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595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docx

《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鉴赏.docx

诗词鉴赏

第一讲诗歌的衡量标准

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和价值欣赏、体会古典诗词中的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

评赏的基础:

区分好诗和坏诗

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

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大序》

“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况周颐《蕙风词话》

衡量好诗的标准之一:

要有诗人内心的感动。

“人心之动,物(大自然和人世间)使之然也。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

“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群鸡正乱叫”

衡量好诗的标准之二:

要把这份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

“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阁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陆游《菊枕》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沈园》

“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

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

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

“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早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春游四首》之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

总结:

诗歌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第一是感发生命的有无,以及是否得到了完美的传达;

•第二是所传达的这一感发生命的深浅厚薄、大小正邪。

第二讲诗歌的表现手法

大自然人世间

\∕

物象人心

(形象)(情意)

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结合的方式

(一)中国诗论中形象与情意结合的方式——“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大自然和人世间=物象(形象)人心(情意)

赋比兴

1、兴

•“兴”就是见物起兴就是外界景物使你内心引起一种兴发感动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文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兴:

由外面的景物引起你内心之中的一种兴发感动。

物→心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杜甫《曲江》

“兴”的作法由外物写到内心的感动

2、比

•“比”就是以此拟彼用这个东西来比那个东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硕鼠”比喻剥削者

“比”的写法:

中先有了某一种情意,然后借用物象来做比喻。

心→物

3、赋赋:

直陈其事。

直接把要说的情事叙写出来,不必假借任何外界的形象来起兴或比拟。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诗经·将仲子》

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特色:

重视诗歌中感发的生命

中西诗歌的主要差别:

中:

重视声律和情意在感发中的自然结合。

西:

重视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安排的技巧

中国诗歌重视声律和情意在感发中的自然结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中西诗歌的共同之处:

重视形象的作用

(二)西方诗论中形象与情意结合的方式:

明喻、隐喻、转喻、象征、拟人、举隅、寓托、外应物象

1、明喻:

明白的比喻。

要使用“如”、“像”、“似”、“比”等字.

李白的“美人如花隔云端”,“美人如花”,就是“明喻”。

2、隐喻:

用这比那,但不明白地说出来。

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二月初含苞欲放的豆蔻花比喻少女的美好,但没有用“如”、“似”等字样。

3、转喻:

因为一件事物与某一主题有关,可从这一物象转到这一主题。

“黄屋非尧意”(陈子昂《感遇诗》)“黄屋”代表帝王

4、象征:

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髙枝。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八)

取松树在冰雪严寒中挺拔坚贞而不凋零的形象,象征了一种意志、品格和操守。

5、拟人:

将物比作人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晏小山《蝶恋花》)。

没感情没知觉的蜡烛比作有感情、有知觉的人。

6、举隅:

举出一部分而代表全体。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梦江南》帆代表整艘船,“千帆”即千船

7、寓托:

有寄托,表面上叙述某一事物,而在叙述中却隐含有对于现实之社会、政治或某种理念的寓托。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之二)

8、外应物象:

要表达的那份情意始终也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用一系列或一组形象、境遇和情况来传达出这种情意,绝不做一点说明。

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

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暖霭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

雄龙雌凤杳何许?

絮乱丝繁天亦迷。

—李商隐的《燕台四首》

不明言情意,而全借外面的物象表达。

赋,比(西方:

明喻、隐喻、转喻、象征、拟人、举隅、寓托、外应物象),兴

比+兴=形象赋:

注重叙写的口吻以及句法章法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甫《醉时歌》

兴:

物——心。

比:

心——物。

赋:

直接叙述事物

总结:

古典诗词鉴赏的目的:

寻找诗词中作者所言之“志”

和所抒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1、赋、比、兴(中)

2、明喻、隐喻、转喻、象征、拟人、举隅、寓托、外应物象(西)

3、知人(作者的生平思想、情感经历、性情人格)

4、论世(时代背景、写作背景)

5、通过作者其它作品相互印证、启发

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

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

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

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

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

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

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

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

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评内容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

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

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

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

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

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

(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评写作手法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

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

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

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

(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

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

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

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

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开头:

开头:

1.梗概复述。

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

一个判断句,主谓宾。

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

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

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

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

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

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

形式有:

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评论:

重在发表评论者的观点,有时竟把原文只作为引证评论者观点的材料,旁征博引、深入广泛挖掘。

好的评论、权威人士的评论对原作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

二、文学评论的特点

1.科学性

对真理的揭示、对事物内在规律本质特征的阐发有科学性,即懂行识货,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对原作准确分析、评价,实事求是,不溢美,不隐恶,语言准确、严谨。

2.逻辑性

思维合乎规律,表述有条有理,从内容到结构布局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层次,讲究一定的章法,不要“一锅煮”,车轱辘话说一大堆。

3.艺术性

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可以视听、触摸的形象,使文学评论做到文理结合,而不是干巴巴的空泛说教,同时对评论对象充满感情,做到情理结合,有感染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4.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明确“评什么、为什么评、怎么去评”等问题,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一碗,一碗豆腐,不知所云。

5.社会性

文学评论往往与评论者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评论标准极其社会要求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作家、作品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读者手里会有不同的评价。

6.指导性

文学评论对社会现实、对文学本身和对广大读者的理解和认识等有指导意义,这实际上决定着文学评论的价值意义。

三、文学评论的写法

1.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严谨的治学态度;②有相应的生活阅历;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④有一定的文学修养;⑤有过硬的文字功夫;⑥有激情,即感受生活、感受作品的能力。

2.做好以下准备

①认真研读原作;②了解作家的生平;③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④调查群众反映,阅读已有的评论文章;⑤搜集丰裕的参考资料;⑥做好大量的摘录卡片;⑦确定评论对象和主攻方向;⑧列好提纲。

3.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评论作品的思想性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总倾向是否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审美要求,是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揭示了社会规律。

②评论作品的艺术性

a.艺术形象(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分析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自身的成长历史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合情合理;透过人物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投影。

b.艺术形式:

包括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线索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语言和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即作品的风格、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③评论作者和作品的贡献及地位

可以采用比较、联系、考证等方法,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作者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等做出中肯的评价,确定作者与作品在文学领域或社会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4.掌握以下方法

①复述议论

围绕所要论述的问题,选择引用有关的原文,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②概括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概括出来,给读者以明晰的总印象,然后再对作品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加以剖析,说明比较,使读者对作品本身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相信评论者的观点,并非无源之水。

③联系比较

联系作者本人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或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同类型的作品,或显示生活中的事实等进行分析比较,突出其个性,肯定其优劣,发掘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④情理兼备

理,指评论者通过理智的分析,在评论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力量;情,指评论者把自己的爱憎感情渗透进评论过程中,使评论有内在的情感力量,能够感染读者,达到评论效果。

5.选择恰当体式

根据评论对象的文体特色,尽量选择和谐统一得体的评论体式。

如:

①论文式;②随笔式;③书信式;④对话式;⑤序跋式;⑥评点式;⑦考证式;⑧诗体式;⑨与原著融为一体式等。

赞同

8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

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范围。

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

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

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

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

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

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剧本进行评论,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

“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

”(《列宁论文学艺术》第897页)毛泽东也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浮光掠影、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

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彻一些,对作品象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

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否则,不能保证“点”的深。

2.阅读方法。

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一、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

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

三、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

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

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三国演义》。

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节录作品内容的能力。

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作评论的依据。

二)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

定题也称为“选题”。

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

第一种,为评而评,无的放矢。

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第二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第三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应该怎样定题呢?

首先要选准作品。

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这是有标准的。

标准就是:

(一)作品的价值。

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

作品有没有价值?

值不值得评?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

”(《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说明:

文学评论要评的是文学作品,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与否的重要依据。

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

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

因为,评论好的,可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发展,提高一步;评论坏的,可以防微杜渐,给作者敲警钟,使读者也能认识假、恶、丑。

(二)现实的需要。

现实的需要指的是:

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三)个人的专长。

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

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

尤其是初学评论写作的,更要扬长避短,否则评起来困难,也不容易评好。

其次要定好中心。

要确定评的论中心,有两个原则要遵守:

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

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

如:

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信笺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

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

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

评论的中心,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

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

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

培养“眼力”,可以采取两个办法:

一是选取。

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

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就是这样选材的。

鲁迅说:

“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应该使自己能够熟练地从评论的作品中选取有意义之点。

在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

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

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

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划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

二是甄别。

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

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

总之,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评论者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过程,需要花大力气、下深功夫。

一些批评家能定题定得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第一个评论的问题,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现象。

主要应对“谁”、“什么”、“何处”、“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确的答案。

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验的与自己所经验的联系起来。

第二个评论的问题,在于阐明作品的主题。

这种能力只有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具备。

要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一般要从:

一、内容释义;二、感觉感情;三、语言调整;四、作者意图等四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第三个评论的问题,涉及到作者为了在读者中得到预期反应所运用的技巧。

技巧是作者要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为文学作品来说,除非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否则,读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评价它。

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兴趣的。

第四个评论的问题,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为了公平、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

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

但是他如果能正确判断作者艺术手法表达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作出应有的评价,将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

第五个评论的问题是关于作品的价值的。

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

“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快,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等以外,还有语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

”(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评论作品,为我们学习评论提供了范文,我们可以从这些评论中学习到有益的评论方法。

(四)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

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

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

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

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

是好还是坏?

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处?

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