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554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单选题

1.1787年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议案都必须要有经过两院批准通过的完全一致的文本,才能送交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这一规定

A.说明总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B.改变了美国国家机构的结构

C.有利于提高国会的立法效率

D.旨在防止出现立法机构暴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规定有利于防止立法机构出现暴政,其分权制衡思想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立法机构的公平和公正,D项正确。

美国国会拥有立法权,而不是总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A项错误。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但与材料强调分权制衡思想有利于防止立法机构出现暴政不符,B项错误。

材料中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会立法的效率,而不是有利于提高国会的立法效率,C项错误。

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

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王权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B

【解析】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他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此后,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王权依旧存在,故A错误。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正确。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王权的法案。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二者不是制衡关系,故C错误。

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3.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

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不信任案,首相必须辞职,或者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的议会,②③正确;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无权强迫议员退出议会,①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王不掌握实际权力,是统而不治的虚君,④错误;故选B。

4.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曾发出“德意志?

它在哪里?

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的感叹。

德国诗人阿恩特也曾追问:

“德国人的祖国是什么?

是普鲁士?

是士瓦本?

是葡萄映红的莱茵河畔?

是海鸥翱翔的波罗的海沿岸?

噢,不!

不!

不!

他的祖国必须更大”。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导致诗人们如此感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现状

B.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

C.君主专制的黑暗

D.异族入侵、领土被宰割的现状

【答案】A

【解析】联系18世纪德国历史及材料中“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可知其感叹的是德国四分五裂的现状,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错误;此时德国未统一,更未建立起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此时德国没有面临异族入侵及领土宰割问题,故D项错误。

5.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

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

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B.元老院的地位无足轻重

C.皇帝的专制地位进一步巩固

D.民选议会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被废除,使工人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切实保障”明显夸大,故A项错误;元老院虽然受到削弱,但作为议会上院在法国的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并非“无足轻重”,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的专制统治开始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故地位不是进一步巩固,故C项错误;因为议员得到了请愿的权利、议会的辩论记录要公布,说明民选议会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扩大,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故D项正确。

6.华盛顿曾形容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

华盛顿所说的“政府”是

A.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殖民机构

B.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政府

C.联邦宪法实施后的联邦政府

D.美国内战时南北对峙的联邦政府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制定前,美国是由13个主权国家(州)组成的邦联,各州的权力很大,邦联政府的权力很小,无法扭转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所以才有华盛顿这样的感慨,故B项正确,A项排除;联邦宪法实施后,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C项排除;美国内战是1861-1864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D项排除。

7.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一变化表明

A.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

B.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

C.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国王权力得到进一步限制,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故答案为C项。

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故排除A项;1701年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还没有真正处于“临朝而不执政”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就是限制国王权力,题干中的信息也是说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8.著名学者杨小凯说英美两国较早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三权分立制。

”在此作者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制约

B.对君主的限制

C.强调依法行政

D.确立议会主权

【答案】A

【解析】“君主立宪制”体现法律对君主权力的制约,“责任内阁制”体现议会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两党制”体现两党之间权力的相互制约,“三权分立制”体现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制约,故作者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约,A正确;AD只是对材料信息的部分解读,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调依法行政”,排除C。

9.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

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

”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至上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契约神圣原则

【答案】B

【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根据材料中“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由此分析奥利弗·霍姆斯所维护的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联邦至上原则,故选B。

分权制衡强调国会的立法权、总统的行政权与最高法院的司法权相互制衡,与材料大意不符,排除A;人民主权和契约神圣原则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CD。

10.“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行的仍然是“王在议会”、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即由国王会同两院组成议会,共同执掌立法权,每项议案须经上、下两院和国王认可方能生效。

这说明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B.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建立

C.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D.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掌握一定的权力,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还不完善,故选C。

《权利法案》虽然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但国王仍拥有一定的行政权,材料反映的史实无法说明《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排除A;责任制内阁在1721年开始逐渐形成,排除B;D项“无法限制”说法错误,排除。

11.1787年宪法的中央集权原则使美国从“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邦联变为“四肢听从头脑指挥”的联邦,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美国的迅速崛起

B.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统一

C.有利于国防的巩固

D.根除了州权主义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头脑听从四肢指挥”说的是美国建国后建立的邦联制,反映的是中央无权,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有利于国防的巩固,有利于美国的迅速崛起,ABC正确,不符合题,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同时各州又保留了一定的权力,D项中“根除了”表述太绝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

A.主张国家权力要分权与制衡

B.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个人权利

C.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D.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即该论断的意图是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排除A项;B项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3.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

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

B.责任内阁制政府名存实亡

C.议会高于王权原则尚未确立

D.国王试图平息政党政治危机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来看,说明当时尽管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早已确立,但仍然未能阻止王权的滥用。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责任内阁制的权力行使状况,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已经确立,排除C项;国王采取材料中的措施不是为平息政党政治危机,而是巩固自己的权力,排除D项。

14.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

这一作品反映了

A.人民在战争中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统一

B.普鲁士在德意志帝国中的统治地位

C.军国主义残余制约民主的实现

D.德意志帝国实行两院制议会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反映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影响,即军国主义残余制约民主的实现。

故答案为C项。

普鲁士领导取得了统一战争胜利,排除A项;漫画反映的是普鲁士军国主义与德国民众的关系,不能说明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材料的深层含义是

A.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

B.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

C.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

D.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来看,论者是强调妥协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D项。

A、C项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均排除;材料没有将政治妥协与暴力革命进行比较,排除B项。

16.《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

据此可知

A.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B.立法与行政机关的矛盾重重

C.三权分立能有效防止专制

D.权力机关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反映的是立法机关如果超越宪法赋予它应享有的权利,那么就如同行政机关越权都会出现专制倾向,故权力机关应在宪法赋予它的权利范围内行使职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故选D。

材料没有体现“相互制衡”的信息,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矛盾重重”的信息,故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三权之间互相制约与平衡的信息,故C对材料解读不准确,故排除C。

17.德国宰相俾斯麦说: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

【答案】D

【解析】题干中“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强调的是议会具有立法权,而《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参照的是议会具有立法权,但是在德意志议会却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符合题意;德国皇帝是权力中心,故A不符合德国,排除A。

英国不实行联邦制,B不符合英国,故排除B。

德国没有设立责任内阁制,C不符合德国,故排除C。

18.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

以下对下边漫画解读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是实,君主立宪是虚

B.传统制约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

C.帝国政府和各邦之间分权与制衡

D.国家元首引领资本主义民主发展

【答案】B

【解析】从漫画寓意来看,德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专制残余和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制约着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

故答案为B项。

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对漫画寓意理解错误,排除。

19.近代西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两种模式。

以下说法不属于它们共同特点的是

A.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权力分配原则

B.都具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政治理论

C.都通过内阁集体行使国家的行政权

D.都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成果

【答案】C

【解析】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制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集体行使国家的行政权。

C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权力分配原则,都具体实践了启蒙思想的主权在民等政治理论,都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成果,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20.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6000种,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B.统一市场孕育不成熟

C.宗教改革不成功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世纪初”“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6000种”“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中可以分析出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货币、关税等比较繁杂,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没有形成统一市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德意志地区统一市场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和执政阶级问题,故CD项排除。

二、简答题

21.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

……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

……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

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

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答案】

(1)防止地方官专权中央集权的加强

(2)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立法);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意义:

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或使民意得到体现),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

(3)民主和监督。

史实: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特点:

具有中国特色

(4)加强权力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监察制度的发展。

从通判的设置目的、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方面来分析。

(1)材料“与知州平列”“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判的设置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材料“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

……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第二小问从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工作的推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3)从材料“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中共实行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

(4)从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只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才能规范权力运行。

22.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

……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

……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

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

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答案】

(1)防止地方官专权

中央集权的加强

(2)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立法);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意义:

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或使民意得到体现),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

(3)民主和监督。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特点:

具有中国特色

(4)加强权力的监管,加强制度建设。

【解析】

(1)第一小问,材料“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可见监州的设置针对防止地方官专权,这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加强。

(2)由材料“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和“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说明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政府高度重视;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由“民意代表机关”,可知,英国的监察制度使民意得到体现,而对政府的监察有利于推动政府工作。

(3)由材料“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和“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说明民主和监督。

相关史实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和基本政治制度。

(4)由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近代英国完善的监察制度和新中国成立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说明要对权力的制约要加强制度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