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65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1章美容外科的特点和技术实施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美容外科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2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

第三节美容外科常用组织代用品植入技术操作

第四节美容外科临床审美操作

第五节美容外科的心理诊断与辅导

第六节美容外科手术的麻醉

第七节病历记录与知情通知书

第3章常见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眉部美容外科技术

第二节睑部美容外科技术

第三节鼻部美容外科技术

第四节耳郭美容外科技术

第五节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

第六节颌面美容外科技术

第七节面部除皱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第八节乳房美容外科技术操作

第九节脂肪抽吸与腹壁成形技术操作

第十节会阴部美容外科技术

第1章美容外科的特点和技术

实施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美容外科的学科特点

一是以人体美学理论为基础,实施外科审美、美容外科学的临床实践是维护、修复和再塑人的形体美的一种医学实践,遵循人体形式美法则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外科技术实施于每一个美容就医者身上,并在医者与美容就医者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具体对象具体应用,力求达到外科审美的境界。

二是美容外科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形体美,是一项锦上添花的操作技术,因此,美容外科比任何传统医学学科更具有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准确的操作、艺术的创造及更高的成功满意率,更需要高度的审美能力与技艺实践相糅合,乃至融为一体。

三是美容外科学基本操作特点是在外科和整形外科基本技术进一步高度精化的基础上,矫正不足、切除多余、填补缺少、拉紧松弛、恢复错位等。

美容外科学技术正逐步由定性修复发展为定量美学修复。

四是美容外科学的目的是维护、修复和塑造正常健康人的容貌美与形体美,是医学审美、心理技术与外科技术相结合的复杂过程,也是一种医源性创伤,如果手术选择错误,可致术后形态效果不佳、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术前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二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医学审美原则

在美容外科技术操作中,医学审美不仅仅是一种指导原则,还必须成为一种医疗操作技能,并贯穿于其时间的全过程。

1.医学审美是一种对人体美的直觉它与人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包括人格特点、社会心理背景、个人审美习惯等方面。

因此,在美容医学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顾及就医者的心理因素,把握审美技能、心理技能与临床技能三者的结合实施这一重要原则。

在这三者中,医学是基础,心里是条件,审美是核心,这是成为美容医师的必备条件。

2.不断提高医学审美技能的水准美容医师的医学审美技能水准,是建立在其对医学人体美学要则的深刻理解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是反映其医疗水平高低的尺度之一。

医学人体美的要则主要有对称、比例(如黄金定律等)、对比、协调、和谐、整体性和多样统一等形式美规律,以及对色彩、亮度、层次和角度的掌握。

医疗美容专业技术人员,应将上述理论与规律运用于美容医学临床审美的始终,并不断总结提高,才能使自己的医学审美技能日臻完善。

3.在临床审美实施中贯彻整体性原则即在对人体健康状态和审美评价整个过程中都应遵循整体与局部并重的原则,既重视局部变化,也不可忽视整体的审美和健康。

4.审美具有极强的社会特性作为社会的医疗美容专业人员,应了解人体审美的社会流行性,如体形、眼形、脸形、眉形、鼻形等的造型变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差异,但绝不允许任何损害人体功能而一味追求时尚性,甚至追求改变人种的面型等错误做法。

二、美容医学心理诊断和辅导的原则

人们的美容就医行为在实质上是一种美容医学心理的需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的心理学目标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美容就医者的审美心理需求。

因材,在美容外科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中,美容医学心理诊断和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中进行心理诊断的目的,是切实把握每一位美容就医者的美容医学心理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适当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以预防美容医疗纠纷的发生。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中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是:

舒缓美容就医者的焦虑情绪,纠正其异常审美心理,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给以积极的心理指导。

美容医疗师必须在实施技术操作之前,对就医者进行耐心的、仔细的心理判断和辅导。

三、美容医学伦理学原则

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就医者的审美心理的需要。

因此,在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伦理学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美容就医者对所实施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方法的优缺点、局限性、并发症等有知情权。

美容医师与美容就医者应就此达成共识,并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

2.局部微创原则在实施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应尽量达到创伤最小、美学效果最佳的目的。

3.整体不伤害原则任何医疗美容技术操作都不能伤害美容就医者的器官功能和整体健康,更不能危及其生命安全。

4.尊重和保密原则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者应尊重美容就医者的隐私权和肖像权,例如,在未经美容就医者同一情况下,不得在非学术性刊物上公布其术前、术后照片等。

第三节美容外科技术实施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与传统医学的临床与护理实施相比较,美容医学的临床与护理技术实施更具有社会心理效应。

其治疗目的是在保证人体健康与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努力使所治疗部位的缺陷得以修复和美化,更符合人体形式美的要则和美学参数的近似值,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心理效应。

在临床上,一般可据此目的来明确疗效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并明确主次,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一、疗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保证健康鉴于美容医学的临床与护理技术操作是一类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是为了人体审美的目的而导致的一种对人体不可避免的局部伤害,这种伤害有可能诱发人体的某些潜在性疾病的发作。

因此,保证人体健康是医学美容技术操作的基本点。

2.功能正常美容医学实施中的任何技术操作,都不能以牺牲人体的胜利功能为代价而片面地求得美容的效果。

3.美学效果美容外科技术操作应使缺陷得到一定修复,外貌得到不同程度的美化。

4.心理效果心理效果与美学效果相辅相成。

一般来说,良好的美学效果可带来积极的社会心理效果。

凡经美容医学的临床与护理技术实施后获得了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增进了身心健康,就是一次成功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

5.社会效果凡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可与赞许,美容就医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达到了美容外科技术实施的社会效果。

但是,有时可能由于美容就医者的人格异常、审美观异常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社会、婚姻或其他人际关系的紧张等后果;有时尽管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达到了良好的美学效果,也难以达到积极地社会效果。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也应尽量避免。

二、疗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疗效评价应以健康、功能与美学效果为依据,社会心理效果仅做参考。

在临床实施中,前者的客观性和操作性较强;后者影响因素复杂,难以把握,不可作为美容医学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2.根据健康、功能、美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般可将美容外科技术操作的效果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定性等级,若有争议,以专家评价为准。

3.在离心、社会两方面,若美容就医者具有人格、审美和社会目标等情况异常者,不能受其周围人群异议和新闻媒体宣传的干扰,而应以美容心理医生的临证判断为依据。

4.凡美容外科技术实施后仍处于恢复期者,暂不进行疗效评价。

对置入填充材料效果有异议者,应根据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的原则和要求加以评价。

第2章美容外科一般性操作规范

第一节美容外科手术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1.容貌、体形有畸形、缺陷、老化及瑕疵者,并有强烈的修复、改善及美化愿望者。

2.解剖生理功能正常条件下的求美状态者,通过美容外科手术,能达到改善、美化要求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体理想的美学参数。

3.美容就医者精神心理状态正常。

4.美容就医者无全身器质性疾病,受术区无感染灶。

二、禁忌证

1.有严重糖尿病或心、肺疾病及严重高血压者。

2.血液疾病或凝血机制异常者。

3.月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4.精神病患者或各种心理障碍者。

5.要求手术部门不明者或要求过高者。

6.经手术难以达到美容目的者。

第二节美容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技术

一、操作原则

1.无菌严格掌握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器械的灭菌和最大限度防止手术野的污染。

应在思想和习惯上养成高度的无菌观念,且有规章制度保证并严格执行。

2.无痛无痛性手术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完善麻醉有利于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及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微创培养爱护组织的良好观念,要求每一手术步骤要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要使每一操作都具有目的性,手法要轻柔、准确、熟练和迅速。

4.无血手术中必须确切止血,尽量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创口出血或渗血。

5.无死腔手术中必须彻底消除死腔,防止术后形成血肿及感染。

6.无张力缝合创口缝合时应力求达到无张力的缝合。

二、基本操作技术

1.皮肤切口设计原则隐蔽;‚尽量平行皮纹方向或按轮廓线做切口;ƒ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避开功能活动部位。

2.皮肤切开的方法做切口时应使用锋利的刀片,一次性切开皮肤全层,切忌拉锯式切开,造成不整齐的切口线,同时刀片应与皮肤垂直或呈45-60°角,要求切口缘对合紧密、无张力、轻度外翻。

3.剥离与止血

(1)剥离:

剥离组织时要求层次清楚,动作轻柔。

剥离以锐性剥离为主,或找准剥离间隙,尽量减少出血、减轻创伤。

(2)止血:

手术中应迅速彻底止血,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视野清晰,避免术后出血。

常用止血方法有:

迫止血法;‚电凝止血法;ƒ结扎止血法;„其他止血法;药物止血法、血管阻断法、头发血管夹止血法等。

4.缝合技术美容外科对缝合的要求:

创口对合整齐、无张力、无死腔残留、轻度外翻、缝线不宜过粗、针距不宜过宽。

常用缝合方法如下:

(1)间断缝合法:

每逢一针即打结,缝线互不相连,缝合时进针角度应与皮面垂直,带或不带皮下组织,使创缘平整并稍外翻。

面部切口可采用5-0、6-0尼龙线或丝线,针距4mm,边距2mm。

(2)双重间断缝合法:

适用于深的伤口的缝合。

为消除死腔和减少皮肤缝合张口,增加皮下缝合。

(3)straith缝合法:

此法是先从深层进针,浅层出针,再由对侧伤缘皮下浅层进针,深层出针,打结在深层,然后间断缝合皮肤。

(4)pick间断缝合法:

此种缝合方法是在间断缝合时,缝线通过深层组织,从而可消除死腔。

但缝合后有时在缝合处有凹陷或酒窝样改变,影响术后形态效果。

(5)梯形间断缝合法:

或称皮下组织重叠间断缝合。

对凹陷性有张力的伤口,可进行梯形缝合,已矫正凹陷。

(6)褥式缝合法:

褥式缝合有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两种。

水平褥式缝合有助于对抗张力,使创缘接触面增大;垂直褥式缝合对创缘的血运影响较小。

两者均可以使创缘略为外翻,并消除皮下死腔。

多用于阴囊等处易内翻的伤口。

(7)连续皮内缝合法:

将针从一侧真皮深层向浅层穿出,再从对侧真皮浅层向深层穿出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