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9293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docx

最新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肝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

活动时间:

2012-10-19

活动地点:

hm卫生院会议室

活动形式: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主办单位:

hm卫生院

活动主题:

肝病防治知识

组织者:

hm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

全体居民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160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及数量:

肝病知识资料、160份

活动内容:

加强防寒保暖由于老年人的主要脏器老化,功能减弱,适应性差,故当寒潮袭来时,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心衰。

严寒还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病的重要诱因。

因此,冬季,老年人的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衣料宜用棉、毛、丝织品。

活动总结评价:

(1)让人们了解老年人在冬季好发季节的心脑肺等重病认识信号。

(2)告诉人们发现心脑肺等病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学会识别重病信号非常重要。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像材料√□签到表□其它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2012年11月22日

通知

全体hm居民:

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广大患者的肝病防治知识,hm卫生院在住院部4楼会议室开展肝病健康教育系列讲座。

现通知如下:

时间:

10月19日下午14:

30至17:

00

地点:

hm卫生院会议室

讲座内容:

肝病防治知识

授课人:

xxx

欢迎广大患者及家属前来参加。

 

hm镇卫生院

2012-10-14

 

肝病知识

1、肝脏的位置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

肝脏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

一、分泌胆汁

1.每日约有600-1000ml的胆汁从肝脏持续分泌出来

2.胆汁由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消化以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3.肝脏制造胆汁、帮助食物消化。

二、代谢功能

1.食物消化后,由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

2.肝脏能将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原,储存于肝内。

当血糖减少时,又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

肝脏为你储藏糖份(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和脂肪),好像电池储藏能量,随时供给你身体所需。

三、凝血功能

1.如果你刮胡须或削苹果时不慎弄伤皮肤,肝脏就会制造血凝块,使伤口停止流血。

肝脏是合成或产生许多凝血物质的场所。

2.除上述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合成外,还产生凝血因子5、7、8、9、10、11和12。

3.另外,储存在肝脏的维生素K对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7、9、10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

四、解毒功能

肝脏能清除你所吸入的空气、废水、烟雾和化学物品中的毒素和消解一切进入身体内的化学毒素,包括各种酒类及药物。

如果没有肝脏,你就会被污染物所感染!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物或外来的毒物,在肝内主要通过分解、氧化和结合等方式而成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参与结合方式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等,与毒物结合后使之失去毒性或排出体外。

五、吞噬或免疫作用

你的身体经常潜伏着很多病菌,肝脏可以助你抗御细菌的侵入。

肝脏能减弱甚至消灭伤风菌,感冒菌和其他病菌。

肝脏通过网状内皮系统的Kupffer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细菌、色素和其它碎屑从血液中除去。

2、肝炎分类

肝炎,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急性重型肝炎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珠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肝炎通常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根据病因来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根据病程长短来分,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慢性肝炎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临床上对肝炎的诊断,通常是结合了上述多种方法分类的。

3、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

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4、乙肝现状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

5、乙肝临床表现

1、急性乙型肝炎:

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2、慢性乙型肝炎:

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

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

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

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4、淤胆型肝炎:

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

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

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5、肝炎肝硬化:

①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

活动性肝硬化:

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ALT升高,黄疸,白蛋白下降。

静止性肝硬化:

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

②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

ALB≧35g/L,TBil﹤35μmol/L,PTA﹥60%。

可有门脉高压征,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

失代偿性肝硬化:

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ALB﹤35g/L,白蛋白/球蛋白(A/G)﹤1.0,TBil﹥35μmol/L,PTA﹤60%。

可有腹水、肝性脑病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6、乙肝传播途径

第一,母婴传播“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

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

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

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二,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三,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第五,性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7、乙肝检查项目

一、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二、肝功系列

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等。

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

三、乙肝病毒dna检测

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可见乙肝病毒DNA检测在乙肝检查化验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因为乙肝病毒DNA检测对确诊乙肝和评估乙肝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乙肝病毒DNA检测报告[3]:

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

2、定性,即确定是阴性还是阳性。

乙肝病毒DNA的正常值为阴性,即乙肝病毒DNA<1x10的3次方拷贝/ml

3、定性测得的阳性通常说明病毒容易传染给他人,阴性说明不容易传给他人。

对于乙肝大三阳来说,由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是阳性,所以乙肝病毒-DNA也是阳性的,表示乙肝病毒-DNA>1x10的3次方拷贝/ml,这时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活跃。

4、定量,即检测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

定量检测结果主要是对抗病毒治疗提供检测和疗效参考。

由于结果是数字的,而不是“高/低”、“阴/阳”、“正常/不正常”,所以看起来比较麻烦。

确定正常值指标一定要知道所做实验的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因检测仪器、方法、试剂的不同而有差异。

四、B超

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五、甲胎蛋白(AFP)

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很超过200纳克。

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400纳克。

如果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要注意肝癌的可能。

六、肝穿刺检查

当其他手段和检测方法不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存有疑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专家提醒:

以上介绍的各种检查,并非每个病人每次都要进行,一般来说,常规只进行肝功系列检查就可以了,只有在怀疑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等严重情况时,才需要作更多的检查。

8、乙肝五项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好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

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五项检查对照表内容如下:

1、乙肝五项第1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说明是急性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乙肝五项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3、乙肝五项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4、乙肝五项第13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说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5、乙肝五项第1345项阳性:

说明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6、乙肝五项第14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说明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7、乙肝五项第1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说明是急、慢性乙肝即:

①急性HBV感染;②慢性HBsAg携带者;③传染性弱。

8、乙肝五项第5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说明①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②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③无症状HBsAg携带者。

9、乙肝五项第2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说明是乙肝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10、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说明:

①曾经注射过乙肝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②曾经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并且有一定的免疫力;③假阳性。

11、乙肝五项第2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以后,或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已康复,已有免疫力。

12、乙肝五项第45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病毒。

13、乙肝五项全阴说明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

9、肝功能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

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

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

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

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肝功能检查

现消化道出血。

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

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

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碍。

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

病情越重,HPT越低。

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10、乙肝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的保护性抗体。

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为保护性抗体。

在HBV感染恢复期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它的出现标志对HBV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

抗-HBs这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也叫中和性抗体。

它能中和掉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表示人体没有免疫力,对乙肝病毒没有保护性,不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入。

若正常人乙肝表面抗体阴性,强烈建议去正规医院打乙肝疫苗,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若是乙肝患者,说明体内还含有乙肝病毒。

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说明人体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作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检查者接种乙肝疫苗。

但是,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还是显示阴性的话,那就需要分析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原因了。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2、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加大疫苗剂量。

  

3、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11、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2、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浓缩的预防乙肝病毒入侵复制的被动免疫制剂。

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高效价的外源性抗体,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能短期内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游离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献血员中筛选出来的,其血浆含有滴度较高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经过生物浓缩工艺制成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我国目前生产的为每毫升含抗-HBs100单位以上的注射剂。

升含抗-HBs100单位以上的注射剂。

这种含量的制剂完全可以中和入侵人体的乙肝病毒(HBV)并将其清除,从而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使新生儿或易感者免受感染。

1、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要求在出生24小时之内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母体乙肝e抗原阳性血、阴道分泌物等的即时感染。

同时可注射乙肝疫苗30微克,以产生被动-主动免疫功能。

2、意外事故被乙肝患者血液、体液等接种者,如针头刺伤、破损伤口接触等,均可首先以每公斤体重注射0.06毫升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然后再以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以获得较长远的主动免疫保护作用。

3、器官移植、吸毒、性乱及应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由于其免疫功能下降,注射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主张对他们的剂量应加大,可应用正常人的4倍。

但应注意以应用血源疫苗效果较好,因为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应答要低于前者。

13、乙肝治疗

(一)治疗的总体目标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

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二)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一般适应证包括:

①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②ALT≧2×ULN;如用IFN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①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Ⅲ);

②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组织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Ⅱ);

③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Ⅲ)。

  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三)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1、核苷(酸)类药物  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

  ①拉米夫定(lamivudine):

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HBVDNA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HCC的发生率。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类似安慰剂。

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第1年、2年、3年、4年分别为14%、38%、49%、66%)。

  

②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性坏死和纤维化。

治疗5年时患者的累积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为3%。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更低。

  

③恩替卡韦(entecavir):

是一种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初治每日一片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