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677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docx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

第7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

微课导图)

核心知识)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九上P147-158)

命题点1 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a)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如图所示),分别为A__右心房__、B__右心室__、C__左心房__、D__左心室__,与A相连的是[ ③ ]__上腔静脉__(填出序号和名称,下同)血管,[ ④ ]__下腔静脉__血管,与B相连的是[ ② ]__肺动脉__血管,与C相连的是[ ⑤ ]__肺静脉__血管,与D相连的是[ ① ]__主动脉__血管。

心室出入口处都有瓣膜,在心室的入口处为__房室瓣__,出口处为__动脉瓣__。

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沿__心房__→__心室__→__动脉__的方向流动。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

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器官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器官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

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

血管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体循环__和__肺循环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

从__左心室__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右心房__。

肺循环:

从__右心室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__左心房__。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

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图示过程

2.实验过程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1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寻找鱼尾鳍的三种血管: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现象与结论

(1)毛细血管分布在小动脉和__小静脉__之间,血流方向是小动脉→__毛细血管__→小静脉。

(2)毛细血管:

管径最小,__红细胞__排成单行通过;动脉:

分支形成毛细血管;静脉:

由毛细血管汇总形成。

4.命题突破

(1)选材问题:

选择的小鱼颜色应尽量浅一些,这样有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的作用:

为了观察到小鱼体内的血流情况,我们必须保证小鱼在实验过程中是活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并不断向湿纱布上滴水。

(3)依据血流方向判断血管:

首先寻找毛细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然后再寻找小动脉和小静脉。

命题点2 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a)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

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

差;太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血液凝固

和防止伤口大量失

血及阻止细菌入侵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

在氧浓度__高__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__低__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命题点3 骨髓造血的功能(a)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__红骨髓__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命题点4 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a)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凝集原__决定的。

2.输血原则:

以输__同型血__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和B

O型

抗A和抗B

 尿的生成和排出(九上P162-170)

命题点5 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a)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

这些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通过__泌尿系统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__滤过__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血细胞__和__大分子蛋白质__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__原尿__。

(2)肾小管的__重吸收__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全部的葡萄糖__和大部分__水__、__部分无机盐__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

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尿液的形成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九上P159-162)

命题点6 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b)

1.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内各种__物质__和__能量__的转换过程,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大基本过程。

2.不同生物按同化作用的方式,可分为__自养__和__异养__两种营养方式。

3.人体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供给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物质和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一般以__有氧__呼吸为主。

有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动物)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植物)

 

考点突破)

               

 心脏和血液循环

【例1】(2017十堰中考)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管⑤比⑥的管壁厚,弹性大

D.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2次,才能排出体外

【解析】A.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正确;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正确;C.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⑤动脉比⑥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C正确;D.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

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D错误。

【答案】D

1.(2017黄冈中考)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所连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①是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③是左心室,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C.④与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④⑤⑥内流的均是动脉血

 尿的生成和排出

【例2】(2017威海中考)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①中液体相比,②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③中液体相比,⑤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解析】A.与①中液体相比,②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错误;B.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正确;C.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D.与③中液体相比,⑤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错误。

【答案】B

2.(2017南充中考)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过程的是( B )

A.血浆原尿尿液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原尿尿液

D.血浆原尿尿液

 人体生理活动综合

【例3】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人体的器官或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⑥]代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则图中C代表________。

(2)在B的主要器官中,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相似的是________。

(3)通过②进入血液中的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中,其作用是________。

(4)王大爷在体检时检测到D排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①~⑥代表生理过程,其中⑤代表重吸收作用,则图中D表示肾脏,图中C代表皮肤;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在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中,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相似的是肺泡;(3)通过②进入血液中的物质(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中,其作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若检测到D排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其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病变。

【答案】

(1)皮肤;

(2)肺泡;(3)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肾小管病变

 新陈代谢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2017宁波中考)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2.(2017宜兴中考)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对人工肾(透析器)的认识

3.(2017武汉中考模拟)如图是血液透析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 A )

A.肾小球B.肾小管

C.肾小囊D.肾小体

 

备考攻略)

               

1.(2017宜兴中考模拟)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其成分变化主要是( C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2.(2017临沂中考)如图所示为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3.(2017广东中考)氧进入血液后,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需要( B )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泌尿系统

D.内分泌系统

4.(2017黄冈中考模拟)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尿液的形成即指肾小体的滤过作用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即可形成尿液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