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5449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docx

陕县刘家山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报告本科毕设论文

河南陕县刘家山滑坡

治理工程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1

1.1工程概况1

1.2自然地理概述2

1.3边坡主要环节地质问题2

1.3.1边坡稳定问题2

1.3.2泥石流隐患4

1.3.3堰塞坝隐患4

1.4边坡安全等级4

2.工程地质条件5

2.1地形地貌5

2.2地层岩性5

2.3地质构造7

2.3.1区域地质构造7

2.3.2边坡治理区地质构造8

2.4物理地质作用8

2.5水文地质8

2.6地震10

3.设计依据10

4.矿渣边坡稳定性评价11

4.1滑动结构面抗剪强度分析11

4.2最近堆积的矿渣边坡11

4.3蠕变体边坡稳定性评价13

4.3.1地质边界条件分析13

4.3.2边坡稳定性计算13

4.4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15

5.设计方案选择16

6.边坡治理设计21

6.1总体方案21

6.2边坡C的预应力锚索浆砌石格构梁设计22

6.3斜仰式挡土墙设计23

6.4防渗与排水设计23

6.4.1边坡排水24

6.4.2边坡C的防渗设计24

6.4.3坡体排水25

6.5植物固土25

6.5.1坡顶野牛草的种植26

6.5.2坡顶的小冠花种植30

7.方案论证33

7.1挡土墙方案论证33

7.1.1土压力计算33

7.1.2挡墙的抗倾覆验算35

7.1.3仰斜式挡墙抗滑稳定性计算35

7.2预应力锚索浆砌石格构梁的方案论证36

7.2.1锚索的根数36

7.2.2锚的长度37

7.3排水沟的排水能力校核计算37

7.3.1计算方法37

7.3.2排水沟的排水能力校核计算参数38

7.3.3计算结果40

8.施工技术要求40

8.1挡土墙施工技术要求40

8.1.1施工技术要求40

8.1.2挡土墙及排水沟不良质量的预防措施40

8.2预应力锚索浆砌石格构梁的技术要求42

8.2.1浆砌石格构梁砌筑42

8.2.2施工机具与成孔方法43

8.3施工要求45

8.3.1锚索制作45

8.3.2注浆45

8.3.3张拉46

8.3.4锚索锁定46

8.3.5封锚47

8.3.6削坡47

8.4锚索其它施工技术要求47

9.边坡的监测51

9.1监测目的51

9.2监测与要求51

9.3监测资料整理51

10.经费预算53

11.建议54

附录图件:

55

1、工程概述

1.1矿山与边坡工程概况

刘家山铝土矿是河南陕县的老矿,较早的采矿井是建在460-480高程。

目前已经发现的旧矿井呈长18m,宽7m,长轴进EW向,跨度3m的长交通巷道出露于近SN走向的刘家山山坡。

现在正在由中国铝业公司郑州分公司开采的铝矿主井井口位于刘家山506m高程,即在刘家山的顶部。

刘家山是中国铝业公司郑州分公司主矿井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名称,由陕县王家后乡管辖;刘家山也是NNW向长冲沟东侧的北至黄河,南至支建煤矿的山岭名称。

刘家山滑坡位于中国铝业公司郑州分公司主矿井高程以下的山坡上,即刘家山岭北端主峰的山坡上。

刘家山滑坡坡属于铝土矿渣人工边坡,位于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所处的沖沟东侧海拔500余米的山坡上。

矿渣边坡共有4个堆放在不同地点和高程到互相独立的边坡,为叙述方便称为边坡A、B、C、D。

其中3个是新近堆积的边坡,为边坡A、B、D,分布在430至460米的高程的山坡上,见照片4-1。

边坡C是发生多次塌滑的老矿渣边坡,高程在490至510之间,滑床的划痕现在还清晰可见。

属于老滑坡后缘的剩余部分。

边坡A坡长24m,坡顶东宽西窄,东部宽20m,西部宽10m。

边坡B坡长41m,东部宽22m,西部宽12m。

边坡C坡长50m,坡顶很不规则,平均宽度75m左右,体积为45000m3。

边坡D坡长100m,坡顶平均宽度36m左右。

见附录Ⅵ刘家山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布置图

原来岩体边坡就比较陡,边坡脚有走向N

W的狭窄的季节性流水的冲沟,冲沟的上游分布有数个采煤矿井口。

如果已经失稳的矿渣有较大方量的塌滑,阻挡冲沟的季节性水流,必将造成继发性灾害。

在今年的雨季前是否将该滑坡极限有效的治理,关系到数个矿井与矿工的安全。

1.2自然地理概述

陕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春短。

年平均日照为2354.3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4.57千卡,光能资源可满足各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临黄河中游接山西省,属三门峡市所辖。

面积1763平方千米,人口344910人。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C,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219天。

区内已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轻纺、皮革加工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

 

图1-1河南省陕县刘家山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工程场地的交通尚属比较方便。

东西走向的310国道于刘家山的南侧约8.5公里处通过,西21公里达三门峡市,东经渑池市达郑州。

1.3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3.1边坡稳定问题

新近堆积的铝土矿渣边坡A、B、D主要为块度不等的矿渣碎石块,棱角状、碎石最大直径5-10cm,最小直径1-3cm,以3-5cm为主,中夹有少量褐黄色粉质粘土碎块,使矿渣均质性较差。

新近堆积的矿渣边坡结构松散,粘性土块等杂质含量小,属于碎石土,其坡角在坡顶与坡脚的地段比较一致,为碎石土的自然休止角,所以其稳定性为稳定系数为1的不稳定边坡。

当受一定强度的地震、人工扰动或大量降水作用,由于松散碎石透水性很好,当降水强度较大时,在基岩与碎石之间将形成临时渗流带,使其抗剪强度迅速下降,边坡将失稳破坏。

边坡C是堆积较久的铝土矿渣边坡。

其物质成为约60%为铝土矿渣岩块,其余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由于粉质粘土含量较高,堆积已在5年以上,经过大气降水在粘土与矿渣间的渗透及枯水季节的对土中水分蒸发作用,使碎石间有一定的粘聚力。

经现场边坡的工程调查可见,边坡C曾在中、前部有多次塌滑、滑动面是沿着基岩与上覆松散堆积物的接触界面。

已滑动的部分已被采矿单位基本清除、运走。

剩余部分是老滑坡的后缘至刘家山的坡顶,其宽度西部是走向顺坡的陡崖边界,东部为平坦地块与东部较陡边坡的交界处,见照片1-1。

照片1-1:

曾多次塌滑的老矿渣边坡C的前缘

矿渣边坡相对位置与平面形态,参见附录Ⅵ刘家山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布置图。

上述滑体已经沿着滑动方向,即基岩岩层的倾向发生明显的滑移,以致于使其在滑移方向上发生蠕变和沿与滑移方向上垂直方向发生蠕滑拉裂缝。

1.3.2泥石流隐患

如上所述,矿渣边坡为松散不同粒级的岩块,不仅结构松散,而且渗有少量的粉质粘土碎块,若有较强的大气降水过程,由于矿渣很容易渗水,在水的参与下,岩块间的粘性土尽管量小,但将对矿渣的抗剪强度起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矿渣边坡失稳。

当水的比例增加到一定比例时,则有产生泥石流的危险。

1.3.3堰塞坝隐患

刘家山的坡脚NWW向溪流冲蚀形成5-10m宽峡谷地段,该地段谷坡陡立。

矿渣边坡体如果失稳,必将堆积于该峡谷段;矿渣边坡D在A到正上方,其失稳威胁A发生连锁性失稳破坏,某个边坡失稳都有把山脚下的溪流阻塞而形成堰塞坝的可能。

又因为雨季也是边坡失稳可能性大的季节,边坡失稳促成堰塞湖的灾害将危及溪流上游数个采煤矿井的安全。

1.4边坡安全等级

目前边坡的安全等级的确定因素主要考虑的式边坡破坏后产生不良影响的严重性、经济损失与边坡的规模。

如果边坡一旦失稳,可能阻塞坡脚的狭窄陡立边坡溪流,形成堰塞湖威胁上游的多个矿井的安全。

本边坡为土质边坡,坡高超过了15m的界限值。

一旦失稳,其经济损失也远远超过一级

照片1-1:

刘家山坡脚处于该溪流的狭窄沟谷的起始地段

安全等级所规定的1000万元。

所以此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2.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区域地处中低山区,地壳间歇式上升,形成大面积的剥蚀地貌。

区内冲沟密布边坡比较陡,在受断层控制的边坡地段,形成悬崖沟谷。

工程区主要沟谷为刘家山的坡脚NWW向溪流沟谷。

盖沟谷长10与公里,最宽处150m,延伸至刘家山脚处仅宽7-10m,季节性流水向北排进黄河。

刘家山坡脚处于该溪流的狭窄沟谷的起始地段。

见照片2-1

照片2-1:

刘家山坡脚处于该溪流的狭窄沟谷的起始地段

2.2地层岩性

评估区出露地层主要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

现将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a、上石炭统本溪组(C3b):

本组是铝土矿赋存层位,可分三段:

下段(C3b1)是铁质页岩,底部为菱铁页岩、黄铁页岩。

局部夹零星“山西式”铁矿小扁豆体或小透镜体。

中段(C3b2)矿层,主要由铝土矿和粘土矿(硬质粘土矿或高铝粘土矿)组成,厚度较为稳定,个别处有夹层。

上段(C3b3)为粘土页岩,深部为炭质页岩,局部夹煤线(层)。

本组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一般厚20-30m,最大达60余米。

b、上石炭统太原组(C3t)

下部由中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和一1煤层组成。

一1煤层层位稳定,其厚0-2.88米,局部可采。

中部为中厚层状石灰岩,夹一3上、一3下煤层。

灰岩有1-3层,一般2层,间夹粉砂岩或砂质页岩,或一3上煤层,该煤层一般不可采。

一3下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局部可采煤层。

上层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厚0.89-13.86米,为主要区域标志层。

上部以深灰色页岩(粘土岩)、粉砂岩为主,还薄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及泥灰岩等。

含一5、一6、一7煤层,一般不可采,其中一5、一6煤层较稳定。

c、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由泥岩、页岩、砂岩、炭质页岩所组成,偶夹二0煤层,下部为二1煤层(俗称大煤),层位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一般厚2-3m,最厚可达12m之多,上部为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大占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岩(页岩)、中粒砂岩夹二3煤层(不可采)厚20-50m。

本组厚26-85m。

d、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下部:

为浅灰色、绿灰色中粒砂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呈双层结构,层位稳定。

中部以杂色泥岩(页岩)为主,夹灰绿色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等,砂岩见斜层理,含泥岩包体。

杂色泥岩以紫红色为主,浅灰、灰白次之,呈斑块状,含菱铁质鲕粒,层位较稳定,称为紫斑泥岩,是找煤辅助性标志层。

上部以灰色、深灰色泥岩(页岩)粉砂岩为主,夹浅灰色、绿色中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等。

本组厚75-130余米。

e、第四系(Q)

主要为黄土,局部为红土或钙质红土层,在沟谷中有近代河床冲积物及卵石和碎石。

冲沟中坡积物为新近沉积物,黄色粉质粘土夹碎石,碎石棱角状,无分造,粒径相差较大,不同地段碎石,块石含量不等。

其厚0-60m,一般10-20m。

遍布区域的石炭系,二迭系地层,岩石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粘土岩与灰白色石英砂岩互层。

砂层碎屑成为主要为石英,少量为岩屑,碎屑中等磨圆度,中、细粒为主,基底胶结,层理构造。

灰白色粘土岩中个别层位夹炭质页岩夹层。

2.3地质构造

2.3.1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上以新华夏系、纬向构造和华夏系构造地质构造形迹为注意构造格架。

它们控制山脉走向,冲沟的格局,甚至河流的河谷也明显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石炭系,二迭系岩层区域属于开阔的复式背斜,褶曲轴向N30~45E,属于华夏系构造形迹。

不稳边坡前缘的季节性河流的流向N20W走向,流入北部黄河,在本区地形上是狭窄的沟谷,其形成与新华夏构造体系NNW向的张扭构造有关。

较大的纬向构造形成东西向展布的断层崖和冲沟。

形成的地质年代早晚相差较大。

最晚的纬向构造将燕山空动以后的新华夏系构造截断。

2.3.2边坡治理区地质构造

刘家山滑坡西部是NWW向新华夏系张韧性断裂切割的沟谷,南侧是纬

向构造压性断层形成的断层崖。

被铝土矿渣覆盖的边坡地段地质构造简单,延续性较好的陡倾角节理有3组,走向与NNE、NE的节理为压扭性,EW向节理为压性,都与区域构造线的方位一致,节理一般延伸3-5m,少数达10m以上,无充填物。

石炭系粘土岩、砂岩的走向N35~45E/SE<25°,属于开阔式背斜的SN翼。

2.4物理地质作用

大型冲沟受NNE向、EW向及NE向断层的控制,由于冲沟底部抗剥蚀能力强的砂岩居多,所以,沟底部往往地形较陡,山脊地带以粘土岩为主,岩石强度低,形成平缓、浑圆的山脊。

NE向褶曲轴、舒缓的褶皱构造在局部地段呈向为单斜岩层,被NNE向新华夏断裂截割后,在褶曲的SE翼,即边坡计划治理区,NNE向沟谷的SE侧边坡较陡,NW一测边坡较缓。

因为天然边坡的缓倾角结构面为20~25的倾向SE的岩层的层面,所以NNE向沟谷SE侧缓倾角结构面与边坡倾向相反,为稳定结构,与其相反,NNE向沟谷的NW侧边坡为不稳定结构。

所以天然边坡构成目前西坡陡东坡缓的地形形态。

总体上,区域岩层风化程度在基岩的地表主要以弱风化状态为主,受断层作用的个别地段以强风化为主。

受地形地貌和岩性制约,弱风化岩体厚度在2-6m不等,微风化带一般2-4m。

2.5水文地质

工程区内地层按其含水性、透水性可划分为如下含水层及隔水层。

含水层

a、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P1x)灰岩砂岩岩溶裂隙含水组。

本组主要由石炭系太原组(C3t)石灰岩及二叠系山西组砂岩、下石盒子组(P1x)下部杂砂岩组成。

厚度10-35m,倾向140°,倾角10-20°。

岩溶裂隙比较发育。

渗透系数K=0.0958m/日;在香草洼矿透系数K=0.188米/日,为弱富水含水岩组。

断裂破碎带、C3b隔水层薄弱处及煤矿排水疏干为其主要排泄途径,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

该含水组含水微弱,只有深部矿体受其影响,构成矿床顶板水。

b、风化裂隙含水层

二叠系砂岩页岩在评估区内有出露,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连续分布的风化裂隙含水带,该含水带厚度一般为8-86m,平均39m。

含水性弱,径流途径较短,该含水带因富水性弱,故对边坡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c、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弱透水层

评估区内堆积的黄土状亚粘土、亚砂土属中更新统(Q2)地层,多分布在较高的地方,一般透水不含水,河谷中的冲洪积物和山坡上的坡积物分布局限。

隔水层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C3b)为隔水层(组),本组为矿区含矿岩系,自下而上由铁质页岩(C3b1)、铝土矿、粘土矿(C3b2)及粘土页岩、炭质页岩(C3b3)组成,就整体而言,具隔水性能。

就铝土矿层而言,下部铁质页岩(C3b1)为主要隔水层,它分布较稳定,平均厚度6.02m。

具一定隔水意义,由于下部含水层水位远离矿层深埋,其隔水意义也相应不大,矿层上部粘土页岩和炭质页岩(C3b3),平均厚度2.82m。

分布不稳定。

边坡工程矿体均位于地下水位标高以上,其充水因素为顶板砂岩、灰岩含水层组,含水较弱,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但排泄条件相对较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无新近的大气降水条件,地下水对对边坡的稳定性无影响。

2.6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

根据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成果,参照原地质矿产部《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ZBD14002-89)第8.5.2条规定,评估区地壳稳定性属较稳定区见(表2-1)。

(表2-1)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表

地震基本

烈度

≤Ⅵ度

Ⅶ度

Ⅷ度

≥Ⅺ度

区域地壳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较不稳定

不稳定

3.设计依据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2﹚建筑边坡规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5353-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范JCJ98-2000J65-2000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CJ/T55-96

﹙7﹚预应力筋用锚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CJ85-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91

﹙10﹚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

﹙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4.矿渣边坡稳定性评价

4.1滑动结构面抗剪强度分析

已经多次滑动的是堆放已久的铝土矿矿渣边坡C。

现在该边坡被人工挖掘断开为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为滑坡陡坎以上的有明显蠕滑的部分,另一部分为新近堆放到上山路旁的矿渣及其左侧冲沟上部的矿渣,形成了新矿渣边坡。

已滑动多次的矿渣边坡C的滑动面是矿渣与基岩的接触面,说明其抗强度低于矿渣的内摩擦角。

该矿渣堆积体块度比矿渣边坡体A、B、C块度要小,粉质粘土含量在10%以上,因为主要为岩石碎块和粗粒土含量很高,所以浆内聚力很低。

粘土岩透水性远比上覆碎石土的渗透性弱。

在经历了强降水过程时,基岩与矿渣的接触带应成为临时积水带,这时矿渣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使本来内聚力就很小的土体在这种条件下应视为零。

此外后缘拉裂缝成为临时的积水裂缝,产生静水压力。

由于边坡C已接近地表分水岭,雨水的补给来源有限,雨水的浸泡主要对后缘裂缝和滑动结构面内作用明显,因此,动力压力可以忽略。

边坡稳定性评价按无降水的正常天气,有强降水的过程条件、地震影响与强降雨影响同时存在及仅有地震影响的四种工况考虑。

综上所述,本边坡工程具有两种不同的地质边界条件。

一类是已滑动的矿渣体剩余的蠕变体,即边坡C;另一类是在山体较低高程部分的新近矿渣堆积体。

由于它们的地质边界条件差另较大,应采用不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4.2最近堆积的矿渣边坡

边坡A、B、D的坡体80%为岩块,块度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可达30cm,最小的0.5cm,棱角状,形态不规则。

其余的10~15%为岩石碎屑,成分为粘土岩,砂岩,粉砂~砾砂级粒径都存在。

剩下的5~10%为粉质粘土。

粘土以碎块状形成存在。

所以这三个新近堆积的矿渣边坡总体上属于非粘性土。

目前的堆积坡度属于自然坡角,坡面没有人工修饰。

其稳定性应以四种不同工况条件分析。

如照片4-1所示。

照片4-1:

边坡A-新近堆积的铝土矿渣边坡

(1)无强降雨过程,无地震影响

这种情况即目前非雨季的情况,边坡无破坏的迹像。

但碎石土天自坡角稳定性数为1.0,按依据文献

(1)属于非稳定性边坡。

(2)具有强降雨过程

强降雨后,因为边坡碎石土粒径较大,疏松,透水性强,坡顶以上边坡雨水将流径坡体,坡顶的雨水直径入渗于坡体内,内摩擦角将降低,工程经验表明,其内摩擦角将降低10~20%,边坡将把稳定系数降至0.9~0.8,属非稳定性边坡。

(3)具有强降雨过程,地震的影响

在工况2的基础上地震作用,无论其烈度多大,要比工况

(2)的稳定性系数还要低,属非稳定性边坡。

(4)仅有地震影响

在工况1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地震增加了滑动力,减小了滑动面上的正应力,所以稳定性系数应小于1。

4.3蠕变体边坡稳定性评价

4.3.1地质边界条件分析

蠕变体边坡已具备明显的蠕滑拉裂变形,存在着与边坡走向一致的蠕滑拉裂缝。

因为属于原来滑动的边坡滑的后缘剩余部分,其滑动面已外露,表明滑动面是基岩与矿渣堆积体的接触面。

沿剖面方向地面坡度12°,沿滑动方向基岩的倾角11°。

边坡前缘为下65°,上70°的已滑滑坡的后缘陡坎。

见附录Ⅰ:

刘家山滑坡蠕变体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

可能滑动矿渣边坡的右侧为陡壁深沟,左侧阻力忽略不计。

由于后缘土体已很松散,其抗拉阻力忽略不计。

坡长计算至山顶分水岭,计60m,整个滑坡体积为45000m3。

单宽滑体的面积为1200m3。

4.3.2边坡稳定性计算

关于计算参数:

滑动结构面抗剪强度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

已滑矿渣的滑动面沿着矿渣与基岩的接触面发生了滑动,说明其抗强度低于矿渣的内摩擦角。

该矿渣堆积体块度比矿渣边坡体A、B、C块度要小,粉质粘土含量在10%以上,正常含水量下有一定的内聚力,但因为主要为岩石碎块和粗粒土,所以其内聚力很低。

由于粘土岩透水性远比上覆碎石土的渗透性弱。

在经历了强降水过程时,基岩与矿渣的接触带就成为临时积水带,这时矿渣的抗震强度迅速降低,原本内聚力很低的土在这种雨水浸泡条件下应视为零。

此外后缘拉裂缝成为临时的积水裂缝,产生静水压力。

由于此处已接近地表分水岭,雨水的补给来源有限,雨水的浸泡主要在后缘裂缝和滑动结构面内作用明显,因此,动水压力可以忽略。

由于滑动面是岩土体的结合部位,当无强降雨时按结合差的硬性结构面对其内摩擦角取值,当有强降雨时应按软弱结构面考虑其内摩擦角。

根据<建筑边坡规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的表4.5.1取值。

将计算参数列于表4-1。

各个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

边坡稳定性评价按无降水正常天气、有强降水过程条件无地震影响、地震影响与强降雨影响同时存及仅有地震影响的四种工况考虑。

计算剖面如附录1所示。

按上述工程地质分析与工程类比的经验综合考虑,

对于工况1,无降水正常天气条件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可表示为

K=

……(4-1)

表4-1各工况下蠕变体边坡稳定性系数

环境

条件

(KPa)

内摩

擦角(度)

水平

地震

系数

天然

容量(KN/m3)

滑动面

倾角(度)

滑动

面长(m)

后缘

裂缝深(m)

边坡稳定

性系数

无强降水过程无地震

6

26°

21

16

59

15

1.77

有强降水过程无地震

0

15°

23

59

15

0.910

有强降水过程有地震作用

0

15°

0.025

23

59

15

0.832

无强降水

有地震影响

6

26°

0.025

21

59

15

1.67

对于工况2,有强降水过程条件无地震影响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系数应表示为

……(4-2)

 

对于工况3,地震影响与强降雨影响同时存的条件下稳定系数可表示为:

……(4-3)

对于工况4,仅有地震影响的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系数应表示为

……(4-4)

以上各式中:

G—单位宽度滑体自重(KN);

—滑动面的倾角;

c—滑动面土体的内聚力(KPa);

—滑动面土体的内摩擦角;

—水平地震系数;

—作用于滑体后缘拉裂缝的静水压力(KPa);

—作用于滑动面上的静水压力(KPa)。

以上各式中,若以H表示后缘拉裂缝的深度,以L表示坡长,以

表示水的容量,

=

=

将各参量代入(4-1)~(4-4)式,则求得四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系数列于表4-1。

4.4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表4-1所列的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对该边坡的影响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Ⅶ度地震烈度下,只要没有降雨影响,边坡依然稳定。

如果有强降雨过程,没有地震边坡也会失稳。

所以此边坡不仅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即如果它失稳必然给下面的边坡A和B带来失稳的影响,它本身是一个对大气降水敏感的险坡。

以上的工程地质分析与计算表明,四个边坡都是非稳定性边坡。

已经蠕滑过或新近堆积的矿渣,在雨季极易塌滑或形成泥石流,堵塞坡脚的狭窄的NNW向的沟谷,形成堰塞湖造成继发性水灾,必须其进行治理。

5.设计方案选择

刘家山滑坡的不同地段的边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