

国内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置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当前国内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与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考核不科学和课外阅读贫乏等方面。

因此,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凝炼教学内容、开展多课堂互动式教学和实施全过程教学管理。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05-0042-03

  大学教学质量低下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而造成大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除了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外,主要还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落后。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折。

同时,由于教师的学识有限,加之不适当的科研考核,导致教学环节问题丛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置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持续学习[1―2]。

唯有如此,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才有可能得到较快的提升。

  一、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国内某名牌大学的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例。

首先,看不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内在区别,好像互换都可以。

实际上,同样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专业是学科基础课,而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却变成了专业基础课。

其次,必修课程和准必修课程太多,学生可自由选择的学分和课程太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此外,专业(方向)课程组中的课程,并不能反映某一领域的知识,具有瞎凑的嫌疑。

  从国外大学类似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看,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设置的门数很少,主要是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少数几门课程。

这些课程的包容性很强,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所有领域。

在这个大框架下,再开设若干限选或选修性质的专业方向课程,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未来预期职业发展来进行自主选择课程。

显然,上述某大学的课程设置与国外大学相差甚远。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国内经济学教学和培养模式的落后和水平低下。

  2.教材与教学内容陈旧

  大多数的国内教材不仅对知识的阐述呆板,让人读起来生厌,而且对理论的表述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知识内容也较陈旧,不能够反映最新的理论发展。

  事实上,国外的经济学类教材以讲述理论模型为主,并且尽可能地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进行阐述。

这样既直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能力。

即使是讲述概念性的东西,也都是采取意会式或例证式表述方式来进行表达,而不会采取就概念说概念的呆板和枯燥无味的表达方式。

  西方经济学界有句名言,“1∶1的地图毫无用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过抽象的理论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试图全面描述现实的理论反而毫无用处。

因为无论多么详尽的理论都不可能和现实完全一致,况且现实事物一直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所以实践性的知识最好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摸索。

  以需求法则为例。

经济学家们在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中,抽象出价格这个影响需求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来构建供求理论模型,以此来揭示价格机制的作用。

学生掌握这一理论后,就可以结合不同的现实经济环境来进行分析和论证。

显然,这个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不是无用的。

  再以笔者所讲授的国际金融学为例,该课程除了介绍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及相关方面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理论模型来分析国际经济运行机制和相关的政策作用机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经济学分析与应用能力。

然而,最初接受这门课程的时候,翻遍了当时国内的所有教材,几乎每章都是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等内容。

学生除了学习一些理?

教条外,经济学理论素养丝毫没有得到提高。

而国外的教材又不完全适合国内的教学,于是迫不得已,笔者自己在综合国内外相关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本科学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好的国际金融学教材。

实践证明,学生使用这本教材后,经济学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灌输式”教学

  目前国内大学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知识为主,课堂上教师机械地按照PPT进行讲解已成为常态。

笔者曾随机随堂听了十多门课程,发现几乎有一半教师整堂课程都是在读PPT,偶尔做点解释。

另一部分教师则是对PPT所列条目进行慢条斯理的解释,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问题,足足解释了20多分钟,实际上就是在磨时间。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所讲授的大都是死知识,如概念、分类和作用等,这些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除了考试挣分数外,大多没有用处。

所谓高分低能,与此不无关系。

  当然,之所以会造成上述局面,除了因为现阶段许多教师学术能力低和无法胜任教学的原因外,还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养成的被动式学习习惯有关。

笔者曾在新生研讨课上推行事前准备发言提纲和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研讨式教学,结果很多人都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更不愿意进行争辩,反倒是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更受学生欢迎。

这也是当前国内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要难点之一。

  4.考核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

按学校要求,需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图省事,实际上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

有些课程虽然平时也布置一点作业,但是大多属于应付性质。

由于平时考核不严格,导致了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学习,临考试时再突击复习。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5.课外阅读贫乏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本外几乎不读课外专业书籍,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教材往往也仅仅是一本。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很少布置课外阅读书目和材料,所以导致大部分学生几乎不读教材以外的专业书籍。

这对于文科类专业来说极为不利,因为知识面对文科类专业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大量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和开拓视野。

这是目前国内大学教学的一大短板。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目前国内教学质量不高和学生混文凭的现象。

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点

  1.优化课程设置

  应积极借鉴美国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在尽可能地减少课程门数的同时,适当地增加每门课程的包容性和知识涵盖面。

对于学科基础课,应大体能够涵盖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专业基础课则应基本涵盖本专业的主要知识或者是对学科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和提高。

至于专业(方向)课程,应结合不同学校的特点和师资情况,灵活设置,不应千篇一律。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大学的必修课程规定得太多,而选修课程(特别是学生自由选修课程)过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3]。

实际上,如果课程设置适当的话,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已经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而专业(方向)课程只是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对某一方向的知识进行扩展。

因此,对于专业(方向)类的课程,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不应该框得过死。

  2.凝炼教学内容

  首先是凝炼教材的内容和增强教材的科学规范性。

对于经济类的教材,应当充分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内容,尤其是美国的大学编写的教材。

因为目前美国的经济学教学非常先进,许多教科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

国内的学者可以在充分借鉴国外的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的现实特点和要求,编写出一批适合国内教学的经济学类教材。

尤其是要提高国内经济学教材的科学规范性。

其次是凝炼课堂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大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呆板,而且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

许多教师按照自己选定的教材制作PPT,然后按照PPT讲授,而且有的课件连续多年不加修改和添加新内容,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课堂的价值,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彻底摆脱这种状况。

其实,课堂教学应主要讲授知识主线和基本的知识点,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扩充教材以外的知识,并为学生指明课外学习的方向。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失去了课堂讲授的作用。

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学识基础之上的,这正是大学强调科研的真实用意之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能力。

  3.开展多课堂互动式教学

  目前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课堂教学。

应当积极地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实施主课堂教学和辅导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般3学时的课堂教学,应额外增加2学时的辅导课教学。

辅导课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学生讲解作业和解答疑难问题,就某一专题开展研讨,对布置的课后阅读进行检查,或者进行阶段性的测验等,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有限的不足。

对某些有条件的课程,还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电子模拟训练。

开展多课堂互动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国内高校的足够重视。

  4.实施全过程教学管理

  全过程教学管理的着眼点是,督促学生在课程学习的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以彻底改变学生期末考试才突击学习的弊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增加平时的考核,如期中考试(1次)、阶段性测验(每3―4周至少1次)、随堂测验(随时)、小论文(或研究报告)(不定期)、专题研讨(不定期)、课后作业(必须达到一定量)、指定的课后阅读(必须达到一定量)等。

有些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其他的可以在辅导课上实施。

假如采取以上多维度的严格的平时考核措施,再加上期末严格的考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

  三、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相关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是要营造一个竞争性的学生选课和教师授课环境。

对于必修课程,鼓励同一门课程由2个或2个以上教师同时开设,由学生自行选择,以迫使教师认真讲课。

对于选修课程,应开设2―3倍的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

同时,应将教师的授课权力完全交给教师。

也就是说,在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范围内,教师只要满足基本的开课条件,就可以自行选择开设自己认为合适的课程,不受任何行政力量的干预。

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培养,鼓励进行小班授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保障教师自主选择授课的权力,建议在学校的教务电子化管理系统中增设教师自行发布课程的功能模块。

教师按规定填写自己满足的授课条件和相关的教学计划后,系统自动向全校学生显示可以选择的课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任何的行政化干预教师授课权力的现象,同时也会增强教师授课的责任感。

  其次是构建一个标准化的分数评定系统。

目前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师的评分标准差异较大,导致了选择难度大和教师给分严的课程的学生吃亏的现象。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教务的成绩提交系统增加分数标准化的功能模块,以便使选择不同课程的学生在同等努力下取得大致相当的分数。

其实,这种处理很简单。

比如,每门课程的平均分数(μ)规定为82分(扣除离群点分数),首先将学生的原始分数进行标准化(§),然后按照允许的最高分数(如100分)和平均分数(82分)之差(18分)来求出分数的标准差(σ)(即根据公式σ§=18求出σ),最后根据公式S=μ+σ§求出标准化后的分数(S)。

  显然,标准化后的分数消除了教师给分宽严程度不同的差异,学生分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所在班级整体中的相对排序。

当然,也可以使用等级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评定成绩等级,这样相对容易一些。

不过,即使是使用等级制评分,将原始分数折算为标准化分数后,再按照成绩给予等级(如90分以上为A,80―89分为B等),这比简单地按比例来评定成绩等级,可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勤奋学习。

因为各等级的比例不再固定不变,只要努力学习,成绩能够达到相应的等级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再次是教室和相关配套设施的保障。

因为辅导课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制,这样便于学生研讨和与教师互动交流。

实际上,国外的大班课堂教学,都分成许多小班来开展辅导课教学。

因此,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室供教学使用。

有些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电子模拟训练的课程,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电子实验室。

  再其次是助教人员的配备。

从国外的经验看,辅导课大多由助教承担或由助教协助授课教师共同承担。

同时,助教还需要帮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和试卷等,这就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助教人员。

目前不少学校还没有完全建立助教制度,这是未来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是教材服务。

除了鼓励国内教师积极编写符合经济学规范的教材外,还应大量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经济学类教材。

特别是学校图书馆应增加相关教材的藏书种类和数量,以供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国外教材往往很贵,所以还应该对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翻译版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教材方面的帮助[5]。

  四、?

Y束语

  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就现实条件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化课程设置、凝炼教学内容、开展多课堂互动式教学和实施全过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短期内是容易实现的,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全国的高校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新忠.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

50―52.

  [2]周光礼,黄容霞.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

47―56.

  [3]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

67―72.

  [4]白逸仙.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模式――以中国《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与美国NSSE为比较对象[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64―68.

  [5]窦祥胜.关于提高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4):

97―101.

  (责任编辑:

侯秀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