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84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docx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开题报告

王世玉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一、课题提出

1、背景: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这给我们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下子感到教育现代化不再遥远。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育人如此振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已更广泛、更充分地体现在农村的现代教学活动中,也给整体的教学过程和宏观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与提高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如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教育信息,制作专业课件提高授课魅力,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某种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教育技术将成为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支撑与衡量尺度。

然而,目前的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如何把现成的教育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何制作运用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课件,如何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挑战。

一下子有了紧迫感:

教育现代化了,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教育和培训”。

陈小娅副部长作了题为《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

聚焦农村教师》。

可见“农村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中国全民教育的质量”。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探讨和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02年开始的新教育研究被称为“新希望工程”,探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意在要求广大教师提高有效技能做新教育的人。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特点与分析》中资料显示:

教师教学成败归因的平均值

因素

成败

能力

努力

心境

他人

帮助

运气

学生与教材

教学

成功

4.65

4.57

4.18

4.24

3.42

3.88

教学

失败

4.18

4.05

3.72

3.79

3.58

3.84

可见教学成败归因在个人素质能力和努力程度上,实验还表明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效能感有关。

另一个重点课题“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成果表明:

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也是提高教师技能促进名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教育部为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三个途径:

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技能、扩充教师的生活经历。

其中专业技能提升,教育部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接受100小时的培训,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国内或国外,技能提升四种模式包括:

专业发展延续模式、工作坊、校群或校内教师经验分享、教师实习计划。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其中关键方面。

特别是关于“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有效性”,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形势下,具有危机感、紧迫感。

“空中课堂”让农村教学变得丰富精彩,“信息平台”把农村教育推向快车道。

3、课题形成: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背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

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说:

“未来的教师把技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或一种援助,成功的教师是教练、伙伴和通向世界的桥梁。

”当前,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战略。

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及时把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

学校举办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参加2007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在肥西县第三届教学能手评比中,获一等奖四人次,获二、三等奖六人次;现有合肥市第三届“教坛新星”两名;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新星”两名。

有一批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过硬的“名师”,我们想通过专家引领和自主合作,提高教师有效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含义:

教育均衡发展下,准教育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

有效技能决定着有效课堂,生态课堂需要技能的有效。

2、理论意义:

(1)实施“打造名师,典型引路”战略,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探索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研发校本课程。

(2)新教育理念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称之为“公益情怀”。

通过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实践意义:

践行新教育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梯度发展——有效技能与生态课堂,

(2)合作提升——名师工作室和名师沙龙。

引领教师梯度发展,不排斥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三、设计方案

1、研究目标:

(1)探究专家引领、典型引路、“TT合作”与有效技能提高的途径,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教师职业倦怠与有效技能提高速度归因。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名师,推行教育现代化。

(2)探究培训模式与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的“有效性”,探究培训过程中高观点的“操作性”,探究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效培训。

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探究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关系,探究“新教育精神”、生态课堂与提高有效技能的关系。

探究“量体裁衣”式的教育,避免现代技术下“人”缺席的情况。

2、研究内容:

(1)探索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开创“名师沙龙”、启动“名师工作室”。

吸收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优秀教师参加,进行教育科研和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名师。

把实际教学中的“小学问”细心“大做”,提高有效技能。

用“草根情怀”、“平民视角”把教育请下高高的圣坛,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每一个角落。

(2)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进行校本研究,确立“教师发展年”,每年明确一个主题。

2007年为“将学习进行到底”,2008年为“老师,你专业吗?

”。

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从而探索一条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途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活动。

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实际成果。

(2)研究方法:

带着案例来研讨。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3)技术路线:

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8月):

(1)校本培训:

邀请专家和名家进行理论培训和多媒体操作示范,培训内容有教学光盘的播放、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中小学常用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

(2)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评比,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运用新星比赛。

组织有激情有活力的80后教师,通过QQ、博客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校本研究:

组织召开专家报告会和其他教学技能交流座谈会,组织有效课堂、生态课堂研讨,开展课件评比、案例分析。

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校本课程

(一)。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

撰写校本课程

(二)、撰写研究报告,召开研究成果展示会,申请结题。

五、课题可行性

1、课题组成员:

组长:

王世玉副组长:

梁修安

主要成员:

梁修全、陈孝平、尤良文、江永翠、刘道勇、孙傲东、王业玲、董文芳。

我校是合肥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是肥西县“模式三先进集体”、“先进教研集体”。

近年来,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我校把每年3月定为新课改活动月,使老师们在课堂中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每年12月定为远程活动月,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化,06年全县农远现场会,市局阮馆长、县局领导30多位莅临指导,07年全省第三批农远项目县的领导、馆长一行60多人到校参观,农远应用是我校的亮点。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世玉同志曾负责三个县级课题,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市县级发表或交流,目前,正负责一项国家级课题——“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研究·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探究”,将要结题。

本课题的另一位负责人梁修安同志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

负责的省级课题“打工父母的家教策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名专著也于2007年9月份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课题主要成员梁修全是中心校办公室主任,县级“电教先进个人”,多次参加省、市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市、县级计算机等级培训及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等,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小组的其他成员主要由一名县级“十佳管理员”和几位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优秀者组成,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且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正值年富力强,有干劲、有闯劲。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目前,我校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

近年来,我校已投入近50万元添置设备、购置软件,并保持每年8万元以上的预算,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项经费。

中央资源库全面升级,08年IP宽带城域网接通,筹建电子阅览室,我校征订数十套软件和数十种信息技术科研杂志。

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远程教育活动月,培养锻炼了一批县、市级的“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学术资源保障。

六、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⑴论文案例集、⑵特色课件软件、⑶优秀教师课堂实录。

2、最终研究成果:

⑴研究报告、⑵《教师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校本课程。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结题报告

梁修全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

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光阴荏苒,肥西县江夏初级中学实施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子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研究》已按计划扎实开展研究。

08年3月7日在合肥幼师合肥市课题组举行开题仪式,中心校课题组于3月16日举行开题仪式,会上王世玉校长作开题报告,此开题报告参加全县八项学术作品评选获一等奖,并参加安徽省六项学术作品评选。

按照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成果显著。

开题报告、阶段总结、阶段成果汇报等已上传县教育局和合肥市教育局专项课题网站。

近年来,我们认清形势,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实施方案,努力实施培训工作,现就开展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认清课题研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1、研究背景: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这给我们边远农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下子感到教育现代化不再遥远。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教育人如此振奋。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已更广泛、更充分地体现在农村的现代教学活动中,也给整体的教学过程和宏观的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教学实践中,常会碰到与提高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如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教育信息,制作专业课件提高授课魅力,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等。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某种捷径和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着眼点、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教育技术将成为可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支撑与衡量尺度。

然而,目前的农村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如何把现成的教育资源变成自己的东西,如何制作运用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课件,如何指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些都是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挑战。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

2、研究意义: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有效技能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其中关键方面。

特别是关于“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有效性”,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形势下,具有危机感、紧迫感。

“空中课堂”让农村教学变得丰富精彩,“信息平台”把农村教育推向快车道。

●理论意义:

(1)实施“打造名师,典型引路”战略,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探索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研发校本课程。

(2)新教育理念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称之为“公益情怀”。

通过有效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实践意义:

践行新教育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梯度发展——有效技能与生态课堂,

(2)合作提升——名师工作室和名师沙龙。

引领教师梯度发展,不排斥传统教学技能的存在;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

3、课题形成:

课题含义:

教育均衡发展下,准教育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养成,培训的核心是练就。

有效技能决定着有效课堂,生态课堂需要技能的有效。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背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

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二、明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探究专家引领、典型引路、“TT合作”与有效技能提高的途径,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教师职业倦怠与有效技能提高速度归因。

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村教师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名师,推行教育现代化。

(2)探究培训模式与提升教师的有效技能的“有效性”,探究培训过程中高观点的“操作性”,探究高观点和操作性相结合的有效培训。

培养教师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把获得的信息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探究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关系,探究“新教育精神”、生态课堂与提高有效技能的关系。

探究“量体裁衣”式的教育,避免现代技术下“人”缺席的情况。

2、研究内容:

(1)探索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开创“名师沙龙”、启动“名师工作室”。

吸收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优秀教师参加,进行教育科研和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名师。

把实际教学中的“小学问”细心“大做”,提高有效技能。

用“草根情怀”、“平民视角”把教育请下高高的圣坛,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每一个角落。

(2)利用远程教育活动月组织校本培训,进行校本研究,确立“教师发展年”,每年明确一个主题。

2007年为“将学习进行到底”,2008年为“老师,你专业吗?

”。

构建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从而探索一条提高教师有效技能的途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的培训与实践活动。

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实际成果。

(2)研究方法:

带着案例来研讨。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3)技术路线:

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三、精选人力资源,强化保障条件。

1、成立课题组

组长:

王世玉副组长:

梁修安

主要成员:

梁修全、陈孝平、尤良文、江永翠、刘道勇、孙傲东、王业玲、董文芳。

本课题的负责人王世玉同志曾负责三个县级课题,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市县级发表或交流,目前,正负责一项国家级课题——“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研究·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探究”,将要结题。

本课题的另一位负责人梁修安同志有着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

负责的省级课题“打工父母的家教策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同名专著也于2007年9月份正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课题主要成员兼课题研究常务秘书梁修全同志是中心校办公室主任,县级“电教先进个人”,多次参加省、市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市、县级计算机等级培训及远程教育技能培训等,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小组的其他成员主要由一名县级“十佳管理员”和几位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优质课”评选优秀者组成,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且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正值年富力强,有干劲、有闯劲。

2、强化保障条件:

近年来,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我校把每年3月定为新课改活动月,使老师们在课堂中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

每年12月定为远程活动月,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化,06年全县农远现场会,市局阮馆长、县局领导30多位莅临指导,07年全省第三批农远项目县的领导、馆长一行60多人到校参观,农远应用是我校的亮点。

目前,我校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

近年来,我校又投入近50万元添置设备、购置软件,并保持每年8万元以上的预算,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课题研究专项经费。

中央资源库全面升级,08年IP宽带极域网接通,筹建电子阅览室,我校征订数十套软件和数十种信息技术科研杂志。

此外,学校定期举办素质教育、远程教育活动月,培养锻炼了一批县、市级的“教学能手”、“教坛新星”,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资源、学术资源保障。

四、研究工作稳步推进,校本培训硕果累累。

近年来,在以信息技术为背景下,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里,如何组织校本培训,开展校本研究,研发校本课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模式——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

通过活动月,我们把远程教育资源与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月,我们让教师体验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验空中课堂的无限乐趣;通过活动月探索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有效整合,探索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知识激发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通过活动月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有效化。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说:

“未来的教师把技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或一种援助,成功的教师是教练、伙伴和通向世界的桥梁。

”当前,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打造一批名师战略。

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及时把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合作提升,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

学校举办多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

1、依着专家引领。

在市电教馆、县电仪站领导专家支持指导下,我校把每年12月份确定为远程教育活动月,校负责人、信息技术管理员、市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参加,结合农村中小学的校情、学情开展“有效技能提高”的培训与实践活动。

同时,安排广大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教学软件操作等培训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录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通过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检验“有效技能提高”的实际程度。

2、带着案例研讨。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等方法。

通过各类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农远工程三个模式设备和优质资源为物质条件,以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开展“远程教育活动月”为校本培训与有效技能提高的实践平台,以参加“优质课”、“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农远运用新星”等评选活动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展示窗口。

3、围着“有效”竞赛。

08年3月-5月进行教师有效技能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征集评选。

课题组成员、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每人一篇,实验学校每学科确保一篇。

优秀作品结集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进行表彰。

08年7月中心校进行优秀教案评选,推荐参加县局中小教室评比。

全员参与,共收到上学年教案241本,中心校评出一二三等奖计34个,每学科推荐一名参加教育局评选。

08年9月举办优秀管理员、农远应用新星、教研成果等评选活动。

4、靠着“校本”提高。

08年暑期,中心校校本培训确定主题为“教师有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分两个板块:

①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备好课、上好课:

②教师研究技能提高——国家、省、市、县课题研究。

⑴校本培训:

邀请专家和名家进行理论培训和多媒体操作示范,培训内容有教学光盘的播放、卫星教学资源的接收、中小学常用课件的制作,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等。

⑵校本提升:

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的评比,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农远应用新星比赛。

组织有激情有活力的80后教师,通过QQ、博客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有鲜明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⑶校本研究:

组织召开专家报告会和其他教学技能交流座谈会,组织有效课堂、生态课堂研讨,开展课件评比、案例分析,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校本课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参加了2007年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大练兵活动,在肥西县第三届教学能手评比中,获一等奖四人次,获二、三等奖六人次;现有合肥市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