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341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docx

奥鹏西安交通大学《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考前练兵doc

单选题

1.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负值

答案:

C

2.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

答案:

A

3.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

答案:

A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答案:

A

5.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 )

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

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

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

答案:

D

6.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答案:

C

7.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

A.0

B.1

C.-1

D.2

答案:

B

8.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B

9.垄断性工资差别是()的工资差别。

A.竞争性

B.补偿性

C.既竞争又补偿

D.既是非竞争又是非补偿

答案:

D

10.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

D.总替代关系

答案:

A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答案:

D

12.当产品市场由竞争变为垄断时,则劳动力流向是()

A.从高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B.从低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

C.劳动力不流动

D.两者之间同等数量相互流动

答案:

A

13.以下会抑制企业扩大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答案:

D

14.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是()

A.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增加供给

B.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

C.在收入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

D.在收入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结果不确定

答案:

D

15.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

A.学校教育

B.正规的学徒计划

C.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

D.新工人观察询问

答案:

A

16.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

A.大

B.小

C.没有

D.不确定

答案:

A

17.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答案:

C

18.下列各项中,属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

A.全薪公休日

B.失业保险金

C.免费工作餐

D.带薪休假

答案:

B

19.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

C.雇主和政府

D.政府和工会

答案:

B

20.如果货币工资不变,物价上涨,实际工资(  )

A.上市

B.不变

C.难以确定

D.下降

答案:

D

21.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过程的周期性

B.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C.经济周期中萧条阶段的经济下降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D.失业的周期波动

答案:

C

22.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

B

2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答案:

A

24.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答案:

B

25.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技术革新

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

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答案:

C

26.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答案:

A

27.下列关于等成本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等成本线上各点的成本相等

B.较大的总成本线离开原点较远

C.等成本线的斜率为正

D.等成本线的斜率是常数

答案:

C

28.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答案:

B

29.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B.专业技术型劳动力往往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C.学历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较低

D.青年劳动力具有较低的流动率

答案:

A

30.在我国,下列()属于在业人口。

A.农民工

B.家庭妇女

C.劳动教养人员

D.在校大学生

答案:

A

31.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为单位弹性

答案:

C

32.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 )

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

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

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

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

答案:

D

33.下列培训中属于特殊培训的是()

A.上岗证书培训

B.职业道德培训

C.高压电工资格培训

D.文化水平培训

答案:

C

34.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答案:

B

3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 )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答案:

B

36.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

A.全部归企业享有

B.全部归员工享有

C.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答案:

A

37.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答案:

B

38.劳动力是指( )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答案:

B

39.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B

40.实际工资率越低,预算约束线()

A.越陡直

B.越弯曲

C.越平缓

D.不变

答案:

C

41.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答案:

B

4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存在以下关系()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B.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工作时间减少

D.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工作时间增加

答案:

A

43.人力投资收益是()

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

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

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

答案:

C

44.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

B

45.工资制度可以分为工资生成制度和()两大类。

A.工资形成制度

B.工资发放制度

C.工资支付制度

D.工资使用制度

答案:

A

46.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时,则均衡工资率()。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B

47.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

答案:

A

48.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

C.-1

D.2

答案:

B

49.奢侈品与生活必需品相比较而言,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相等

答案:

B

5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决定劳动投入经济效益的因素。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收益率

C.劳动投入费用

D.产品质量

答案:

D

51.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B

52.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定

答案:

A

53.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为零

B.大

C.小

D.为单位弹性

答案:

C

54.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答案:

A

55.垄断性工资差别是()的工资差别。

A.竞争性

B.补偿性

C.既竞争又补偿

D.既是非竞争又是非补偿

答案:

D

56.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答案:

C

57.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答案:

B

58.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答案:

D

59.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B.专业技术型劳动力往往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C.学历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较低

D.青年劳动力具有较低的流动率

答案:

A

60.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其寓寄的载体是()

A.雇主

B.技术

C.设备

D.劳动者

答案:

D

61.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答案:

A

62.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

A.全部归企业享有

B.全部归员工享有

C.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

D.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

答案:

A

63.弱化地区工资差别最有力的杠杆是()

A.商品贸易

B.资本流动

C.劳动力的流动

D.政府调控

答案:

C

64.垄断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收益曲线,位于竞争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曲线的()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答案:

C

多选题

1.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劳动市场可分为(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不完全竞争市场

D.充分竞争市场

E.不充分竞争市场

答案:

A,B,C

2.一位大学女生在毕业求职时不如跟她除性别之外的条件都相同的男生有竞争力,在她求职过程中,她有可能受到了劳动力市场的哪些歧视?

()

A.性别歧视

B.统计性歧视

C.前劳动力市场歧视

D.雇主歧视

答案:

A,B,D

3.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D.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供给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答案:

B,C

4.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效益

B.物价水平

C.劳动力配置

D.工资分配形式

E.劳动差别

答案:

A,C,D,E

5.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有(  )

A.间接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

D.异质性

E.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答案:

A,B,C,D,E

6.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本高低,那么(  )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

A,B,C,E

7.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答案:

A,B,C,D

8.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答案:

A,B,D

9.下列关于教育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包含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C.教育投资的成本总能得到充分回报

D.其收益体现为现期的高额物质回报

答案:

A,B

10.下列关于结构性失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B.失业的周期相对比较长

C.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匹配而导致

D.主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答案:

A,B,C

11.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

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答案:

A,C,D,E

12.下列关于企业普通培训投资和特殊培训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训所获得的技能一般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

B.一般而言,接受企业特殊培训的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率

C.一般而言,提供特殊培训的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D.一般而言,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答案:

A,B,C,D

13.下列关于失业的表达,正确的是()

A.失业,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处于无业状态的一种表现

B.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C.某人大学毕业后结婚,甘当全职家庭主妇,成为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一种现象

D.失业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答案:

B,D

14.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

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

答案:

A,C,E

15.下列关于概念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适龄就业人口

B.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

C.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

D.劳动力资源<劳动适龄人口

答案:

A,B,C

16.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有( )

A.各级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E.劳动力流转

答案:

A,B,C,D

17.工资率的高低代表闲暇机会成的高低,那么()

A.闲暇的机会成本越高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小

B.闲暇的机会成本越低人们选择闲暇的可能性越大

C.工资率越低,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D.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小

E.工资率越高,人们工作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

A,B,C,E

18.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E.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凹向原点

答案:

A,B,D

19.影响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发展水平

B.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水平

D.劳动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E.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状况

答案:

A,C,D,E

20.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

A.工资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节机制

答案:

A,B,C,D

21.下列关于失业的表达,正确的是()

A.失业,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处于无业状态的一种表现

B.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C.某人大学毕业后结婚,甘当全职家庭主妇,成为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一种现象

D.失业常常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答案:

B,D

2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包括()

A.各级正规教育

B.职业技术培训

C.健康保健

D.劳动力流动

答案:

A,B,C,D

23.下列关于结构性失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B.失业的周期相对比较长

C.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匹配而导致

D.主要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答案:

A,B,C

判断题

1.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2.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3.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4.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5.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6.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定以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为必要的前提条件。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7.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8.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制定者。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9.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0.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1.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2.工资歧视是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3.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4.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15.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6.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7.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8.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19.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A.错误

B.正确

答案:

B

20.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

A

21.人力资源在社会中总是创造财富的。

()

T.对

F.错

答案:

F

22.个人在劳动力供给中,资源约束条件是不一定的。

()

T.对

F.错

答案:

F

23.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意味着企业的雇工数量对工资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

()

T.对

F.错

答案:

F

24.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

T.对

F.错

答案:

F

25.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

()

T.对

F.错

答案:

T

26.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

()

T.对

F.错

答案:

F

27.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

()

T.对

F.错

答案:

T

28.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

()

T.对

F.错

答案:

F

29.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

T.对

F.错

答案:

T

30.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

()

T.对

F.错

答案:

T

31.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

()

T.对

F.错

答案:

F

32.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

()

T.对

F.错

答案:

F

3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

T.对

F.错

答案:

F

34.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

()

T.对

F.错

答案: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