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25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docx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

灵丘一中地理知识归纳与记忆(人口与环境)

地理组:

王鸫

复习导航:

本章知识网络:

高考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2)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3)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通过资料,归纳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本部分内容今后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图表为背景,以热点或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图表的能力。

其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问题可能为热点。

要点梳理

一、人口问题概况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它既包括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就业因难、住房紧张、社会保险不足、人均收入和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也包括发达国家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福利水平下降的新难题(主要表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还包括由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人口迁移。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讲,人口的过度增长是所有人口问题的根源之一。

由于地球的人口负担过重,世界出现了相应的耕地、粮食、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

高考地理试题主要的考查方式与内容有: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

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

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

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

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稠密区:

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墨西哥。

2、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受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农业、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开发时间长短(历史因素)

4、东亚、南亚人口稠密的原因: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早,养育众多的人口,(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近代,工业、交通、城市不断发展,成为人口稠密区

5、欧洲人口稠密的原因:

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

煤、铁资源丰富,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

6、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资本主义发展早,工业发达。

煤、铁资源丰富,大西洋沿岸优良的海港及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便利的水运,交通便利等。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

7、我国人口分布:

稠密区: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南部

稀疏区: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西北部

简单的说: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8、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地势相对低平,平原广阔,耕地多,土壤肥沃,气候好(距海近,降水丰沛),生产的粮食多,养活的人口多(重要耕作区),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

9、我国西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深处内陆,多山地高原,耕地较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或高寒气候,降水较少,大多是以牧业为的地区,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

10、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

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

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11、人口问题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

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三、人口的增长模式

概念:

人口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

决定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征

成因

判断依据

转变环节

原始型

低(极)

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不足且无节制生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而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

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

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

 

实现:

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传统型

低(较)

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因劳动力缺乏,出生率居高不下。

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

最主要的区别是死亡率的差异,传统型一般接近2.0℅,过渡型则不足1.0℅

过渡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开始下降。

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

死亡率相差不大,大致都在1.0℅左右,但过渡型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现代型出生率在1.5℅下)

现代型

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出生率很低;死亡率因人口老年化而有所上升。

代表性国家如德国等。

特别提示——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图

 

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水平

保持较低水平

水平较高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高—低—高”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注意: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年龄构成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

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社会因素:

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

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三低”模式,部分地区为增长下降“高低高”模式。

四、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构成:

①职业构成:

发展中国家一般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很小。

②性别构成:

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出生性别比正常值为106(由于男性死亡率高,女性平均寿命长,最终男女两性基本上保持平衡)。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由于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从而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③年龄构成:

某一时间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人口年龄构成的直观表现形式是人口年龄金字塔,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三种:

④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幼年人口+老年人口)/成年人口×100%。

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随之而来的高龄化社会之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社会负担系数较低,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就业压力增大),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人口学者称这段时期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黄金时期”或“机会窗口”。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发展经济和积累财富。

⑤人口老龄化: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出生率降低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体现。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人口老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通用人口年龄类型标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少年儿童系数(0-14岁)

40以上

30-40

30以下

老年人口系数(60岁及以上)

5以下

5-10

10以上

老年人口系数(65岁及以上)

4以下

4-7

7以上

老龄化指数(60岁及以上/0-14岁)

15以下

15-30

30以上

老年人口百分比(%)

幼年人口百分比(%)

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金字塔形状

年龄中位数(岁)

年轻型

5以下

40以上

快速增长

山型,上尖下宽

20以下

成年型

5~10

30~40

慢速增长

钟型,上下同宽

20~30

老年型

10以上

30以下

负增长

坛型,上宽下窄

30以上

2.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