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92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B.人肝细胞分裂期的持续时间大于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

C.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D.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

2.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只能为生物体提供能源

B.质粒、叶绿体、线粒体、ATP和RNA中都含有核糖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

D.蔗糖储存于肌肉细胞中,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能量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需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

B.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

C.细菌和青蛙等生物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D.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4.下图是细胞结构或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细胞结构或细胞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

B.甲、乙两种结构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比丁高等

C.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中不含甲、乙、丙

D.甲、乙、丙、丁在进行相应生命活动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和水的消耗

5.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不会使瓶中气体压强升高),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渐变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开始时基本不变是因为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

C.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中不能检测出放射性

6.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D.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7.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B.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C.若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

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

8.图甲为某生物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其中①、③为同源染色体,②、④分别为X、Y染色体,A、a是染色体上的基因。

图乙为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时期染色组数的变化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中A基因的碱基数量大于a基因的碱基数量

B.图甲中②、④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C.图甲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b区段

D.图乙中c区段对应时期的细胞中可能形成四分体和发生基因重组

9.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数学模型”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

D.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杂合子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

10.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

杂合子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

A.雌蜂均为黄绿色眼B.雌蜂中褐色眼:

黄绿色眼=1:

1

C.雄蜂均为褐色眼D.雄蜂中褐色眼:

黄绿色眼=1:

1

11.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采用了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

B.操作正常的情况下,35S标记的实验组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

C.32P标记的实验组中上清液放射性较高可能与保温时间过长有关

D.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Ⅰ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在细菌细胞中可进行图示过程

B.图中的Ⅱ翻译过程是从右向左进行的

C.Ⅰ、Ⅱ过程都有水的形成,但形成的化学键不同

D.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种蛋白质

1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实践活动,以下调查方法或结论不太合理的是()

A.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B.调查时应多分几个小组,调查多个家庭,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数据

C.为了更加科学,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若调查结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发病率较高,则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15.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

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D.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E.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7.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8.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19.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20.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在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pH调节中枢等

D.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21.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B.身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D.A项、B项和C项

22.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23.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4.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④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二、综合题

25.为探究长期高温和增施CO2(采用智能型二氧化碳发生器)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设置了四个组:

常温(20~25℃)高温(35~40℃)常温(20~25℃+CO2(1000~1500mol●L-1)高温(35~40℃)+CO2(100~1500mol●L-1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基础上,欲利用所学知识测量高温下黄瓜总光合速率方法为_____________。

单纯高温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单纯常温,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一个月之内通过_______组的对比可知增施CO2可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阶段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3)实验过程中发现,阴天无须额外增施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分析,短期来看,_____________条件下增施CO2效果更明显,长期来看,该条件下增施CO2后期净光合速率下降,试从光合作用产物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是以二倍体水稻(2N=24)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

(2)图中所示育种途径中,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是E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水稻新品种,而海岛水稻没有抗旱类型,有人想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水稻新品种,但是用海岛水稻与抗旱的陆地水稻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4)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两对基因控制不同性状,且A对a、B对b完全显性):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株。

27.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

(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D.记忆细胞

E.浆细胞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6)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

器官移植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8.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C进入血液后,通过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如病毒)。

一个细胞周期依次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较长。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被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详解】

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因此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B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C正确;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但其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可以产生ATP,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可以产生少量的ATP。

2.C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

常见的二糖还有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

分布在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以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详解】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可以为生物体提供能源,还可以组成细胞结构,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A错误;质粒是环状的DNA分子,不含有核糖,B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C正确;蔗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不存在于肌肉细胞,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再根据题意作答。

3.A

【分析】

细胞分裂的间期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真核细胞可发生无丝分裂,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即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A正确;所有细胞均存在细胞呼吸,均具有呼吸酶的表达(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故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B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为二分裂,不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坏死,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变成全透性,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

甲线粒体,乙叶绿体,丙细胞核,丁原核生物。

【详解】

甲线粒体,乙叶绿体,丙细胞核,丁原核生物均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有机物,A正确;甲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乙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都与能量转化有关,具有丙细胞核的是真核生物,比丁原核生物高等,B正确;甲、乙、丙具有双层膜结构,丁不具有双层膜,丁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错误;甲、乙、丙、丁均进行相关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会产生水,甲有氧呼吸会消耗水,乙光合作用会消耗水,D正确。

故选C。

5.A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装置没有通气,因此酵母菌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氧呼吸,O2消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开始时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基本不变,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蓝逐渐变黄,是由于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体积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广口瓶中气体压强不变,产生的CO2未进入锥形瓶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反应,而进行无氧呼吸后继续产生CO2,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CO2进入锥形瓶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开始时基本不变是因为酵母菌最初只进行了有氧呼吸,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不变,A正确;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增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但是不能说明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在增强,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

D、14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但其分解产生的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因此线粒体中能检测出放射性,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

据图分析,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水跨膜用过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

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相对含量有关,例如细胞液水的相对含量少,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A正确; 

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失水,可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失水,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据图分析,水分子通过水通道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C正确; 

D、水分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B。

【点睛】

7.B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

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

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4)核膜和核仁:

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

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详解】

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

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图示符合有丝分裂的特定阶段的变化,A正确;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当纵坐标是染色体组数且CD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时,AB段应该有四个染色体组,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正确;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

【点睛】

分析加大本题关键要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上DNA以及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的变化规律,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抓住染色体数的变化。

8.A

【分析】

题图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

a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

A、A基因和a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根据图甲无法判断两者中碱基数量的大小,A错误;

B、图甲中②④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b区段,C正确;

D、图乙c区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四分体,并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点睛】

9.C

【分析】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说;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均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没有用物质分离提纯技术,而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孟德尔分离定律认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

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B错误;

C.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设计思路相同,C正确;

D.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没有提出等位基因概念,D错误。

10.D

【分析】

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受一对基因(设基因为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杂合体的蜂王基因型为Aa,正常褐色眼的雄蜂基因型为A。

【详解】

杂合体的蜂王Aa能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比例为1:

1,正常褐色眼的雄蜂A只能产生一种精子A,两者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有AA和Aa,都是褐色眼;雄蜂的基因型有A和a,表现为褐色和黄绿色眼,比例为1:

1,D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经过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中。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该实验没有采用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A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不侵入细菌细胞中,经过搅拌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具有很高的放射性,B项错误: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在实验操作正常的情况下,沉淀物中放射性应很高,若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则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增殖导致细菌细胞破裂,在离心后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C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没有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保温的目的:

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

让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12.D

【分析】

题图分析:

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

其中Ⅰ表示转录过程,Ⅱ表示核糖体。

【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