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349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长丰县双墩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44分)

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薄伽丘的代表作是()

A.《十日谈》B.《神曲》C.《歌集》D.《哈姆雷特》

2.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出售赎罪券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3.“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理性思考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5.“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即使有,也是不可知的;即使有人知道,也无法向别人说明。

”持这种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B.智者学派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6.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梁启超将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学说概括为:

“则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治于人者”,“而其本旨之最重要者,则人人皆自定法律,自选官吏,无论立法行法,其主权皆国民自握之,而不容或丧者也”。

该学说体现的思想主旨是()

A.民主选举 开明专制B.三权分立 司法独立

C.直接民主 议行合一D.依法治国 主权在民

8.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一气二B.反省内心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

9.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

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②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

③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

④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10.道家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以下言论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地之法”“各得其私,各得其利”

11.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其中印刷术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扩大了资产阶级活动的范围

C.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

D.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2.某学者认为:

“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工商皆本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D.循天下之公

13.牛顿说过:

“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就是神迹。

”这表明牛顿()

A.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14.王阳明《传习录》中载: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这一主张表明王阳明()

A.不再认同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

B.强调以实践去促进良知的发展

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的开展

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

15.李贽在《藏书》中说: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

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

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提倡男女平等

16.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17.下面是某电影中唐太宗卧室的场景,其中合乎历史真实的是()。

①他用毛笔书写诏令②墙上挂着宝剑和火枪

③墙角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青铜器真品④桌上摆着翻开的《三国演义》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8.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19.“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

20.“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

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

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21.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

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

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的民兵

B.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

C.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

D.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

22.加尔文的先定论有这样的理解:

神在创世以前,在永恒之中就已经选召了圣徒。

但是,神的旨意里面已经包含了他允许受造物有自由的意志。

所以,神虽有主权,人却有责任。

与此说法相近的思想理念是()

A.“自助者天助之”B.“制天命而用之”

C.“人是万物的的尺度”D.“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

二、非选择题(4题,共56分)

23.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文化的繁荣,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新一轮变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材料三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

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顾炎武

(1)有学者认为正是大变革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

根据材料一,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对思想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其基本主张(不得照抄原文),并指出其主张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来的。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

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

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

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

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异同?

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二: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及该成果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转为落后的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政治、经济因素。

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的世界科技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我们从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A2.C3.D4.A5.B6.C7.D8.C9.C10.A

11.A12.B13.A14.B15.C16.B17.C18.C19.B20.C

21.C22.A

23.

(1)政治:

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各阶层对变革的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经济:

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材料二:

工商皆本。

社会现实: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现实: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阻碍社会进步。

材料四:

学以致用。

社会现实:

明代以来八股取士,读书人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24.

(1)君民关系:

君主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私欲;

君臣关系:

君主专制,臣工盲目听命于君主;

是非标准(天下治理的标准):

以君主的个人意志而不是以人民的安危为治理标准;

国家法律:

是帝王一家之法而非是非之法。

(2)同:

都认为君主给社会带来了危害;都反对君主凌驾于社会之上;都反对专制法律;都主张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都提出了分权主张。

异:

对君主权力进行制约的方式不同:

黄宗羲主张在君主制下设宰相,与君主同议国家大政。

孟德斯鸠主张把国家权力划分到不同部门,实行三权分立;本质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的主张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思想体系不同:

黄宗羲的主张是传统的封建思想。

孟德斯鸠的主张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原因:

明末清初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发展缓慢;虽然出现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但本质上还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8世纪的欧洲,已经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思想解放的洗礼;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完善。

25.

(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

(2)特点:

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多总结,少创造(或经验性总结,缺乏理论升华。

)背景: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3)科举制使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对外闭关锁国等。

26.

(1)因素:

中国:

政治上,国家统一,封建制度先进;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

英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影响:

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方。

(2)问题: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原因:

与苏联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