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275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docx

教师伦理学考题答案

教师伦理学

概念

1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

2教师伦理学:

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内师德意识、师德规范和师德实践活动规律的科学。

3教师道德义务: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4教师道德良心:

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5教师道德公正:

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6教师道德评价:

是教师按照教育行为善恶评价标准,运用校内外舆论。

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作出善恶的道德评价。

7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个体改造、教育和锤炼自身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达到的程度和水平,称为师德修养。

8教师道德人格:

即教师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教师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

辨析题

1重义轻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坚持这一传统。

义利统一观念?

(辨析题)

答:

错误。

传统道德中重义轻利的观念有所转变,开始敢于肯定正当的个人利益,把自己的教育劳动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2何谓教师道德义务?

其特点?

(辨析题)

答:

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特点:

首先,教师道德义务不与谋求个人权利和报偿相联系或相对应,而且常常意味着要作出或大或小的牺牲。

其次,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觉自愿地履行的。

3学术是外在的,和个人是无关的?

(辨析题)

答:

错误。

师德行为是同时受到内外部影响和联系的。

4师德评价标准出现了价值评价的多元化,这说明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答:

错误。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善恶标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师德评价善恶评价标准的绝对性自学校诞生起就存在,它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阶级,是社会发展对学校及学校教育提出的共同性要求。

所以既具有相对性,也具有绝对性。

5教师道德行为的目的有善有恶之分,手段只有有效与无效之别,因此,为了达到善的目的,可以采取一切手段。

(辨析)

答:

错误。

目的是正确的,手段也应该是合乎要求的,既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也应该目的和手段相一致。

6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不确定的。

(辨析)

答:

错误。

教师评价的标准:

1、为社会培养人才,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与潜在的需要。

2、教师应承担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与监督社会的职责。

3、教师自觉地探索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开展的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和遵循这两天规律,才有其善的意义。

7教师职业活动的一般特征?

答:

1.从教育活动目的看,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按照一定的规格把其劳动对象(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2、教育活动对象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影响学生成长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

3、从教育活动的手段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借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手段不同于农业劳动中的工具,是教师完整的个性,它包括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理想品德、世界观和人生观。

8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性?

答:

1、高校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2、高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趋于社会化的青年学生。

3、高等教育活动的手段主要是教师的真才实学、人格品德。

4、高校教师教育活动在时空上的弹性与自由。

9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特征)?

答:

1、在道德意识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2、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突出的示范性。

3、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10大学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

1求知欲强2自我认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情绪健康5意志健全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1教师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答:

功能:

1调节功能2教育功能3认识功能4激励功能

作用:

1指导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教育秩序,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2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12师德规范体系的结构(原则)?

答:

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由一个道德基本原则、几个具体道德规范和若干个道德范畴构成。

1教师道德原则:

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教师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处理个人与国家教育事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个人等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2、教师道德规范:

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应遵循的具体行为准则。

3教师道德范畴:

指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各种基本概念。

13教师道德的作用机制?

师德他律,师德自律及其两者关系?

答:

教师道德规范体系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有三种机制,即:

教师道德他律、教师道德自律、教师道德他律和自律统一。

教师道德他律,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外在制导功能。

教师道德规范的自律,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师德规范他律的认同,教师为自己作道德立法和教师个人意志对爱好和欲望的把握,师德良心则成为师德规范体系自律的最集中地表现形式。

只有实现师德规范体系他律和自律统一,才能得到有效地、充分的发挥。

14师德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

1、深厚的职业情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2、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3、正确处理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15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伦理矛盾及其师德规范?

答:

矛盾:

1、师生过程中伦理矛盾表现。

2、教师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时间需要引起的矛盾。

3、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不能满足教学工作要求而引起的矛盾。

师德规范: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16高校科研过程中的伦理矛盾?

答:

1.、科研工作于教学工作的矛盾。

3、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3、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17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

答:

1、增强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4、在参与各种推荐、评审、鉴定和评奖等学术活动中,要客观公正。

5、以德修身,率先垂范。

18高校教师在科研中的道德规范?

答:

1、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2、团结合作,公平竞争。

3、坚忍不拔,勇于探索。

19市场经济对教师道德的双重效应(影响)?

答:

一方面是积极效应—形成适应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新观念。

主要体现在1、义利统一观念;2竞争观念;3、民主观念和参与意识。

另一方面是消极效应,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的关系,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校风气,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

20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1。

明确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理念,变成果为现实生产力。

2、树立合理谋利精神,理清功利道义关系。

3、推行服务诚诺制,诚信守约。

4、立足本职为主,内外兼顾为辅。

21师德良心和师德义务的区别?

答:

教师道德良心是指教师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师德良心是在师德义务基础之上更高形式的发展。

22师德行为选择的条件(制约因素)?

答:

一、外部条件与教师道德行为选择。

1、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教师具体生活环境和条件3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制约。

二、内部条件与师德行为的选择。

1、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教师个体道德素质3教师个体能力素质。

23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

答:

1、为社会培养人才,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与潜在的需要。

2、教师应承担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与监督社会的职责。

3、教师自觉地探索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开展的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和遵循这两天规律,才有其善的意义。

24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

答:

一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二是目的和手段相一致。

25为什么心时期要实行师德修养?

(师德养成的现实意义)

答:

开展教师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整个教师行业走向规范化、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1、师德养成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师德养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师德养成是受教育者成长的需要。

4、师德养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6师德养成的一般途径

答:

1强化教师道德认知2培养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坚定教师道德信念5践行教师道德行为。

27师德养成的方法?

答:

1学习——师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内省——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3慎独——师德修养的特殊方法4笃行——师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论述

1联系实际,谈谈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及其伦理意义?

答:

在现实高校当中,教师还是对教师与育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倾向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学工办的事、班主任的是,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观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正确认识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教书与育人是一对“教”与“学”双向结合和双边互动的过程,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紧密联系。

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教书与育人具有鲜明的伦理意义。

1、教书育人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

2、教书育人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

3、教书育人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人们满意教师的重要内容。

2请联系实际。

谈谈高校教师科研过程中的矛盾及其应遵循的学术道德规范?

答:

1.、科研工作于教学工作的矛盾。

高校教师是我国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其术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对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

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与职业要求的矛盾。

高校教师队伍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一支科研力量,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赋予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3、科研协作中的矛盾。

科学研究活动,是以个体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往往与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直接相关。

从教师伦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高校教师在科研中的道德规范:

1、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2、团结合作,公平竞争。

3、坚忍不拔,勇于探索。

总之,创新是一切学术活动尤其是学术研究的灵魂。

学术规范不仅是知识有效积累、交流和增长的保障机制,而且也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3试从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师道德的影响,论高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特殊道德品质要求?

(现代科技与教师道德?

答: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提供了社会文明和道德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人类在应用科学技术为自身造福的同时,也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现代科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道德恐慌和危机。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具有善恶势力掌握,或者被人们不自觉地滥用,其后果都将是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教育职业承担着传授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特别是高校教师,直接处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直接参与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活动,这就对教育劳动者的道德品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首先,要有强烈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责任感;其次,要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现代人格;再者,要自觉地学习和应用心知识。

4试从经师与人师的关系,结合市场经济和当前师德实际,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

教育法规

名词解释

1教育法规:

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2教育法律法规:

是由国家颁布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规则。

3教育法律关系:

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力义务关系。

4教育法律事实:

指法学理论上将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法律事件,另一类是教育法律行为。

5教育立法:

即有关教育活动的立法,是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教育权的行政机关,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秩序,根据其权限和一定的程序,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律法规这种具有普通适用性的明确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6教育行政法规:

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7教育法律责任: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8教育督导:

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9教育法律救济:

是指通过教育法律法规设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有关教育活动引发的纠纷,从而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补救的活动和制度。

10高等学校教师:

是指在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从教的人员,包括在公办、民办、民办公助等各种形式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以及一些旨在为人民提供继续教育的(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从教的人员。

11教师:

是一种社会职业,也代表着从事这一职业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对从事这一职业者的一种称为。

12高等教师聘任制度:

就是高等学校与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有高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一项制度。

13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我国公民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身份。

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就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普通适用的效力,须依法才能丧失和撤销。

14高校教师职业制度:

是国家对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和。

15高等教育评估:

是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的或单项的考核和评估的制度。

简答题

1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答:

教育法律关系可分为教育行政关系和教育民事关系。

2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主要区别?

答:

教育道德与教育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由同一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阶级本质;在内容方面,两者基本内容一致并相互渗透。

都有调整和规范人们教育行为的功能,因而成为指导、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维护着教育关系和社会教育秩序。

教育道德和教育法规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两者又各有特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形式不同2规范内容不同3调整范围不同4实施方式不同5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3教育法规所包含的体系?

答:

教育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包括调整教育关系的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地方性法规以及教育规章。

5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

构成要件主要有: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责任人有教育违法行为是其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

2、存在着损害事实,即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

3、行为人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以上所述四方面是教育法律责任构成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6教育行政诉讼的特征?

答:

具有以下特征:

1主管恒定2诉权专属3标的确指4被告举证5不得调节。

7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

答:

1、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2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3.、高等学校实行科学与民主管理的保障。

8大学和独立设置院校的区别?

答:

大学和独立设置院校有严格的区别,大学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而独立设置的学院则没有这项要求。

9学位和学士的分类?

答:

学位分为:

学士、硕士、博士三种。

学历分为:

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

11高校教师的基本权利?

答:

我国高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暑寒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12取得我国高校教师副教授、教授职务应具有哪些条件?

答:

包括:

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育任务。

“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