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721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篇关节脱位.docx

第二篇关节脱位

第二篇关节脱位

第一章关节脱位总论

1.定义

组成关节各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

2.分类

1.1按发病原因分为

✧外伤性脱位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脱位,临床上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同样的暴力在儿童常发生骨骺分离,老人因骨质疏松,常引起骨折。

✧先天性脱位先天性关节发育不良引起的脱位,例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理性脱位关节结构因病变破坏而发生脱位,例如关节结核或化脓性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脱位。

✧习惯性脱位外伤性关节脱位处理不当,以至多次发生脱位者,常见于肩关节。

1.2按脱位程度分为

✧完全性脱位脱位后两关节面完全失去对合关系。

✧不完全性脱位脱位后两关节面部分失去对合关系者,又称半脱位。

1.3按脱位后的时间分为

✧新鲜脱位一般指脱位3周以内者。

✧陈旧脱位脱位3周以上者。

3.解剖及发病机理

关节的解剖主要为:

三要素、五大辅助结构。

主要病理改变为构成关节的骨端冲破关节囊而出现在异常位置,有的可伴发构成关节的关节盂缘,骨端关节面或边缘部骨折;少数情况下脱位的骨端可压迫或牵拉关节附近的血管,神经。

4.临床表现

4.1一般症状

患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

严重者可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症状。

4.2特有体征

✧畸形脱位的关节有明显畸形,患肢失去常态,可缩短或延长。

✧关节盂空虚脱位的骨端可在异常位置上摸到,原关节盂所在部位空虚。

✧弹性固定未破裂的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等机构将患肢保持在异常位置,当被动运动患肢时,可感到弹性的抗力。

5.诊断

根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但还必须进行Χ线检查。

Χ线检查不仅能确定脱位的方向和程度,而且可确定有无合并骨折。

对陈旧性脱位,还可了解有无创伤性骨化或缺血性骨坏死等。

6.治疗

包括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

6.1复位

复位的目的是使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

新鲜脱位,在完善的麻醉下应尽早采用轻柔手法,使关节复位,脱位虽达3~5周,如以前未经多次复位,无并发骨折和创伤性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失败及多数陈旧性脱位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6.2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使关节在正常解剖关系状态下,关节囊、韧带、以及周围软组织愈合,避免发生习惯性脱位。

复位后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使关节囊和周围组织得以很好的修复。

一般固定时间为3周。

6.3功能锻炼

伤肢固定后,被固定关节周围的肌肉尽早行舒缩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主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关节粘连和强直。

固定解除后,该关节也要尽早积极主动锻炼。

7.并发症

✧骨折

✧关节面软骨擦伤例如:

髌骨脱位。

✧关节唇缺损例如:

Bankart缺损

✧关节表撕裂、破裂。

✧血管、神经损伤。

第二章关节脱位各论

第一节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仅次于肘关节脱位而居第2位。

可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后者少见。

1.解剖概要

①肩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活动度最大又不稳定的关节,由小而浅的肩胛骨关节盂和大而呈半球形的肱骨头构成,关节囊宽大松驰,这些因素使肩关节易于脱位。

②但关节周围受强有力的肌群保护,故肩关节脱位次于肘关节。

肩关节的后上方有肩峰,前上方有喙突,两者间有喙肩韧带;关节囊后部有冈下肌和小圆肌腱,前面有肩胛下肌腱;上部有喙肱韧带和冈上肌腱,唯下部缺少韧带,肌腱加强,故易发生前下方脱位。

2.发病机理

肩关节前脱位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当跌倒时,上肢外展,后伸,手掌或肘部着地产生的传达暴力,沿肱骨纵轴向前冲击,使肱骨头冲破前方关节囊而致肩关节前脱位;或向侧方跌倒时,上肢极度外展,后伸,肱骨颈受到肩峰阻挡,成为杠杆的支点,使肱骨头冲破关节囊下方,产生盂下脱位;若暴力继续作用和胸大肌,肩胛下肌等的牵拉,肱骨头可移至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若暴力更大,肱骨头上移至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

30--40%的病例可合并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多数骨折块和肱骨仍有软组织相连,当肱骨头复位后,骨折随之复位;少数完全撕脱者,不易手法复位。

有时肱二头肌长工头肌腱可由结节间沟滑出,移至肱骨头的内后方,阻碍复位。

暴力强大时,还可合并肱骨外科研成果颈骨折或腋神经牵拉伤;血管损伤者少见。

3.临床表现与诊断

有明显的外伤史,除肩部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外,还有以下体征。

(一)

(二)病人姿势多喜4位,患肢轻度外展,以健手托住患侧前臂,头和身体向患侧倾斜。

(三)

(四)方肩畸形原关节处空虚,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

肱骨头异位,可在喙突下、锁骨下扪及肱骨头。

(五)

(六)Dugas(杜加斯征)阳性伤侧肘贴紧胸壁时,手掌不能搭到健侧肩部;或使伤侧手掌搭于健肩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X线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发现有无骨折。

4.治疗

(一)

(二)复位新鲜脱位以手法复位为主,使用局麻或适当的麻醉。

常用的复位方法有:

1.

2.希波格拉底法病人仰卧床缘,术者立于患侧,将足跟置于患侧腋窝,紧贴胸壁作对抗牵引(左侧用左足,右侧用右足),双手握住伤肢腕部用力持续牵引,并逐渐将上臂外旋即可复位。

此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

3.

4.膝顶法以右肩脱位为例,术者以屈曲之右膝部顶于病人腋窝,左手反握患肢腕部,右手绕过患肢肘前握住术者左前臂,以肘部扣住病人之肘部,双手向下牵引患肢略内收,外旋即可复位。

5.

6.科克法病人仰卧或坐位,术者一手握住伤肢腕部,另一手握住肘部,屈肘90°。

沿着肱骨长轴作持续牵引,先将上臂外展,外旋,然后将上臂内收,使肘关节紧贴胸壁移向中线,再使上臂内旋,将伤侧手掌搭于对侧肩部,复位即告成功。

操作应轻柔,用力过猛可引起骨折。

㈡固定将肩关节置于内收、内旋位,屈肘90°,腋下置棉垫,用绷带或胶布将上臂固定于胸侧臂,前臂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周。

合并大结节骨折者延长固定1—2周。

㈢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加强手腕和手指的活动。

解除固定后,鼓励病人主动锻炼肩膀关节各方面活动,并配合理疗使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者需及时切开复位。

陈旧性脱位亦多需切开复位。

第二节肘关节脱位

全身各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多见。

常为后脱位,多见于青少年。

1.解剖概要

1

2肘关节为屈戍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半月切迹,肱骨小头和桡骨小头构成,关节稳定性多赖于肱尺关节。

3

4由于关节囊前后壁没有韧带加强,尺骨鹰嘴长,

5

6半月切迹深,恰在其前的冠突却较短,故易发生后脱位。

2.发病机理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着地所产生的传达暴力,沿尺骨纵轴上传,使肘关节过伸,以至鹰嘴突尖端急剧地冲击肱骨的鹰嘴窝,产生一种有力的杠杆作用,使半月切迹脱离滑车移向后上方;在此同时肱骨前下端突破薄弱的关节囊前壁,向前移位,形成肘关节后脱位。

因暴力的方向不同,桡、尺骨上端可同时发生桡侧或尺侧移位,有的可合并尺骨喙突或肱骨内上髁骨折,后者可夹入关节内而影响复位。

有时可合并尺神经牵拉伤。

单纯肘关节前脱位极少见。

当肘关节处于屈曲位,后方受到直接暴力时,先发生尺骨鹰嘴骨折,而后尺桡骨上部移至肱骨下端之前,形成肘关节前脱位。

3.临床表现与诊断

除有患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一般损伤症状外,还有以下特征。

肘部明显畸形,肘前摸到肱骨下端,肘后可摸到高耸之尺骨鹰嘴;肘关节弹性固定,呈135°半伸位;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前臂缩短,肘关节周径增粗;X线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脱位情况,有无合并骨折,陈旧性脱位者有无创伤性骨化。

4.治疗

(—)手法复位病人坐位或仰卧,臂丛或局麻下助手握上臂,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顺原有畸形位方向行持续牵引;另一手进行复位。

有侧方移位者,从侧方挤压,先予纠正,然后用手掌自肘前方将肱骨下端向后推压,余指在肘后将鹰嘴突向前提拉并同时屈曲肘关节,即能复位。

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者,在对抗牵引下先让肱骨远端纳入半月切迹,然后再推挤肱骨远端矫正侧移位,常可同时将内上髁复位。

如发现骨块仍夹在职关节间隙时,应将关节再脱位后重新复位,再复位时应注意将关节间隙挤紧,以免骨块再进入关节间隙。

陈旧脱位者,关节内常有大量纤维瘢痕组织,需手术治疗。

  肘关节极易发生异位骨化,因此,手法复位应尽量一次成功。

在平时治疗中,也要避免反复揉捏等手法。

㈡固定用超关节夹板或石膏后托固定肘关节于90°屈曲位,并用三角巾悬挂胸前2~~3周。

㈢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未被固定的各关节,解除固定后,练习肘关节主动伸、屈及前臂旋转活动并辅以理疗。

严禁强行扳拉,以免发生周围骨化性肌炎。

第三节月骨脱位

1.概述

腕骨中以月骨最易脱位。

月骨的凸面与桡骨下端,凹面与头状骨,其内外侧分别与三角骨、舟状骨互相构成关节,所以月骨四周为软骨面。

月骨与桡骨下端之间仅有背侧、掌侧韧带相连,也是营养血管进入处,维持其正常血液供应。

月骨的前面相当于腕管,为屈指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脱位的月骨可能压迫正中神经,复位后,神经症状即可消失。

由于暴力的大小不同,月骨脱位程度和预后也不同,临床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桡骨和月骨之间仅有桡月背侧韧带撕裂,月骨向背侧翻转约90度,由于掌侧血液供应存在,故月骨一般不致发生缺血性坏死。

2.侧月背侧韧断裂,而侧月掌侧韧带扭转,月骨血液供应受到一定障碍,少数情况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

3.月骨脱位后严重移位,侧月掌侧及背侧韧带均断裂,月骨失去血液供应,而发生缺血性坏死。

脱位后,应及时进行复位,月骨停留于脱位的位置越久,则整复越困难。

2.损伤机制

月骨侧面观呈半月形,背侧窄,掌侧宽,失跌手撑地时,腕部强烈背屈,月骨被挤压于桡骨下端和头状骨之间,而向掌侧移位,关节囊破裂,引起月骨向掌侧脱位。

3.临床症状及诊断

1.腕掌侧明显肿胀,皮肤皱折和凹陷消失。

2.剧烈疼痛,关节屈伸严重受限。

3.腕关节呈轻度屈曲畸形,中指不能伸直,握拳时,第三掌骨头处有明显凹陷。

握拳对比:

嘱患者两手握拳,如第三掌骨有典型缩短畸形,提示月骨脱位。

4.X线示:

月骨前后位由四边形变成三角形;侧位其远侧凹形关节面与头状骨分离,而转向掌侧,头状骨接近桡骨关节面。

4.治疗

1.手法整复:

患者坐位,屈肘,前臂旋后,两个助手分别握住肘部和手指作对抗牵引(拉中指的力量稍大)。

术者双手拇指放在掌侧月骨脱出部,其余四指环抱伤腕背侧,两拇指强力向背侧推压月骨,同时,助手将受伤手腕置于屈曲位,迫使月骨后角进入桡骨与头状骨关节间隙,感到月骨有滑动感受时,多数表明已经复位。

2.固定:

在手心及腕掌侧衬棉垫,用40度弧形铁丝托板放在腕部掌侧。

然后用绷带包扎,将腕关节在掌屈位固定约二周。

3.用药:

复位后第一周,内服铁弹丸。

第二周外敷一号新伤药,内服铁弹丸。

解除固定后,用四肢洗方熏洗,外贴活络膏,内服正骨紫金丹。

4.

5.按摩:

整复后三、五日局部可进行抚摩、捏、推压,前臂可进行揉捏。

固定期,腕部禁作背伸活动和摇搬手法,解除固定后,逐步加强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5.预后

单纯的月骨脱位如及时治疗,复位多无困难,预后良好:

脱位后三、四周,手法复位常常失败,则需手术。

第四节桡骨小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

1.解剖

2.发病机理

解剖学研究和小儿尸体上实验表明,5岁以下小儿之环状韧带前下方的附着点较薄弱,桡骨小头关节面的平面略向后方远端倾斜关略呈卵圆形部。

当小儿举臂穿衣,行走时跌倒或上阶梯,跨河沟等被大人握住其手于前臂旋前位用力向上牵拉时,桡骨小头部分离开尺骨的桡切迹,环状韧带上移,桡骨小头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