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41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docx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聂建梅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自然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

三、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揭题板书:

开天辟地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大家知道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师结)是啊,神话故事是允许夸张,允许虚构的,甚至会有你们觉得不符合逻辑的情节。

比如:

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能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烧出火眼金睛。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这个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我们先来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

在课文的第一小节中能找到答案。

(理解混沌,说说比喻句)

(二)精读课文

【自学质疑】

过渡:

所以,想要追求光明的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其实课文中已经用一句话总结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以后用横线划出来。

1.出示句子: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两个信息,读读看,你发现了吗?

(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

2.是的,“就这样”,那究竟是就怎样呢?

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是怎样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

(投影出示这两个问题)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

课文2—7小节里已经告诉我们了。

请大家赶快去快速地读一读,哪几小节是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哪几小节开始到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合作探究】

1.学习2—5小节

过渡:

让我们先去研究第一个问题。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2到5小节,边读边思考,把你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句子或词语用你喜欢的阅读符号画出来,在边上写一写你的理解,并读一读。

交流:

(2~5)小节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1)随机出示: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终于,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再自己读读,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一使劲”说明了什么?

(高大力大)

你有这个力量吗?

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板书:

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

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

看到一丝微光了,如果你是盘古,你会想些什么?

盘古也是这么想的:

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又做了什么呢?

(2)出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吗?

(巨石累积而成的),你怎么知道的?

“巨石崩裂”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请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男生读)读出开天辟地的气势

还有哪些地词语体现了他的神力?

“猛劈猛凿”(具体说一说)

也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读一读,把他的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

(3)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哦,多神奇呀!

这句话在描绘天地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出了天地是怎么分开的)

(4)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读起来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

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对仗的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齐读

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啊,你就休息一会吧,好吗?

(指名回答)为什么?

(5)天和地上怎么变化的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

大约6.6米。

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盘古共长了约433620000米。

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

这是一位的大神(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有毅力、有决心……)

学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1800万年过去了,盘古依旧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齐读巍峨的巨人)读好这个词语。

(6)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4、5两小节。

小结:

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

2.学习交流6、7两小节,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过渡:

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

读读第六小节。

(1)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词语?

(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评价:

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一个死而无憾的盘古。

(2)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他在临死前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板书:

身躯化生万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呢?

还像刚才一样读书,自己去找答案吧。

(3)交流出示: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根据交流投影出示:

风和云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铰接明媚的月亮

三山五岳

奔腾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万顷良田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

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变成了这个句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改一改。

交流

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看!

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

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请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两小节,把你要对盘古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旁。

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

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得也好!

各人有各人的感受。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大神,填空。

(伟大、不会欺侮人的、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勇于牺牲)

【精讲点拨】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

1.“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如:

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2.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迁移运用】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1.摘录文中对仗的句子。

2.用下面的成语,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混沌不分混天黑地

大刀阔斧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整个世界”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中,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

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

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

”,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

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

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

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

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

如: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了结构

在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知道了是谁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怎样来开辟天地的,课文中从几方面写了开天辟地的过程?

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在揭示答案的同时又指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

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了解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是抓住重点词句创设学习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

“头顶天,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你累了吗?

想象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

他累吗?

老师旁白:

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

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盘古微笑着倒下了?

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积聚多少能量,当他爆发时会怎么样,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在教学的最后过于重视盘古奉献的品质,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后面部分只能忍痛割爱了,忽视了进一步去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