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657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docx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备课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

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五)教材解读(以小数乘整数为例):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

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

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在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讨怎样利用原有知识来解决新情境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用连加的方法算”,也可能提出“把元化成角来算”,这时教师要重点抓住学生对新知识探讨有积极意义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做”,让学生明白这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思路积极地思考,探讨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2的时候,要加强和例1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例2中出现的新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问题。

这是小数乘整数计算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小数乘法中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师指出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可以这样写竖式”,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不同的是,在思考确定积的小数点时,一定要用25×60的整数积1500为基础,数出与因数同样多的小数位数,再点上小数点两个例题教学完以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重点思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这样总结出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律与方法,有利于学生按照这样的操作规则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本节课一是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二是重视学生活动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教学中采用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同时出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原有知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认知的需求;三是重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算法的探索过程,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经历了“初步感知——加深理解——运用升华”的过程,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还有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四是注重主题图的运用,首先运用主题图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用主题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新知识的探索,接着又回到主题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再造认知冲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

(六)课时安排:

8课时

(七)问题研讨:

有关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

我们经常遇到判断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

比如,7.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

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尚应华解答: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

我们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0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

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0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

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和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即可。

 请各位同仁发表高见!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讲稿小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其算理。

四、编写特点

1.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教材编排的变化:

(1)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

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

(4)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

五、教材解读

例1

(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

22.4÷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①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

(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2)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

例3及“做一做”

(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2)提出“接下来怎么除?

”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

(3)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

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

例4及“做一做”

(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

(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材的编排:

1.例题的设计与原通用教材相同。

2.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前面练习中安排了)。

3.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

例5

(1)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中国结”的情境引入。

(2)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3)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

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

(4)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

例6及“做一做”

(1)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2)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引起思考。

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12.6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3)“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4)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

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近似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近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

例7

(1)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2)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

循环小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2.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

3.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例8

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

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1)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

其中商的规律是:

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

1÷11=0.0909…的循环节是09,

2÷11=0.1818…的循环节是18,

3÷11=0.2727…的循环节是27,

4÷11=0.3636…的循环节是36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2)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解决问题

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

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6)教学建议:

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

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

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

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七、课时安排:

11课时

八、问题研讨:

计算课上起来是比较枯燥的,计算的复习课上起来就更显乏味,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2、教材解读

本学期的观察物体是五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进一步抽象,观察的物体以立体几何形体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空间想象等方式来辨认一个或多个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相对位置。

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通过直观活动逐步渗透投影几何的思想。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课标要求

1、注重数学活动  

本单元教学有大量的观察、搭拼等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资源。

充分利用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猜想、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强化数学思维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教材的体例编排正式体现了这一特点,有物体到图形逐步抽象;内容的呈现也是由整体到部分。

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资源。

教师要通过学生眼看----脑想----心记----口说----手做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观察物体的形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有110人,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

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比较高,比较善于动脑筋,课堂比较活跃,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

但两极分化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钦佩。

但少部分学生懒、行为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讲评,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七、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例1教学: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形

1.教师出示药箱,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思考、交流:

能同时看到药箱的所有面吗?

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小组交流:

你看到的是药箱的哪几个面?

看到的面的形状相同吗?

3.判断:

课本38页药箱的三个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4.教师小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5.想象:

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例2:

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1.观察球体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球体,看到了什么形状,有什么发现?

(在交流中得出,在任意角度观察球体,给我们的视图感受都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

让任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

预设:

学生在观察圆柱体的侧面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看到的是长方形;

②看到的是带有弧度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侧面在视觉效果上是一个长方形)。

3.练习八第2题:

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因此,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4、思想渗透教育: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件事物或一个人也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不能片面的看待,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例3教学: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组合图形

1、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体验。

2、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学生根据不同的图形摆出适合条件的立体组合图形,进行小组讨论。

八、课时安排

3课时

9、问题研讨

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做数学”的快乐,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发展?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主讲稿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教材解读: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通过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同时,由于用字母表示比用文字表述更简明易记,所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让学生初步接触一点代数知识,能使学生摆脱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逆向思考,未知数不参加运算,等于缺少一个条件,思维的步骤增加),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节教材的四部分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一些。

例如,已知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