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234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省唐县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

2.“太史公曰:

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4.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5.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

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B.加强专制皇权C.发展地方经济D.防止地方割据

6.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建立了行省制度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7.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人皇宫,接受垂询,参与大政。

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丞相权力B.解决王国分裂问题C.重建选官制度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8.《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

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B.强干弱枝C.地方困弱D.过度分权

9.有学者认为:

“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

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

”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10.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

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

11.高一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秦始皇: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汉武帝:

“我用三省分割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唐太宗:

“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宋太祖:

“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

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

1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14.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

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15.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B.确立皇帝制度C.置“三公”“九卿”D.全国郡县化

16.钱穆认为: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

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

17.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

材料中贾谊(  )

A.分析了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

C.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你D.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

18.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

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西南军务的强化C.文化交流的强化D.民族融合的强化

19.《南京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并没有带来欧洲所期望的那么大的贸易扩张。

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表明(  )

A.列强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彻底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

C.清政府决定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南京条约》侵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2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2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增辟通商口岸

23.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

“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为地隔绝于世”指中国闭关锁国B.“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英国

C.“现代社会的代表”指的是中国D.“殊死决斗”的双方都是非道义的

24.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此次战争结束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25.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就是中国主权不断丧失的过程,列强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先后为(  )

①开设工厂②领事裁判权③派兵保护使馆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6.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

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C.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27.毛泽东1938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

“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

……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

”这说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28.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崭新的阶段”是指()

A.全面抗战的爆发B.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C.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D.民主革命全面开始

29.有抗日将领在评价某战役时指出,这一行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我们反攻了敌人,振奋了华北的人民……摧毁了敌人的据点,扩大了我们的根据地,锻炼了八路军。

”该战役是指()

A.平型关大捷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30.中共洛川会议提出: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从材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政府已正式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开始

D.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2011年隆重推出“七·一”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

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

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3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A.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B.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C.治国理念的逐步改变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3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2年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并提出“物物归上主”。

但是,“上帝”、“上主”、“天”都不能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太平天国领导者没有践行《天朝田亩制度》

C.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4.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35.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

”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3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37.1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8.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B.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C.它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D.它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精神而制定

39.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表明()

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巨大B.辛亥革命没打击封建势力

C.辛亥革命后旧官僚投机革命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40.“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北京学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41.陈独秀说,党的“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D.改变斗争策略,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42.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43.毛泽东指出: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积极的……一时出现了生气篷勃的新气象。

”以下史实能支持这一说法的有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徐州会战④百团大战⑤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44.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中反映了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B.国民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C.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有巨大牺牲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45题22分,第46题12分,共34分)

4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6分)

(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唐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何种国家结构体制。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实行哪些措施解决“五代藩镇之弊”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

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2分)

 

(5)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演进的趋势。

(2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

试作说明。

(6分)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4分)

 

答案

1、BBDBD6、BADDD11、ABBAB16、BBAAA21、BBADD

26、CBBCA31、CDCBB36、AABCA41、CABC

45、

(1)制度:

郡县制。

(2分)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

(4分)

(2)原因:

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中期则军事举措失当。

作者推崇郡县制。

(6分)

(3)措施:

尽夺藩镇之权,将地方的军、政等大权收归中央。

(2分)

影响:

改变了唐末以来繁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分)

(4)特点:

疆域辽阔。

(1分)制度:

行省制度。

(1分)

(5)趋势: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

46、

(1)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

(2分)

(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全面。

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6分)

(3)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