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242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 研究型实验 Word版含答案.docx

化学提升测试选修6研究型实验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素质提升测试:

选修6研究型实验(有详解)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1的BaCl2溶液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L溶液中Ba2+和Cl-的总数为0.8NAB.500mL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mol·L-1

C.500mL溶液中Ba2+的浓度为0.2mol·L-1D.500mL溶液中Cl-的总数为0.2NA

2.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3-4-1-2B.1-2-4-3C.4-2-3-1D.3-4-2-1

3.下图,实验桌上放置的两容器中有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几天后,两者的体积都明显减少,且甲比乙减少得多。

由此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甲乙

A.甲比乙易挥发B.甲的沸点比乙高

C.甲的熔点比乙小D.甲与乙都能挥发

4.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速率最快的是()

编号金属(粉末状)酸的浓度及体积反应温度

(mol)(℃)

AMg,0.16mol·L-1硝酸10mL80

BMg,0.13mol·L-1盐酸10mL60

CFe,0.13mol·L-1L盐酸10mL60

DMg,0.13mol·L-1硫酸10mL60

5.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6.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无水乙醇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

C.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D.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先加生石灰再蒸馏

7.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

A.化学家提出的假设不一定能被实验证实

B.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C.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标志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不需要再做化学实验

8.如图所示:

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A.a为HCl,b为H2O

B.a为CO2,b为浓NaOH溶液

C.a为Cl2,b为饱和NaCl溶液

D.a为NH3,b为浓NH4Cl溶液

9.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食盐水

置于光亮处

实验

目的

验证铁钉发生析氢腐蚀[

从碘与NaCl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碘

实验室制备乙炔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

10.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方案

食盐水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

滴入K3[Fe(CN)6]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置于光亮处

实验

目的

验证铁钉发生了

析氢腐蚀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验证乙烯的产生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1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3.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14.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等浓度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放出气体的快慢Na2CO3

B.热稳定性Na2CO3

C.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

15.下列实验现象、操作或反应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操作或反应

解释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落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B.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液体呈蓝色

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解

C.向盛有足量Zn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16.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

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

D.为确认

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17.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反应时间/h

转化率(%)

选择性(%)*

40

77.8

100

2

80.2

100

60

92.3

100

3

87.8

100

80

92.6

100

4

92.3

100

120

94.5

98.7

6

93.0

100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B.80℃,2h

C.60℃,4hD.40℃,3h

②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_。

18.(15分)资料显示:

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

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

实验I: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烧杯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

(1)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猜测2: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

白色不溶物可能为碱式碳酸镁[xMg(OH)2•yMgCO3]

(2)为了确定产物成份(包括产生的气体、白色不溶物及溶液中溶质),进行以下定性实验。

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气体成分为①

实验Ⅲ

将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取少量加入足量②

白色不溶物中含有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Ⅲ中的滤液,向其中加入适

量④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变浅

溶液中存在CO32-离子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中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以下定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称取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4.52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后装置A增重0.36g,装置B增重1.76g。

①装置C的作用是;

②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为。

(4)根据以上

(2)及(3)的定性定量实验,写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Na2S2O3·5H2O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实验室制备原理为:

2Na2S+Na2CO3+4SO2

3Na2S2O3+CO2。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中所盛试剂可能是;若要停止A中的化学反应,除取下酒精灯停止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3)学生乙在加热A后,发现液面下的铜丝变黑。

对黑色生成物该学生提出如下假设:

①可能是CuO②可能是Cu2O③可能是CuS

学生丙提出假设②一定不成立,依据是;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基于上述假设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为(填化学式)。

(4)实验室用Na2S2O3标液测量废水Ba2+的浓度,过程如下:

(已知:

2S2O32一+I2=S4O62—+2I-)

①写出BaCrO4沉淀与过量HI、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以淀粉为指示剂,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③若标液Na2S2O3的浓度0.0030mol·L-1,消耗该Na2S2O3溶液体积如图,则废水Ba2+的浓度为。

参考答案

1.C

钡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0.4mol·L-1,所以2L溶液中Ba2+和Cl-的总数为0.8Na。

2.D

试题分析:

从图象可以看出,反应速率由快到慢依次是abcd.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已知,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温度,扩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反应速率”来看,组别3反应物温度最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最大,因此反应速率最快,应对应曲线a.组别4反应物浓度比12高,反应温度比1高,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比12大,因此反应速率排第二,故组别4对应曲线b.组别2温度比1高,其他和1相同,因此反应速率排第三,故组别2对应曲线c.组别1反应速率最慢,对应曲线d.

故选D。

考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点评:

此题考查当铁等质量时,探究盐酸浓度、反应温度、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需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果。

3.D

考查液体的挥发性,属容易题。

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虽然都是敞口放置,但甲容器是广口的,有利于液体的挥发,因此甲容器中的液体挥发得快,不一定是甲容器中的液体易挥发,更不能说明甲的沸点比乙高,也不能说明甲的熔点比乙小,只能说明甲与乙两种液体都能挥发。

4.D

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再其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均可以即可反应速率。

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镁的活泼性其余铁,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答案】B

A选项中的导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是错误的,会发生倒吸;C选项氢氧化亚铁易被O2氧化,盛NaOH的胶头滴管必须插入溶液中;D选项中的CO2与水不能形成喷泉。

6.D

7.A

8.C

试题分析:

若能形成喷泉实验,则气体在烧杯中的液体中的溶解度应该很大,可以形成压强差值。

只有C.中的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现象。

因此选项是C。

考点:

考查喷泉实验的形成原因及应用的知识。

9.D

试题分析:

A、在中性环境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错误;B、从碘与NaCl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碘,应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错误;C、电石与饱和食盐水的反应剧烈,且电石遇水即成为粉末状态,所以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烷和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装置、原理的判断

10.D

试题分析:

A、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应发生吸氧腐蚀,不能验证铁钉发生了析氢腐蚀,错误;B、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成为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与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Fe电极被腐蚀,错误;C、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验证乙烯前应先除去乙醇,错误;D、氯气和甲烷在光亮处发生取代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减小,试管内的液面上升,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乙烯的制取及验证,甲烷的取代反应

11.D

草酸晶体受热时会熔化,同时反应中生成水蒸气,为避免液体回流,装置只能选择D。

答案选D。

12.C

在收集氨气时需要在集气瓶口塞一团棉花,A不正确。

锌电极所在的电解质应是硫酸锌,铜电极所在电解质是硫酸铜,B不正确。

收集二氧化碳需要向上排空气法,因此D装置中应是长导管通二氧化碳。

答案选C。

13.D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故A正确;B.由图可知,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防止被氧化,而煤油能隔绝空气,可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正确;C.由图可知,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故C正确;D.因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故D错误;故选D。

考点:

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现象与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的关系、反应原理及金属冶炼的关系等知识。

14.A

试题分析:

B、NaHCO3加热分解,而Na2CO3加热不分解,即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错;C、常温时水溶性Na2CO3>NaHCO3,故错;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故错。

故选A。

考点: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点评:

本题考查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Na2CO3和NaHCO3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15.C

试题分析:

A、Al燃烧生成的氧化铝的熔点高,所以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落,与吸附性无关,错误;B、溶液变蓝说明还有淀粉,但可能部分水解,即不能确定水解的程度,错误;C、向盛有足量Zn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Zn置换出Cu,构成Zn、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正确;D、鸡蛋清为蛋白质,乙酸铅为重金属盐,则发生变性,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16.D

17.

(1)增大乙醇的浓度 加热及时蒸出产物

(2)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

(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任填两种) (4)①C ②发生了副反应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以增大乙醇的浓度或加热及时蒸出产物等。

(2)因乙酸、乙醇都易挥发,而图中装置竖直导管太短,冷凝效果不好,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率偏低。

(3)浓H2SO4除具有催化作用外,还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因此可能造成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原料炭化等。

(4)①从表中可以看出,同一反应时间60℃时的转化率远大于40℃而接近80℃,所以60℃时最合适,而以同一反应温度下的不同时间来看,4小时转化率已较高,接近6小时的转化率,故选C。

②当反应温度达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则说明发生了副反应。

18.(15分)

(1)猜测1:

Mg(OH)2(2分)

(2)①氢气(或H2)(1分)②稀盐酸(合理均可)(2分)

③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2分)④CaCl2或BaCl2(2分)

(3)①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2分)

②Mg(OH)2•2MgCO3或Mg3(OH)2(CO3)2(2分)

4)3Mg+4NaHCO3+2H2O=Mg(OH)2•2MgCO3↓+2Na2CO3+3H2↑(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猜测2和猜测3可判断猜测1应该是生成的白色沉淀是Mg(OH)2。

(2)①火焰呈淡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或H2);

②碳酸镁能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实验Ⅲ中所加试剂应该是稀盐酸;

③产生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含有碳酸镁。

④碳酸根在溶液中水解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根据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红色变浅可知所需要的试剂是CaCl2或BaCl2。

(3)①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后会干扰CO2的吸收,所以①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

②实验后装置A增重0.36g,装置B增重1.76g,这说明生成的水是0.36g,CO2是1.76g,物质的量分别是0.02mol和0.04mol,即氢原子和碳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

1,因此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个数之比是1:

2,则化学式可表示为Mg(OH)2•2MgCO3或Mg3(OH)2(CO3)2。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镁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Mg(OH)2•2MgCO3、氢气、碳酸钠,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4NaHCO3+2H2O=Mg(OH)2•2MgCO3↓+2Na2CO3+3H2↑。

考点:

考查物质成分测定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19.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铜丝抽离液面已停止反应

(3)Cu2O为砖红色

(4)2BaCrO4+6I-+16H+=3I2+2Cr3++2Ba2++8H2O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内溶液有蓝色变为无色,维持30s不变,0.0011mol/L

试题分析:

(1)金属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

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的尾气处理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把铜丝抽

离液面反应就可以停止。

(3)氧化亚铜颜色为红色的;黑色物质不溶于硫酸,所以该黑色物质不可能是

氧化铜,应该是硫化铜;(4)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不难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保持30s不变;消耗该Na2S2O3溶液体积,27.80ml-0.30ml=27.50ml,

关系式:

Ba2+-BaCrO4-

I2-3S2O32一;n(Ba2+)=

×27.50×10-3L×0.0030mol·L-1=2.75×10-5mol,Ba2+的浓度为:

=1.1×10-3mol·L-1。

考点:

考查铜和浓硫酸化学实验的探究,生活生产中有关滴定的相关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