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7065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韩非子解老MicrosoftWord文档

  

《道德经韩非子解》

 

德者,内也。

得者,外也。

“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

身全之谓德。

德者,得身也。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

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

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

故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所无制也。

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

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

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

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

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由德盛;德盛之谓上德。

故曰:

“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

故曰: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众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

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

故曰: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礼者,所以情貌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

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

故曰:

“礼以情貌也。

”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

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

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相应,故曰: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

故曰:

“攘臂而扔之。

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

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

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

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

故曰:

“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

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

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

何以论之?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是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故曰礼薄也。

凡物不并盛,阴阳是也;理相夺予,威德是也;实厚者貌薄,父子之礼是也。

由是观之,礼繁者,实心衰也。

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者也。

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

今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毋争乎?

有争则乱,故曰: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

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

何以论之?

詹何坐,弟子侍,牛鸣与门外。

弟子曰:

“是黑牛也而白题。

”詹何曰:

“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

”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

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

故曰:

“道之华也。

”尝试释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

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

愚之首也。

故曰: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所谓“处其厚不处其薄”者,行情实而去礼貌也。

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不径绝也。

所谓“去彼取此”者,去貌、径绝而取缘理、好情实也。

故曰:

“去彼取此。

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

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

故曰:

“祸兮福之所倚。

”以成其功也。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

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

而祸本生于有福。

故曰:

“福兮祸之所伏。

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无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势尊,而小易得卿相将军之赏禄。

夫弃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天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妄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故谕人曰:

“孰知其极?

人莫不欲富贵全寿,而未有能免于贫贱死夭之祸也。

心欲富贵全寿,而今贫贱死夭,是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

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迷则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

今众人之不能至于其所欲至,故曰:

“迷”。

众人之所不能至于其所欲至也,自天地之剖判以至于今。

故曰:

“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

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

所谓光者,官爵尊贵,衣裘壮丽也。

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其故何也?

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

今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众人不肯问知听能,而圣人强以其祸败适之,则怨。

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众,数也。

今举动而与天下之为仇,非全身长生之道也,是以行轨节而举之也。

故曰: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

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

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

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

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

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

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

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

故曰:

“治人事天莫如啬。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

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

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

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者也。

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

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

故曰:

“夫谓啬,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故曰:

“重积德。

”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

故曰:

蚤服,是谓重积德。

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

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

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积德,故曰:

重积德,则无不克。

战易胜敌,则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则民人从。

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则众人莫见其端末。

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极。

故曰: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凡有国而后亡之,有身而后殃之,不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

夫能有其国,必能安其社稷;能保其身,必能终其天年;而后可谓能有其国、能保其身矣。

夫能有其国、保其身者,必且体道。

体道,则其智深;其智深,则其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

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保其身、有其国。

故曰:

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所谓“有国之母”:

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

”夫道以与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长,持禄也久。

故曰: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树木有曼根,有直根。

根者,书之所谓“柢”也。

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持生也。

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

生也。

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

“深其根。

”体其道者,其生日长,故曰:

“固其柢。

”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

“深其根,固其柢,长其视之道也。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

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

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务变之谓变业。

故以理观之: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

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举动理,则少祸害。

夫内无痤疽瘅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

故曰: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世之民,不与鬼神相害也。

故曰: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

民犯法令之谓民伤上,上刑戮民之谓上伤民。

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上不行刑,之谓上不伤人。

故曰:

“圣人亦不伤民。

”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鬼相伤,故曰:

“两不相伤。

”民不敢犯法,则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

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

民蕃息而畜积盛。

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

凡所谓祟者,魂魄去而精神乱,精乱则无德。

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

上盛畜积而鬼不乱其精神,则德尽在于民矣。

故曰:

“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

”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

有道之君,外无怨仇于邻敌,而内有德泽于人民。

夫外无怨仇于邻敌者,其遇诸侯也外有礼义。

内有德泽于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务本。

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治民事务本,则淫奢止。

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

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

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淫通物,所积力唯田畴。

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

故曰: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人君无道,则内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邻国。

内暴虐,则民产绝;外侵欺,则兵数起。

民产绝,则畜生少;兵数起,则士卒尽。

畜生少,则戎马乏;士卒尽,则军危殆。

戎马乏,则将马出;军危殆,则近臣役。

马者,军之大用;效者,言其近也。

今所以给军之具于将马近臣。

故曰: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矣。

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

由是观之,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奸起,则上侵弱君;祸至,则民人多伤。

然则可欲之类,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

夫上侵弱君而下伤人民者,大罪也。

故曰“祸莫大于可欲。

以圣人不引五色,不淫于声乐;明君贱玩好而去淫丽。

人无毛羽,不衣则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忧也。

故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

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余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

胥靡有免,死罪时活,今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故曰:

“祸莫大于不知足。

故欲利甚于忧,忧则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则失度量;失度量,则妄举动;妄举动,则祸害至;祸害至而疾婴内;疾婴内,则痛祸薄外;痛祸薄外,则苦痛杂于肠胃之间;苦痛杂于肠胃之间,则伤人也憯。

憯则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于欲利。

故曰:

“咎莫憯于欲利。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

故曰:

道,理之考也。

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

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万事废兴焉。

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以成其威,日月得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

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

以为近乎,游于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

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

恃之以成。

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

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

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

故曰: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凡理者,方圆、短长、粗靡、坚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后可得道也。

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

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而常者,无攸易,无定理。

无定理,非在于常所,是以不可道也。

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

“道”,然而可论。

故曰:

“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始之谓出,卒之谓入。

故曰:

“出生入死。

”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

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属于生焉。

属之谓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

”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

故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

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之谓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

故曰:

“民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此甚大于兕虎之害。

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

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

何以论之?

时雨降集,旷野闲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

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

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

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

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矣。

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

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

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

圣人之游世也,无害人之心,则必无人害;无人害,则不备人。

故曰“陆行不遇兕虎。

”入山不恃备以救害,故曰“入军不备甲兵。

”远诸害,故曰: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厝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不设备而必无害,天地之道理也。

体天地之道,故曰:

“无死地焉。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矣。

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

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

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则明,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

不疑生于慈,故曰:

“慈,故能勇。

周公曰:

“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

”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

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

是以举之曰:

“俭,故能广。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

何以论之?

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

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理定而物易割也。

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

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

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

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

是以故曰: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故临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

故曰:

“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夫能自全也而尽随于万物之理者,必且有天生。

天生也者,生心也,故天下之道尽之生也。

若以慈卫之也,事必万全,而举无不当,则谓之宝矣。

故曰“吾有三宝,持而宝之。

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

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

所谓“径”大也者,佳丽也。

佳丽也者,邪道之分也。

“朝甚除”也者,狱讼繁也。

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国贫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则衣食之业绝,衣食之业绝则民不得无饰巧诈,饰巧诈则知采文,知采文之谓“服文采。

”狱讼繁,仓廪虚,而有以淫侈为俗,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

故曰:

“带利剑。

”诸夫饰智故以至于伤国者,其私家必富;私家必富,故曰:

“资货有余。

”国有若是者,则愚民不得无术而效之;效之则小盗生。

由是观之,大奸作则小盗随,大奸唱则小盗和。

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锺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

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货资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

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

所以然者,引于外物,乱于玩好也。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而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

至圣人不然:

一建其趋舍,虽见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谓“不拔”;一于其情,虽有可欲之类神不为动,神不为动之谓“不脱”。

为人子孙者,体此道以守宗庙,不灭之谓“祭祀不绝”。

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

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乱其精神,故曰:

“修之身,其德乃真。

”真者,慎之固也。

治家,无用之物不能动其计,则资有余,故曰:

“修之家,其德有余。

”治乡者行此节则家之有余者益众,故曰:

“修之乡,其德乃长。

”治邦者行此节,则乡之有德者益众,故曰:

“修之邦,其德乃丰。

”莅天下者行此节,则民之生莫不受其泽,故曰: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修身者以此别君子小人,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

故曰: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

以此。

 

 

 

 

 

 

 

 

 

 

 

 

 

 

 

 

 

 

 

 

喻老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

故曰:

“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胃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

故曰:

“戎马生于郊。

  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

文公受客皮而叹曰:

“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

故曰:

“罪莫大于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赵不已,韩、魏反之,军败晋阳,身死高梁之东,遂卒被分,漆其首以为溲器。

故曰:

“祸莫大于不知足。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

故曰:

“咎莫于欲得。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

不以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

故曰:

“知足之为足矣。

  楚庄王既胜,狩于河壅,归而赏孙叔敖。

孙叔敖请汉间之地,沙石之处。

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唯孙叔敖独在。

此不以其邦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绝。

故曰: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

”孙叔敖之谓也。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故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故曰: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也。

邦者,人君之辎重也。

主父生传其邦,此离其辎重者也,故虽有代、云中之乐,超然已无赵矣。

主父,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

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是以生幽而死。

故曰: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主父之谓也。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也。

简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

故曰:

“鱼不可脱于深渊。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则制臣,在臣则胜君。

君见赏,臣则损之以为德;君见罚,臣则益之以为威。

人君见赏,而人臣用其势;人君见罚,人臣乘其威。

故曰:

“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入宦于吴,而观之伐齐以弊吴。

吴兵既胜齐人于艾陵,张之于江、济,强之于黄池,故可制于五湖。

故曰: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晋献公将欲袭虞,遗之以璧马;知伯将袭仇由,遗之以广车。

故曰: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

处小弱而重自卑谓,损“弱胜强”也。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故曰: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

故曰: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故曰:

白圭之行堤也塞欺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

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

”扁鹊出。

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

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

“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

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

叔瞻谏曰:

“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

叔瞻又谏曰:

“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

”郑君又不听。

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

“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

”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

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郑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

故曰:

“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故曰:

“见小曰明。

  勾践入宦于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故能杀夫差于姑苏。

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

故曰:

“守柔曰强。

”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

故曰:

“圣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也。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

鄙人曰:

“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

”子罕曰:

“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

故曰:

“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

冯曰:

“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

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

今子何独负之而行?

”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

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

此世之所过也,而王寿复之,则学不学也。

故曰:

“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

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

列子闻之曰:

“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不随道理之数而学一人之智,此皆一叶之行也。

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羡也;丰年大禾,臧获不能恶也。

以一人力,则后稷不足;随自然,则臧获有余。

故曰:

“恃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

  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

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

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

故曰:

“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

”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心御之所贵:

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颐,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郑人闻之曰:

“颐之忘,将何不忘哉!

”故曰:

“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

”此言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

是以圣人无常行也。

能并智,故曰:

“不行而知。

”能并视,故曰:

“不见而明。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故曰:

“不为而成。

  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