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711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观 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人生观MicrosoftWord文档9

关于科学人生观

(肇庆中学党课)

2005年9月6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能到肇庆中学参加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感到很荣幸和高兴。

肇庆中学历史悠久,今年将迎来100年华诞。

肇庆中学人才辈出。

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国家级专家焦培南、亚运会奖牌获得者梁月玲、蒙玉琼就是其中的代表。

1999年以来,肇中培养了三万多人,肇庆中学充满活力,前途无量。

坚持“制度稳校、优质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办学”为宗旨,“养文明之气、求优质之学、育和谐之才”的办学理念,围绕“三个第一”(校园环境、图书设备、师资水平市内第一)、“两个一流”(教育教学质量省内一流、教育科研水平国内一流)的办学目标,将成为百年名校。

根据市委的安排今天我到肇庆中学讲党课,经过考虑我准备与大家讨论科学人生观的问题。

人生观是人生的坐标。

人参观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在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导航的作用。

下面,我就人生观的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以各“人”字?

汉字时象形文字。

简单的两笔,却包含着为人之道、处事之道。

请大家发表对“人”字的理解,从字面上看“人”,大致有如下的集中含义:

1、“人”字只有两划,既简单而又复杂。

人从外表上看很简单,但其内在的东西是很复杂的。

人的生命机理至今医学界们仍说不清,人的情感世界也很复杂,当代人的人际关系也很复杂,这就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但又不能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人”是相互支撑的共同体。

“人”字左一撇,右一捺,其结构是相互支撑。

你靠着我,我靠着你。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缺乏一方的支撑,另一方就会倒下去。

3、“人”字是蕴含着人的差别。

两划有长有短,有高有低。

这意味着人的财富、智力、能力、地位等都是有差距的,绝对的平等是没有的。

每一个人能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我安慰,就能得到心态的平衡。

4、“人”字也蕴含着做人之道、要脚踏实地。

这两划就像人的两只脚。

要站得稳、要顶天立地,就要踏踏实实。

同时,也意味着成功的道路在每一个人的脚下,关键是看每一个人如何走好每一步。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人”字引起许多联想。

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是科学的人生观?

请大家说说为什么活着,如何活得有意义?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为何活着?

如何活着?

中华传统文化“三教”都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

首先,让我们看看儒家的看法。

从总体上儒家是主张“入世”的。

儒家关于人生态度最集中的概括是:

刚健有为。

孔子说:

“刚毅木讷近仁”。

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本人努力实践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混世态度,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儒家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四立”,即立志、立德、立功、立言。

孔子说:

“吾十有五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无志是人生的宿敌,立志乃人生第一要事。

一个人活着,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他就会彷徨、苦闷、空虚和不安,而且他疲惫的身心一定会日渐枯萎,只要在一个目标的引导下,才能不断实现奋斗的梦想。

立德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立功,就是事业有成,建功立业;立言,就是有学问,创立学派。

儒家认为人生有八个过程:

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前五条是“内圣”,即内心的道德修养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后三者是“外王”,即积极入世,做个圣明的统治者。

在处世方式上,儒家主张:

“达则兼济天下,则独善其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些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要了解儒家的这些思想、建议读读“四书五经”。

佛教的经典著作主要是《金刚经》、《心经》、《坛经》,从总体上主张“出世”的。

唐朝儒人寒山,写了一首诗: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尽管人生非常短暂,但是人们却都抱着长远规划,全然忘记生命的脆弱。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不仅应付自己的烦恼,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操劳。

“下视和根土,上看桑树头”,生命中劳劳碌碌都是衣食生机奔波,哪里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人生的轨迹如同掉进水里的秤砣一样,直到碰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

从古至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自己、为子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忙来忙去为什么?

多少人是直到生命的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事业上面,而如今已经没有机会去体会生命的真谛。

佛家认为“人生无常”。

释迦牟尼问自己的学生:

“你们说一说,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

”一个学生说:

“至少有几天吧?

”释迦牟尼说:

“不对,你还没有了解生命的道理”。

另一个弟子说:

“至少还有几个小时吧?

”佛陀还是摇了头。

直到最后有个学生提出:

“其实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上一口气来、下一口气接不上就失去生命了。

”释迦牟尼点头称是:

“的确如此,人只知道自己必有一死,但是无法预测死亡什么时候到来,它可能多年以后才来临,也可能就是下一个片刻,所以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应时时刻刻为死亡作好准备。

”呼吸对于维系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寺院入门的哼哈二将,比喻人的呼吸。

呼吸也是佛教入门的修炼方式。

佛家主张不追求尘世的功名利禄。

最典型的是顺治出家。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13岁开始理朝政。

21岁时失去心爱的孩子,23岁时失去最宠爱的董妃。

临出家时,顺治作了一首长诗:

“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来时糊涂去时迷,为人切莫用心机,不如不来也不去亦无烦恼亦无悲。

佛教主张“开悟”,不要太执着,要解脱,要放下。

“内舍六识,中舍六根,外舍六尘,是谓解脱”。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

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

“放下”。

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

“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后,佛陀仍旧对他说:

“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

“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

只有当你放下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头脑聪明,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胆识和智慧,普通人只知道不断占有,却很少人学会如何放下。

于是占有金钱的为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为情所累,等等。

佛家劝人们放下,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着于事情的得失成败。

钱是要赚得,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

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要强求付出的感情一定要得到回报,更何况什么天长地久。

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惠及周围的人,也能从根本上解脱自己。

道教的代表人物老子,其代表作是《道德经》。

清静无为是道家的核心主张。

老子讲“无为,无不为”。

主张“无为、无欲、无求、无烦恼”。

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

老子却告诉我们,欲望是罪魁祸首,“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并分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为什么要“无欲”呢?

因为人有欲求,不会不自由,就会有烦恼,就会患得患失。

即使你的欲望得到全部满足,拥有的还有丧失。

反之,如果人无所欲求,根本不想得到什么,就自然不会失去什么,从“不失就是得”的角度看,自然就是“得”了,无欲而所得反而无所不得了。

  道家还主张以乐观的态度处世,无忧无虑,从容自在。

人生总有高潮和低落的时候,然而每当处在低落的时候,尽量化解烦恼忧虑,多想想开心的事,以善为乐,把它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人生就会处处是春天。

共产党人主张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建功立业。

认为要做到“四个第一”:

人生在世,要事业第一,为共产主义奋斗要以苦为乐;人生在世,要学习第一,对待物质生活要知足常乐;人生在世,要他人第一,对同志要助人为乐;人生在世,要奉献第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人生态度看,大概可以概括为如下的几种:

1、利己主义。

典型的说法: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2、享乐主义。

短暂享乐主义认为,人生是非常短暂的,应当及时行乐。

中国汉代的古诗《驱车上东门》中写道:

“人生如朝露,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三国时的政治家曹操曾经在古诗中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德国作家让·保尔说:

“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

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里他死去了。

”这些说法都认为,人生是十分短暂的,欢乐更是瞬间,所以要及时行乐。

3、利他主义。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卡耐基在《快乐的人生》中说:

“每一天,无论你是一个百万富翁,还是一个贫穷乞丐,一个人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获取理应得到的内心情感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道: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一片苦海,人生充满苦恼,生活既无目的,又无意义,死亡才是摆脱痛苦的捷径。

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一切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中国道家代表庄周说:

“生是逍遥而来,死是逍遥而去”,人生应“无为而治”。

最典型的是《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歌词嘲讽了世人俗见的荒谬可笑,指出人们所热心追求的功名、金银、姣妻和多子多孙都不可持,不是求而不得,就是得而复失,人一闭眼,万事皆休。

一部《红楼梦》道出了道教的全部真谛,它告诫我们这些在红尘中苦苦挣扎的俗人,名利富贵均为“身外之物”,是人生的羁绊,最要紧的是在滚滚红尘中保持自我,保持“与道为一”。

5、悲观主义。

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是漫长的,漫长的人生是一场苦难,是十分痛苦的。

我国近代的思想家康有为认为:

“人世间是个大苦海,贫贱人有苦,富贵人有苦,连帝王也有苦。

”19世纪法国浪漫诗人维尼在《一个诗人的日记》中写道:

“人生是一座监牢,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从那儿出发,向死亡走去。

不要指望在路上可以找到漫步的场所,或者看到一朵鲜花。

”佛教则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谒言。

这种观点使人对人生消极悲观,让人们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进行奋斗和抗争。

6、宿命主义。

这种人生观认为一切都是天注定。

“命中有的终须有,命中没有莫强求”。

“生死由命,富贵由天”。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写了一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的一切都是不可捉摸的,听天由命。

这是一种消极、宿命的人生观。

讲命,听运,也就是机遇,但也要讲主观的能动性。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春节期间郑必坚到肇庆来,在聊天的时候,他说,一个人的进步,要讲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要苦干、实干、巧干。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宿命主义都不是科学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

人的一生有人生信仰,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四大精神支柱。

人生信仰既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又是人生精神支柱的中枢,决定着人生的精神支柱。

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信念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生目的是人生总的追求,决定和制约着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没有人生的总目标,一生不知为什么而活着。

这样的人虽然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他的一生是糊里糊涂的一生,是低层次的一生。

共产党的人生目的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从一个人一生来看,一个人在出世之后的十几年或者二十多年的时期,基本上是一个消费者,首先是人们为他服务。

当个人丧失劳动能力进入老年以后,也基本是一个消费者,又需要人们为自己服务。

一头一尾都是“人人为我”。

因此,我们在中青年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应该“我为人人”。

报答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报答传授知识的师长,报答关心培养成长的领导,报答相互支持的同事,报答千千万万、看不见,又给我们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的普遍群众。

为人民服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无私奉献,二是先公后私,三是公私兼顾。

我们要立足第三个层次,努力达到更高的层次。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以后,要走好人生道路,走好“三大步”:

成才是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件大事。

成才既是人生美好的重要前提。

先立业,后成家。

婚恋是人生历程的第二件大事。

爱情是恋爱、婚姻和家庭的纽带和核心,拥有美好的爱情,就会拥有美满的婚姻,就会有幸福的家庭。

事业是人生历程中的第三件大事,既是人生美好的重要前提,又是人生美好的实际内容。

在坚定理想信念与否,要树立“五个观念”,过好“五个关”。

一是“金钱观”。

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金钱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中国民间有“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等说法。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金钱这个炮筒“银弹”的袭击下倒下去,成为金钱的奴隶。

为了钱,什么都敢干。

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药品,却不能买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朋友,却不能买到友情;金钱买到婚姻,却买不到爱情。

一个人只有做金钱的主人,才不会掉进钱眼中去,不会被金钱蒙住了方向,而误入歧途。

古人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要明义取利,依靠自己的能力、智慧,依法致富,心理坦然,心身健康。

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能对金钱有过强的占有欲。

俗语说:

官大官小,没完没了。

钱多钱少,永远烦恼。

金钱、地位的满足是没有止境的,人的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可能会产生十个新的欲望。

为此,要节制欲望,知乐常乐,自找快乐,助人为乐。

个人纵有黄金万两,终归是“夜求一宿、日求三餐”,金钱、地位通通都是身外之物。

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切不可为物所累。

俗话说: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快乐过好每一天最重要。

二是“得失观”。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里讲,边塞有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很伤心。

于是有人劝他:

不必伤心,不见得是坏事。

果然,过两天,马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一匹野马。

老头把这个喜讯又告诉了那人。

那人跟他说,不必高兴,不见得是好事。

果然,老头的儿子想骑马,被野马从马背上摔下来,断了一条腿。

那人知道后又劝他:

不必伤心,不见得是坏事。

果然,不久,边塞战火又起,年轻人都去打仗,十之八九战死疆场。

因老头的儿子有残疾,避免了一大厄运。

在人生道路上往往是得失并存的。

得与失是同伴而生的、互为存在的前提。

“无丧无得”,离开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得与失互相包含,互相转化,让一可得百,争十却失九,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有些人从较低的领导岗位走向较高的岗位,虽然得到了更高的权力,但由于责任较大,又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度。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有的人得到了娱乐,而又损失了学习时间。

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光想得而不想失,得便宜处往往失便宜,“得于不为则隐患丛生”。

如果不刻意去追求得,反而会无所失甚至有所得。

受人之恩惠,虽然会得到眼前的一点好处,但则欠了人家的一份人情。

正如有人所说的“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受人恩惠,就要替人办事,收人钱财,替人消灾。

虽然得到金钱,却失去了人格,严重的还会失去了人生的自由。

因此,这种得往往得不偿失。

这种“成本”是巨大的,搞不好就是对人生的“透支”,实际上也是一个“亏损”。

人生有三种程度的痛苦:

想得到,但得不到,痛苦;想得到,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很痛苦;想得到,努力了,得到了,但很快又失去了,更痛苦。

这就需要有一种得失观去调节,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

三是“子女观”。

重亲情,讲义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无情并非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但过分地注重血缘关系,就会生活在血缘的“关系网”中,为亲情所累。

有些领导干部为子女谋取私利大开“绿灯”,结果不但害了子女,而且害了自己。

对子女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这才是真正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对子女要关爱,而不要溺爱。

给子女留万金,不如授一技。

要给子女留下好的品德,而不是家财。

如果子女不争气,即使留下万贯家财,终归会万金散尽。

因此,关键是要培养子女具有好的品德和技能。

要给子女独立自主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去经风雨见世面。

为人父、为人母,往往对子女包揽过多,对子女过多的依恋,这不利于子女的成长,要“放飞”子女,让他们去经风雨见世面,只有子女成才了,作为家长就尽到责任了。

四是“权力观”。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一个人为民造福,做一番事业提供有利的条件,又可能给人造成犯错误的机会。

权力,用得好,是人民之福,用不好是人民之祸。

因此,要慎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把权力作为为民造福,为国贡献的手段,而决不是以权谋私的手段。

古代有一个县令,写了一副对联:

“当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

食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古代的官吏尚且能有如此境界,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得更好。

谨慎用权,为民造福,为民解忧。

五是“逆境观”。

人生如大海行舟,既有海阔天空,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与骤雨狂风。

事事顺心,心想事成,都是一种良好的祝愿。

事实上,人生不顺心常是有十之八九。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

如工作上的不顺利,学业碰到的困难,身体的疾病,以及家庭的变故等等,对这些问题,有的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向命运低头,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结果是消沉,以至一事无成。

另一种态度,面对挫折,毫无惧色,奋力拼搏,对自己执着追求的东西,不动摇,不松懈,在逆境中磨练,一次次把逆境转变为成功的动力。

这种人往往在事业上是成功的。

对人生来说,逆境并不是一种坏事,而是人生的财富。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挫折,都要保持乐观与进取,用勤劳与智慧,用真诚与坚韧去克服挫折。

如何做人,必须合乎人超越动物界的属性,具体来说,要成为“四个人”:

一是富有人性。

这是与兽性相对而言的。

《孟子·告子上》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要有人性,就是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要有道德良心、良知,也就是仁义智信。

二是要遵循人道。

人道主义其实是超越国界的。

三是要富有人情。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无情未必真好汉,怜子如何不丈夫”。

李翱在《复性书·上》说: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喜、怒、哀、惧、爱、恶、欲,皆情之所为也。

富有人情,首先表现重亲情,但又不唯亲情。

这就是尊老爱幼。

孝是起码的做人要求。

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还能爱其他人吗?

重人伦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美德。

富有人情,表现在重爱情。

这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体现。

富有人情,还表现在重友情。

一个人要有“老钱、老伴、老友”,没有这“三老”,生活没有着落,生活会很寂寞。

“老友”可以诉说心中的苦恼,排解心理的压力。

“老友”可以是学友、笔友、棋友、牌友等等。

四是要有高尚的人格。

陈独秀说“耶稣所教我们的人格,情感是什么?

(1)崇高的牺牲精神;

(2)伟大的宽恕精神;

(3)平等的博爱精神。

人的品德分成许多高低不等的格,这便是人格,人格之定,就如某项产品的国家标准,有一定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也是一种产品,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经社会共教共育,磨砺冲刷,阴差阳错,锻打铸造而成的。

如礁石在海,被浪花咬凿、冲刷浸蚀,塑造成各型各类,各等各级,也就有了不同的质、形、格。

人生于世就要看你自己所选所为了。

你接受了某一种观念,就被搁置到了某一层的某一个格子里。

我向来觉得人在社会上立身有三项资本,或曰三种魅力。

一是外貌,包括体格、姿色,这主要来源于先天,这确是一大本钱。

古今因一貌倾城,仪表万众,因此而广有追随,成其事者大有人在。

二是知识技能和思想,这是靠后天的修炼,或一战回天,惊天动地,开国定邦,太平盛世;或窥破天机,发明发现,创造财富,造福人类者,也大有人在。

三是人格,这完全是一种独立于“貌”和“能”之外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

你可以貌不惊人,才智平平,无功可炫,无能可逞,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楷模万众。

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

雷锋,论貌,个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论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的无私精神,助人品德,现已成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其人格魅力早巳驾于万众之上。

人格,既然名格,就是方方正正,于某事某情某理,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分寸,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总是平平静静,按既定的规矩做事,按既定的方向走路。

有一位哲人说: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这种崇高,就是人格的崇高。

在你的岗位上,在你平凡的生活中,走向力所能及的人格高度,你就是崇高的。

怎样使人格高尚呢?

这就要加强道德修养。

人格是美德之母,是人的内在品德与外在尊严的统一。

这种道德修养要达到崇高的境界,我理解,要做到两条:

一是“慎独”。

即在一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自律,遵守道德原则;二是个人品行要高出职业要求的一般水准。

为政者廉洁奉公,授业者为人师表,行医者救死扶伤等,这是起码的职业要求,做到了才称得上人格完整,但还谈不上崇高。

崇高就要高出这个水准,表现不平凡,从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使人受到强烈感染。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等,他们的言行高出了一般的职业要求,所以,历史刻下了他们高尚人格的烙印。

高尚的人格有一种宽阔的胸怀。

广东有一名叫沈开珍的警官,遇到曾害得父亲倾家荡产的仇人被歹徒劫持时,依然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这种宽阔的胸怀表现的就是高尚的人格。

生活舞台,千奇百怪。

有的人笑口常开,却心怀鬼胎;有的人内心翻腾,却面如平镜。

高尚的人格决不会计较人间恩怨得失,总是以浩然正气感化人生,以“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心态直面一切。

高尚的人格有一种崇高的境界。

原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施惠群身患绝症,担心的却是湖南新化一位无钱医病的小朋友,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仍然为希望工程忙碌奔波……这是一种高于生命的境界。

高尚的人格有一种无畏的精神。

孟子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何时二者不可得兼?

一是民族利益和尊严受到威胁时,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会奋不顾身,以牺牲个人的一切去保卫民族的利益。

二是人格尊严受到凌辱时,会宁死不屈,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

“生命诚可贵,人格价更高”,高尚的人格可以延续生命,即使生命停止了,人格的力量仍然不会消失。

所谓“有的人死了,但他活着”,就是这个道理。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烈士的杰作,手稿是他就义前委托人请鲁迅先生代为保存的。

方志敏一生没见过鲁迅,告别人世时,怎么把比生命还珍贵的手稿托付给鲁迅?

这就是鲁迅人格的力量。

高尚的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