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40665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docx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蒙云龙

2013-04-2408:

58:

48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武汉)2012年5期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的加深、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快,使得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

一方面,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也冲击着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宗旨与合法性。

因此,认清全球化背景的利弊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寻求应对之策,争取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采取推进理论创新、增强宗旨意识、扩大兼容并蓄、掌控网络舆情、加快经济发展等举措来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合法性

  迈进全球化的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理念和意识形态激荡交融,这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复杂深刻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起和主导的全球化,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必定在全球化过程中兜售它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密切相关。

从全球看,我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尤其是对我国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渗透、分化、西化的策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抓紧。

因此,认清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寻求应对之策,争取国际话语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142随着地理大发现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突破一国限制谋求世界性市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已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趋势下,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识形态作为阶级、阶层或集团观点和信仰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志,维护了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

任何意识形态都必须面对共同的客观现实,但是由于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理论基础、认识原则、目标体系和终极价值的不同,它们对客观现实的阐释方式和价值诉求必定迥然相异,由此必然存在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性。

如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基于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以彰显意识形态的超阶级性、普适性;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则基于共产主义价值观宣布通过解放自己来解放全人类,以表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现实性。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

”[1]9全球化趋势下,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竞相涌流,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沉渣泛起。

他们为了能在全球化趋势中占据一席之地,必然利用全球化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传媒手段等鼓吹其价值理念,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和人员载体。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国强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渗透与颠覆随着全球化发展日益加快。

因此,加快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建设与发展,切实使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与引领者,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尤显重要与必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

“自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2]83,且它们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在东欧、苏联以及当前一些国家爆发的“颜色革命”得到了证实。

西方国家发起和主导的全球化注定其必定利用全球化趋势推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及所谓的“普世价值”,诋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图实现颠覆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以及交往方式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各阶层接触国外意识形态的机会日益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极易诱发各类突发事件的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已处在矛盾的凸现期。

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述变革、变化必定引起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比如社会“有的公开鼓吹‘全盘西化’,在政治上宣扬取消、削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西方式的多党制和议会民主;有的在经济上宣扬私有化,主张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有的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2]231;诸多别有用心的错误主张,冲击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后,可掌控和调配各种资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机会增多,一些党员干部在其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异化,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起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赃枉法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此类背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腐败现象,不仅给一小撮处心积虑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人提供了佐证之实,而且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产生了怀疑而被人利用,成为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炮灰。

  人类创造文明的方式和途径具有多样性、各民族发展道路存在差异性。

尊重世界多元化、提倡各国和睦相处、正确引导全球化,促进各国共同繁荣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全球化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全球化的终极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让发展中国家与他们平起平坐、同分“蛋糕”。

西方国家必定借助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他们的制度思想、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大搞意识形态渗透,以实现其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全球的目的。

不平衡、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使南北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呼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方面都还不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又缺乏成功模式可借鉴,难免会出现些错误。

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往往利用我国发展中的失误,以“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为幌子攻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基础、鼓吹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大搞意识形态渗透以摧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价值观念的较量与交锋将是长期的。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阻碍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1]9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主力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支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引领中华民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和价值引领威力成为全球化的奇葩。

西方国家在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失败后,利用意识形态做文章、诋毁价值观念成为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选伎俩。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阻碍。

  首先,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展地区间、国家间和党派间的交流与合作。

放眼寰宇,全球政党及政党活动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各政党之间因建党原则、性质、宗旨、价值观念等差异,必定存在一定的分歧与斗争。

尤其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对峙、合作与竞争的态势必长期存在,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意识形态的分歧与斗争也必将长期存在,历史上因文明差异而发生的兵戎相见的悲剧数不胜数。

全球化的发展必将促进国与国之间、不同阶级政党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消除对抗、增加对话、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其次,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推进意识形态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3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绝不要因循守旧或小进即止,绝不能当井底之蛙或夜郎自大,绝不能盲目排外或照单全收。

而要立足我国实际情况,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人类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面对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每一个党员都应该记住恩格斯所说的:

“科学却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731-732,中国共产党应该抓住全球化加速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成果交流的有利时机,利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成果、科技成果武装自己,扬弃旧义、创建新知。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三大中心战略转移,即“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科学发展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住社会发展趋势,善于利用人类最新成果推进意识形态创新的阶级秉性。

  再次,全球化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意识相态的辐射面,是任何一个政党在全球化趋势下都要面临的问题。

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突破了依靠传统传播方式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快速辨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扩大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理解。

毛泽东同志曾说:

“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

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3]全球化促使各种媒介巨变的趋势,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运用网络、手机信息、彩信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同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和政治举措的认识,提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地位,扩大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在全球化中“不要以为西方国家不讲政治,他们讲政治得很”。

“他们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输出他们的人权观、民主观、价值观。

”[4]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借助全球化浪潮极力输出它们的意识形态,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面临严重的阻碍。

  第一,全球化发展冲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信仰。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处于开放、多元、交织的国际环境。

各种信仰相互冲击跌宕,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互并存,某些党性不强、觉悟不高和水平较低的党员就有可能在全球化当中迷失了信仰或形成“信仰危机”,鼓吹和信奉“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资本主义腐而不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主义实实在在”的信仰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遭到漠视乃至鄙视。

“一些干部精神空虚、萎靡不振,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思想滋长起来”,“有的到封建迷信活动中去寻找精神寄托”[2]36,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荡然无存。

  第二,全球化发展冲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意识形态合法性取决于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主导性、全面性、优越性和发展性,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属性和特征。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合法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些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和所谓的普世价值,认为“在这个新世界中,区域政治是种族政治,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文明的冲突取代了超级大国的竞争”[5];一些人则针对苏东剧变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期喧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死亡论”,认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夺取政权,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建设,苏东剧变必将在我国重演;一些人则以亚洲四小龙兴起为据,鼓吹新儒学主义,认为只有复儒、兴儒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全球化带来和引发的形形色色的论调,扰乱很多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进而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产生怀疑,其意识形态合法性受到很大冲击。

  第三,全球化发展冲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求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283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程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程,是真真正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但是,全球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学者、国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利用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叫嚣马克思主义“误国论”、“祸国论”,歪曲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饱受各种各样意识形态的非议和诋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是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意识形态层出不穷、粉墨登场,各类旧的意识形态借尸还魂、死灰复燃,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暗流涌动、横行肆虐。

中国共产党应高度重视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抓住机遇、找准思路,推进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

  1.创新理论研究,丰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思想内容。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决定了其务必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实践的发展必然提出前人所没有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各类意识形态都纷纷寻找它们的代言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要紧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创新的结晶。

缺乏创新精神,就不可能闯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禁区;缺乏创新勇气,就不可能打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唯有立足实践和时代,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才能在日益加快的全球化背景中谋得一席之地,确保指导地位的不动摇。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2]538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因此,即使在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最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能高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旗、始终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胜利。

  2.增强宗旨意识,夯实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与发展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扩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支持,为了凝心聚力推进我国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种意识形态借助全球化趋势粉墨登场,其目的就是为自己争取信徒。

因此,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需,对人民群众的“哭声、闹声、埋怨声”、做到“声声入耳”,对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揪心事”、做到“事事操心”,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优越和优势,使人民群众明白在全球化趋势下跟着中国共产党干有奔头、有盼头,自觉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或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侵扰,减少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遭受冲击的可能性。

  3.扩大兼容并蓄,提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适应能力。

社会多极化和人们思想的多元化,是全球化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

多极化和多元化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既不能“左”、也不能右,而是要根据实践与时代发展需要,利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适应力。

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研究务必要以适应和顺应时代发展与照顾和维护大多数人利益为前提,切实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各项决策中、落实在工作实践里,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性质、宗旨、价值取向不断形象化、具体化、实惠化,不断得到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认同与信服,提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适应力;在国际交往中,务必要积极吸收世界其他政党意识形态的长处,有鉴别地“拿来主义”,勇敢地“走出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意识形态研究的各种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扩大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活动空间以及顺应全球化趋势的适应力。

  4.掌控网络舆情,减少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负面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遭受冲击一般遵循个别恶性事件、引发社会负面舆论、质疑党和政府的处置能力、怀疑党和政府的宗旨性、冲击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规律。

网络媒体在其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为此,中国共产党要高度认识到网络媒体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敢于面对各种网络的负面舆论,对涉及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要消极回避,而要积极回应;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宣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对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中国共产党要主动说、及时说、说得全面、说得具体,绝不能任由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滋生蔓延。

对于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毒害人们精神、腐蚀人们灵魂的文章、影视、歌曲等,不仅要组织人员对其批判、揭露其错误的理论根源,而且还要依法处置,绝不能姑息养奸、养虎为患。

否则就会“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致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6]。

  5.加快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物质基础。

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其存在与发展都是为了维护一定的物质利益。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让自己出丑。

全球语境下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本质就是为了在全球化当中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

在全球背景下,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上层建筑优越性的展示决定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也需要经济基础来展示。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不再是瞎子摸象,他们在全球化中会对各个国家的优劣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务必要充分认识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狠抓“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继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破除一切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旧框框、旧条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奠定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取得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的伟大成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M].周琪,刘绯,等,译.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2:

5-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