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617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期中考试重难点复习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需要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时(h),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停表等。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可消除(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6、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要让刻度尺的刻度边靠近被测物体,要放正,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尺面垂直。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7、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单位。

【易错题型】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mmB.1.712dmC.0.1712KmD.0.1712m

2、学习了误差与错误之后,刘杨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

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分别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

是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可能也不一样,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易错题型】

1、在我们看来,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教室里的桌凳、黑板等都是静止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到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室其实是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的,所以它是________的;如果将眼光放到银河系,太阳是____________的;我们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静止的物体。

2、回忆一下我们乘坐火车的感觉:

当我们看窗外时候,会发现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被我们抛在身后,这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如果这时你认为火车在快速的前进,又是以___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3、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过的汽车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

2、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称作速度。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m/s=3.6Km/h。

4、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同时间内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通常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7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由此可知,要测平均速度应测路程和时间,经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刻度尺和停表。

8、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明确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即明确计算的是在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易错题型】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路程B.每走1Km所用的时间都相等

C.每1min所走的路程都相等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甲乙两人同时从统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2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

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3、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注意】:

速度这一节内容常会出计算题,与速度相关的常见计算题类型:

1、相遇问题

2、追击问题

3、流水行船问题(顺水时:

船速+水的速度;逆流时:

船速-水的速度)

4、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火车长)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不是立即停止。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5、声音在空气中(15℃)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7、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发声体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s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易错题型】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第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3、中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

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粗细)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来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这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性质有关。

5、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20Hz—20000Hz。

人们把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易错题型】

1、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

在演奏钱,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生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图和图,响度相同的是图和图。

 

【知识点三】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渔民利用声呐判断与群位置;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B超;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用超声波减少污染;用超声波动手术击碎结石等。

【易错题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2、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BCD

【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为dB。

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要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4、控制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控制,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②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安装窗帘,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玻璃

③在人耳处控制,如戴上耳罩

【易错题型】

1、从环保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刺耳的警笛声一定是噪声B.人们的吵闹声一定是噪声

C.喷气式飞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

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符号:

t,单位:

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

①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一个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

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5、家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离开人体后,它的示数仍是人体的温度,使用前先将示数甩下去。

【易错题型】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2、没有摔过的体温计指示38.2℃,一位护士用其先后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温度分别是37.3℃和39.1℃,则这只体温计上先后表示的读数是和。

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提醒护士注意两点:

一是;

二是。

3、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正确的是()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

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凝固点:

晶体都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晶体形成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吸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

冰、食盐、海波、萘、所有金属

非晶体:

石蜡、沥青、玻璃、塑料、橡胶、松香

【易错题型】

1、(多选)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停的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瓶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图中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4、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

A.固态酒精比固态水银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5、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法都要放热。

2、蒸发现象

定义: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沸腾现象

定义: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易错题型】

1、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2、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儿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冰棍儿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B.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D.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4、通过观察下图,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

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

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

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

与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如冰冻的衣服变干)和凝华(如冬天看到的霜)现象。

【易错题型】

1、在北方冬天里,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发生了()

A.汽化现象B.蒸发现象C.升华现象D.先熔化再蒸发

2、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着“白气”,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期中考试模拟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和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3、小亮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

C.小亮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看到从壶嘴中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看到从门口里放出“白气”,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冬天,人在室外讲话,常常会看到口中冒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热而形成的

D.通常所说的“白气”,其实质是雾状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5、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6、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0mm、183.4mm、183.4mm,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是()

A.183.0mmB.183.1mmC.183.13mmD.183.4mm

7、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B.6.25m/sC.6.67m/sD.7.5m/s

8、如图2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在下列四种运动中,符合图像的是()

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B.物体有静止自由竖直下落的过程

C.机车沿着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

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9、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

A.大于34mB.大于17mD.等于17mD.等于34m

10、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图3中正确的是()

A.

B.

C.

D.都正确

1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

13、如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1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演奏时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1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

1,路程之比为2:

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

A.2:

9B.2:

1C.9:

2D.1:

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6、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坐在飞机上航行的乘客

以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17、融雪天比下雪天冷,是因为雪熔化要________,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____现象。

18、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一是;二是。

19、如图6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控制噪声的。

20、某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

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21、公共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用固定于路边的照相机连续两次对其拍照,两次拍照的时间间隔为2s,车长为12m,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m/s。

22、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月食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音调较。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2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若改用另一把刻度尺,同样测量它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木块的长度应是。

三、实验题(每题6分,共19分)

24、(6分)星期天早晨,小涛正准备练习书法刚刚把墨汁倒入盘中一半,小辉和小丽来找他,他们就一起出去了,晚上小涛回家后发现盘中的墨汁已经干了,而没盖盖的瓶里的墨汁却几乎没减少,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到,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你对上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提供的器材如下:

一杯水、两块玻璃片、酒精灯、扇子、滴管。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处处可见,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永远留在空气中吗?

其实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循环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再次变成水回到地球表面,请你写出一种与此有关的自然现象及相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自然现象:

;物态变化名称:

25、(6分)小明在探究泡沫塑料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与其体积的关系时选择了三只由相同泡沫塑料制成的,体积不等的球(体积有大到小编号A、B、C),使其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并将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球A落下的平均速度,然后填入表格中。

(2)比较第②和第⑤组数据可知,泡沫塑料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与有关。

(3)比较第①、②、③(或第④、⑤、⑥)组数据可知,泡沫塑料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与有关,其关系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泡沫塑料球,下落的平均速度越小。

 

26、(7分)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

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和。

(2)实验过程中,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

实验步骤如下:

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乙同学;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再重复作上述试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

四、计算题

27、(6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火车的速度是25m/s,火车A行驶到车站前某处鸣笛,5s后车站的人B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求:

再过多长时间火车经过车站?

 

28.(7分)小张从上海乘飞机去北京,飞行距离1040km,所乘航班起飞时间是9时30分,飞行速度为180m/s.他在北京的朋友李明从北京的住地开轿车到机场接他,李明住地离机场28km,若轿车行驶速度为11m/s,为了按时接人,李明从住地出发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