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755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docx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

《认识100以内的数》

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王园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首先进行旧知回顾,复习20以内数的知识。

然后进行活动探究、小组讨论,认识几十几和几十,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认识一百,教师给予集中的讲解,加深对数字一百和计数单位“百”的认知,最后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教师适时总结固化正确知识认知,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过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读写等。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调动已有认知,通过摆小棒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认识数字一百和计数单位“百”,了解数的基本含义,会数数。

所以,本课教学时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小棒的过程,认识几十几和几十,认识一百;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百”,在数数过程中认识数的具体含义,培养数感。

3、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几十。

◆课前准备

教学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回顾20以内数的认识。

【讨论】几个一是10?

用小棒摆一摆;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9添上1是多少?

几个十是20?

你是如何摆小棒的?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探究1】数出二十三根小棒,把它们摆在桌上。

【讨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

指导:

为了能看清楚,我们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2捆就是2个十,即20根,再摆3根就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23。

【讨论】摆一摆,数一数24和29。

引导:

24可以摆成2捆和4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字含义的理解。

【活动探究2】29添上1是多少?

39添上1是多少?

你能一步步摆出30.40.50.60.70.80.90吗?

【小结】几十九添上1得到整十的数,几个十就是几十。

【自主学习】认识一百:

10根10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知识讲解】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将10个十捆成一捆就是一个百。

【练一练】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2题。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提问:

先说一说图中每捆香蕉各有多少根?

你如何数出香蕉的总个数?

指导:

着重让学生意识可以5根5根地数。

让学生形成数感:

5.10.15.20.25.30.35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球桶中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几个十是几十

2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几个十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

10个十是一百

◆教学反思

略。

第二课时:

写数读数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首先进行旧知回顾,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然后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认识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百位,在拨珠的过程中继续体会“十进制”。

最后做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教师适时总结固化正确知识认知,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过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写数与读数。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调动已有认知,通过计数器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了解数的含义,会写数、会读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拨珠的过程,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正确进行读数与写数;学会估数。

2、使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百”,在读数、写数、估数过程中认识数的具体含义,培养数感。

3、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十进制”的理解;估数。

◆课前准备

教学小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回顾100以内数的组成。

【讨论】说一说62这个数的组成。

指导:

62是由6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也可以这样说: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62.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写写数、读读数。

【活动探究1】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40、45、100

【讨论】计数器上有哪些数位?

各数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指导:

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百位表示几个“百”。

【讨论】说一说40这个数的组成,它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

45呢?

指导:

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40是由4个“十”组成的,因此,应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4颗珠;45是由4个十,5个一组成,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珠4颗,个位上拨珠5颗。

【活动探究2】100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

认识百位。

指导:

100是由10个十组成,在计数器上,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十位上满10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百,因此,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珠1颗即可表示100。

由此,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数位:

百位。

一个百表示100.

【活动探究3】尝试写数。

指导:

十位上4表示4个十,个位上没有,因此,计数为40;十位上4表示4个十,个位上5表示5个一,因此计数为45;百位上1表示1个百,十位、个位上一个都没有,所以十位、个位上都写“0”,因此计数为100.

【活动探究4】尝试读数。

指导:

根据计数器读数时,十位上是几就读成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0不读;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

明确一摞方块为10个,第一幅图里是49,再添上1个是50.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

十位表示几个“十”,个位表示几个“一”。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3、4题。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5题。

指导:

估数时可以10颗10颗地圈一圈,这样估算时比较准确。

◆板书设计

写数读数

个位表示几个“一”,十位表示几个“十”,百位表示几个“百”。

十位上是几就读成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0不读;

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教学反思

略。

第三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设计思路说明

教学时先进行知识回顾,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导入课题,讲授新课,教学例一时主要根据数的组成来口算加减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6-27页例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本节使学生在探索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的组成原理,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用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组成在加减法中的应用原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口算

12+5=17-10=5+10=

16-3=19-5=14-4=

(2)数的组成

4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6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激发学习动机

我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敢挑战自己,学习更多的加减法吗?

3、讲授新知识

1、讲解例题

例3、根据图中信息,你可以怎样列式?

提问:

每个筐里有几个桃?

共有几个筐?

筐外有几个桃?

指导:

可以列式为:

30+4=4+30=34-30=34-4=

提问:

这些算式应如何计算呢?

教师提示学生理解图中含义来交流探讨如何解答这些算式。

指导:

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思考:

30+4可以理解为“3个十加上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可以理解为“从3个十4个一中去掉三个十,还剩下4个一”,即为4。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并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指导:

从数的组成角度思考或者直接根据上面的加法来计算下面的加减法。

在加法中,有两个“加数”,结果称之为“和”;在减法中,第一个数称之为“被减数”,第二个数称之为“减数”,结果称之为“差”。

4、运用巩固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

利用数的组成原理解题:

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46;从4个十和6个一里去掉4个十还剩6个一,依次类推......

(2)“想想做做”第2题

体会每组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说说什么是相邻的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

题意是什么?

指导:

借了4个篮球,还有20个,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提问:

如何列式?

指导:

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列式。

注意得数的单位名称。

(7)“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

根据题意,如何列式?

指导:

还剩多少把椅子需要搬,用减法。

同时要注意得数的单位名称。

5、检查评价

师: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通过数的组成原理,我们可以正确计算加法、减法。

布置课后作业。

6、间隔性复习

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

教学反思

略。

第四课时:

100以内数的顺序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首先进行旧知回顾,复习100以内的数,然后导入课题,对“百数表”进行探究,小组讨论,发现“百数表”的规律,正确填数。

“试一试”继续探索数字的规律,最后练习巩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发现100以内数排序中的一些规律,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调动已有认知,通过寻找“百数表”内数字的规律和其他的练习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本课教学时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百数表”数字的规律,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3、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发现数的规律。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回顾100以内数的认识。

【讨论】说一说100以内的数中,十位上是7的数有哪些?

个位上是7的数有哪些?

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活动探究1】找出“百数表”中数的规律。

【讨论】横着看第一行数,按顺序应该如何填写?

第二行呢?

其他几行呢?

指导:

教师出示完整的“百数表”。

【讨论】横着看,每行数中是什么规律?

指导:

每一行里按顺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每一行中前9个数的十位都相同。

【讨论】竖着看,每列数中是什么规律?

指导:

每一列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多10,竖着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活动探究2】用左边的图形分别在上面的表里框出几个数,看看是哪几个。

小组交流讨论。

【讨论】右边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各是多少?

小组讨论框中的数的规律。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第一行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第二行呢?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2题。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

首先要理解题意,第35号病人未看,已经看过的病人号码是从第1号--第34号。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顺序

百数表

◆教学反思

略。

第五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最快的方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总结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调动已有认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总结出最快最便捷的方法。

本课教学时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探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感受数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大小差异程度的描述。

【教学难点】

准确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正确描述大小差异程度。

◆课前准备

计数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数与数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数与数之间的大小。

【活动探究1】小松鼠和小兔拾贝壳,小松鼠拾到46个,小兔拾到38个,谁拾到的多?

【讨论】如何比较谁拾到的多?

指导:

比较46与38数字的大小。

【讨论】46与38如何比较大小?

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方法,找一找哪种方法又快又好。

指导:

46表示4个十6个一,38表示3个十8个一,4个十比3个十要大,所以从数的组成来看,46比38大。

因此,比较数的大小时,可以从数位上来比较,先比较十位,十位上大,这个数就比较大。

我们用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于右边数,即46>38.

总结:

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活动探究2】比较53与56的大小。

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

从计数器上看,53与56的十位均为5,这时我们需要比较个位上数字的大小,个位数字大的决定了这个数大,因此53小于56,我们用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于右边数,即53<56.

总结:

十位上相同,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活动探究3】比较100与98的大小。

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

100里有10个十,98不满10个十,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都要比三位数小,即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总结: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课堂总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位数多的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十位相同时,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2、3、4题。

指导: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位数多的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十位相同时,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活动探究4】小猫和小猴、小狗一起折星星,同学们根据图中信息说一说谁做的最多?

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比较出谁做的最多,谁做的最少。

【讨论】小猫说:

“我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比?

小组交流讨论。

指导:

我们在比较多少时,可以用“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少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得多”来描述彼此的数量关系。

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38比34只是多了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

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也可以说:

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

小猫做38个,小狗做10个,38比10多得多,我们这样说:

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反过来,可以说:

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总结:

比较两个数的多少时,除了可以比较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两个数相差的程度。

如果两个数量相差不多,我们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如果两个数相差很多,我们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

举例:

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右边的少一些;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左边的少得多。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

“梨子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说明这个数比40小得多,所以梨子可能有18个。

“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说明这个数比50小一点,所以选“47”。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

如果两个数量相差不多,我们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如果两个数相差很多,我们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

【练一练】“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

比38大一些的数是40,所以选40.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多的比较大。

位数相同时,十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十位上相同时,个位上大的数比较大。

相差不多:

“多一些”“少一些”

相差很多:

“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